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四人帮"兴亡 >

第33部分

"四人帮"兴亡-第33部分

小说: "四人帮"兴亡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开常委扩大会,就刘冰等同志的信展开了大辩论。这个会逐步扩大,现在已经在全校师生中进行辩论。   

  二、毛主席指出:〃清华大学刘冰等人来信告迟群和小谢。我看信的动机不纯,想打倒迟群和小谢。他们信中的矛头是对着我(指毛主席)的。〃中央认为,毛主席的指示非常重要。清华大学出现的问题绝不是孤立的,是当前两个阶级、两条道路、两条路线斗争的反映。这是一股右倾翻案风。尽管党的九大、十大对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已经作了总结,有些人总是对这次文化大革命不满意,总是要算文化大革命的账,总是要翻案。根据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通过辩论,弄清思想,团结同志,是完全必要的。   

  三、清华大学的这场辩论必然影响全国。毛主席指示,要向一些同志打个招呼,以免这些同志犯新的错误。中央希望大家认真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正确对待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正确对待群众,正确对待自己,同广大干部、广大群众团结在一起,以阶级斗争为纲,把各项工作做好。   

  这个〃打招呼〃,归结为一句话,那就是反击〃右倾翻案风〃!   

  〃打招呼〃讲话中提及的给毛泽东的信,是中共清华大学副书记刘冰、惠宪钧、柳一安和常委吕方正四人联名,于1975年8月13日、10月13日两次写的信。他们向毛泽东反映迟群、谢静宜的严重问题,而迟、谢正是江青手下的〃左派〃大将,两校大批判组的头目。   

  迟群,山东乳山县人氏,生于1932年。1968年春节,当时迟群还只是八三四一部队宣传科副科长,江青对他说:〃你们都是我的炮队,我把你们放出去替我放炮!你可以当八三四一副政委!〃就这样,迟群成为〃进驻〃清华大学的解放军宣传队负责人,后来也就当上中共清华大学党委书记,成为江青的〃嫡系部队〃。   

  谢静宜,河南商丘人,生于1937年。1953年初中毕业,进入中南海,任中央办公厅机要员。在文革中,她成为中共北京大学党委书记以至成为中共北京市委书记。她也是江青的〃嫡系部队〃。由谢静宜和迟群领导的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大批判组,是江青手下的〃炮队〃……林彪的〃小舰队〃是拿枪的,江青的〃炮队〃是拿笔杆子的。   

  毛泽东〃打招呼〃,保护了江青的〃嫡系部队〃,不仅迟群、谢静宜神气了,江青更神气了。清华大学政治部某副主任,立即在学校里贴出《论走资派还在走》,矛头直指邓小平。迟群见了,马上把这位副主任找来,说道:〃你的大字报提出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走资派还在走。这将在今后有很大影响,你应该继续写下去,不要放弃这个题目。〃(注:《北京市人民检察院分院关于迟群反革命案起诉书》,1983年1月5日。)于是,那位副主任竟写了十篇《论走资派还在走》,其中三篇发表在《人民日报》、《北京日报》上。   

  毛泽东〃打招呼〃,意味着一场反击〃右倾翻案风〃的运动即将兴起:江青手舞足蹈,而邓小平则成了这场新运动的靶子。   

  《红旗》杂志在1975年十二期发表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大批判组的文章《教育革命的方向不容篡改》:〃教育界的奇谈怪论就是企图为修正主义教育路线翻案,进而否定文化大革命,改变毛主席的革命路线。〃这篇文章,是公开地向全国人民〃打招呼〃了,预告一场反〃翻案〃斗争即将开始。   

  〃文革〃是从批判所谓为彭德怀〃翻案〃的《海瑞罢官》开始的。如今,又要批〃翻案〃了!   

  从毛远新口中发布的毛泽东的〃最新指示〃,开始批评邓小平了。   

  一看风向不对,在几个月前揭发江青、张春桥是叛徒的康生,在他生命的最后两个月中,又通过〃直线电话〃,转告毛泽东:〃邓小平的实质,是右倾翻案!〃   

  张春桥的脸上,出现了多日未见的笑容。〃四人帮〃从政治危机中解脱出来了。张春桥一下子变得异常活跃。         

。▲虹▲QIAO书吧▲  

第75节:〃文官〃要夺华国锋的权(1)         

  第二十三章 〃文官〃要夺华国锋的权   

  王洪文从上海飞回钓鱼台   

  〃回上海,就像出嫁的女儿回到了娘家!〃正在北京闲得无聊的王洪文回到上海,心情变得舒畅。   

  说是〃调查研究〃,其实,他也是为了躲避邓小平。当他回到上海的时候,正是邓小平在北京大力整顿的时候。   

  虽说天天烟来酒去,王洪文在上海犹如一个〃快乐的王子〃,其实他的内心空虚、痛楚。人在上海,心在北京。他毕竟是中共中央副主席,他时时关注着邓小平在北京的一举一动,巴望着有朝一日把邓小平赶下台。   

  他在上海,尽量摆出中共中央副主席的架势,做出〃调查研究〃的姿态,不过,他也终究无法把心中的忧烦遮得严严实实。   

  1975年9月18日晚十时,当王洪文在王秀珍陪同下,来到上海国棉三十厂〃视察〃,短短几句话,他吐露了自己的天机。   

  这家工厂正在建造新厂房。陪同参观的应五妹对王洪文说:〃等新厂房建成以后,请你再来看看。〃   

  这本是很普通的一句客套话,却勾起王洪文对以后能否再来该厂的一番感叹:   

  〃到时候再看吧。可能来得了,也可能来不了!〃   

  〃如果我来不了,无非是两种可能性……一种是修正主义上台,我会坐牢,来不了;也可能是我自己犯错误,给打倒了,来不了!〃   

  这么一大堆的〃可能性〃,是王洪文内心世界错综复杂的折光。他倒是在1975年9月18日……离他倒台前的一年,已经预料到自己可能〃会坐牢〃。   

  不过,在王秀珍和应五妹听来,愕然得不知再说点什么好。也正因为这样,王洪文的那几句话被写入该厂的接待记录之中,成为从王洪文心灵中泄漏出来的准确的〃忧患信息〃。   

  王洪文在上海的三个半月中,他所下榻的上海东湖宾馆与北京钓鱼台之间,几乎无日不通话。   

  9月,张春桥告诉王洪文〃好消息〃:毛远新担任毛泽东的联络员!   

  毛远新是毛泽东的侄子,是江青的亲信。他成为中共中央政治局与卧病之中的毛泽东之间的联络员,显然加强了〃四人帮〃的力量。毛远新在毛泽东面前多次汇报,邓小平的整顿,就是否定文化大革命!   

  毛远新的话,竟逐渐对毛泽东产生了影响。毛泽东曾说,他平生只做了两件大事,其中之一便是发动和领导了文化大革命。他是绝不允许否定文化大革命的。   

  11月初,张春桥又把〃好消息〃告诉王洪文:毛远新从中南海传出信息,毛泽东已经对邓小平的整顿,产生了不信任感。   

  毛泽东说:〃一些同志,主要是老同志,思想还停止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阶段,对社会主义革命不理解,有抵触,甚至反对。对文化大革命有两种态度,一是不满意,二是要算账,算文化大革命的账。〃毛泽东的这番话,针对邓小平以及支持邓小平的一批老干部。   

  听到这番〃好消息〃,王洪文在上海坐不住了。本来,按照毛泽东的规定,一年的三分之一搞调查研究,他照理应在上海住四个月。王洪文等不得在上海住满四个月,急于要回北京……〃四人帮〃要对邓小平进行〃反击〃了。         

BOOK。▲虹桥▲书吧▲  

第76节:〃文官〃要夺华国锋的权(2)         

  听说丈夫要走,崔根娣忧心忡忡。在丈夫当上上海市委副书记之后,她已明显地感到夫妻之间的差距拉大了。丈夫当上中共中央副主席,文化粗浅的她更感到差距越发增大。尤其是丈夫到了北京,她孤零零地住在康平路深院之中,她又不擅长交际,在夫人群中显得格外不合拍。她很想回娘家去住,依然生活在往昔的工人姐妹之中,可是她已成了副主席夫人,怎能再住到拥挤不堪的工人宿舍,何况她的安全怎能得到保障……她已不再是一个普通的女人。   

  她也曾去北京探亲,住在钓鱼台。丈夫已身居要职,白天睡大觉,夜里倒要外出,她几乎无法适应这种颠倒了的作息时间。丈夫开口闭口政治,她很难插嘴。她索然无味地住着,最终还是提早回上海了。   

  这次丈夫回上海〃调查研究〃,她显得很开心。丈夫不那么忙了,吃、喝、玩、乐,很清闲,她总算与丈夫过着团聚的日子。   

  可是,丈夫又要去北京了。他说走就走,她无法阻拦。   

  她已经明显感到,丈夫常常唉声叹气。特别是在他酒醉之后,满腹牢骚夺口而出,连毛泽东也挨他诅咒。看得出,他当这个副主席,并不得意,仿佛随时都可能高高地、重重地摔下来。   

  丈夫走了。   

  她,只好又开始孤寂的生活。她怀念着当年作为普通工人的自由自在的生活,而那样的生活已经离得很远很远。   

  许多女人对她投来羡慕的目光,因为在她们看来,副主席的夫人简直像天上的星星一样难以够着。几乎很少有人知道她内心的痛楚。   

  其实,自从〃造反〃以来,王洪文也没有过过一天真正称得上幸福的日子。他同样是在提心吊胆之中度过那一天又一天。   

  目前,当当网、卓越网、北发网有售   

  发行热线:010…653695276536952965369509   

  邮购热线:010…65369530    

  周恩来之逝使〃四人帮〃狂喜   

  王洪文飞回钓鱼台,确实正是时候:邓小平正在受到〃四人帮〃的猛烈攻击,处境维艰,而作为邓小平的坚强支柱的周恩来,已病入膏盲。   

  周恩来如同风中残烛。毛泽东也已病情日重。〃接班人〃之争,日趋激烈。   

  1975年3月20日,周恩来在致毛泽东的信中,详细谈及了四届人大以后他的不断加重的病况:   

  〃今年开会(引者注……指四届人大)后,大便中潜血每天都有,大便也不畅通。因此利用3月间隙,进行食钡检查,始发现大肠内接近肝部分有一肿瘤,类似核桃大,食物成便经此肿瘤处蠕动甚慢,通过亦窄。若此肿瘤发展,可堵塞肠道。灌钡至横结肠,在肿瘤下,抽出钡液无血;灌钡至升结肠,在肿瘤上抽不出钡液,待与大便齐出有血。在食钡检查时,食道、胃和十二指肠、空肠、小肠均无病变,更无肿瘤。而这一大肠内的肿瘤位置,正好就是四十年前我在沙窝会议(引者注……指1935年8月在四川省毛儿盖附近的沙窝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后得的肝脓疡病在那里穿肠成便治好的,也正是主席领导我们通过草地北上而活到现在的。由于病有内因,一说即明。好了的疮疤,现在生出了肿瘤,不管它良性还是恶性,除了开刀取出外,别无其它治疗方法。政治局常委四同志(王、叶、邓、张……周恩来原注)已听取了医疗组汇报,看了爱克斯光照片和录相电视,同意施行开刀手术,并将报请主席批准。〃   

  作为〃王、叶、邓、张〃的〃王〃,王洪文是很清楚周恩来的病况的,知道他来日已不多。〃张〃……张春桥,心里也很明白。   

  张春桥早就死死盯住国务院总理这个位子,他把第一副总理邓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