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我是秦二世 >

第427部分

我是秦二世-第427部分

小说: 我是秦二世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胡亥不提,九原公病倒不归这件事也逐渐在朝廷内开始消停。
今天是蒙恬来找的胡亥。算上来胡亥同蒙恬距离上一次见面又已经过去了半年有余了。蒙恬回了咸阳,胡亥除了让王岩送去了一部分宫内珍藏的补品嘱咐他在府中好生休养外,并没有别的旨意。毕竟,该说的去枹罕为蒙恬诊治的太医早就已经回来原原本本的说过了。
书房内没有别人,就胡亥跟蒙恬君臣两人。
胡亥看着脸色苍白甚至一向挺直的脊背都变得有些佝偻的蒙恬,却是在想自己是不是对蒙恬有些太过苛刻了。而蒙恬则是看着满脸疲惫的胡亥心中感概万千。
虽然远在枹罕养病,但是朝中发生的大小事情其实都瞒不过蒙恬,毕竟蒙毅还是吏部尚书不是?就算蒙毅不是吏部尚书,以蒙氏一族近百年来在朝中积累的势力,该知道的蒙恬依然都能知道,不该知道的蒙恬也知道的要比普通人多上不少。
笔架城之战蒙恬要比胡亥收到的消息还要早,苏角之所以行动有些缓慢除了担心自己擅自调兵会让朝廷生出猜忌之心外,其实还有一部分原因是在等待蒙恬的命令。
掌控九原军二十多年,蒙恬对九原军的影响远超朝中诸臣以及胡亥对九原军的评估。通过出生于蒙氏一族或者说经过蒙恬之手提拔上来的大大小小的各级将领,在九原军中,蒙恬的命令严格来说要比胡亥的命令还要好用的多。当然,始皇帝在世的时候除外。
胡亥拆分九原军、调离蒙恬以及如辛胜苏角这样的九原军高级将领、提拔蒙恬一手提拔起来的涉间掌控九原军这些种种,蒙恬都知道是为了什么。如果说蒙恬真的没有一点想法那是不可能的,众多的九原军将领心中同样清楚甚至曾经准备联名上书要请胡亥收回命令,尤其是在得知蒙恬要从九原军统帅的位置上被调离的时候。
这些事情,都被蒙恬强行的压了下去。蒙恬很清楚,皇帝给了自己大秦第一个公侯之位、给了蒙毅吏部尚书之位、给了蒙黎禁军将军之位等等,这一切是为了什么。
说到底皇帝还是感觉心中对蒙氏一族有愧,或者说是一种变相的交换而已。
如果自己不识时务继续任由一干九原军将领上书皇帝想要把自己留在九原军,那么到最后带给蒙氏一族或者九原军一众将领的只能是灭顶之灾。
大秦,是赢氏一族的大秦,所有的人效忠的对象只有一个,那就是大秦皇帝。
也许皇帝会为了大秦的稳定暂时退让,但是等到皇帝准备妥当或者说时机到了之后,行那秋后算账之事是必然的。这一点,蒙恬知道,整个蒙氏一族也知道。
如今的大秦,早就已经不是小皇帝刚刚登基那会的大秦了。
所以,蒙恬老老实实的听从胡亥的安排,给的赏赐安心的拿,被剥夺军权也没有任何的不满。当然,本身蒙恬心中也没有别的想法。
把自己变成一个局外人静静的看着胡亥的种种作为,蒙恬心中最后的一点失落和不满也逐渐淡去。
放权给内阁,改革官制,改革吏治,轻瑶赋免刑罚,调集大军参与救灾甚至微服离京赶赴灾区等等,种种所为无不说明,小皇帝所做并不是仅仅为了保证自己的皇位,更多的却是为了整个大秦,为了天下的黎民。
蒙恬心中确实舒服多了。
唯一让蒙恬有些不满的就是,皇帝似乎对开疆扩土的兴趣太大了些。北驱匈奴还好说,毕竟匈奴人侵扰大秦数百年了,也该是要有些动作了;那么暗中调集大军北上东北那蛮荒之地、设立安南河西两郡又是为了什么?笔架城之战后甚至直接调遣了十万白虎军西进,显然等到开春后又是一场大战将要发生。
那些蛮荒之地,要来何用?大秦如今已经足够大了,不是么?
当然,这些事情不是蒙恬今天来的主要目地,他今天来是为了“退而致仕”的,也就是说蒙恬是来请辞退休的。(未完待续。)


第一百七十三章 不准
其实在封建王朝时代,官吏退休制度从春秋战国时就已经开始出现了。《春秋公羊传》上“退而致仕”,书中注释说“致仕,还禄位于君”,意即交换权利于君王。
这也是最早有记载的官员退休的制度了。
虽然官员退休的制度如今大秦律法还没有明确的规定,但是综合春秋战国时候形成的惯例,官员退休的年龄应该是在古稀之年,也就是七十岁。
只是,蒙恬如今还不到六十岁,显然这个致仕有些早了。
酒过三巡,胡亥开口了。
“蒙爱卿身体如何了?朕本想晚些时候过府去看看爱卿,只是水患刚平,朝中政斧实在太多。”胡亥说的到都是实话。
水患刚过,进入冬季,上党、太原、巨鹿三郡不仅需要调集粮食帮助灾民过冬,还要安排好明年春耕的事情。数十万大军分作两部分,一部分在尚坊工匠的指挥下开始实验姓的加固和稳定改道后的黄河河道,以免再发生类似的事情,另一部分则是就地取材,在黄河两岸修建渡口,帮助百姓修筑房舍,毕竟冬天来了不是。
数十万大军每一天的消耗都不是一个小数字,还有那些已经没有了家的灾民,吃喝拉撒睡都要朝廷来解决,最主要的是上党一郡除了郡治长子中的官吏还有少许存活外,剩余两个县的各级官吏基本上都在水患中死光了,这些需要吏部来处理。
不管是吏部是事情也好,还是户部的事情也好。虽然都是两部做出具体的规划,但是最终拍板做决定的还是需要胡亥来做。
嬴腾到了黑龙江郡,如今内阁府只剩下四个人,原本嬴腾管的那一摊政事如今都被送到了皇帝书房,由胡亥亲自过问,再加上内阁府每天送上来需要皇帝过目加盖印玺的各种奏章,轻松了一段时间的胡亥确实有点忙不过来了。
“老臣谢陛下隆恩。老臣已无大碍,陛下勤于政事,也需多注意圣体才是。”
不管胡亥如何对蒙恬,在蒙恬眼中,这个以前他很少拿正眼看的十八皇子如今确实做的不错,甚至是很好,比之始皇帝也不遑多让,至于同扶苏比,这个想法也只是在蒙恬脑中一闪而逝。
大概,也许,扶苏公子也是比不上的吧。
能够见到自己兄弟的儿子如此,蒙恬是从心底中高兴。所以,此刻见到胡亥一脸疲惫忍不住劝道。
“呵呵,数十万的灾民还没有安置好,朕哪有心思休息,再说了,朕还年轻。蒙爱卿要见自己可是有何要事?”胡亥笑笑,话锋一转问道。
“呃!”
看着一脸疲惫的胡亥,蒙恬原本想好的致仕说辞一时间竟然不知道如何开口了。
显然如今大秦正是用人之际,自己这个时候提出致仕会不会让皇帝觉得自己是在借故要挟亦或是表达不满呢?蒙恬有些犹豫了。
蒙氏一族如今说是大秦最为显赫的一族也不为过。毕竟大秦唯一的公侯之位也只有蒙氏一族才有。蒙毅同样也是彻侯之位,还兼着吏部尚书。蒙恬是真的觉得自己应该适时的将权力交给皇帝,不仅是为了大秦的安稳做想,同样也为了蒙氏一族做想。
“叔父大人有话尽可直言无妨。”
蒙恬听到这句话眼神不由一凝。胡亥换了个称呼,显然是要强调他没有将他当作外人。
“老臣不敢,陛下,老臣年迈还望陛下准臣致仕告老。”蒙恬想了想,起身躬身道。
良久。
“叔父不用多礼,坐吧。”胡亥带着些许寂寥的声音幽幽传来。
“谢陛下!”蒙恬缓缓坐回锦凳,心中突然有些纷乱。
“叔父和蒙毅叔父两人对大秦的忠心朕从来没有怀疑过,以前如此,如今依然如此,今后还将如此。但三十万九原军如果朕不将其分拆,叔父以为对蒙氏一族是好事还是坏事?
一支数十万的精锐大军,爱卿的军令甚至比朕的诏令还要管用,这对蒙氏一族是好事还是坏事?朕知道两位叔父对大秦没有异心,蒙氏一族也同样没有异心,但是朕不可能一直做着皇帝,朕也会死,那个时候的皇帝会如何想九原军,朕不知道,叔父想来也是不知道的。
各个兵团终究会有主将的,如若九原先例就此而开,那时我大秦的军队该是何等模样爱卿知道吗?朕现在是能对各个军团如指臂使,但是当皇帝不能对各个军团如指臂使的时候,又该如何?各个统兵大将拥兵自重,皇帝的诏令甚至不如各军主帅军令,这对我大秦而言是好事还是坏事?
为何每支军团都仅只十万人?朕可以告诉叔父,朕正准备将各个军团的主将逐次对调。今后,任何一支军团的主将都不能统领一支大军超过五年。如此行事,不仅对我大秦好,对各个忠心于我大秦的有功之士同样也好。须知,人的欲望,都会随着地位和时间的增长而不断增长的。”
胡亥看着蒙恬,意味深长的道。
蒙恬此刻心中却是震惊莫名。
胡亥的这番话算的上的是第一次对蒙恬袒露心中所想,蒙恬没有想到胡亥会想的如此之深,看的如此之远。但是他不得不承认,胡亥说的有道理。
毕竟,九原军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蒙恬甚至知道,原本九原军的问题甚至比胡亥刚刚说的还要严重。在当初自己兄弟两人被囚禁的时候,九原军可是很多人都鼓噪着要杀上咸阳的。
在所有人看来如今的皇帝其实就是一个矛盾集合体,那就是对政事实在不太热衷,不惜弄出一个内阁府来主政,但是对军事,恨不得将大秦所有的军队都拿到自己手下亲自指挥。
各郡郡卒,让灞上大营出身的虎贲军来艹练,艹练完了之后各郡郡尉也都将从这些虎贲军出身的教官中产生,试问,虎贲军本就是皇帝亲军,这些郡卒训练出来了之后,由虎贲军出身的兵卒充当郡尉,还不一样都牢牢掌控在皇帝手中?
试想一下,连一个地方上统领一万郡卒的郡尉皇帝似乎都算计的好好的,那么算计九原军那三十万大军似乎根本算不上什么了。
“陛下……”
“朕知道爱卿不是因为朕分拆九原军并将爱卿调离九原军才要致仕,朕知道你是担心蒙氏一族为太高权太重让朕猜忌,所以才主动想要致仕,但是朕也可以告诉爱卿,朕不准。”
胡亥打断蒙恬的话斩钉截铁的道。
PS:感谢“饕仄”、“轮回佩恩”、“套利人”、“书友130628093810806”几位兄弟的打赏。(未完待续。)


第一百七十四章 狡兔死走狗烹
蒙恬一手打造出来的大秦第一军九原军被自己拆的七零八落,胡亥知道蒙恬即便对大秦再忠心也会心中有疙瘩的。更何况,一直有谣言说自己想要对蒙氏一族动手,怎么能不让蒙恬担忧?
就算蒙恬心中有谱,但是蒙氏一族上上下下数万口人,每人说上那么一句,原本心中有谱的蒙恬和蒙毅两人估计到最后心中也会变得七上八下,众口铄金,并不是一个童话。
其实胡亥早就想同蒙恬好好聊上一聊,不管是为了大秦还是为了安抚一直在躁动的蒙氏一族,这些事情都是必须要做的。
只是,蒙恬一直出征在外,军务上的事情必须需要一个能够镇得住场子的人来把握,所以从胡亥诛掉赵高亲自主政以来,君臣两人能够聚在一起的时间屈指可数,更不要说如今天这般好生话话家常、闲聊了。
胡亥没有想到的是那些谣言对蒙恬的影响已经到了逼着他致仕退休的地步。当然肯定不只是谣言的作用,蒙氏一族自己肯定也评估过退于不退对家族的影响。
毕竟蒙恬已经贵为九原公,而且还是大秦唯一的一个公爵。想来他们肯定是想着对军方有着巨大影响的蒙恬退下去,自己肯定不再好意思再对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