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武侠修真电子书 > 八零后修道生活录 >

第4部分

八零后修道生活录-第4部分

小说: 八零后修道生活录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字典上也没办法查。



在这期间我曾害怕刘小宝问我讨要那本古书,结果他好像完全忘记这件事情。以后我们在一起玩的时候,也没听他提起过。



读不懂《道藏三十六术》,我只好把这本书暂且放下,注意力重新转移到升学考试上。九十年代的农村没有六年级,学生读完五年级,参加完升学考试就可以上初中。



离考试还有一个月时间,老师隔三差五都要让我们做套模拟试题。模拟考试中,我的数学成绩仍然是外甥打灯笼——照旧。倒是语文成绩提高不少,以前很多读不懂的句子在我眼中变得简单起来。据我猜测,这是查字典的功劳,自己前些天的努力并没有白费。



升学考试结束,我们这些学生也算是小学毕业了。当然关于毕业的事情没多少人关心,真正让我们高兴地是现在开始放暑假,又能可劲儿玩,这次连暑假作业都没有。



我、苏俊杰、苏玉涛,三个人几乎每天形影不离。农村大多数人家都喂有黄牛,我们每天要做的事情就是放牛。



半年的时间,那条黄鼠狼已经彻底对我放下戒心。有时候我伸手摸它滑顺的皮毛,阿黄也不会躲避,反而脑袋蹭来蹭去,一副享受的样子。阿黄是我根据它皮毛颜色起的名字,通俗易懂。



进入暑假,我现阿黄对我愈黏糊。每天它都会在村口的柴草垛旁等候,只要我牵着牛走到村口喊一声阿黄,它立马吧嗒吧嗒跑上前来。



我的两个死党也知道了阿黄存在,和大人的忌讳不同,他们两人更多的是羡慕,对阿黄也很好,不时会拿些零食来喂。



放牛这活简单,每天将黄牛赶到河滩上了事。然后我们几个人拿出各自准备好的黄鳝钩,开始沿着水沟边钓黄鳝。这个时候黄鳝不值什么钱,我们钓到后大多是在河滩上生火烤着吃。因为这个,每次放牛都要带些食盐。



除了钓黄鳝,还有就是拿网兜捉鱼掏龙虾,运气好的话能捡到鳖蛋。



这个时候我们现阿黄的好处,它鼻子很尖,经常能找到些稀奇的吃食。比如说在河滩上转一圈,阿黄的两只小爪子在沙窝里一划拉,很快就能扒出一堆鳖蛋。



或者它钻进灌木丛中,不一会儿就听到里边传来野鸡的咯咯叫声。我们闻声赶去,见到阿黄噙着野鸡脑袋,拽着野鸡从灌木丛中跑出来。



我们三个人接过野鸡,拔毛的拔毛,拾柴的拾柴,很快就将光秃秃的野鸡架在火堆上烤熟。虽然除了食盐没其他调料,但是几个人闻着香味还是忍不住抽鼻子。



野鸡肉烤熟,我先撕了个鸡腿扔给阿黄,然后才分成三份和苏俊杰他们共食。



自从阿黄开始捕捉野味起,我们三个人的生活丰富多彩起来。每天放牛不是烤野鸡,就是烧蛇肉,再不就是烤鱼。



说到烤鱼,阿黄下河捉鱼的本领也很厉害。黄鼠狼会游泳,这个我们以前根本不知道,没有想到阿黄第一次下河就身手不凡,半个小时的功夫,竟然捉了五条筷子长的鲫鱼,比我们效率高出不少。



通过半个月的接触,阿黄也认可了苏俊杰和苏玉涛的存在。不过这小家伙仅仅是认可而已,并不会让他们抚摸皮毛,即使拿零食喂也不行,这让两人郁闷不已。



最近几天,放牛三人组只剩下我一个人。苏俊杰跟着父母到姥姥家探亲去了,她姥姥家在细川市,离我们这里有二三百里,去一趟不容易,因此会呆上十几天。至于苏玉涛,他家的黄牛刚产下小牛犊,需要在院里圈养一段时间。



剩我一个人,日子过得特别无聊,万幸还有阿黄陪着。



下午太阳正毒辣,我将老牛赶到河滩上后,就迫不及待躺在树荫下乘凉。



阿黄倒是精神头很足,自顾自跳入河中,没两分钟,它在水中探出脑袋,两只利爪还抱着条大青鱼,足有两三斤重。



看到还在地上折腾的大青鱼,我赶忙找了些柴草生火。



没等我反应过来,阿黄又扭身钻入河中。这次过了整整一炷香的时间,才重新探出脑袋。



我原以为会再捉一条鱼上来,没有想到它竟然捧出个瓷罐,冲我龇牙乱叫着炫耀。



离那阿黄还有十几丈远,我就感觉脑海中的剪刀法宝传来欢腾气息。



瓷罐是个文物!!



更多精彩,更多好书,尽在—://。。



第五章我的初中生涯



更新时间:2013…5…811:30:36本章字数:4769



我现在已经摸到规律,体内剪刀法宝的反应越强烈,文物隐含的气息越浓厚。眼前这个上边沾满淤泥,毫不起眼的瓷罐绝对是个好东西,浓郁的气流虽然比青铜器少很多,但是却远胜于马老师的砚台和那本《道藏三十六术》。



等气流进入脑海,我突然感觉到眉心处一疼,仿佛有人拿钢针扎刺。我低叫一声,下意识闭上双眼。



在一片黑暗当中,我竟然“看到”脑海中那把黝黑斑驳的剪刀散出一团金光,好像变成了小太阳。



然后,不等我仔细观察,就感觉脑袋生疼无比。那把剪刀带有很强的吸力,体内仿佛有什么东西被抽走。我根本无法抵抗,身子一晃晕倒在地上,完全失去意识。



也不知道过了多长时间,我才听到耳边传来吱吱的叫声。勉强睁开眼睛,现阿黄蹲坐在我的胸口上。



它看我醒来,这才窜身跳开。



晃了晃胀的脑袋,我扭头打量四周,猛然间现世界变得不同。河对岸模糊的村庄变得清晰起来……脚下泥土的腥味,花草的芬芳……周围十几丈内的气味一起涌入鼻孔。耳朵中也传来各种细小的声音,我甚至可以清晰听到不远处蜜蜂振动翅膀的声音。似乎睡了一觉,视觉、嗅觉、听觉都变得敏锐起来。



身体出现这种变化,应该是剪刀法宝带来的。心中刚有所想,那把生锈的剪刀就在脑海中浮现。



它好像也生了变化,原本锈迹斑斑的表面有块铁锈消失不见,露出一片金黄。



原来文物内隐含的气息有如此好处!直觉告诉我,如果继续找文物吸收,脑海中的剪刀法宝会越来越厉害,甚至有一天真被我召唤出来。



“阿黄,你再下河找找,看还有这东西没有?”想到这里,我赶忙叫道。



“吱吱”阿黄好像听明白了我的话,身子一扭,又在水面消失。



记得听语文老师讲过,我们国家以前交通不达,南方靠船只走水路运输,北方则利用骡马驮着货物在6地行走,这就是南船北马的来历。



而我们村的大河流入庆河,再汇入汉江,最后连同长江。因为这个原因,以前廖阳镇商业非常达,南方来的大船会在这里停留,换上马车将货物运到北方。



来来往往的船只难免会出现事故,千百年来,这大河中不知道有多少沉船,里边文物肯定不少。



阿黄很快证实了我的猜测,下河不到十分钟,它又捧出一个瓷罐,里边隐含的气息同样被剪刀法宝吸收掉。这次我却没有再出现昏厥现象。



这现让我兴奋不已,让阿黄再接再厉,继续下河寻找坛坛罐罐。



可惜阿黄下河游了好久,最后吱吱叫着上岸。看样子,这附近已经没有沉船了。



折腾这么长时间,木架上的青鱼早烤熟。为了犒劳阿黄,我特意将大半块鱼肉分给它。



吃饱喝足,看太阳不再毒辣,我脱掉衣服,赤条条下河洗澡。



阿黄也钻入河中凑热闹,这会儿工夫,竟然又捉了条鲤鱼。



这条大鲤鱼被我拎回到家后惹得母亲一阵惊呼,连问在什么地方弄到的。



我只能说是自己下河摸得,这一说不要紧,母亲拎起拖鞋就朝我揍来。边打边叫:“让你下河洗澡,说了多少次都不改,万一出啥事儿怎么办?”



我只能龇牙咧嘴的求饶,连连保证再不敢了。



打归打,晚上母亲将大鲤鱼熬汤,我们一家人美美的吃了顿。



随后的日子里,有阿黄出马,我隔三差五都会往家带一条鱼,甚至又一次还弄了个老鳖,只说是下河捉的。对此父母倒没有怀疑,在河边生长的孩子,捉鱼本领都是杠杠滴。



捉鱼的同时,我也没有放弃让阿黄寻找文物。可惜让我失望了,靠近我们村子这片大河有三处沉船,在我的指挥下,阿黄全部进去探过。第一次捧上岸的是布匹,这么多年早已经沤坏掉,拿到手里一撕就成碎片,根本没有气息让剪刀法宝吸收。第二处沉船中装的是瓦罐,只有少量瓷器,都已经被阿黄捞上来,那些瓦罐拿在手中剪刀法宝根本没反应,显然是不含有气息。



至于第三处沉船不到四米深,我亲自下水探过,船舱内是空的,据我推测,这条船沉下去不久,就被人下去打捞空了。



通过这段时间的实验,我对剪刀法宝有了新的认识。它并不是对所有的古代东西感兴趣,只有一部分里边含有的气息才会吸收。



我的探宝生涯没进行多长时间,廖阳初中的录取通知书就送到家中。由于今年镇里边新建了个二初中,原本竞争激烈的升学考试变得平淡起来,人人都可以上初中。



马上要离开村子,我开始为阿黄愁。总不能把它带到学校,这要是让其他学生看到了,非被报告老师不可。



没想好该怎么处理,只能让它继续呆在村子里。反正凭阿黄的本事,根本饿不着。



一九九七年,香港回归,这一年,我上初一。



进入新的学校,身边大都是陌生学生,我难免升起一种孤独感。在孤独的日子里,很自然想家,以及脑海中的剪刀法宝和阿黄。



无聊的时候,我就把它们当成能倾听自己心声的朋友。



讲台上老师用普通话朗读:“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死而不学则殆’,哪位同学能说说是什么意思?”



我充耳不闻,对照着手中的《古文释义》做翻译。《古文释义》是开学时学校的,帮助我们了解初中阶段几篇文言文,这对我翻译《道藏》倒是很有用处,里边一些语句已经可以勉强读通顺了。当然,《道藏》后边那些符箓,我仍然不知道是什么东西。



终于熬到开学后的第一个星期天,不单单是我,几乎所有人都归心似箭,连苏俊杰他们也早早的离开学校,根本没等我。两个不讲义气的家伙!!



我一个人背着书包走在回家的路上,享受着秋日暖阳,微风吹动路旁的树叶沙沙作响,抬头天远地扩,几只白鹭在头顶呱呱叫着飞过。我莫名升起几丝与年龄不符的哀愁,渴望自己有一天,也能像鸟儿那样自由自在的飞翔,让这方天地不再束缚着我。



自从体内剪刀法宝吸收了几次气息后,我感觉自己整个人变得敏感了许多,连带心思也比同龄人更重一些。



村里一切照旧,唯一变化的是村里青年人少了许多。廖阳镇地处内地,改革开放步伐远比南方沿海要迟得多,直到九七年,南下打工才成为人们讨生活的一种方式。



父母也不甘寂寞,在我刚进初中不久,他们就卖掉耕牛,和同村人一起加入到南下大军当中。



奶奶跟着二叔家生活,现在我们家冷冷清清,连个看门的都没有。从二叔家领回钥匙,刚打开大门,阿黄就迫不及待迎了上来。小家伙顺着我的裤子一路上爬,钻进怀中吱吱乱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