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79个不可不知的生活潜规则 >

第3部分

79个不可不知的生活潜规则-第3部分

小说: 79个不可不知的生活潜规则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好的,借此减轻内心的失落和痛苦的心理现象,被称为“甜柠檬心理”。
  生活中也有很多“甜柠檬心理”的现象。有的孩子天资愚钝,智力平平,他的父母就安慰自己说“憨人有憨福”;有的人被偷被抢,损失惨重,他便安慰自己说“破财免灾”;有的男人娶了个容貌一般的老婆,便说“容貌平凡的女人才贤惠”;有的女人嫁了个木讷寡言的丈夫,却说“这才有安全感呢”;有的女孩刚买了一件衣服,回家后才发现价格太贵,颜色也不怎么喜欢,便对自己的好友说“这是今年最流行的款式”。
  这种知足常乐的心理,不失为一种帮助人们接受现实的好方法。如果运用得当,可以帮助人们化解对于不平等引起的怨气,消除心理紧张、缓和心理气氛;若运用过度,则会产生消极懒惰的情绪,妨碍人们去追求真正需要的东西。
  一次,美国前总统罗斯福的家中被盗,丢失了许多东西。一位朋友闻讯,忙写信安慰他,劝他不必太在意。罗斯福给朋友写了一封回信,信中写道:“亲爱的朋友,谢谢你来安慰我,我现在很平安,感谢生活。因为,第一,贼偷去的是我的东西,而没伤害我的生命;第二,贼只偷去我的部分东西,而不是全部;第三,最值得庆幸的是,做贼的是他,而不是我。”
  “酸葡萄心理”和“甜柠檬心理”都是自我解嘲式的心理调节方法,是在人遭受挫折或无法达到所追求的目标时,为了减轻内心的焦虑不安,维护自尊,“自圆其说”地寻找一些牵强附会的理由进行自我辩解。
  在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遇到一些挫折和不尽如人意的事情,有些状况经过我们的努力后能够得到改善,也有很多事情是我们在当时的条件下无法更改的现状。这时候,我们是躲在黑暗的角落里为“打翻的牛奶”不断自责和懊悔,还是从跌倒的地方爬起来,整理好自己的心绪,继续向前呢?一味地愁苦与懊悔既不利于身心健康,也无法挽回那些已经铸成的错误。鲁迅笔下的阿Q,每次被人打时便在心中念叨着“反正是儿子打老子”,于是也就悠悠然忘却了皮肉之苦。我们何妨不借用阿Q的精神胜利法,拂去情绪的阴霾,从低谷中走出?
  20世纪60年代,美国通用电气公司有一位年轻的工程师,接手了一项新塑料的研究。一天,实验的研究设备突然爆炸,三千多万美元的设备连同厂房在一夜之间化为乌有。年轻的工程师神情沮丧地接受公司高层的调查。出乎意料的是,这位高管问他的第一句话竟是:“我们从中得到了什么没有?”他吃了一惊,回答道:“我们的这个试验行不通。”高管说道:“这就好,实验室废掉了我们可以再建,可怕的是我们什么经验也没有得到。”
  后来,这位工程师不再为这次事故而沮丧,他开始尝试用另外一种方法,在他所在的领域中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他便是日后带领通用电气公司成为全球知名的跨国公司、并被誉为世界第一CEO的杰克?韦尔奇。
  同样一件事情,用一种积极的心态去思考,就会得出不一样的结论,阴郁的心情也会得到改善。遇到挫折时,可以想想“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失败的时候,可以用“经验也是一笔财富”的念头来安抚自己。这不是一种消极的遁世,而是一种收放自如的生活姿态,“低下头颅,是为了更高地扬起”!
   电子书 分享网站

4。 巴纳姆效应
巴纳姆效应:正确认识你自己
  爱因斯坦小时候很贪玩,不爱学习,他的父母为此忧心忡忡。一天,爱因斯坦像平常一样,准备和伙伴们一起到河边钓鱼,父亲拦住了他,给他讲了一个故事。
  父亲讲道:“昨天我和邻居杰克大叔去清扫大烟囱,他在前面,我在后面。钻出烟囱时,我发现杰克全身都被烟囱里的烟灰蹭黑了,而我身上竟连一点烟灰也没有。我看见你杰克大叔的模样,心想我一定和他一样,脸脏得像个小丑,我就到附近的小河里洗了又洗。杰克见我钻出烟囱时干干净净的,以为他自己也一样,于是没有清洗便上街了。结果,街上的人都笑破了肚子,还以为你杰克大叔是个疯子呢。”
  爱因斯坦听罢,忍不住和父亲一起大笑起来。父亲笑完后,郑重地对他说:“其实别人谁也不能做你的镜子,只有自己才是自己的镜子。拿别人做镜子,白痴或许会把自己照成天才的。”爱因斯坦听后,幡然醒悟,从此发奋苦读,终于成为著名的物理学家。
  早在两千多年前的古希腊,阿波罗神庙的门柱上就篆刻着“认识你自己”的铭文。然而直到今天,人们在认识自我时,时常由于受到外界信息的暗示,将他人的言行作为自己行动的参照。心理学上将这种普遍的心理现象称作“巴纳姆效应”。
  “巴纳姆效应”是指人很容易受到来自外界信息的暗示,出现自我知觉的偏差,认为一种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是自己的真实写照。这个效应是以一位广受欢迎的著名魔术师肖曼?巴纳姆来命名的。他曾经在评价自己的表演时说,他的节目之所以受欢迎,是因为节目中包含了每个人都喜欢的成分,所以“每一分钟都有人上当受骗”。
  曾经有位心理学家为了证实“巴纳姆效应”对大众的影响,精心设计了一个著名的实验。他给一群人做完人格特征测验后,拿出两份结果让参加者判断哪一份是自己的结果。其中一份是参加者自己的真实结果,另外一份是多数人的回答平均起来的结果。令他感到惊讶的是,绝大多数的参加者都异口同声地回答说,第二份结果更为精确地描述了自己的人格特征。
  从某种程度上说,人类认识自身未必比了解他人要容易。认识他人时,我们容易站在理性的角度,做出较为公允的判断。然而对于自身,因为太过于熟悉,习惯用感性的眼光审视自我,再加上时常受到外界信息的困扰,我们在心中勾勒出的自我形象,往往与真实的自己相去甚远。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习惯借助外界的信息来评判自己,经常得出与事实不符的结论。或许你原本就是一只极具天赋的“白天鹅”,只是因为才能还未发挥出来,却因为别人不公正的评判而妄自菲薄,认为自己是一只“丑小鸭”;在与异性交往时,对方的一颦一笑、一举一止都会在心头掀起涟漪,成为自身魅力的重要评判依据;或许别人的一句无心之话,便认为对方不尊重自己,对自己有成见,无端生出恼怒、嫉恨等情绪,影响了自己的心绪。
  有些时候,我们不仅将别人的评判当做窥视自我的镜子,更将大众的特征当做自己的特质。一位心理学家根据大多数人的心理特征,写下了这样一段描述性文字:“你需要得到他人的尊重,有自我批判的意识。你有很多特殊的能力,有望成为你的优势,但还没有全部发挥出来。同时,你也有一些缺点,不过你一般可以轻松地克服它们。你喜欢每天的生活都有新意,讨厌受到束缚。你喜欢独立思考,并因此而自豪,有时也会听取别人的建议,但如果没有充分的理由,你是不会断然接受的。你不大喜欢过于坦率地表露,展示真实的自己,认为这是不明智的举动。你时而外向、友善、喜欢交朋友,时而内向、谨慎、沉默寡言。你有梦想和抱负,有些往往是不现实的。”
  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很多人看过这段笼统的、几乎适用于任何人的文字后,绝大多数都认为这段话将自己刻画得活灵活现。在生活中,很多人都会认为算命先生说得很准,其实这是因为他们巧妙运用了“巴纳姆效应”的缘故。算命先生深知,前来占卜的人大多是一些情绪低落、迷茫无助、对未来缺乏把控的人。这时候,他们的心理依赖性比平时更强烈,受他人的心理暗示也就更大了。算命先生先用一些安慰的话,让求助者获得心灵的安慰,赢得他们的信任,接下来的一番模棱两可的话便自然让人深信不疑了。
  群居的人类难免不受他人的影响,若想打破巴纳姆效应并不容易。我们要学会从多种渠道搜集与自己有关的信息,与自己身边的人相比较,得出较为客观的评价;坦然面对自己的优缺点,做真实的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不要让别人的坏情绪影响自己。
  

5。 心理摆效应
心理摆效应:消除情绪的大起大落
  在古老的西藏,有一个叫做爱地巴的人,每次生气和人起争论的时候,他立即飞快地跑回家去,绕着自己的房子和土地跑三圈。后来,爱地巴的房子越来越大,土地也越来越广,但他的习惯依然没有改变,哪怕累得气喘吁吁。当爱地巴老了的时候,仍然保留了年轻时的习惯。有一次他生了气,拄着拐杖艰难地绕着土地和房子行走,等他好不容易走完了三圈,太阳都下山了。
  他的孙子很不解,问道:“阿公,您一生气就围着房子和土地跑,其中有什么奥秘吗?”爱地巴说道:“年轻时我跟人争吵生气后,就绕着房和地跑三圈,边跑边想,我的房子这么小,土地这么少,哪有时间跟人家生气啊!想到这里,我所有的怒气都消了,就把所有的时间用来劳作;老了生气时,我也绕着房子和土地走三圈,边走边想,我的房子这么大,土地这么多,我又何必和人计较呢?一想到这里,气就消了。”
  人的情绪复杂多变,犹如大海的波涛,大起大落:喜悦时如沐春风,抑郁时黯然神伤,生气时急火攻心,伤心时愁肠百结,焦虑时惶惶终日,紧张时惴惴不安,等等;犹如一年的四季变化,人的情绪也同样发生着从高涨到低落的周期性变化。
  人的感情在外界刺激的影响下,会呈现出各种不同的情绪。每一种情绪具有不同的等级,还有着与之相对立的情感状态,像爱与恨、欢乐与忧愁等。在特定背景的心理活动过程中,感情的等级越高,呈现的“心理斜坡”就越大,越容易向相反的情绪状态转化。比如,假如你此刻正感到无比兴奋,可能在将来的某个时刻,你会因为某种突如其来的外界刺激,立即感到无比的沮丧。这种心理现象便是“心理摆效应”。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人的情绪不仅在短时间内呈现出较大的波动,而且会在长时期内出现由高涨到低潮的周期性变化。20世纪初,英国医生费里斯和德国心理学家斯沃博特同时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有一些患有精神疲倦、情绪低落等症状的患者,每隔28天就来治疗一次。他们由此将28天称为“情绪定律”,认为每个人从出生之日起,他的情绪以28天为周期,发生从高潮、临界到低潮的循环变化。在情绪高潮期内,我们会感觉心情愉悦,精力充沛,能够平心静气地做好每件事情;在情绪的临界日内,我们会觉得心情烦躁不安,容易莫名其妙地发火;而在情绪低潮期内,我们的情绪极度低落,思维反应迟钝,对任何事情都提不起兴致,严重时还会产生悲观厌世的情绪。
  大起大落的情绪不仅会给人的身心带来很大的伤害,还会让我们变得异常暴躁,失去理智,以至于做出一些出格的举动,让自己悔恨终生。2006年7月10日,在德国的奥林匹克足球场上,法国队与意大利队正在进行着世界杯的冠亚军角逐。比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