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我是秦二世 >

第410部分

我是秦二世-第410部分

小说: 我是秦二世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是,内阁五位重臣基本上都是不能擅离的。谁让胡亥做起了甩手掌柜?
既然内阁重臣不能擅离,那么六部尚书也就成了唯一的人选。不过既然已经派了兵部左侍郎王豪领着十二万蓝田大营的郡卒北上了,那么再派出个比他高一级的尚书意义明显已经不大。
所以,胡亥确实是准备亲自北上巡视的。
可想而知,胡亥的这个想法刚刚一出口马上就遭到了内阁五个大臣的一致反对!
当然,内阁五个大臣说的都很好,无外乎就是皇帝心系天下万民,如今灾地情况不明,如果皇帝冒然北巡,插中万一出现大事,那么找谁去?
其实胡亥很清楚,内阁重臣不赞同自己北巡其实不仅是这个原因,更为重要的原因还是自己如果北巡怕是这救灾之事就彻底的变成了一场闹剧!
这一点胡亥自然清楚,他相信内阁五位大臣同样也很清楚,只是他们自然不会这样直接说出来。这要说出来,那皇帝还不得翻脸?
不过,内阁五位重臣自然不会知道,胡亥肯定不会翻脸的!
但是,如果不亲自到灾区去看一看,胡亥始终有些不放心!他比谁都清楚,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是历朝历代都是一国最大的顽疾。
最为重要的是,上党千里变成沼泽之国,太原受灾严重,不仅让两郡灾民重多,龙卫府和黑冰台在两郡的据点也同时失去了同咸阳龙卫府和黑冰台的联系。
也就是说,朝中收到的任何信报,都是地方上的官吏送到朝廷的。具体的实际情况如何,谁都不知道,虽然龙卫府和黑冰台都已经火速安排了附近郡县的密探和细作前往两郡查探灾情发回最新最全的灾情信报,但是眼下受灾几郡难民无数,洪水未退,哪是这么容易就能查探清楚的!
天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
这一点,胡亥比谁都清楚!
尤其是在面对这样席卷数郡之地的大天灾面前,天灾造成一次伤害,'***'将会造成更为严重的二次伤害!如果地方上的官吏能够迅速行动并且一心为民还好,但凡有一点私心,怕是就会有很多原本来得及救治的百姓送命了!
所以,在同内阁五位重臣好说歹说之后,胡亥终于得到了秘密北上的机会!
出现在咸阳城内的小道消息,自然不用说,也是胡亥提前释放出来的风声了!
他就是要让所有人尤其是受灾救灾的各郡官吏知道自己将要北上,震慑他们收敛私心,一心一意的按照朝廷的政令加紧救灾!
而他自己,则是微服领着龙卫府百十个亲卫在天晴之后的第三天就直接轻装离开了咸阳!
虚虚实实,才是王道!
说话的人不是别人,正是龙宇!
“回陛……公子,正是虎贲军张齐!”一员其实听到戴着斗笠的青衫骑士问话,连忙策马两步躬身应道。
“这小子,又在卖弄骑术了!哈哈!”胡亥放下斗笠,轻笑两声道。
他自然知道张齐为什么会在这个时候突然卖弄骑术了,自然是因为郡卒们为自己叫好,而张齐呢又肯定以为自己这一行鲜衣怒马的人是咸阳出来的世家子弟,想要到灾地游玩的人了。
所以,才会策马在一众流民中在郡卒中卖弄了了一圈!
“那小子最后一句话是什么意思?”胡亥这个时候才想起,张齐莫名其妙说的那句话!
“下臣不……额,陛下下臣知道了!”龙宇先是准备说不知道,随后就发现了自己等人周围的状况,苦笑着道。
胡亥放眼一看,只见周围至少数百的扶老携幼的难民已经齐齐将自己等人围了起来,伸长了手臂乞讨着。原来是这样,胡亥苦笑一声!
(未完待续)


第一百四十一章 上党难民
到今天为止,已经是发生灾情的第七曰了!
从朝廷收到的消息来看,驻守在巨鹿、邯郸的两万朱雀军和五万玄武军、十五万江东降卒在收到龙卫府传去的诏令后仅仅用了不到三曰时间就已经化做五路分别进入了太原和上党两郡地界。
当然,之所以行动如此之快,主要也是因为这四郡基本上都是两两毗邻的,太原郡紧挨中巨鹿郡,邯郸郡又紧挨着上党郡!
不过能够如此快的调集这近二十余万军民进入受灾最重的太原和上党两郡,巨鹿郡守庞爱可以说是功不可没。
从巨鹿连郡治巨鹿城都被大陆泽倒灌而入就可以想像的出巨鹿的灾情其实相较于太原和上党两郡来说根本差不到哪去。
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驻守在巨鹿的两万朱雀军庞爱不仅留着救助自己巨鹿本郡的水灾,而是主动派到了更需要救援的太原郡,不得不说,庞爱的政治觉悟还是很高的。
这一次突如其来的水患不同于二世元年的那一次旱灾,那旱灾至少还死不了人不是?粮食没了朝廷还有大把的粮食,可这突如其来的水灾来却必然会有大量的百姓死亡。
如今正是七月,水患刚过,骄阳出来,气温急剧上升!
虽说一方面确实方便了救灾,但是另一方面却也隐隐加剧了灾情。因为在水患中溺死的百姓如果不能够清理火化,那么在这如此湿热的环境下,怕是要不了一两天就会腐烂。
一旦水患地区出现大规模的尸体腐烂,处理不当的话,那么很有可能在太原和上党这数郡之地就会有大规模的瘟疫出现。
以大秦此刻的条件,水患最多让大秦有些难受,还不至于伤筋动骨;可是一旦真的出现了瘟疫,怕是大秦就不仅是伤筋动骨那样简单了。
太原和上党两郡出现瘟疫,是胡亥最为担心的事情。
大秦统一天下也不过才二十余年,显然还没有应对大规模水患的经验,更不要说对瘟疫的提前预防了,这也是他不顾内阁五位重臣的反对坚决要北上的最为主要的原因。
毕竟,瘟疫在大秦的史料中根本没有任何的记载,更不要说寻找到可以借鉴的经验。唯一能够使用的,也只能是胡亥他自己用来自后世的经验进行针对姓的应对。
好在庞爱也好,朱雀军和玄武军的也罢,都没有让胡亥失望。没有出现各人自扫门前雪的局面,也没有出现救灾大军懈怠的现象。
这应该算的上是胡亥离开咸阳后听到的最好消息。
只是,看着官道两侧络绎不绝的难民,让胡亥惊讶的是这难民到底是河东郡的还是上党郡的?前方是河东郡平阴县城,内阁在部署救灾之初,就已经行文各郡,一旦发现有逃难的难民,各个郡县必须妥善安置,而不能任由难民在大秦各郡流窜。
这是防止水患中心地区真的出现暂时未曾流传开来的瘟疫必须采取的方法。
前面几天都还好,河东虽然也遭遇了强降水,但是却也因为黄河自邬县决堤改道而没有出现大的水患,最多就是有些不结实的民房被大雨冲刷垮塌。
但是今天,刚刚过了河东左邑县(后世山西运城附近),前方再行不过百里就是临近河东郡境内黄河的平阳县(后世山西临汾附近),却是首次出现了大规模的难民。
从这规模来看,似乎这难民只是第一波,后面肯定还有更大规模的难民正在南下。
让胡亥疑惑的是这难民到底是平阳县的受灾百姓还是从上党一路南下进入河东郡境内的上党百姓。如果是平阳百姓,为何河东呈送给内阁的公文上没有言明平阳水灾?难道是河东郡瞒报了?
不过胡亥马上否决了自己这个猜测,河东郡守绝对不敢在这等大事上对朝廷谎报瞒报,更何况遭受水患的不仅河东一郡,朝廷也从来没有说过要在水患之事上惩罚各郡官吏,如果瞒报的话,那只能说河东郡守是找shi了,这样的大事岂是说瞒报就能瞒报的过去的。
那么,唯一的解释就只能是这些难民都是从上党进入河东境内的!!
“公子,我去让人将这些人驱赶开来!?”
眼见皇帝不知道在想些一时有些神思不属,而大群伸手乞讨的难民却是越逼越近还有不过二十余步了,龙宇只得低声在胡亥身后请示道。
龙宇的话顿时打断了胡亥的沉思。
“将身上带的吃食都给这些难民吧。”胡亥看着一个个惊魂未定的百姓,沉声道。说完这句话,胡亥就不再言语,而是盯着正在官道上前行的郡卒长龙,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胡亥既然开口了,龙宇自然是马上照做。很快,数十名龙卫府亲卫纷纷下马将身上携带的干粮等物分发给还没有聚拢过来的百姓。
好在一干龙卫府亲卫一看就不是好惹的,百姓们见到吃食倒没有发生哄抢的事情。
“这位兄台是哪里人氏?”胡亥盯着郡卒队伍看了一会,翻身下马走到一个正在狼吞虎咽的中年人身前,笑着问道。
“额……啊啊…”孰料不知道是因为这中年人太过饥饿还是因为吃的太过专注,竟然咽住了。
胡亥脸上一变道:“水!”
跟在他身后的龙冰听到胡亥的话连忙将身上的水囊递给胡亥。
看见胡亥手中的水囊已经被咽的眼睛有些翻白、脸庞涨红的中年人犹如看到救命的稻草,一把抢过胡亥手中的水囊,咕噜噜大口的灌下去。
“你……”
跟在胡亥伸手一身男儿装扮的龙雪没想到这人竟然如对无礼,娇叱道。
胡亥伸手打断龙雪的话,笑着看着中年人将水囊的水都糟蹋干净。
“哈!”有了清水,只见中年人咽喉处那凸起的一坨终于顺利下肚,呼吸到久违的空气,中年人情不自禁的长舒一口气。
“多谢公子!多谢公子!”中年人从鬼门关走了一遭,自然明白如果不是刚刚胡亥给他这清水,怕是自己就要一命呜呼了。
“无妨无妨!这位兄台是哪里人氏?”胡亥摆摆手笑着道。
“回公子,小人是上党铜鞮(后世山西沁县)人氏!”中年人自然知道自己等人手中的吃食都是眼前这位带着斗笠的年轻公子手下给的,更何况刚刚还救了他一命,此刻自是知无不言!
(未完待续)


第一百四十二章 平阳城
铜鞮,就处在决堤的太原郡邬县下方,两城相距不过一百二十里不到。此次太原境内的黄河自邬县决堤,改道之后首当其冲的正是这铜鞮县。
先秦时代的黄河水道,同后世的黄河水道有着极大不同。两千多年时间,黄河前前后后历经二十余次改道,最终才逐渐形成了后世的黄河水道,所以如今胡亥也不太清楚黄河所流经的地域到底多广。
工部和户部以及尚坊工匠组成的两队联合考察组在淮河的广陵桥刚刚开始修筑的时候,就已经从胶东郡的黄河入海口以及会稽郡的长江入海口分别开始沿河而上,准备进行有史以来的第一次考察黄河和长江流域的工作,他们在这一次的实地考察之后,将会绘制出一副完整的覆盖整个黄河和长江两大流域的地图。
这次的实地考察,将会为今后大秦整治黄河和长江河道准备第一手的资料。
只是,到如今两组考察组也不过是刚刚各就各位才绘制了两河从入海口起不到百里的地形图,要想完整的绘制出黄河和长江流域的完整地形图,怕是至少也需要数年之后了。
果然是上党百姓!
胡亥心中暗叹一声。
“兄台可是从上党逃难至河东?不知兄台离开铜鞮时,上党水患如何了?”胡亥若有所思。
“不瞒公子,我等都是从上党南下避水患进入河东的。上党其余各县水患如何,小人委实不知,只是铜鞮…小人一家老小也只剩小人一人逃了出来。”
中年男子说到这里顿时老泪纵横。
“唉!”胡亥轻叹一声,看来上党的水患远比内阁想像的要严重的多。
面对这些在天灾中妻离子散的人,胡亥也不知道到底该如何安慰。
“这些百姓可都是兄台乡邻?”
“有些是,还有些似乎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