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武侠修真电子书 > 金玉仙缘 >

第174部分

金玉仙缘-第174部分

小说: 金玉仙缘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二是能“吃苦”方面,《西游记》书中的孙悟空,尽管和释迦牟尼佛当年苦修六年,日食一麻一麦,修戒参禅,忍耐凡人所不能忍耐的严酷苦行相比,方式上差异很大。但是,就“吃苦”情节而言,其修行经历也堪配“艰难”二字。孙悟空是个天产的石猴,后来又在猴群中当上了“猴王”,在“仙山福地,古洞神洲”享受着猴类社会中“人间纵有珍馐味,怎比山猴乐更宁”的荣华富贵,一念兴起,就离开了“猴王”这个职位,手持竹篙,登上木筏,开始了漂泊生涯,先是在南赡部洲串游了*年,后又作筏过海,来至西牛贺洲地界。费了“十数个年头”,才拜在“须菩提祖师”阶下,做了七年“扫地锄园,养花修树,寻柴燃火,挑水运浆。凡所用之物,无一不备”的杂役。这种放弃优厚的生活待遇,为了修行而历尽漂泊、充当杂役的苦楚,换成一般人也是不堪忍受,甚至于要自我了结的。但是孙悟空就挺了过来,这种长时间的“吃苦”能力,尽管和释迦牟尼佛相比在方式上有差异,但从“悟彻菩提”的角度而言,能做到这些也是非常不容易的。

  三是有“恒心”方面,这也是修行中的一个重要因素,佛教中叫“发心苦修”。这种“恒心”主要体现在能长时间“吃苦”方面,因为一个正常的人要效仿释迦牟尼佛那样为了苦修日食一麻一麦,修戒参禅(以科学的角度而言,日食一麻一麦要维持六年的生命活动是不可想象的,也是令人难以置信的,这里我们只使用宗教的说法),做这种靠意志力的自我约束行为,在短时间内,如一、两天,三几天也不算太难。但要长时间这么做,那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了(因疾病和被限制人身自由的因素则属另论)。而要像孙悟空那样,放弃优厚待遇,为了修行而历尽漂泊、艰苦流浪(这种艰苦的漂泊和流浪跟现在的公务员、一些集团公司人员的出差、考察、业务活动是有质的区别的)、做一些充当杂役之类的差事,相当一部分的人也是做不来的。

  四是修行目的明确,在这方面,孙悟空的修行目的就是要“学一个不老长生”之术。跟释迦牟尼佛祖“悟彻菩提”前的修行目的“超越生死”,有着极为相似之处,甚至于可以说是一致之处。而正是由于孙悟空在修行目的问题上的坚定性,当深知“天地生成”的孙悟空具备“悟彻菩提”的条件和“智慧”能力的“须菩提祖师”为了预留“盘中之谜”,以教孙悟空“‘道’字门中”的“三百六十傍门”为由,几次三番的提出要教孙悟空“术、流、静、动”等“傍门皆有正果”之类的法术时,孙悟空总是先提出“似这般可得长生么?”之类的疑问,一旦得知学这些法术不能“长生”,就以一种近乎忤逆的态度,毅然决然地以“不学!不学!”来坚辞和推拒。于是“须菩提祖师”在这种看似尴尬的情形下,以戒尺敲打孙悟空等方式留下了“盘中之谜”;而孙悟空则在“一班听讲的,人人惊惧”,大众师兄们的放言指责下得到了“学一个不老长生”,“悟彻菩提”的契机。 电子书 分享网站

《西游记》中的须菩提祖师为何方神圣(二十七)
而做为佛教中入道的标志性门槛“玄关”,在《西游记》一书也有三处提及,第一处提及是在第六十四回《荆棘岭悟能努力木仙庵三藏谈诗》中,四位元体为植物类的妖怪“孤直公、凌空子、拂云叟、劲节十八公”对被摄来的唐僧,假意“敢求大教”(此大教当为佛教,依后续的情节来看,众妖摄来唐僧的目的不是“敢求大教”,而是为了让唐僧和另一女性妖怪“杏仙”成婚而设下的美人局),作者借唐僧之口而抒发的一首颂子:“禅者静也,法者度也。静中之度,非悟不成。悟者,洗心涤虑,脱俗离尘是也。夫人身难得,中土难生,正法难遇:全此三者,幸莫大焉。至德妙道,渺漠希夷,六根六识,遂可扫除。菩提者,不死不生,无余无欠,空色包罗,圣凡俱遣。访真了元始钳锤,悟实了牟尼手段。发挥象罔,踏碎涅槃。必须觉中觉了悟中悟,一点灵光全保护。放开烈焰照婆娑,法界纵横独显露。至幽微,更守固,玄关口说谁人度?我本元修大觉禅,有缘有志方记悟。”

  这首颂子,涵盖的内容较多,其中的“禅者静也,法者度也。静中之度,非悟不成。悟者,洗心涤虑,脱俗离尘是也”是种“打坐参禅”,与“悟彻菩提”相关的概念(前面已有提及);“夫人身难得,中土难生,正法难遇:全此三者,幸莫大焉”,则是要人们重视这个生在“人界”,得遇佛法这样一个修行的机会,以免再次堕落轮回,而“中土难生”则又流露出作者的民族自豪感;“渺漠希夷,六根六识,遂可扫除”则是要人们“祛除六贼”,“六根清净”是对修行者的一个先决要求;“菩提者,不死不生,无余无欠,空色包罗,圣凡俱遣。访真了元始钳锤,悟实了牟尼手段。发挥象罔,踏碎涅槃”则是全面地概括了“菩提(圣树)”的神明内涵和概念(前面也有提及);“必须觉中觉了悟中悟,一点灵光全保护。放开烈焰照婆娑,法界纵横独显露”是指“悟彻菩提”后,不灭的灵魂之光成就为神明,纵横“法界”“不生不灭”;“至幽微,更守固,玄关口说谁人度?我本元修大觉禅,有缘有志方记悟。”则是以“至幽微,更守固,来说明“玄关”之玄,而“玄关口说谁人度?”则是喻示打破“玄关”的难度非常大,一味的“念经拜佛,打坐参禅”是不够的,还必须得具备长时间“苦修”的毅力和“悟彻菩提”的智慧能力。而《西游记》书中的唐僧,除了“一性至诚”外,其在祛除“六贼”和智慧能力方面是存在一些问题的(如:取经途中孙悟空为了预防唐僧被“红孩儿”掳去,“把唐僧撮着脚推下马来”倒腾了一下,唐僧就“大怒,哏哏的,要念《紧箍儿咒》”;因饥寒所困而受猪八戒撺掇,出了孙悟空的圈子而入了“兕大王”的圈套;因害怕被强盗诛戮而而战战兢兢跌下马来而高叫“大王饶命……”;当孙悟空看穿了黄眉怪假名“小雷音寺”设下的局子,劝告唐僧“决不可擅入,恐遭毒手”,唐僧仍执意入局等等,相关例子很多),所以,其修行了十世(《西游记》书中的说法),仍然是“我本元修大觉禅,有缘有志方记悟”,只能记住相关“玄关”、“菩提”这些事情和道理,尚不能进入“悟彻菩提”的“境界”。

  《西游记》书中的第三次提及“玄关”则是在第九十九回《九九数完魔刬尽三三行满道归根》中,观音菩萨看了五方揭谛、四值功曹、六丁六甲、护教伽蓝诸神缴来的唐僧的灾难簿子后,认为“佛门中九九归真,圣僧(唐僧)受过八十难,还少一难,不得完成此数”,即令再生一难。于是受如来吩咐,使神威驾送取经后的唐僧师徒回东土大唐的“八大金刚”就将唐僧师徒从空中撂在了通天河的西岸。《西游记》的作者在此做了一首诗:“九九归真道行难,坚持笃志立玄关。必须苦练邪魔退,定要修持正法还。莫把经章当容易,圣僧难过许多般。古来妙合参同契,毫发差殊不结丹。”

  在这首诗里,作者又提及了“玄关”。不过结合《西游记》的相关内容,以及观音菩萨认为唐僧尚“少一难”等因素来看,这里的“玄关”以拔渡唐僧为主。作者的“莫把经章当容易,圣僧难过许多般”这两句诗也说明了这一点。而这个“玄关”起始后难度也是非常巨大,先是被驮唐僧师徒过通天河的白鼋淬下水去,上东岸后夜里又遇到阴魔作号,施风、雾、雷、闪欲夺所取之经,令唐僧师徒劳攘了一夜,熬到天明。可谓是相当的艰难困苦。

  这个“玄关”尽管以拔渡唐僧为主,但是其参与者除唐僧之外,还有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白龙马,甚至于还可以说上“所取之经”。依猪八戒、沙和尚、白龙马的功果,成就的都是“罗汉”品阶以下的神明(至于《西游记》的尾篇将这三人的神职后缀上“菩萨”二字相称,属“菩萨”二字的世俗化称谓,前文已有详述)来看,其打不打得破“玄关”,“悟彻菩提”的程度如何,不对其成为“罗汉”品阶以下的神明产生否定性的影响。因为“打破玄关”,“悟彻菩提”主要是对“佛陀”、“菩萨”这种高品阶神明的要求。而猪八戒、沙和尚、白龙马成为神明的重要因素都与“保护圣僧(唐僧)”有关,如猪八戒的“挑担有功”;沙和尚的“登山牵马”;白龙马的“驮负圣僧来西”,又“驮负圣经去东”等等。属于“功德”性的成就。因而尽管这三人也参与了“九九归真道行难,坚持笃志立玄关”的行动,但仍属“保护圣僧(唐僧)”度“玄关”,积累其自身“功德”的范畴,属辅助性的角色。而孙悟空的功果为“斗战胜佛”,也是“佛陀”品阶的神明。但是其在之前的第七十回《妖魔宝放烟沙火悟空计盗紫金铃》里,已自称“时间顿把玄关悟”,因而,虽然孙悟空的功果也为“佛陀”品阶的神明,但因其早已“打破玄关”的缘故,故做为这次“玄关”行动的参与者而言,其也属于“保护圣僧(唐僧)”度“玄关”,积累其自身“功德”的范畴(后文将详述这个问题)。至于“所取之经”则是贯穿全书故事主线的一个标志物,也是这次“玄关”行动的重要道具。。 最好的txt下载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