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论剑 >

第6部分

论剑-第6部分

小说: 论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心动力就是要体现以人为本,体现城乡统筹发展的要求。

  新时期农村改革一个重大特点是城乡改革要配套进行、协同

  推进,下一步的改革,越来越要求调整工农之间、城乡之间的利

  益分配格局。改革已经超出了农村的范围,农村在打破计划经济

  体制方面可以率先突破,但是农村不可能率先完成建立一个完善

  的市场经济体制。户籍制度不改,劳动力不可能自由流动,公民

  没有自由迁徙的权利,这些都是需要统筹城乡的改革。

  从这个意义上讲,现在的农村改革,实际上已经要求城乡互

  动,由城市带动农村,农村支持城市,城乡统筹推进。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三问幸福指数
三问幸福指数

  
  孙雪蕾

  幸福是什么?事业、爱情、财富、时间、快乐、友谊、健康、理想……这都是人们所谓的幸福。职业经理人王奇说:“最幸福的事情就是在我的手里,把公司做成一个世界品牌。”小学班主任李老师说:“幸福就是我的学生都能成才,我的儿子将来有所作为。”工人小林说:“幸福就是工资再高一点,加班的时间少一点,能和妻子、女儿散散步、逛逛公园。”农民樊伟常说:“我的牛越长越壮,奶卖得越来越多,就能给儿子说媳妇了,这就是我一辈子的幸福。”不同的人对幸福的理解和诠释不同。幸福指数就像一个难解的方程式,也许有很多解,也许根本没有解,于是有了对幸福指数的一连串“质问”。 

  一、幸福是一个目标还是一种心态 

  我曾对年龄在20岁到28岁的90多位都市女性进行了一次调查,题目是“幸福是什么”。调查中发现,有50%左右的女性把“自我价值得到体现”列为幸福的首选,有30%的人把“爱情美满,家庭幸福”列为首选,还有一小部分人认为“幸福就是快乐”。当提到影响幸福的最大因素时,大多数人把“健康”放在首位,普遍认为,失去健康,幸福就无从谈起。还有1/3的人认为“金钱影响幸福,但不是最主要的因素。”60%到70%的人相信“忠贞不渝”与“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爱情。有一小部分人不再相信这种纯粹的爱情。如果说幸福生活是一个天平,那么事业与家庭就是天平的两端。很多女性会把情感的砝码压在家庭一边,而男性却不得不把砝码压在事业一边,因为男人通常是家庭的顶梁柱,要通过事业发展挑起生活的重担,而家庭是他们情感的归宿。

  不久前,我收到一封老同学的来信,他在信中这样说:“我终于离开了我喜欢的海滨城市大连,来到了沈阳,重新开始我的事业,应该说是重新经营我的美好生活。没有在我喜欢的城市里工作确实有一点遗憾,但是想想未来,这点遗憾就被冲淡了。因为在这里,有我一生钟爱的人,和她在一起,我的生活才有意义,才有奔头,我绝不会后悔我的选择,因为我选择了幸福……”上高中的时候,他是班长,有才华又很帅气,就难免透出几分傲气。他曾经在美国轰炸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后义愤填膺,带领同学张贴爱国标语、发表演说;看到国庆50周年阅兵时热血沸腾,决心做一名军人报效祖国;当重病缠身时,毫不颓废,保持乐观。他认为,追求理想就是他的幸福。很遗憾,他高考失败。他去了大连学习计算机,他不甘心做一个失败者。面对生活的坎坷和竞争的残酷,他抱怨过,也气馁过,甚至认为幸福是天边一颗可望而不可即的星辰。然而他是幸运的,一个偶然的机会到沈阳遇到了一个鼓励他、帮助他的人,重新振作起来。这个人是他以前的女同学,当年,在他的眼里只是一只丑小鸭。在信的最后,他说:“我一直在苦苦地追求理想、追求幸福,那时我觉得那个目标离我很远,我跑多快,它就跑多快。现在,我发现,其实幸福唾手可得。”家庭是幸福的起点,也是幸福的终点,但是,前提是和谐,而和谐要靠理解、宽容和爱心。

  在工作中,方玉是一个干练的女性,但是,谈到家庭生活时,她却时而叹息、时而欣喜、时而迷茫:“《红楼梦》里贾宝玉这样骂女人:没嫁之前是无价的宝珠,嫁了男人以后就比男人更可恶,就变成死鱼眼珠了!这难道是女人的错?如果男人们都怜香惜玉,家景良好,女人养尊处优,一天到晚吟诗作画,弹琴下棋,我不信会变成死鱼眼珠。没有一个人愿意吃苦,大家都活得很累。女人要想幸福,男人们又何尝不想?既然男人女人都有向往幸福的权利,那么大家也都有承担实现幸福的责任和义务,既然发不了财,升不了官,那就应该好好过日子。其实,对于我来说,有一份安定的工作与和睦的家,我就满足了。”最后,方玉摊开手,很轻松地说:“其实,幸福就是一种感觉,感受幸福,首先要有感受它的心情。”

  幸福,是一种目标,但它更多的时候,是一种心态。人的心,像是山谷,空的地方越大,容纳的位置越多。一位哲人说过:“如果你常常笑,你就是幸福的;如果你常常哭,你就是不幸福的。”

  二、如何从工作幸福指数的波谷走向波峰

  我对身边的人就工作幸福指数问题进行了调查,结果是工作幸福指数曲线呈波峰少、波谷多状态,超过80%的人对目前的工作状态不满意,有的是因为薪酬太低,有的是职业与自己的专业不对口,有的是人际关系不和谐,有的是工作力不从心,有的是工作与学习不能兼顾,原因种种。总之,很多人是在低潮的状态下工作的。什么时候,我们的工作有了这么多不快乐的理由?我们如何应对工作中的不快乐?对很多人来说,解决了这个问题,也就是解决了人生的基本问题。

  一位资深人力资源专家认为,要提高工作的幸福感,应做到三点:确定职业目标并坚持不懈、妥当处理人际关系、加强学习。提高工作幸福指数不可能离开单位的环境。中华英才网总裁张建国表示,企业应该为员工提供培训机会并使之快乐。可以说,员工快乐是企业的生产力,这是一个双赢的结果。成功是一个不断付出的过程,付出得越多,回报就越多,就越有幸福感。我曾经两次采访过原国务院法制办副主任徐玉麟。他给我的印象是和蔼、谦逊。当我问及他的幸福观时,他说:“我觉得发挥自己的才能为国家作贡献就是幸福,我工作40年了,现在退居二线,主要在政协工作,我觉得我是幸福的。”安外小关东里14号是一座幽静的院落。也许很多人没有注意到,在综合楼的三层有一家电视节目制作公司——嘉实传媒,热播栏目《目击者》就是在这里制作的。总裁封刚原来是中央电视台的记者,他创办了国内第一家民营电视公司,首次实现了制播分离。他谈到幸福观时说:“我认为幸福就是从事喜欢的行业,做喜欢做的事。电视工作是我的事业,也是我的兴趣,公司的业务越来越好,我觉得生活充实、快乐,这种幸福感不是由金钱决定的,而是在工作的乐趣中获得的。”

  三、幸福观与财富观是相交还是相离

  2004年农历八月十四日,辽宁盘山县胡家镇。沙石路上,远远驶来一辆东风牌小型货车,车上坐着农民孙宝良一家,他们是去赶集。孙家世代都是农民,到了他这辈,除了种地之外,还在农闲的时候做点小本生意。虽然生活有所提高,但也只是维持温饱水平。孙宝良很知足,贤惠的妻子和聪明可爱的儿子就是他的财富。“看着儿子一天一天长大,我的心里比吃了蜜还甜,我知足了。”他总是这样说。知足者常乐,没钱不一定不幸福,有钱也未必没有烦恼。孙宝良的七姨住在城里,是个女强人,经商十几年,攒下了几百万的家当。在一个小城市里,这可以算是大亨了。可是,她却乐不起来。因为她的两个儿子都不争气,老大整天沉迷于网络游戏,日渐消瘦,不想上学,不想做生意,也不想成家;老二不学无术,游手好闲,惹是生非。每当过年过节,孙宝良去看她时,她总是唉声叹气:“我是比你们多几个钱,可是,我太不省心了。我就是没那个享福的命啊!眼看辛辛苦苦赚下的家业后继无人。”据调查,农村居民幸福感普遍强于城镇居民。农民的收入与幸福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样,问题就出现了:幸福观与财富观是什么关系?它们之间是否有必然的联系?如果幸福观与财富观是两个圆,那么它们是相交还是相离?生活在广大农村的居民,大多有着“小富即安”的思想观念,且农村地区“鸡犬之声相闻”,人际关系较为亲近和睦,村里人更能从邻里关系中寻找乐趣,品味幸福。对于城镇居民来说,特别是大城市的居民,虽然他们的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较高,但生活节奏很快,工作压力很大,他们的幸福感往往被淹没在终日打拼之中,淹没在钢筋水泥的拥挤环境和“老死不相往来”的冷漠人际关系之中。更重要的是,城市是富有者云集之所,一般的工薪阶层,总会在比较中感到自己的生活质量比别人差很多,因而很难感到满足。

  其实,城市人的幸福感较低,主要不是因为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低,而是因为他们对生活的满意度较低。农村居民的幸福感强于城镇居民,只意味着他们对生活的期望值较低、满意度较高,并不代表广大农村居民就真的生活得很好。

  25岁的李蓉蓉雍容华贵,她的庄重与年龄不太般配。她的丈夫是一个资产十几个亿的老总。我问她是不是很幸福?她说幸福谈不上,不过是过上了好日子。我问她“幸福”和“好日子”有什么区别。她说:“很多人羡慕我,因为我穿的是几万元的裘皮大衣,用的是几千元的口红,出门坐奔驰。可是谁知道,丈夫深夜不归,我一个人对镜叹息时的苦闷;有谁知道,我发现丈夫的衣服上有长头发时的气愤却不敢声张的痛苦。依然是舞会,灯红酒绿,醉眼迷离,我觉得压抑,再也找不到学生时代的轻松和快乐,突然不知道幸福是什么了。”此时,她的脸上笼罩着一层阴霾。

  看来,财富与幸福并非有直接的因果关系,它们的关系是间接的、模糊的。幸福与财富可以相抵,也可以相融。

  一位企业家曾经在他的日记里这样写道:“把财富当作一种满足会很精彩,但是如果这种满足变成了无止境的贪婪,财富不仅失去意义,幸福也会灰飞烟灭。现在的富豪都以行善为荣耀,这是为他们的财富寻找出路,为自己的精神寻找归宿。”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如何理解“农村居民幸福感强于城镇居民”
如何理解“农村居民幸福感强于

  城镇居民”

  ——访社会心理学家、中国人民大学

  教授沙莲香

  
  魏爱云

  《2005年社会蓝皮书》中公布的“2004年中国居民生活质量报告”调查结果显示:近八成居民感到生活幸福,农村居民幸福感强于城镇居民。这是零点调查公司于2004年10月对全国7个大中城市、7个小城镇及8个行政村进行调查得出的结果。该结果公布以来,许多民众都觉得不可理解并提出了质疑。为此,我们采访了社会心理学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