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国民党将领葛先才抗战回忆录 >

第44部分

国民党将领葛先才抗战回忆录-第44部分

小说: 国民党将领葛先才抗战回忆录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长官部除了敦促猛进外始终没有敌情告知,如此重要敌情,他们竟一无所知。
  次日预十师以战斗对队形,搜索前进,约八华里即与敌发生遭遇战,愈战愈烈,预十师遇数倍敌军包围,经两昼夜的激战,仅推进五华里。预十师不顾强敌,浴血推进。十二月一日,遭遇敌人更强大兵力攻其师部,师长孙明瑾和参谋主任陈飞龙阵亡,副师长葛先才因子弹距心脏一公分穿胸而过负重伤,团长陈希尧和李绶光均负重伤,团长李长和生死不明。预十师伤亡惨重,激战仍未停止。
  预十师之所以遇数倍之强敌,原来敌以为预十师即为第十军之全部,集结两个师团的兵力拦击,预十师吸着强敌,第三师(师长周庆祥)乘虚攻占德山,接出余程万师长及突围官兵数人,常德因而失守。
  此役第十军伤亡惨重,随即奉命返衡山整补(详情可参阅本书前文)。
  日军攻占常德后,仅一周,横山勇因虑及占领常德之日军归路可能被截,又怕被国军反包围,于十二月十一日,电令岩永旺撤离常德,日本兵一听说要撤退,欢欣若狂,就如吃了败仗一般,极为快速撤退,且遗下辎重无数。日军撤离常德百里外的澧水后,王耀武的第七十四军、鲁道源的五十八军和传翼的七十二军,收复了常德。
  我军在奋勇追击中又歼灭了大量日军。这次会战,我击毙日军万余人,敌伤亡总数在四万以上。
  从以上第十军的战史,吾人可见第十军是如何从战斗中磨练成长,是一不畏强敌的泰山军,又可见第十军对国家和友军忠诚的军魂。
  衡阳会战保卫战歼敌七万余
  六个月后,第十军未及整补,不足一万八千人,奉命守备衡阳,与八倍之敌,孤城浴血奋战四十七天,约二平方公里的战场,使日军阵亡达四万八千人,伤亡共七万余,第十军阵亡六千余人,伤亡共一万四千余人。至八月八日,衡阳失守,第十军也就全军覆灭。
  根据美国国会图书馆的资料记载如下:
  Hengy Defensive Battle:06/23/44,07/18/44,08/08/44
  More than 100000 Japanese siege 18000 Chinese Army。 Japanese Premier Tojo step down after Chinese defeat Japanese 2nd wave attack at Hengy and 25000 Japanese killed。 After 47 days battle。 On August 8;Hengy falls;48000 Japanese killed,total Japanese casualties more than 70000。 7400 Chinese killed total Chinese casualties 15000。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第三节 衡阳会战的守军(3)
(译文:六月二十三日,超过十万日军包围一万八千名中国军队。七月十八日,在中国击败日军对衡阳第二波进攻,并杀死日军二万五千名后,日本首相东条英机下台。经四十七天的战斗,八月八日,衡阳失陷。四万八千名日军阵亡,伤亡共超过七万。国军阵亡七千四百名,伤亡共一万五千人。)
  

第四节 衡阳会战发生在特殊时间
衡阳会战开始于民国三十三年(一九四四年)六月二十三日,到八月八日衡阳失守,为期四十七天。正好是抗战胜利的前一年。这一个月(一九四四年六月),也可以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最重要的一个月份,人们所熟知的就是电影“最长的一日”里记载的欧洲战场六月六日诺曼底登陆。这个月在亚洲还有两个战场,双方出动的兵力和战斗之惨烈绝不逊于诺曼底登陆战:一个就是六月十五日,太平洋战场上###浴血战;再就是中国战场上从六月十六日,日军开始进攻长沙的“长衡会战”。三个战场双方出动的兵力都在二十万以上,总数有一百多万的兵力。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同盟国与轴心国的大决战,也是世界人类的大厮杀,十多万士兵在这三个战场上丧生。
  ###登陆战盟军出动的兵力是战舰四百余艘,战机四千余架,登陆士兵十二万八千余人。为期三周的浴血战,日军三万一千余人全部阵亡,岛上一万多的日本居民丧生,七月六日,日本联合舰队司令南云中将和兵团司令齐藤中将自杀。此一战斗使日本在太平洋上海陆空的战力消耗殆尽,盟军直逼日本本土。
  这一个月,在同盟国来说,是一个兴奋的月,因为胜利在望,只是时间迟早的事。正因如此,对守备衡阳的第十军而言,却注定了全军覆灭的命运,其原因在后文再行讨论。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第五节 孙子兵法的实战应用(1)
《孙子兵法》十三篇,一开始就说:“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言简意赅,为将者不可不知,为政者更不可不知。
  笔者将《孙子兵法》分为战略和战术两部分,来引述衡阳会战。战略方面,是属于统帅部和战区司令部的职权,留在下节讨论。我们先讨论战术方面,这是属于战斗单位,战术的运用。
  在《孙子兵法》第一篇〈计篇〉。计者,计算、研究分析也。计有五事曰“道、天、地、将、法”。
  “道”就是要上下同心,共生死,而不畏危。这正是第十军能以少敌众(从初期的一比五,到后期已无法比),浴血奋战四十七天的基本精神。
  “天”时方面,时值盛暑,非人力可左右者,在尸积如丘,未有瘟疫发生,真乃奇迹。
  篇之“地”与兵法第四篇〈形篇〉、第十篇〈地形篇〉,互为表里。第十军正确判定敌人进攻的主战场,并且对自己的兵力,因持久战可能的消耗,各期战斗的能力,战斗时各部的配合、支援,甚至炊事兵的安全都做过精密的计算。衡阳没有钢筋水泥的工事,完全利用地形、地物、碉堡工事位置极尽选择之能,在两个多星期,完成了一个既能隐蔽军队活动,又能有效歼敌,使敌难攻,形成了一大要塞式综合阵地。孙子曰:“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又曰:“夫地形者,兵之助也。料敌制胜,计险危远近,上将之道也。”此之谓也。(日军战史对此也有详细和赞佩的描述。)
  “将”就是要做到,智、信、仁、勇、严。笔者纵观第十军的将领,是以智仁勇三者为主,爱兵如子,亲爱精诚,绝少枪杀自己官兵,会战期间,仅周师长枪毙了一位作战不力的营长。
  “法”,制度也。十多年战场上的磨炼,许多的制度已养成第十军官兵的习惯。如战场上一瞬万变,指挥系统的权责,各级军官都能主动运用,士兵们也养成了良好的战斗习惯,从不浪费一枪一弹,机关枪手都练成“点放”的高手,被日军称之为“魔鬼机枪手”。我手榴弹的杀伤力被日军评价为“A”级,我迫击炮的威力,日军称可媲美日军的野战炮。从这些敌人的赞词,吾人就可知第十军军纪之一斑了。
  不顾荣辱,保全近万兄弟
  在仅二平方公里的战场,以一万七千六百余人,与十余万之众日军浴血奋战四十七天,日军阵亡达四万八千余,伤亡共七万余。本军阵亡七千余,伤亡约一万五千人。此一最小与最大之比的纪录,在世界史上也是罕见。第十军不仅是在战术上完全成功,而且也达到战略歼敌的目标。
  可惜的是,统帅部未能有完整的战略计划,彻底消灭敌军,缔造一次更大的大捷。第十军孤军在无援军之下弹尽援绝,剩下来的是七千的伤残和三千已无战斗力,面黄肌瘦、双眼深陷、亲爱的好兄弟和可爱的中华好儿郎。面对残暴敌人可能趁乱屠杀惨剧的发生,军师长毅然不顾荣辱,与敌协议停火。军师长被囚,换得近万兄弟的生命,实大仁大勇也。日军终于任第十军官兵星散,军师长的囚禁也不很严,先后都脱险回到重庆。
  衡阳失守后,蒋介石和毛泽东都有推崇第十军感人的文字,举国齐悲。但在中国一些封建的道德标准,军师长未“杀身成仁”,应该是后来抗战史很少提到衡阳会战的原因。
  也有日军和汪伪的报纸,说第十军最终是投降。但有以下数点可证明不是投降:
  一、军师长(方先觉、葛先才、周庆祥、容有略)都被囚,无一人送往汪伪政府。被囚期间,军师长利用自理伙食采购的方便,一直与中央情报人员保持联系,后来都分别被中央情报人员和衡阳地方人士冒险营救脱险,脱险过程中更会有随时被射杀之险。
  二、其余官兵均任其自散(此为日军未遵守停火条件,为伤患医疗,故任其自行星散)。
  三、方先觉、周庆祥、容有略脱险回到重庆都获颁青天白日勋章(国军最高战功勋章),葛先才是在衡阳会战中期就得此青天白日勋章。如果是投降,则不可能获此殊荣。
  

第五节 孙子兵法的实战应用(2)
四、蒋委员长电令全国军队,于八月二十日上午六时,在各军次集合全体官兵,为衡阳殉国守军默哀三分钟,藉志敬悼。
  五、毛泽东主席于八月十二日在延安《解放日报》中的社论中称赞:“守衡阳的战士们是英勇的”,并无投降之语。
  六、日军战史非仅未说投降,反而赞誉第十军无一卒投降者。及战后日战友会数度往台,对第十军的未死官兵表示敬意和祭奠方军长的墓前。
  七、民国三十四年(一九四五年),葛先才师长奉蒋先生令,赴衡阳搜瘗忠骸,建第十军阵亡将士公墓,建成之日,衡阳冠盖云集,为衡阳地方的一件大事,这都有史可查。如果是投降,焉能有此盛典?
  战后第十军军师长,也不对此说申辩。正是如史可法说:“败军之将不可言勇,负国之臣不可言忠。”他们内心的感触是可以体会的。任何投降的说法,都是不值一提或去辩白了。
  衡阳会战只有在日军战史中,被认为是八年抗战中最重要的一次战役,对他的敌人(第十军)赞誉备至,但因伤亡太大,也对其国人隐瞒,故日本人所知者也不多。日军参与衡阳会战的战友会,于一九八一年前后,曾多次来台向第十军未死官兵和方军长的墓前致敬。
  

第六节 战略上失败的原因(1)
前文提到,衡阳会战在时间上来说,是欧洲战场上六月六日诺曼底登陆和六月十五日太平洋战场上###浴血战,三万一千日军全部阵亡之后的第一、二个星期。照理应该是形势一片大好才对,为什么笔者说,这却是注定了第十军全军覆灭的命运呢?这是一个哲学辩证的问题,还要从第三次长沙大捷谈起。
  实际上衡阳会战之前能称之为大捷者,也就是两年半前的第三次长沙大捷。六个月前的常德会战,敌我双方损失相当,不能称之为大捷。
  同盟国罔顾道义
  第三次长沙会战;时当法国亡国后的五个月;日本偷袭珍珠港后的第三个星期,香港失陷后的一个星期,同时则有马尼拉的失陷。珍珠港事件的前一天,美国与日本还在谈判。这时,中国是完全孤立抗日的第十个年头(从九一八算起)。长沙如果失陷,则大后方在军事上和经济上都将不保。故是国家民族存亡之战。也是国军战略协调最好的一次会议,其影响前文已叙及。中国从孤立抗日中走了出来。并得到一些美援。
  这里,吾人必须先要了解美英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略思想。基本上她们是“重欧轻亚”,亚洲的国家只是她们的殖民地。她们怕的是日本侵占了她们的殖民地澳洲、太平洋和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