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中国防暴队英勇维和:海地战歌 >

第7部分

中国防暴队英勇维和:海地战歌-第7部分

小说: 中国防暴队英勇维和:海地战歌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员到他们国家去协助训练驾驶员,给的待遇可高得很哪!但可惜的是我们企业生产任务很紧,本身人员就捉襟见肘,实在无法抽调人手了,尼日利亚那帮官员可是遗憾了好久呢。我当时和他们开玩笑说下次要请人可千万要赶早预约,也许能要到几个。比以前大过年的排队买年货还紧张哩!”听着陈主任爽朗幽默又略带骄傲自信的话语,队员们都笑了起来。国产的汽车能受到老外的热烈追捧,那可真是件扬国威壮名气的大好事,他们热烈地讨论着这个话题,一种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溢于言表。

    早就知晓了队员们训练和任务目标的陈主任又把话题转回了维和任务上,他的语气带着鼓励:“同志们,再过不久你们就要到国外上战场去,以前的实践证明,我们的防弹装甲车成功发挥了有效保护队员生命安全的独特作用。但相对的,它的架构和性能也非常复杂,对驾驶员的驾驶和保养技能都提出很高的要求。你们有没有信心在短短的十天里完全掌握这些知识?”

    “有!”队员们信心满怀的声音震碎了窗沿外面挂着的长长的冰凌。

    回忆起这十天的训练,让防暴队员们至今都记忆犹新,而其中最难忘的,就是第一天的驾驶训练要征服的那座闻名遐迩的山峰——秦岭。

    早在汉代即得名的秦岭在历史中已经流传千年,海拔2000…3000米,山体雄伟,势如屏壁。《史记》中说:“秦岭天下之大阻也。”因此,它有“九州之险”的称号。

    秦岭素以磅礴大气和风景秀丽著称,山地地貌奇特险峻。低山区谷狭深幽,山色云影开合得体;中山区山势陡峭,梁脊齿状,奇峰对峙,重峦叠嶂;高山区地貌形态千姿百态,妙趣横生。只是这几天来陕西的气温降到了零下二十度,冷得瑟瑟发抖的队员们心系训练,也无心欣赏秦岭的曼妙景色。

    清晨时宿舍的气温就很低了,组长洪明把带来的三件加厚保暖内衣都穿在了身上,还是觉得全身不停地发抖,手脚都麻了。再一听旁边也都是牙关打架声,他左右一看,发现石广中、吴俊杰等队员也是抖得厉害,便连忙叮嘱道:“同志们都把棉衣带上吧,能穿的都穿上,室外的气温更低呢。”队员们答应着,纷纷把自己的厚衣服往身上套,一个个硬生生都裹成粽子,憨态可掬的埋头整理着行装。随后赶来的陈主任见到队员们的样子,笑着打趣说:“广东那边从来不下雪吧?可真是难为你们了。”队员们笑着说别说下雪了,一年到头,气温在10摄氏度以下的天数都是掰着手指头能数出来的,这下可好,一下子落差30多度,可真的都冻成冰碴子了。

    准备完毕,队员们精神抖擞地出发了,一路在车上挤着还算暖和。等装甲车停在秦岭山脚下,队员们下得车来,融化的雪水就从山上飞落而下,飘飘洒洒地拍打在他们的脸上身上,又疼又凉。

    队员们很少有人见过如此奇伟壮观的自然风光,纷纷扬着头赞叹不已。洪明看着仿佛高耸入云的秦岭,好奇地问:“陈主任,这山得有多高啊?”
第二章 磨砺(12)
    “呵呵,最高峰差不多3000米,不要紧,咱们慢慢开。”张主任本来还担心大家有些怯场,如今见大家却都是一副摩拳擦掌、跃跃欲试的样子,知道大家求战的欲望很强,心里特别高兴。

    秦岭山脉蜿蜒绵长,弯道又急又多,仅容两车并排而过的车道边上没有任何防护栏杆,探出头去一看,便是触目惊心的深渊悬崖,掉下去别说人体,就是装甲车也能生生摔成烂铁皮,真可谓是险峻到了极点。

    装甲车开得很缓,慢慢地向山上吃力地爬着。司机洪明的双眼紧紧地贴着一本字典大小的观测镜,一眨不敢眨地密切注意着路面情况,提防着随时可能发生的危险。这方向盘在他手里握得都被手心里的汗浸湿了,毕竟他可是掌握着十几号人的生命啊,容不得半点差池。

    山上云雾缭绕,远远望出去,山涧迷茫,天地合一,仿佛一座仙气缭绕、巨大巍峨的天宫,朦胧而又带着一种莫名的庄严。

    冰雪覆盖的道路越来越滑,车轮在上面滚过发出嘎嘎的刺耳声音,一个打滑就可能引起严重的后果,所以洪明更加谨慎小心,其他随车队员也是全神贯注地注视着周边的环境。时间在专注而紧张的气氛中缓缓地流逝。就这样经过整整两个小时的艰难驾驶,汽车终于爬上了海拔高达两千多米的目的地。

    走下车来,一股冰凉清新的空气扑面而来,让在车里颠簸了好久的队员们紧绷的神经终于得到了短暂的放松,“上来啦,我们上来啦。”队员们高声呼叫着,惊喜万分,有些队员还对着远山大喊,听着层层叠叠的回音,大家笑容灿烂。

    想不到的是,这山顶地势曲折,竟然还别有洞天地住着人家。防暴队员们惊讶的发现那几间古老朴素的石头房坐落在坚冰四野的山顶,缭绕在蒙蒙的云雾中,奇妙地与天地连成一体,若不是近在眼前,几乎要以为身在仙境。

    石屋里的人也听到了外面的动静,一个头发雪白的老人走了过来。陈主任上前与他说了几句话,老人面露惊喜地跑过来打招呼:“你们是警察呀?要代表中国去维护世界和平?”

    队员们赶紧迎了上去搀扶住老人,你一言我一语地简单作了一番自我介绍。那老人拉着队员们的手感叹了好几声,说队员们真不容易,大老远跨省越市地跑来学技术,又要代表中国出国去打仗,多光荣呀!

    最后越谈越是投机,老人说什么也要请队员们到他家里去喝一碗他亲手煮就的热茶,“这大老远上来的,哪能不去暖暖身子再走?”

    推辞再三,队员们依然拗不过他,大家商量了一下,便遂了老人的心意,一起涌进了屋子里。

    屋子里的摆设十分简单朴素,空荡荡的只有为数不多的家什。原本说笑着的队员们立刻便安静了下来。与老人聊了几句才明白,原来这位老人无儿无女,连唯一相依为命的老伴也在年前去世了,留下他孤寡一人艰难地独自营生。

    队员们望着这个古旧简陋、家徒四壁的房子,心里都酸楚起来。这里山高路远,离最近的县城都有很长的路途,老人家孤苦伶仃一个人,住的地方又这么高,平时的生活是怎么解决的?老人的日子该有多艰难?

    跟老人一说,老人却笑着说习惯了习惯了,这几十年他和老伴儿就是这么过下来的,山上有自己种的蔬菜,偶尔也能捕到一些野味,只是他现在腿脚不如以前灵便了,偶尔下山补充生活必需品的时候要走上好久好久。“没关系的,你们不要替我担心,比起我这个老头子,你们这些要为国争光的战士,才是真的不容易啊!”
第二章 磨砺(13)
Ф米Ф花Ф书Ф库Ф ;__
    老人的乐观让所有的队员都不由得为之动容。一位历经风霜的老人尚且如此坚强乐观,作为共和国的战士,又有什么道理不拿出军人的胆气和坚韧来面对一切困难呢?

    防暴队员们在老人家里坐了好一会,陪着老人扯了一会家常,又说了一些外界的奇闻逸事,老人听得津津有味。直到队员们要告辞,他还舍不得,紧紧地拉着队员们的手,坚持要留队员们吃饭。还有训练任务在身的队员们无奈,解释说时间紧张,必须得马上走了,老人只得依依不舍地送走了这些年轻人。

    临走前,组长洪明偷偷地把带在身上的两百块钱放到了他的桌子上。待到老人发现桌上的钱,急急追出来时,队员们已经驾驶着装甲车离开了半里之外。

    队员们回过头去看,透过模糊的车窗,他们只能看到矗立在风中的老人瘦削、单薄的身影,仿佛在山顶已经凝固成石,尽管已经看不清老人的面容,然而每个人都明白,那身影中饱含了多少希望和期待。

    当初在宝鸡火车站,队员们对陈主任喊出了他们坚定的决心和满满的自信,事实上,他们也用行动证明他们不但做到了,而且做得非常出色。

    在这短暂的十天里,队员们除了出勤野外训练外,在汽车厂学习期间认真听讲,在车间里与工人们打成一片,虚心请教维修保养的实际操作技术,甚至在学习结束后的晚上回到宿舍依然挑灯夜读,温习消化白天学到的知识,并为第二天的后续学习做好预习工作,遇到疑难杂症更是勤学勤问,不将难题钻研通透绝不轻易善罢甘休。这十天共同的学习生活中队员们的优异表现,让见多了大风大浪的陈主任在很久以后都对他们的认真精神和吃苦耐劳的劲头大加赞赏。

    除了驾驶、汽修维护等专项的学习以外,防暴队员们还需要跨过一道难关。

    1月24至26日,迄今为止队员们所经历的最严峻的一次考验开始了!在武警学院维和中心胡建国副主任和防暴队政委、野外拉练行动总指挥胡运旺的率领下,第五支赴海地维和警察防暴队的102名队员开赴天津市蓟县,进行了为期3天的综合驾驶科目训练——这次训练的主旨是模拟海地任务区实战环境,使驾驶员熟练掌握山地和复杂路段的特殊驾驶技术,全方位检验防暴队整体开进中指挥协同、通信联络、识图用图、后勤保障等方面的能力,贴近实战练精兵,进一步提升队伍的整体战斗力,为更好地完成即将到来的海地维和任务奠定坚实的基础。

    维和任务的执行地区海地是一个加勒比海的小岛国,各种地势的山地占了全国面积四分之三以上,路窄坡陡,路况更是极差,稍有不慎就容易坠下山崖车毁人亡,因此对驾驶员的技术要求很高,必须有过硬的高超技术才能避免事故和伤亡。针对这严峻的形势,维和中心的精英教官们在驾驶训练中,特别强调从难从严要求,贴近实战进行训练,组织防暴队全体驾驶员在武警学院和廊坊市等地先通过一个星期的场地障碍驾驶、一般道路驾驶等基本科目训练后,又采取长途拉练的形式,带领整个部队开赴天津蓟县,并特意选取了山高路窄坡陡的山区进行综合驾驶科目训练。这次大规模的野外拉动训练共出动装甲指挥车及四驱越野车二十八台,总训练里程达六百多公里,其中包括了高速公路、盘山公路、一般道路、乡间小路、山地、峡谷和居民区等各种复杂地形、复杂路段的驾驶训练和负重登山拉练等。
第二章 磨砺(14)
y米y花y书y库y ;www。7mihua。com
    在枯燥的开车拉练期间也有一些欢快轻松的插曲,让队员们每次想起来都忍不住会心一笑。有时候他们下车买水或者补充其他必备物品的时候,都会很快被当地群众团团围住,因为他们身上的维和警服和头盔实在是太英武漂亮了!不同于普通军装多采用绿色,他们身着深蓝色的防暴服,头上的蓝色头盔上标注着醒目的白色“UN”字眼。不管是大人还是小孩,群众都对这些防暴队员的装束感到十分好奇,纷纷询问队员们是属于哪个部队的,夸奖这制服可太精神了。

    偶尔遇到几个知道“UN”代表联合国的群众,惊讶地说,哎呀!这不是联合国的维和部队吗?没想到今天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