神鸟电子书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李元伟篮坛风云路 >

第15部分

李元伟篮坛风云路-第15部分

小说: 李元伟篮坛风云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显然,总局领导是从完成2008年北京奥运会任务的大局出发,参照了国内一些优势项目的成功经验作出了压缩联赛的决定。我之所以感到忧虑,是基于我对篮球项目奥运备战的不同认识和整体思考。
  从国外优秀篮球运动员成才的规律看,一个运动员每年必须打够80场以上的高水平比赛,积累比赛经验,提高技战术运用能力,才能快速成长。这是欧美篮球强国多年经验的总结。我们的奥运备战应该借鉴他们的经验,为运动员多打高水平比赛创造条件。而当今的现实是,世界各国篮球职业联赛的时间一般都是在10月底至第二年的6月左右。也就是说,在这段时间里,我们即使将国家队提前集中起来,也没有参加高水平国际比赛的机会。缺少正式比赛的长期集训不仅对提高运动员水平的作用有限,而且有削弱球员的激情、增加伤病的风险。
  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我们提出了“联赛为本”的概念。既然我们没有机会和条件参加更多的国际比赛,只能通过提高CBA联赛的水平、增加联赛的场次来满足运动员锻炼提高的要求,达到增强国家队实力的目的。这些年来CBA职业联赛改革的实质就是推动联赛的国际化程度。我们不仅要通过增加外籍球员上场次数、提高对抗水平,而且在裁判执法尺度上也尽量接近国际大赛的要求,让年轻运动员在这样的环境中锻炼成长。因此,高水平的CBA联赛对于国家队水平的提高有促进和保障意义。目前CBA联赛的竞争性、对抗性越来越强,有力地促进了运动技术水平的提高和年轻球员的成长。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我认为职业联赛是国家队的基础,要提高国家队的水平必须把联赛水平搞上去。而且联赛发展对于篮球运动的可持续发展也会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
  记得有一次给总局领导汇报工作时,我提出“联赛为本”的观点,立即受到领导同志的批驳。他说:“这个提法是错误的,起码是可以商榷的。历来只有国家队为俱乐部培养人,哪有俱乐部为国家队培养人的?”他还举了体操、乒乓球的例子来证明这一点。在我看来,这不是一回事。运动项目不同,所遵循的规律也应该不同,尤其是针对篮球、足球这样的在国际上高度职业化的集体项目,更不能简单照搬个人项目的经验。
  缩短联赛的结果既解决不了国家队的问题,又给新生的联赛带来负面影响,显然是得不偿失的。当时为了争取领导的理解和支持,我们想了不少办法,做了很多努力,可惜都未能如愿。最终只能按照组织原则办事,努力落实领导的意图,尽可能协调和做好各方面的工作。我们要在联赛委员会上通过这个决定,要做通各个俱乐部的工作,还得和盈方达成一致。鉴于这个决定给联赛商务开发带来的不利影响,我们同意了盈方本赛季削减70万美元保证金的要求,按当时的汇率计算达560万元人民币。最后的结果,2006~2007赛季CBA联赛共缩短了28天。
  南北赛区实行了两个赛季就被取消了,媒体质疑得很厉害,包括当时姚明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也表达了强烈的反对。他说:“联赛缩短之后,国家队也许会在短期内得到一些帮助,但这是以牺牲中国篮球发展的基础为代价的。联赛缩短必然削弱联赛水平,而联赛的水平决定国家队的水平。球员的技战术经验损失还只是一部分,球迷对联赛的信心、赞助商对联赛的信心都会降低,球员、教练的收入会减少,教练员执教的经验会减少。此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联赛信誉的损失,因为朝令不可夕改。”
  当时中国男篮主帅尤纳斯对此也很不理解。他说:“如果你想提高中国篮球的水平,就必须提高中国联赛的水平,必须对CBA做很大的改革。俱乐部强大了,联赛就强大了;联赛强大了,中国国家队也就强大了。”他认为整天关起门来集训,只能把队员的激情练没了,与欧美强队比赛只是我们的一厢情愿,人家都在打联赛,哪有时间陪我们练?
  不按照运动项目自身的规律和特点办事,其结果或许只能是削足适履、于事无补。
  尽管新生的CBA职业联赛遇到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这只是前进路途中短暂的波折。此时的CBA联赛像一艘刚刚起航的战船,扬起风帆,劈波斩浪,驶向更为广阔的海洋。等待它的还有数不尽的惊涛骇浪,也考验着驾船远航的人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