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我是秦二世 >

第378部分

我是秦二世-第378部分

小说: 我是秦二世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未完待续)


第八十一章 出人意料的反应
王同和杨瑞和两人的事情显然已经被皇帝轻描淡写的揭过了,那么唯一没有处理的就剩下自己这个引起事件的直接诱因了。
如果仅仅是范正惹的事情范见倒是一点都不担心,毕竟胡亥当时没有收拾他,那么显然即便生气也不会是很大。可是现在有了顿弱的那一番话,范见就有点拿不准了。
这大秦天下是范家的么?就这一句话就够让范府满门都死光光了。
所以,事情的关键还在于皇帝!
皇帝要是信,那么范见说再多也没有用,皇帝不信,顿弱哪怕嘴上开花、罗织再多的罪名加到范府身上,同样也没用。
“今曰元宵佳节,朕出去走了一圈实在是有些累了,诸位爱卿也早些回去歇息吧!”胡亥揉了揉自己的肩膀,打个哈欠后漫不经心的道。
皇帝这是玩的哪一出?
顿弱、杨瑞和、范见、王同齐齐是一愣。
“陛下!……”
“臣等告退!”
今天既然已经开了头,顿弱怎么可能会如此轻易的就将范府放过。顿弱刚刚开口,这边杨瑞和、范见和王同三人已经异口同声的齐齐恭声应命。
三人应命的声调异乎寻常的响亮,将顿弱吐出的两个字那是完全淹没。
这还不算完,三人应完话之后就已经躬身撅屁股的缓缓朝着皇帝书房外退去,动作异常的麻利。
“你们……”
在气的花白胡须抖动个不停的顿弱还没有反应过来前,三人已经退出了皇帝书房,一溜烟不见了踪影。
“陛下!老臣请辞!”
目标人物都逃了,顿弱颓然的垂下手臂,躬身对着胡亥生硬的道。
“哈哈哈!”
显然,范见、杨瑞和、王同三人此刻已经是怕极了胡搅蛮缠乱扣帽子的顿弱,才不得不联手自保之后夺路而逃。
“老爱卿莫慌莫急!快请坐!快请坐!”胡亥止住笑声对着顿弱请道。
“谢陛下!”顿弱心中虽然有众多不满,但还是恭声应命。
“老爱卿今曰如此,可是想借着今夜之事从他们三人身上树立御史府的威名?”胡亥脸色一正,看着顿弱道。
“陛下明鉴!”
顿弱翻了翻白眼,既然你老都看出来了,为什么就这样轻描淡写的放了这三人?这让御史府今后如何行事?
从御史大夫府更名御史府之后,虽然胡亥已经明确了御史府的职能,监察百官,风闻奏事;更是重新从原属于御史大夫府门下的近三百余位御史中遴选出一百二十人充任新的御史府御史一职,但是从御史府更名至今,御史府还没有做出一件拿的出手符合他们职能的事情。
三四个月了,除巡五十位巡按御史下到各郡外,六十余位在朝御史似乎压根还没有找到办事的节奏。或者说,他们根本不知道自己等人该做什么,该奏什么!
身为御史大夫的顿弱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他是原三公九卿中最没有实权的一位,如今却是高踞当朝二品,实权上更是较之左右两位丞相冯去疾、李由两人犹有过之。
虽不是秦人,但是从效忠始皇帝开始,顿弱就将自己当做了一个土生土长的秦人。灭六国统天下,一件件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事情却都在秦人们的手下完成,顿弱心有荣荣焉。
孰料一遭风云变,雄威盖世的始皇帝突然驾崩,留下一个虽正蒸蒸曰上却也已经千疮百孔的老大帝国。最不引人注意的十八皇子登基为帝。
赵高弄权,二世昏聩,顿弱是心若死灰。
大厦将倾之际,昏聩的二世皇帝陡然被始皇帝点醒,力挽狂澜将原本摇摇欲坠的大秦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内就变得稳固无比,甚至比始皇帝在世之时更显昌盛。
究其原因,只有一点,那个小小的用科举取代举荐的方法就一下将六国百姓、读书人散乱的心同时凝集到大秦的身上,这是始皇帝用了十余年也没有办到的。
眼见自己已经是大半截身子入土的人了,却能够看到大秦兴盛,怎能不让顿弱一颗已经沉寂了许久的心再次跳动起来?
在其位谋其政!
顿弱深知御史府在胡亥重新构架的大秦权力中枢中的重要姓。所以今天晚上当顿弱得知大街上发生的事情后,第一时间就匆忙赶往咸阳宫!
想什么来什么!
顿弱要在范见、杨瑞和、王同这三个三品高官上打响御史府的第一炮。让御史府中还没有找准定位的御史们知道自己该做什么,又能做什么!
所以,从一开始顿弱就存了将事情由小闹大,由大闹到满城风雨的地步!反正他顿弱是存了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的心思,一没家族,二没后人的顿弱,才不担心自己死后该如何!
可是天不从人愿,他是存了这个心思,却让皇帝将事情轻飘飘的揭过了!
胡亥看着一脸心不甘情不愿的顿弱,忍不住笑了,没想到这老儿还真的焕发第二春了!
……这个晚上御史大夫顿弱一直在皇帝书房呆到子时过了半响才离开!没有人知道皇帝同顿弱谈了什么,又说了什么。唯一能知道的就是,向来沉默寡言的顿弱在离开咸阳宫回府的马车上,竟然哼起了小调。
时间过的很快!
转眼间又是三天过去,就在所有人都以为元宵节赏灯那夜的事情就这样不了了之的时候,咸阳宫内突然通过中书省连续下达了两道诏令!
第一道诏令针对的是大秦所有的尤其是咸阳的高爵重臣们!家族子弟如若仗势欺人、为祸一方,将在大秦律法的基础上以重罪严惩,屡教不改三次者,族中长辈将会以教子不严的罪名处以降爵一级的惩罚!
大秦的军爵制度催生了偌大的帝国诞生,同样也催生了一大批拥有爵位在身的人。更何况在胡亥没有设立九品官制之前,大秦的官职高低大多都是以爵位来计算的。
谁都没有想到因为范正的事情会引发皇帝如此强烈的反应!显然,皇帝不是不生气,而是不想同范正这样的小儿生气,将矛头直接对准了咸阳城内的众多的世家豪门们!
范正在咸阳城众多的世家贵族引发的声讨自不多言,天下百姓在拍手称快之余却很快将心思都关注到了第二道诏令上,因为这道诏令关系到所有想要改变命运的人,尤其是处于最底层的普通百姓!
(未完待续)


第八十二章 武举
大秦五十三年的国庆节过后,皇家军事学院将会在大皇子周岁之际举行大秦有史以来第一次武举。以示皇家恩宠、普天同庆。
这就是胡亥在发出震慑世家贵族子弟言行的第一道诏令之后,针对所有大秦百姓发出的第二道诏令。
用科举取代举荐授官的制度,需要等到五年之后才能执行。可是如今胡亥明显是打破了他同大秦群臣们达成的默契,而是选择了一个光明正大的借口来提前举行科举中的武举。
在礼部行文中对科举的种种条文有着明确的规定,科举分为文、武两类。五年之后举行的科举将由礼部、吏部以及大秦皇家学院共同举行;至于武举,则是由皇家军事学院主导、兵部配合举行。
武举有两种选拔方式,一类是通过各郡各县学馆参加皇家军事学院出题的遴选,通过之后就会直接授予伍长之职成为兵部在册的有军籍的大秦兵卒,然后进入皇家军事学院学习;第二类则是野路子,也就是不太会舞文弄墨,但是却有一身好功夫的人,他们将参加由皇家军事学院和兵部共同举行的遴选,这个选拔当然只能是考校骑射功夫了,通过的人同样会直接授予伍长之职以及军籍,进入皇家军事学院学习。
两类人,都能进入皇家军事学院学习,这个时间一般为三年,具体要看各人在学习期间的能力和表现。如果极为出色,自然能够提前进入军队。不够好,那就只能待满三年。
不要以为在皇家军事学院中待满了三年就能够直接成为大秦最低级别的军官了,那是不可能的。三年之后会有一场结业考课,涉及谋略、推演、骑射功夫等等。
如果不能合格,那不好意思,伍长木有了,进入军中只能是一个普通兵卒。但是如果通过了,那么当按例直接授予百将之职!
从伍长到百将,等若三级跳了!已经跨入大秦军事序列中的最低等级的中级军官了。
显然,胡亥此刻提前举行武举等于是给了天下所有想要改变命运的年轻人第二次机会!他们不用等到五年后才能参加科举,同样也可以选择参加武举。
就算这一次没有通过,那么显然还有五年后的一次机会!
这也算是胡亥借着嬴乐康打的小算盘了!毕竟,过个几年之后大秦就将陆续大规模的对外用兵,提前举行武举储备受过正规教育正统训练的中低级军官,对将来简化大秦的军事机构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冷兵器时代,兵卒数量往往是衡量战力的最重要指标。在胡亥看来,以大秦军队如今的战力,周边一千公里范围内绝对不可能会有敌手,那么在占据了地盘之后,只有实实在在的控制在手里,完全消化掉,那才能称之为开疆扩土。
只管占不管治,大军一撤马上又跟以前一样,还不如不占!劳民伤财不是?
打下一块地方划入版图中,想要占领下来,那么显然需要最多的应该还是小规模的维稳军队。多以一千到几千为主。
这样小规模的军队在大秦军事序列中显然只能是中级或者低级将军领军撒在新占领区,一个地区只有一个主将,显然就要靠这些将领自己的能力来应付很多突发的事件。
只有领军将领能够及时的把握好局势临机决断进行处置,才能胜任!
未雨绸缪是胡亥最爱做的事情。
对武举的举行,天下百姓自然是欣喜若狂,而关中的众多世家贵族们同样也是摩掌擦拳!为何?大秦如今的近一半的军力都在蒙氏和王氏两家掌控着,另一半则是在皇帝手中。
以前他们是想进去没法进去,当然他们也不敢光明正大的将手伸向蒙王两家的后院中;如今他们就不用有这个担心了。
皇帝下令,出身低微的普通人家的子弟都能参加这武举,那么各个世家贵族自然更能参加了!
世家贵族的出身决定了他们无论是在五年后的科举还是今年的武举上,都要比普通人家出身的子弟要有优势的多。
当然,这个优势也仅仅是那么一点!毕竟,优渥的生活也造就了很多不学无术的纨绔不是?
对这两道诏令将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胡亥心中早就有数。所以他根本没有放在心上,因为他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忙!
咸阳宫议政堂!
今天的议政堂有些不同,原属于各个重臣的座椅尽皆都被挪了开来,本就空旷的大殿内被摆放了一个方圆至少十几丈的巨大沙盘!
这是一幅目前为止整个大秦最为全面、最为详细的完全依照各地山川地形以及河流制作出来的推演沙盘!当然,也是唯一的一幅!光是为了制作这个沙盘,尚坊和工部就足足忙活了近两个月才算大功告成!
原本这幅沙盘是在胡亥的皇帝书房的,只是那里毕竟只是个书房,放上这个东西,平时也就只能两三个人转转看,人一多皇帝书房就站不下了。
所以,今天胡亥就直接命人将这沙盘整个给分拆搬到了议政堂中!
巨大的沙盘周围围满了穿着清一色黑色战铠的大秦将领!
胡亥当然是一人占了上首一方!
在他左手一侧赫然正是太师尉缭、太保蒙恬、兵部尚书章邯、兵部左右侍郎王豪杨瑞和以及从南越奉命赶回咸阳过年的大将军冯劫和灞上将军韩信七人!
在胡亥右手一侧则是三个没有多少人认识的年轻将领。
但是从铠甲下的内绣来看,三个年轻将领里面的内袍都是黑色,显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