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我是秦二世 >

第404部分

我是秦二世-第404部分

小说: 我是秦二世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辽东仓,东北广袤的土地必然要开发,不然占了也没有用不是?那么在辽东设立一个仓禀同样也是未雨绸缪之举了。更何况辽东半岛大连和旅顺这两大深水良港胡亥怎么会忘记?
有黑龙江、嫩江、鸭绿江这些天然的水道存在,相对来说,东北地区的运输要比中原之地更为便捷才是。当然,前提是大秦的船运要跟的上。
所以,烟台船厂之后,下一个需要筹建的应该就是辽东半岛的巨型船坞了。毕竟大兴安岭地区的万年古木,可都是建造巨型海船的最好材料。
至于渔阳仓,关中虽然是大秦根基之地,而且易守难攻。但是,在天下太平之际,偏居一隅、交通不甚便利的咸阳已经不太适合再作为大秦国都了。
如今这弊端也许还不太明显,但是却不能不提前为之准备。渔阳和洛阳,两个地方,是胡亥理想的新都之地。一个地处中原腹地,周围交通便利紧靠黄河,而且洛阳周围本就有几大粮仓存在;一个为后世千年**,而且距离出海口也极为便利。
当然,现在说这个还为时过早,胡亥相信,如果这个时候自己提出迁都的话,怕是不仅朝中众臣、整个关中的世家贵族以及老秦人都会举双手双脚来反对自己迁都。
老秦人对关中的感情根本不用怀疑,而咸阳做为大秦国都,更是老秦人的精神支柱。
但是未雨绸缪提前谋划还是必要的。将来的事情,谁又能说的准呢?
胡亥音落,殿下群臣先是一愣,显然是在消化胡亥这其五所包含的意思。
在辽东和会稽、南海建仓还说的过去,在象郡和渔阳建仓有意义吗?当然,象郡建仓确实可以不缺人手,毕竟那么多的百越蛮夷都等着朝廷有活给他们干,然后给他们粮食过活呢。
好吧,为了养活这些百越蛮夷也无可厚非。那么渔阳建仓又是为了什么?
似乎看出殿内群臣的疑惑,胡亥挥挥手,曹参领着王岩等人慌忙将放在殿后的那副巨型地图给抬了出来放置在殿下。这不算完,紧接着又抬了一副小一点的由胡亥手画又经过尚坊工匠润色加工之后的简易世界地图放在了那副巨型大秦地图旁边。
“笔墨!”胡亥缓步走下玉阶,在那副简易世界地图前站定,“朱墨!”胡亥重复了一句。
伸手接过王岩奉上的毛笔,在曹参手中捧着的朱墨上润湿,胡亥挥臂在那副世界地图上随手一圈,唰唰几笔,然后将毛笔丢给王岩,回身对着一干群臣淡淡的道:“都起来看看吧,这才是,大秦!”
世界地图上自然标有大秦的版图。不过相对于广袤的世界而言,大秦如今的版图只能算的上不大不小的一块。可是如今这幅世界地图上却是多了一个醒目的大大的红色圆圈,在这红色圆圈的中间,是一个朱红色的“秦”字!
这才是,大秦?
起身的尉缭等人看着那大大的红圈,一时间有些傻眼。红圈中囊括了如今大秦的版图,这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红圈之中,大秦如今版图之外的空白区域比如今大秦的版图至少还要大上数倍不止。那最边缘处距离大秦何止万里?
(未完待续)


第一百三十章 诱惑
说起来,这应该还是胡亥到这大秦以来第一次在朝中群臣面前坦露自己心中所想或者说是对大秦今后数十年的规划。
如果这个时候有一个后世之人在这议政堂中,定然能够看出来,胡亥那个鲜红色的圆圈囊括的地方,基本上囊括了后世所划分的七大洲的亚洲所有土地;包括西伯利亚平原一直延伸到乌拉尔山脉西侧的伏尔加河将,里海和咸海成为大秦的内海,里海和黑海中间的高加索平原从中一分为二成为大秦西部边疆;然后一直向南延伸至波斯湾。
其实胡亥囊括的这一大块地方,就是后世汉王朝时期丝绸之路所能够到达的地方。
看着那大大的一个红色圆圈所囊括的大秦版图,一众朝中重臣尽皆倒吸一口冷气!胡亥自然不曾知道他这看似随手的一划在这议政堂的二十三个大秦重臣心中造成了多么大的震撼。
即便是老谋深算的尉缭、嬴腾、冯去疾、顿弱等人此刻也只能一个劲儿的咽着唾沫。似乎只能这样才能暂时的滋润他们因为惊骇和震惊之下干燥的唇舌和喉咙。
“陛……陛下,此地距离我大秦隔着无数千山万水,大军怕是数年也难抵达,这是否…是否…”尉缭吞了吞口水,躬身一礼道,“还请陛下三思!”
“陛下三思!”
包括内阁五位大臣在内的殿中群臣齐齐躬身谏道。
对朝中众臣的反应,胡亥早就预料到了,这也是为什么他先前一直没有将自己心中所想讲出来的原因。毕竟在这个时代来说,即便是站立在时代潮头的大秦精英们恐怕都是这样一个念头,大秦已经够广阔了,如今都有点忙不过来,再劳民伤财不远万里劳师远征是为了什么?根本没有必要不是?
谏言虽然说了,但是群臣都有些忐忑。今天皇帝能够突然推心置腹的将他心中所想说出来,对群臣而言已经是邀天之幸,只是这所想实在是让群臣有些难以接受。所以才会齐齐进谏。
如果皇帝真的铁了心要远征,那么对群臣而言胳膊终结是拧不过皇帝的大腿的。
只是尉缭等人没有发现的是,在他们齐齐谏言且为胡亥的大手笔而惊骇的时候何尝不是心神震荡。毕竟,如果大秦真的能够将那广袤的土地都纳入版图,那么二世一朝的所有官吏,哪一个不是开疆扩土万世留名的功臣?
“呵呵,诸位爱卿多虑了。如今我大秦有几斤几两,朕心中还是很清楚的。朕没说现在就劳师远征不是?朕要的是万世基业,而不是一世王朝。
这些地方,储藏着无数的金银矿藏,无数的铜铁,还有无数的奴隶。我大秦不仅要征服这些地方,更要让这些地方永世成为我大秦之土。
朕这一世完成不了的事情,不是还有朕的儿子吗?朕的儿子完成不了,不是还有朕的孙子吗?一代代下去,朕相信我大秦终究会纳五洲统四海万邦来朝。任重而道远,朕希望诸卿能够同朕一道努力。不过丑话说在前面,霸业未成之际,任何人敢挡朕的路,朕一定不会手软。诸位爱卿可要管好各个府衙中的官吏才是。”
胡亥笑着解释道,只是最后一句话却是在隐晦的提点了。
有龙卫府和黑冰台作为双眼和双耳,胡亥对关中的掌控已经达到了一个极为恐怖的地步,任何的风吹草动基本上都逃脱不了龙卫府和黑冰台的耳目;而随着龙卫府和黑冰台在关外数十郡逐渐的扎根,相信用不了多久关外数十郡也将不会比关中差上多少了。
嬴真确实不错,短短半年时间,嬴真就基本上摸清楚了黑冰台的一切运作,到如今已经开始读力的掌控黑冰台。对嬴真的忠诚度,胡亥从来没有怀疑过。
只是嬴真如今往胡亥皇帝书房跑的时间也是愈发的多了。
尉缭等人听到胡亥如此说,无不齐齐松了一口气。
只要不是现在就劳师远征就好!想到这里,众臣的心中马上就开始活泛了起来。大秦之外有着无数的金银铜铁矿藏,无数的奴隶啊!
再想想万邦来朝的来朝的胜景,尉缭等人的呼吸无不有些粗重。
“好了,兵部发文给武威将军苏角吧,命苏角统领河西五万九原军击溃来袭异族即可,击溃之后严加戒备,严禁私自出军西进,一切等到白虎军到达河西再说!”
胡亥自然能够发现群臣神色的变化。
两次对羌族的劫掠,让咸阳城中的绝大多数世家贵族都尝到了甜头。如今关中上点台面的世家贵族谁家没有几十上百个羌族的奴隶在使唤?
后世一千余年后,欧洲对外扩张在全世界到处建立殖民地最直接的诱因不正是世界各地的黄金和白银以及奴隶么?
而为了维护既得的利益,就会不断的催动各个既得利益的阶层不断的提高生产力和发展军备以及各种科技,只有这样才能将距离本国数万里的既得利益转为实实在在的财富不是?
血腥的掠夺和赤裸裸的利益驱使是原本落后的欧洲能够在后世几百年都领先古老的华夏民族以及其他几大在漫长的岁月中一直领先的古老民族的最为现实的原因。
胡亥希望自己能够在今后几十年在秦人尚武、忠诚的血脉中植入更加具有侵略姓的因子,只有走出神州大地,见的多了,看的多了,才不会固步自封,才不会坐井观天夜郎自大。
那个时候,天朝才能够成为永远的天朝。
诱惑,自然先从这群站在帝国金字塔最顶尖的人群做起不是?
“臣等遵旨!”
……在胡亥同一众掌控大秦命运的重臣们讨论河西之变的同时,笔架城中的九原军却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
夜幕降临,无数的火把星星点点的点缀在广袤的河西平原上。
薰忽而策马看着笔架城方向一直未曾停歇过的喊杀声,心中的不安之感愈来愈强烈。
原本以为只需要最多一个时辰就能拿下的残破小城,却是没有想到从早上到如今已经过去了足足七八个时辰依然看到那站立在城墙上的稀疏黑甲兵卒还是顽强的站在那丈余高的城墙上。
攻城的王'***'队换了一波又一波,无数的王国兵卒手臂因为不断的拉弓而脱臼无法再战。而那城墙上的黑甲兵卒除了人影显得更为稀疏外,似乎那些黑甲兵卒根本不知道什么叫做累,什么叫做害怕。
(未完待续)


第一百三十一章 乌孙兴衰
发生在笔架城的这场不大不小的战争,背后牵连的势力确实如胡亥所料,有着西域小国的影子在其中。
如果说距离大秦正在建设的阳关和玉门关要塞最近的西域小国,那么自然非楼兰莫属了。从笔架城开始一路往西,就是一个地处大漠深处的大湖,蒲昌海。
蒲昌海在如今是塔里木盆地周边小国中水源最为丰盛之地,这样一个大湖,繁衍生息着包括楼兰、狐胡、捐笃、子和等大大小小的十余个小国。
蒲昌海在后世的华夏版图上是不存在的。不过蒲昌海的消失不是后世几百年前才发生的事情,而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养育了无数楼兰美人的蒲昌海就伴随着楼兰古国一起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之中。
后世的罗布泊,就是古楼兰王国的旧址,也就是蒲昌海演变而成。
很难想像,沧海桑田中,数百年的时间,西域第一大湖,西域众多小国中国力最为强盛的楼兰古国,就那样无声无息的消失灭亡,连带着蒲昌海也有沧海变荒漠。
丝绸之路的繁荣,让中原人基本上都知道在西域丝绸之路的关键节点上,有一个出美人的楼兰国,更有一个雄踞大漠中央的蒲昌海大湖。所以在楼兰灭亡蒲昌海成为沙漠之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因为无法蒲昌海这样一个浩淼的沙漠大湖突然消失的原因只能用蒲昌海潜行于地下,由此出现黄河的神怪之说。
这个传说直到唐以后重新占据西域,发现楼兰古国已经消亡在大漠中而水落石出。
当然,在如今大秦五十三年,蒲昌海依然是蒲昌海,楼兰国依然是楼兰国。正是依靠发源于孔雀河的蒲昌海这片膏腴之地,楼兰小国逐渐成为西域数十个小国中国力数一数二的“大国”。
不过,这个大国也只是相对于西域的众多小国而言。毕竟,楼兰国即便是在丝绸之路大开,商贸最为繁盛国力最为鼎盛的时候,人口也不过一万五千余人,兵卒不过三千余人。
蒲昌海岸边的楼兰城距离笔架城不到三百里。而薰忽而,正是楼兰国王子。
虽然楼兰城或者说楼兰国甚至不如大秦关中的一个小小县治,但是在西域众多的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