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帝国的涅槃 >

第5部分

大帝国的涅槃-第5部分

小说: 大帝国的涅槃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四、王纲解钮(3)
有个厮养小卒笑道,还是我去帮你们把人要回来吧!他跑到燕军营中,说你们怎么这么笨呢?韩广晕了,我要地换人,有什么不对?
  小卒:你这就不对了,你以为张耳陈馀想干什么?
  韩广:想干什么?不就是想要回武臣么?
  小卒:连你都想当王,张耳、陈馀和武臣一块攻下赵地,功劳那么大,威望那么高,他们想不想?
  韩广:……恐怕也想。
  小卒:你杀掉武臣,赵国就没有王了……该轮到谁来当赵王?
  韩广:这个……
  小卒:武臣和张耳、陈馀比,谁更有能耐?
  韩广:张耳、陈馀要强得多。
  小卒:一个武臣你尚且吃力,换成张耳、陈馀当赵王,又结下弑君大仇……你很危险啊!
  韩广:我马上免费放人,并加送一辆好车给赵王压惊……
  于是小卒驾着车把赵王武臣领回来了。
  作为报答,武臣也把韩广的老母亲送还燕国,并心不甘情不愿地承认韩广为燕王。
  周文在曹阳苦撑待援的时候,陈胜却在到处承认自封的诸侯王。这也是逼的,目前这帮派出去的将军,他没一个管得住。前面的武臣、韩广就不提了,周市北略魏地,进入原齐国疆界狄。狄人田儋杀掉狄令,自立为齐王,并攻击周市,周市军被打败,退还魏地。在各地纷纷自立为王的大潮下,他也想立魏国后裔甯陵君魏咎为魏王。
  而此时魏咎还在陈胜手里,魏地豪杰打算立周市为王,周市却死活不干。他派使者前后五次去找陈胜要人,陈胜反正管不住这帮人了,干脆自己做个人情,立甯陵君为魏王,把他送到魏国,以周市为相。
  

五、风虎云龙(1)
此时,大泽乡起义的烽火四处散播,各地盗贼、豪强纷纷起事,原楚地数千人的起义部队所在皆是。
  史称“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
  秦嘉起于东海,吕臣起于新阳,项梁起于会稽,刘季起于丰沛、赵佗起于南海……
  项梁是楚国名将项燕的儿子,项燕在战国末期曾顽强抵抗秦军,是楚国人心目中的大英雄。他战死后,项梁遂带着小侄儿项羽隐于民间,辗转逃到遥远的会稽郡。从年龄上看,项梁也应该参加过战国末年动员兵力超过百万的秦楚之战,具有相当的军事经验。
  始皇帝巡游过会稽,项氏叔侄也曾冷眼旁观,因为项氏与秦王朝天生的仇恨,年少的项羽竟脱口而出:“彼可取而代也!”
  这是一句颠覆时代的话!也因此成为了此后两千年乱世枭雄们的座右铭。到五代十国的后晋时代,有位节度使安重荣先生对这些豪言壮语做了一个总结——“天子,兵强马壮者当为之,宁有种耶!”这位安先生是个只懂骑射的老粗,但这句话,倒确确实实概括了中国历史上长达数千年的帝制时代的真理。
  王侯将相不是天生的贵种,是可以取而代之的。谁能取而代之呢?谁兵强马壮,谁就有这个资格。
  项羽幼时,叔父项梁教他读书写字,总学不好,转而学剑,还是不用功。项梁颇为生气,项羽却道:“书足以记姓名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文化方面么,能写自己名字就好了,剑术也就是对付一两个人,要学就要学万人敌。于是项梁又教他兵法,项羽起初很高兴,但学不多久,又懈怠了。
  但这些史书上的记载,似乎与事实也不尽同。毕竟项羽拔山举鼎,武勇盖世,是人所共知的。乌江渡口,项羽以二十八骑力战汉军五千追骑,是中国英雄史上不可磨灭的一段传奇。秦汉之间的各次大战役中,只要是项羽在战场上,几乎无战不胜——巨鹿之战、彭城之战,都是中国史上以寡击众的著名战例。
  看来项羽的剑术、兵法虽然没认真学,但也绝对不糟糕。
  而项梁作为楚将项燕的儿子,在原楚地会稽有相当的威望,他平时也很注意网罗豪杰,经常主办地方上的一些社会活动,每每以兵法部勒人众,深得吴中子弟所信爱。
  陈胜大泽乡起事后,会稽郡守殷通也看出秦朝天下不久了,找项梁商议起兵,准备以项梁、恒楚为将。项梁诈称只有侄儿项羽知道恒楚的下落,请殷通召见他。于是项羽佩剑直入,斩掉殷通,夺取其印绶,衙门里大乱,项羽击杀数十人方才平定。会稽父老推戴项梁为领袖,以项羽为裨将,募集了八千子弟兵,渡江北上击秦。
  这时项羽才二十四岁。
  非独会稽是这样,沛县县令也看出苗头不对了。
  县吏萧何、曹参劝他说,你老人家可是秦朝的官,秦朝那些扰民的政策多半是你去具体执行的,你要竖旗恐怕号召力不强。不如把以前那些因为反秦而逃亡的人召回来,有这帮人支持你,你就有力量起事了——比如说以前的泗水亭长刘季,就拉了一支小部队在附近活动。
  于是沛令派刘季的妹夫,也就是那个屠狗的樊哙,去把刘邦叫回来一块造反。刘季高高兴兴地带着已经发展到百把人的队伍回到老家,但沛令又怕他来了之后自己没地位,反悔了,闭门不纳,还打算杀掉萧何、曹参这帮人。
  萧、曹逃出城外投奔刘季,写信射入城中,称:“天下苦秦久矣。今父老虽为沛令守,诸侯并起,今屠沛。沛今共诛令,择子弟可立者立之,以应诸侯,则家室完。不然,父子俱屠,无为也。”城中父老久已怨恨秦朝暴政,果然群起杀掉沛令,打开城门迎接刘季。
  萧、曹都是县里的文员,虽然被逼着造反,但顾虑多,怕万一不成事,要被灭族。刘季反正也是强盗了,不在乎再多这么一条造反的罪状,于是大家都推他当首领,因为他年纪大,所以尊称为“沛公”。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五、风虎云龙(2)
这一年,刘季四十七岁。
  

六、下城父的归宿(1)
周文被章邯在戏亭击败后,退守函谷关东的曹阳,坚持了两三个月,等待陈胜派援军。
  此时,武臣、韩广正在北方闹腾,周市一门心思迎立魏王,陈胜本人在陈享乐,当年同为佣工的老朋友去拜望他,因为粗人不懂礼节,也被他杀了好几个,连他的老丈人去看他,他也没时间理睬。
  吴广率领一支强大的主力军,却全然没有协同的概念。死盯在荥阳城下,和秦将李由死掐,却又偏偏攻不下城池。将军田臧等人劝他以少量部队围困荥阳,亲率主力西去曹阳支援周文,他也拒绝接受。
  章邯虽然取得了戏亭之战的胜利,但他的部队战斗力实在不强。这两三个月时间里,他固守函谷关,抓紧时间整顿部队,修缮补充器械。缓过劲来的秦王朝,也调派了司马欣、董翳等几支部队支援他。整顿完成后的章邯随即开函谷关出击,在曹阳再次击败周文军。周文退到渑池,在这里与章邯决战,战败自杀。
  周文战败自杀的消息传到荥阳城下,田臧等将军对吴广坐视友军覆没的态度忍无可忍,相与计议道:“周章军已破矣,秦兵旦暮至,我围荥阳城弗能下,秦军至,必大败。不如少遗兵,足以守荥阳,悉精兵迎秦军。今假王骄,不知兵权,不可与计,非诛之,事恐败。”(《史记·陈涉世家》中,将“周文”作“周章”,如同“陈胜”之称“陈涉”)
  于是田臧等人矫陈胜之命杀掉吴广,将他的人头送给陈胜,以示并非造反,而是请命。陈胜也拿他们没办法,赐田臧楚令尹印,以为上将,对他们的行为表示了认可。田臧以李归等人继续围攻荥阳,亲率主力向西堵截章邯,双方会战于敖仓,田臧军大败,他本人死于乱军中。章邯继解荥阳之围,李归等人也战死了。原本大好的局面,一下子逆转了。
  秦军别将击破楚将邓说于郏,章邯亲率大军击破楚将伍徐于许,这两位将军逃回陈,陈胜大怒,又杀掉了邓说。章邯乘胜攻陈,陈胜的柱国蔡赐战死,陈胜出监驻扎于陈西的张贺军,章邯击张贺,楚军再败,张贺战死。
  陈胜退出陈,经汝阳转移到下城父,此时已是寒冬腊月。在秦军浩大的声势下,陈胜身边的人也开始动摇,他被自己的御者庄贾刺杀,庄贾随即投降了章邯。
  陈胜被埋葬于砀,谥为“隐王”。《谥法解》云:“谥者,行之迹;号者,行之表。”谥号是根据死者生前行迹所给予的相应称号,《周书·谥法》曰:“隐拂不成曰隐。”这并不是一个好字眼。
  陈胜虽然首义亡秦,但他在人格上有致命的缺陷。
  他年轻时对朋友们说:“苟富贵,无相忘!”可等到他称王后,老朋友去看望他,他却大摆排场,吓得老伙计们吐舌头:“夥颐!涉之为王沈沈者!”老朋友们不懂得礼数,“或说陈王曰:‘客愚无知,颛妄言,轻威。’陈王斩之。诸陈王故人皆自引去,由是无亲陈王者。”
  至于他手下的将军,“陈王以朱房为中正,胡武为司过,主司群臣。诸将徇地,至,令之不是者,系而罪之,以苛察为忠。其所不善者,弗下吏,辄自治之。陈王信用之。诸将以其故不亲附,此其所以败也。”
  这个“隐”字,对他一生的评价是恰当的。
  西汉的贾谊评价他道:“陈涉瓮牖绳枢之子,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材能不及中人……”然而正是这样一个人,在历史的天空中,第一次掀起质疑天命的滔天巨浪!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他偶然的行为,为未来两千多年的历史开辟了一种可能的道路。
  汉高祖时,为陈胜修缮陵墓,置守陵三十家,直到西汉末年大###,这座坟丘才彻底淹没在荒草中,被历史所遗忘。今天,这座陵墓还孤零零地守望在徐州以西七十公里的芒砀山南麓,在又一个大变革的年代里,被修缮一新。崭新的墓碑上是郭沫若先生的题字“秦末农民起义领袖陈胜之墓”,似乎还算不得是古物。
  

六、下城父的归宿(2)
一个时代虽然结束了,但新旧两个时代的思想,还在冲突着,以各种各样的方式体现着——只是当时的人,未必明白而已。
  沧海终究化作桑田。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七、未来的天空(1)
陈胜称王,前后不过六个月。然而他留给历史的影响,却是异常深远的。
  陈胜死后,起自会稽的项梁俨然成为了义军的领袖,他屡次击败章邯,也自得意满起来。定陶之战,在一个漆黑的雨夜里,章邯放手一搏,夜袭楚军,楚军大败,项梁战死。章邯相继击灭各路诸侯,似乎完全扭转了秦王朝的危局。
  赵王武臣被大将李良所杀,张耳、陈馀复立赵歇为王。章邯北上攻赵国,张耳辅佐赵王歇守巨鹿城。陈馀收兵于外,却迟迟不敢进兵解巨鹿之围,反倒是远来的项羽破釜沉舟,在巨鹿城下大破章邯、王离,尽歼秦军主力。张、陈二人自此决裂,从刎颈之交变成不共戴天的仇人。数年后,张耳协助韩信,在井陉口背水一战,斩陈馀于水之上。从此阴阳异路,这一场友谊,就这样告终了,这大概就是“白首相知犹按剑”吧?
  章邯在战场上失利,在朝中又被赵高陷害,只得投降项羽。他的二十万军队,在新安被项羽坑杀,只剩下他和司马欣、董翳三个光杆将军,一时间怨满三秦。
  沛公刘邦先入关中,史称“高祖入关中,五星聚于东井”,是了不得的祥瑞。项羽给他摆了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