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武侠修真电子书 > 大唐双龙传4 >

第857部分

大唐双龙传4-第857部分

小说: 大唐双龙传4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徐子陵无奈点头答应道:〃我尽力而为好啦!〃
    寇仲顺口问道:〃你刚才在想甚么?想师妃暄还是石青璇?〃徐子陵微笑道:〃今趟你猜错哩!两者皆非。〃
    寇仲愕然道:〃你难道不为此烦恼?〃
    徐子陵点头道:〃在理性上,我已想通此事,只要我能完成妃暄的心愿,让她继续专志天道的追求,便是我对她深爱的最高体现,我不应再干扰她的清修。唉!我和青璇虽没有甚么海誓山盟,但我们在一起时,整个天地都像改变了,幸福的感觉是那么实在。她和我的距离愈来愈接近,我若仍不懂选择,不但害苦妃暄,更辜负青璇,你认为如何?〃
    寇仲欣然道:〃绝对赞成,我们不但要顺从心的指引,更要作出明智的抉择,像我既向致致提出婚约,自应此心不渝的坚持承诺,何况她确是我的梦想。〃
    徐子陵讶道:〃你不再为尚秀芳烦恼吗?〃
    寇仲惨然道:〃坦白说,心中不为此伤痛就是骗你。不过我对着尚秀芳时,仍会不时记起玉致,对着玉致时却是忘记一切,可知我心中最着紧的仍是致致。唉!我真对不起秀芳,她是这么一位值得敬爱呵护的动人女子。〃
    李世民的声音在门外响起道:〃我可以进来吗?〃
    寇仲跳起来,拉开房门,着李世民在他原本的位子坐下,自己则坐到床沿去,道:〃世民兄也睡不着吗?〃
    李世民苦笑道:〃我很少胡思乱想,但自登船后,竟想起很多以为早已淡忘的事,包括年少时在那里长大位处渭水之旁的武功别馆,娘对我的教诲似还言犹在耳。我从小不爱读书,只好骑射。娘常说我的性格过于倔强刚烈,或者就是这种性格,不喜逢迎别人,令父皇愈来愈不喜欢我。〃
    寇仲见他说时双目渐红,忙岔开道:〃世民兄该比我们熟悉长安,若要打一场宫城巷战,你可有把握?〃
    李世民皱眉道:〃长安城内的布置关防每隔一段日子会作出调动改变,这是沿用旧隋的城防法,这方面的事只有禁卫军的四大统领和父皇清楚。〃
    寇仲想起老朋友常何,不过他是李建成的人,要他和自己合作并非易事。
    李世民叹道:〃尽管我们有杨公宝库此一奇着,尚未能稳躁胜券。长安的兵力集中在宫城内,玄武门长期驻重兵。而若要让我们的人神不知鬼不觉的潜入宝库,人数绝不可大多,照我看三千人是极限,且要在一段颇长的时间内化整为零的分散入关。所以比起长安城的二万禁卫和数千长林军,我们的力量微薄得可怜。〃
    寇仲点头道:〃所以我们须以智取,不能硬撼,一天控制不了玄武门,一天不能算成功。〃
    徐子陵问道:〃傅采林是否要到长安来,世民兄有否听过此事?〃
    李世民道:〃父皇正式接纳傅采林来访的请求,传闻傅采林有意向宁道奇和宋缺下挑战书。〃
    寇仲一震道:〃竟有此事,为何不早点说出来。〃
    徐子陵苦笑道:〃我不想破坏你美好的心情。〃
    李世民一呆道:〃你们不是和傅采林关系密切吗?〃
    寇仲颓然道:〃此事一言难尽,迟些告诉你吧!看来长安还有很多难以猜估的变数。〃
    李世民道:〃尚有一个变数,是皇兄向父皇提议邀突厥的'武尊'毕玄来访,希望透过他庞大的影响力,与突厥人修好,舒缓北方的压力,好应付你们和宋阀主。〃
    寇仲和徐子陵同时失声道:〃甚么?〃
    李世民道:〃无论接受傅采林来访,叉成邀毕玄至长安,都是针对你们的策略,最理想是他们挑战宋缺或宁道奇,若他们不肯应战,在声势上会给比下去。〃
    寇仲和徐子陵听得面面相觑,宁道奇和宋缺均身负内伤,天下还有谁可应付这两位外来的武学大宗师?
    跋锋寒或会因毕玄前来而欣悦,他们却要为他担心得要命。
    有这两大宗师坐镇长安,他们已是举步维艰的造皇大计,将更添变数。
    未来再非在他们掌握中。
 第六章 兼爱如一
    晨光照耀下,徐子陵卓立船首,欣赏南方秀丽动人的山水。
    寇仲来到他旁,道:〃尚有两个许时辰,我可见到致致,第一句话说甚么好呢?例如说我有一份大礼送给你。不!这太市僧哩!该学宁道奇般谦虚点,说我特地到岭南来,是求取致致的宽恕。唉!这又似乎不太像我一贯的作风。咦!你为何不答我,我晓得啦!你是在想师妃暄和石青璇的问题,唉!这叫知易行难,我明知不该想尚秀芳,可是我的心却不争气。〃
    徐子陵没好气道:〃人在刚起床后,总会乐观和积极些儿。世民兄仍未起床吗?〃
    寇仲笑道:〃不要岔开话,你的小脑袋想的是甚么既积极又乐观的事呢?〃
    徐子陵露出深思的神色,道:〃我在想石之轩常爱挂在口边的一句话,就是'入微'这两个字。〃
    寇仲一呆道:〃原来你在想武学上的问题,算我错怪你。我也听石之轩说过,不过却是用来嘲弄我的功夫未到家。我也曾听宋缺提起过。哼!入微?指的究竟是甚么?〃
    徐子陵朝他瞧来,双目闪烁着智慧的异芒,淡淡道:〃那应是指一种与人身隐藏着的那宝库结合后玄之又玄的境界,只有像石之轩、宋缺那级数的高手始能明白的境界。〃
    寇仲一震道:〃说得好,宋缺常说天、地、人合一。人不就是指这人身的宝库吗?有法而无法,得刀然后忘刀,天地人结合后,人再非人,那才算得上是井中月的境界。非虚非实,非真非幻。〃
    徐子陵动容道:〃你这小子的刀法似乎有突破,至少在境界上比以前高些儿。〃
    寇仲道:〃事实上我们很久没讨论和研究武学上的事,因为战争令我们没有那种闲情,心儿尽放在千军万马的争战之道上。可是现在形势逆转,不是我自夸,宁道奇和我未来岳父摆明不再理世事,故而当今武林是剩下我们两个和老跋充撑场面,要应付的却是石之轩、毕玄、傅采林、宇文伤、尤婆子那种高手,若仍未能把握入微的境界,会仍像过去般落得剩捱揍的劣局。〃
    徐子陵道:〃我们必须先过宋缺这一关,才可抛开一切,专志武道。〃
    寇仲信心十足道:〃只要让他老人家见到李小子,肯定能解开死结,宋缺是具有慧眼的人,否则不会看上我,哈!〃
    徐子陵皱眉道:〃我总觉得这样由我去见他,有点不妥。〃
    寇仲道:〃那索性我们三个人直踩进磨刀堂去见他,来个奇兵突龚如何?〃
    徐子陵沉吟道:〃这会是个坏的开始,我们绝不能让宋缺感到我们对他施用心术计谋,而应是以赤子的真诚,求取他的认同。〃
    寇仲叹道:〃你的说法很有道理,那就让我们到磨刀堂外恭候他恩赐的接见,由鲁叔进去请示。我们则听天由命,唉!真教人头痛。〃
    两艘宋家的战船此时迎头驶至,宋鲁出现在与寇徐同行的船舰上,向驶来的宋家水师船打招呼。
    终于抵达岭南。
    宋鲁待两船接近,腾空而起,落到甲板上,寇仲和徐子陵迎上去。
    宋鲁神情古怪的道:〃我们入厅说话。〃
    李世民立在舱门外,见两人随宋鲁入舱,打个招呼,也随他们入舱。
    在舱厅围桌坐下,宋鲁道:〃大哥早晓得你们到岭南来,这两艘船等待了一天。〃
    寇仲、徐子陵、李世民三人听得面面相觑。
    徐子陵道:〃阀主是晓得寇仲到岭南来,还是清楚世民兄的事。〃
    宋鲁从怀里掏出一封信函,在桌面摊开道:〃你们看吧!〃
    三人目光往信函投去,上面写着〃带他到磨刀堂来〃七个充满书法味儿的字,没有上款,没有下款。
    寇仲抓头道:〃这是没有可能的,难道风声外泄?〃
    李世民和徐子陵闻言色变。
    宋鲁道:〃正如小仲说的,这是没有可能的。大哥是如何晓得的呢?〃
    李世民一震道:〃难道梵斋主先我们一步去见阀主?〃
    徐子陵摇头道:〃她并不晓得我们会到岭南去。〃
    宋鲁道:〃我想到这可能性,所以问过他们,最近岭南并没有外客来访。〃
    寇仲吁一口气道:〃管她有没有来过,这样也好,可省去我们很多工天,现在整件事全掌握在阀主手上,我们一起到磨刀堂恭聆他的指示好啦!〃
    接着欲言又止,最后终没说话。
    宋鲁微笑道:〃玉致到了鄱阳去,今晚应会回来的。〃
    寇仲心中暗叹,今晚见到宋玉致时,他极可能再非宋家的未来快婿。
    在宋鲁的安排下,三人坐上密封马车秘密登上山城,来到磨刀堂外。
    寇仲重游旧地,忆起于此受教于宋缺作出刀道上的突破,别有一番滋味。
    宋鲁道:〃你们进去吧!〃
    寇仲见他神色凝重,心中暗叹,领路前行。
    除子陵和李世民跟在他身后,均被磨刀堂的气势景象震摄,生出对宋缺崇慕之心。三人沉默地踏上磨刀堂的长石阶,过大门、抵大堂。
    宋缺渊亭岳峙的立在磨刀石前,深遂不可测度的眼神先落在寇仲身上,然后转移往徐子陵,最后凝定李世民。
    三人连忙施礼问好。宋缺一言不发的负手往三人踱步而来,在李世民旁经过,至大门止,往夕阳斜照下的前园望去,淡淡道:〃你们或会奇怪,为何宋某人竟能像未卜先知的晓得秦王大驾光临?〃寇仲背着他点头道:〃我们是百思不得其解。〃
    宋缺柔声道:〃因为我收到梵清惠一封信,四十年来的第一封信,这样说你们明白吗?〃
    寇仲直至此刻仍无法揣摸宋缺的心意,道:〃可是清惠斋主并不晓得我们会到岭南拜见阀主。〃
    宋缺轻叹一口气道:〃清惠没有提及你们两兄弟会偕秦王来兄我,只是提及当年往事,有关你们的只是寥寥数句,希望我能体谅你们的苦心。〃说罢仰天再叹一口气。
    忽然又踱步回来,从徐子陵那边走过,在三人身前十步许处背他们立定,沉声道:〃若我猜不到你们会联袂来兄我,宋缺还是宋缺吗?换句话说,若秦王不肯亲身来见宋某人,还有甚么好说的。〃
    寇仲一震道:〃那么是有商量的馀地哩!〃宋缺旋风般转过身来,双目神光大盛,来回扫视三人,冷哼道:〃你们可知道?现在你们立在我眼前,正是我和清惠四十年来暗中较量的决定性时刻,只要我一句拒绝的话,清惠立即输掉这场角力。〃
    三人均听得头皮发麻,纵有千言万语,却说不出半句话来。
    宋缺目光落在徐子陵身上,出乎三人意料之外地,竟露出第一丝笑意,油然道:〃子陵凭甚么认为秦王会是位好皇帝?〃
    三人同时生出希望,因为宋缺至少有与趣认识李世民。
    除子陵心知一句答错,可能会出现截然不同的结果,恭敬答道:〃晚辈在很久前心中已产生世民兄会是个好皇帝的想法,回想起来,当是因世民兄的天策府俨如一个朝廷的缩影,在那里世民兄无时不和手下谋臣将士研究治理天下的方法,而在实践方面的成续,更是有目共睹。〃
    宋缺喝道:〃答得好!为君者首先要有治道,始可言实践推行。秦王请答我,你有何治国良方?〃
    李世民迎上宋缺可洞穿革木金石的锐利眼神,谦敬答道:〃世民纵观三代以来历朝兴衰,得出一个结论,君主必须推行开明之治,纳谏任贤,以仁义为先,则人民从之。然而周、孔儒教,在乱世绝不可行;商、韩刑法,于清平之世,变为扰民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