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读史有学问 >

第1部分

读史有学问-第1部分

小说: 读史有学问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读史有学问 前言
人猿相揖别。
  只几个石头磨过,小儿时节。
  铜铁炉中翻火焰,为问何时猜得?
  不过几千寒热。
  人世难逢开口笑,上疆场彼此弯弓月。
  流遍了,郊原血。
  一篇读罢头飞雪,
  但记得斑斑点点,几行陈迹。
  五帝三皇神圣事,骗了无涯过客。
  有多少风流人物。
  盗跖庄流誉后,更陈王奋起挥黄钺。
  歌未竟,东方白。
  ——毛泽东《贺新郎·读史》
  毛泽东爱读史,也最懂史,不仅精读详批了二十四史,对许多笔记野史也多有留意,甚至在临去世前,还要工作人员到北京图书馆找一部大字本的《容斋随笔》来读。毛泽东的救国智慧、治国方略,无不可在中国历史中找到渊源。
  然而,读史要有“学问”,且不可被漫长的历史“骗了无涯过客”。要破除对历代帝王之术的神秘感,要对其有清醒的认识;要善于运用自己的经验分析历代的治乱成败,并从中总结出相应的规律;还要从自己的日常生活经验中走出来,在更高的层次上看待政治与道德的关系;而在具体操作上,则要谙熟通权达变的智慧,不要墨守成规。能够做到这些,虽未必能赶上大智大贤,也应算是会“读史”了。
  当然,要真正读懂历史,又谈何容易?正所谓“一篇读罢头飞雪”,没有宏大的气魄,没有沧桑的经历,没有丰富的知识,即使对史书倒背如流,也是“纸上得来终觉浅”。只有将历史与自己的生命融为一体,方可称得上懂史。而人一旦到了这个境界,恐怕就可以“创造历史”了。
  “人世难逢开口笑,上疆场彼此弯弓月”,血腥的战乱也许暂时过去了,但人生的“战争”却永远不会停止。因此,历史,尤其是中国的历史,对于每一个中国人来说,永远都不会失去意义。至于意义的大小,就全凭个人的觉悟程度了。
   。。

成功的流氓与失败的英雄(1)
谁说只有得人心者才能得天下?流氓无赖亦能得天下!流氓无赖何以得天下?得人才者得天下!
  当然,从根本意义上讲,“得人心者得天下”,但根本原因不是直接原因,不能时时处处都强调根本原因的作用,否则,就会变得迂腐不堪。在一定情况下,远水不解近渴,根本原因只能发挥远期的、隐性的作用,而一些具体的策略,则成了成败的根源。在秦末乱世,更是如此。于烽烟四起、遍地兵燹的时代,从根本上收拢民心,施行“仁政”,实是迂阔不实之举。真正有效的策略,却是收罗人才,使用人才。到了这时,可以说得人才者得天下了。正所谓“千军易得,一将难求”,中国古代的政治家、军事家在网罗人才方面积累了丰富而又成熟的经验。在这方面,最有代表性的恐怕要数战国“四公子”,即齐国的孟尝君、赵国的平原君、魏国的信陵君和楚国的春申君。据记载,这四个人的门客多时达到三千人,只要有一技之长,即可投到“四公子”门下,“四公子”对他们一视同仁,不分贵贱。有时候,“四公子”为了招揽门客,网罗人才,往往有许多矫情过分之举。
  例如,赵国的平原君忽然发现自己的门客逐渐减少,就慌忙向门客请教道:“近来我门下怎么来的人少,走的人多呢?难道我有什么怠慢大家的地方吗?”有一个门客回答说:“您的美人得罪了一个瘸腿的门客,大家觉得您爱美人胜过门客,所以我们也正要告辞。”平原君一听,立刻去调查,原来,他的房子临街而建,他的一些姬妾就经常站在窗前临街眺望。有一次,最得宠的一位美人看见一个瘸子挑水而来,姿态不甚雅观,就忍不住一笑,其实并无他意。谁知这人却是平原君的门客,他径直找到平原君说:“听说您喜欢结交天下豪杰,才有这么多人投奔到您的门下,如今您的姬妾嘲笑了我,损害了我的尊严,请您重重地惩罚她。”当时平原君并未在意,过几天也就忘了。庄子说:“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而仁义存焉。”但只为有了司马迁,不以成败论英雄,刘邦的流氓本色是再也洗刷不掉了。
  那个门客见平原君并未当回事,就制造舆论,说平原君爱女人胜过门客,门客们因此渐渐离去。平原君现在弄明了情况,立刻杀了那名姬妾,他的门客也就慢慢地回来了。平原君如此对待门客,在关键时刻,门客确也发挥了作用。当秦国围困邯郸后,楚国犹豫不决,不肯发兵。一个名叫毛遂的门客自荐随从平原君出使楚国,果然,他脱颖而出,一番慷慨陈词,居然说得楚王变色,同意了发兵救赵,为邯郸解围立了大功。
  在战国“四公子”中,最有名的还数齐国的孟尝君,他靠门客冯谖收揽了民心,恢复了国相的职位,而且越坐越稳,还建立了“国际”声誉。他靠能够学狗叫、穿狗洞和学鸡叫的门客逃出秦国,免于客死异乡,可谓是善于网罗人才和使用人才了。但宋代的大文学家、史学家、政治家王安石却不这样看,他在《读孟尝君传》这篇短文中说:“世人都说孟尝君善于招揽贤能之士,因此士人也多归附于他,最后也是依靠这些士人的智力才从虎狼一般的秦国逃脱。唉!孟尝君也只是能做鸡鸣狗盗之徒的首领罢了,哪里能称得上善于招揽士人呢?不然的话,像齐国这样强大的国家,得到一个真正贤能的人,就可以制服秦国了,哪里还需要鸡鸣狗人说刘备的天下是哭来的,其实大谬而特谬,政治和军事是从来不相信眼泪的。
  盗之徒的力量呢?鸡鸣狗盗之徒出入其门,这才是真正的贤士不愿前去的根本原因啊!”
  王安石不愧是千古名相。他的话鞭辟入里,一针见血,足可翻千古定案。
  中国历史上也确实有得一贤士而开建一国的先例。汉朝末年的刘备,就并不多交滥交,不像孟尝君那样去搜罗鸡鸣狗盗之徒,而是选一大贤之士,“三顾茅庐”,终于赢得了诸葛亮的信赖。
  诸葛亮确未辜负刘备的一片苦心,未出隆中就已“三分天下”,把天下大局和未来之势分析得透彻见底;既出隆中,又能呕心沥血,一生谨慎,终于帮助刘备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地发展起来,建立了与魏、吴鼎足而立的蜀国,甚至有并吞天下之势。诸葛亮的例子,完全能够证明王安石的观点,也极为有力地说明了人才的重要性。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成功的流氓与失败的英雄(2)
战国时期的燕昭王筑黄金招贤台也是极其有名的历史事件。公元前314年,燕国因为相国篡位,引发了内乱,齐国趁火打劫,派兵镇压叛乱,灭了燕国。后来燕人造反,发动了复国运动,找到了从前的太子,推他即位,是为燕昭王。燕昭王不仅恢复了燕国,还立志向齐国复仇,他对相国郭隗说:“我无时无刻不想复仇,要是有这样的能人,我愿意去伺候他。请您替我出主意吧!”郭隗给燕昭王讲了一个故事,故事说:从前有位国君想花一千两金子买匹千里马,可怎么也找不到,后来他派出的人居然买回了一堆千里马的骨头,国君十分生气,那人说:“大王不久就会有许多千里马了。别人听到您连千里马的骨头都爱惜,哪能不把真的千里马送上来呢?”果然,那个国君不久就得到了许多千里马。郭隗又说:“您如果能厚待像我这样的普通人,有才能的人会不趋之若鹜吗?”于是,燕昭王就筑起了一座精美的房子,像徒弟那样听从郭隗的教导,又在易山旁边建了一座高台,里面堆满了黄金,以作招待客人的礼物和费用,这台就叫“黄金台”。这样一来,燕昭王求贤若渴的美名传遍各国,各国贤士也纷纷来投。赵国来了剧辛,洛阳来了苏代,齐国来了邹衍,卫国来了屈庸。其中最受重用的是魏国的乐毅,就是他带领燕兵进攻齐国,不仅为燕复了仇,还攻下齐国的城池七十多座,仅差两座城池就灭亡了齐国。
  看来,在一定的条件下,人才是起关键作用的因素。任你再贤明,再勇武,如果是“珠玉买歌笑,糟糠养贤才”,也非败亡不可;即使是流氓无赖,如果善于使用人才,也可能成就一番事业。至于后者,汉朝开国皇帝刘邦实在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司马迁首创不以成败论英雄的笔法,他虽是在汉代写的《史记》,但对汉代的开山鼻祖却不隐其恶,不虚其美,而是用一种隐讳的笔法画出了刘邦的流氓无赖相。下面的几件事就足以证明。
  据说刘邦生时有异相。刘邦的母亲有事外出,路过一个大泽,觉得乏力,就坐在泽边休息,不觉中竟迷迷糊糊地睡去,就在似睡未睡之际,蓦然看见一个金甲神人从天而降,即时就惊晕过去。刘邦的父亲见妻子久不归来,担心有事,便出去寻找。刚走到大泽附近,见半空中云雾缭绕,隐约现出鳞甲,似有蛟龙往来,等云开雾散,见泽边躺着一个妇人,正是自己的妻子。问起刚才的事,她竟茫然不知。从此,刘邦的母亲便怀了身孕,后来生下一个男孩,就是刘邦。
  刘邦生有异秉,长颈高鼻,左边大腿上有七十二颗黑痣,刘邦的父亲知道他不同一般,就取名为邦。但他长大以后,却不喜和父亲、哥哥们一起务农,整日游手好闲,父亲多次劝诫,总是不改。后来刘邦的哥哥娶了妻子,嫂子就嫌他好吃懒做,坐耗家产,不免口出怨言。刘邦的父亲知道刘邦的汉中王宫
  以后,干脆把长子一家分出另过,刘邦仍随父母居住。
  刘邦长到弱冠之年,仍是不改旧性,父亲就斥责他说:“你真是个无赖,你要向你哥哥学一学,他分家不久,就置了一些地产,你什么时候才能买地置房!”刘邦不仅不觉悟,还经常带着一伙狐朋狗友到哥哥家吃饭。嫂子被吃急了,就厉声斥责,刘邦也不以为意。一次,他又带朋友去吃,嫂子一急,计上心来,连忙跑入厨房,用勺子猛劲刮锅,弄出了震天的响声,刘邦一听,知道饭已吃完,自叹来迟,只好请朋友回去。没想到等他到厨房一看,锅灶上正热气蒸腾。刘邦这才知长嫂使诈,他长叹一声,转身而去,从此不再回来。
  楚、汉相争之时,刘邦曾经兵败彭城(今江苏省徐州市),自己只身逃走,两个孩子也被冲散。刘邦逃了几天,遇见部将夏侯婴,才算稍稍心安,其后又在逃难人群中发现了自己的一子一女,也觉得安慰。但不久楚将季布率兵追来,刘邦慌忙逃走。楚兵越追越紧,刘邦嫌车重太慢,竟将自己的两个年幼子女推下车去。夏侯婴看见,急忙把两个孩子放回车中,如此反复了三次。刘邦说:“我如此危机,难道还要管两个孩子,自丧性命吗?”夏侯婴反驳说:“这是大王的亲骨肉,怎么能舍弃呢!”刘邦竟然发怒,拔剑就砍夏侯婴,夏侯婴闪过,这才不敢把孩子放回车中,只好挟在腋下,骑马跟刘邦一起逃走。
  

成功的流氓与失败的英雄(3)
楚、汉两军对峙的时候,项羽曾把刘邦的父亲抓到军中,想以此来要挟刘邦。一次,两军对阵,项羽把刘邦的父亲推到阵前说:“你如果不撤兵,我就把你的父亲烹煮了。”刘邦竟然毫不犹豫地回答道:“我俩曾经结拜为兄弟,我爸爸就是你爸爸,你爸爸就是我爸爸,你若把你爸爸煮了来吃,请把肉汤分一杯给我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