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

第9部分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9部分

小说: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前面八十年的历史中,已经把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盒实现国家繁荣富强这两大历史任务提出来了,而历史证明就得道路行不通。因此,在1919——1949 这三十年中,中国人民在斗争中实际作出了三个选择: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这种选择,经历了两个过程:先是中国的少数先进分子作出了这种选择,而后是中国广大民众作出了这种选择。
一 中国所处的时代和国际环境
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在近代艰难的处境:民族未独立,国家不富强。
俾斯麦:上帝总是站在实力强大的一边!
毛泽东: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杜鲁门:斯大林只懂得一种语言:你究竟有多少个师?
——《杜鲁门回忆录》第1卷,三联书店1974年版,P519。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十月革命后的世界
1.第一次世界大战及其对世界的影响
一战从1914 年8 月4 日全面爆发到1918 年11 月11 日结束,前后持续了4 年零3 个多月,参战的有30 个国家,约15 亿人,占当时世界人口总数的67%。战争中双方动员了约7351万人走上前线,其中协约国方面达4835 万,同盟国方面为2516 万。主要交战国中被动员入伍者在有劳动能力的男性公民中所占比例高达50%,在某些国家,例如法国,甚至超过半数。在整个战争中,在长达几千公里的战线上,大规模会战不下几十次,每次会战几乎都是一场大屠杀。人力、物力的巨大损失和破坏。直接死于战争的军人即达900 万,另有2000多万受伤,350 万成为终身残废,饿死、疫死者大约1000 万。直接经济损失约1805 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约1516 亿美元。大量的房屋、铁路、桥梁、工厂、农田遭到破坏。协约国和中立国的商船损失总计高达1285 万吨,其中被潜艇击沉的达1115 万吨。生产遭到沉重打击,纯粹从经济角度估计,欧洲的工业发展倒退了8 年。
战争后果:
(1)促使欧洲走向衰落。
(2)促使美国、日本作为世界大国兴起。
(3)促使帝国主义国家在新的力量对比的基础上,建立了新的国际关系体系: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4)从反面促进了各国人民的觉醒及其革命运动的高涨。
(5)对中国来说,大战结束后,英国势力又卷土重来;随后,日本对中国的威胁越来越大。
2.俄国十月革命后的世界
十月革命后,1919 年3 月,列宁领导的共产国际宣告成立,它积极帮助中国在内的一些国家的先进分子创建共产党;亚非拉人民逐步觉醒,开始进行反对帝国主义的民族解放运动。
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它对中国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其影响表现在:
(1)它削弱了国际帝国主义的力量,直接支援了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
(2)它促使中国产生了一批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在他们的影响和带领下,中国革命逐步转向新民主主义。
(3)它从多方面促进和加强了中国革命和世界各国人民革命斗争的国际联合;使中国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成了无产阶级社会主义世界革命的一部分;使中国革命有了前所未有的国际援助。
(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及其胜利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全球性大战,六十一个国家和地区,二十多亿人口被卷入其中。参战兵力超过一亿人,大约九千万士兵和平民伤亡,三千万人流离失所。其空前的广度、深度和烈度,成为人类战争史上的一次大革命,给予军事战略和战争观以巨大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历史上破坏性最大的一次战争。仅在欧洲,战争破坏造成的物资损失(据不完全统计)即达2600 亿美元(按1938 年价值);各交战国的直接军费支出占其国民总收入的60—70%。军队死亡1690 余万人,居民死亡3430 余万人,合计死亡5120 余万人,仅苏联就达2000 余万人。这对人类物质文明是一次巨大摧残。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国际法西斯力量的溃败,从根本上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分布,决定了世界的整个战后发展。
中国是首先进行反法西斯战争的国家,是东方的主战场。简述世界尤其是美苏对中国的支援,以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主要进程。
(三)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后国际格局的深刻变化
1.战后世界政治形势的新情况
(1)几个主要的帝国主义国家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2)世界社会主义的力量得到空前的发展、壮大。许多民族和国家赢得了独立和解放,阿尔巴尼亚、保加利亚、匈牙利、德意志民主共和国、越南民主共和国、中国、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波兰、罗马尼亚、捷克斯洛伐克、南斯拉夫等国人民,在共产党和工人党领导下,推翻了资产阶级和地主的统治,完成了本国生活中深刻的社会政治变革和经济变革,走上了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世界社会主义体系的建立,成了伟大十月革命胜利后最大的、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事件。
(3)在世界广大地区,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兴起。
(4)在资本主义国家,共产党的影响显著增长,工人运动有了新的发展。
2.战后逐步形成了美苏两极的政治格局。
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了分别以美苏为首的帝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的对立。
二、三座大山的重压
(一)外国垄断资本的在华扩张及其影响
1.扩张的情况
(1)1927 年4 月至1937 年卢沟桥事变前:外国垄断资本已牢牢掌握了中国的经济命脉;
(2)1937 年7 月至1945 年8 月日本投降:在“日满经济一体化”的口号下,中国东北的经济完全为日本垄断资本所统治;在关内,沦陷区的经济也完全被殖民地化;
(3)1945 年抗战结束至1949 年新中国成立前:美国取代了日本在中国的地位;国统区几乎形同于美国的殖民地。
2、扩张的影响
(1)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工商业的发展;(例:日本侵华战争与殖民掠夺对工商业的破坏)
(2)严重阻碍了中国农业的发展;
(3)使中国的反动政治势力更加依靠外国垄断资产阶级。
由此我们再来看,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主观目的是什么?
正确认识这一问题非常重要。它关系到能否科学地认识帝国主义的本质及其对中国社会所发生的作用,从而关系到中国革命的领导阶级能否坚定移地高举反帝斗争的旗帜,并制定出正确的反帝斗争策略,以为人民指明反帝斗争的目标和走向胜利的道路。
如何正确认识这一问题?
帝国主义来到中国,主观上是要将中国变为它们的殖民地半殖民地,以发展它们本国的资本主义,而非发展中国的资本主义。正因为如此,反对帝国主义,打破外国垄断资本的控制,就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实现的首要任务。
(二)占优势地位的中国封建经济
(1)其核心是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
(包括北洋政府、国民党政府时期,占优势地位的,都仍然是封建经济)
(2)它是以地主占有大量土地,和把土地出租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借以收取地租、剥削农民的剩余劳动为基础的。
(3)除地租外,农民还受到商业资本、高利贷资本的剥削
(4)国民党当局在运用自己的权力维护封建剥削制度的同时,还通过征收苛重的赋税等直接对农民进行掠夺:征收田赋、盐税、各种杂税,强迫农民服劳役(如修筑公路、碉堡等)和服兵役(如抓壮丁)。
封建经济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1)使中国的广大农民处于极端贫困的状态。
(2)严重阻碍了中国工业的发展。
(3)封建剥削制度是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主要支柱和中国官僚军阀推行专制政治的社会基础
(三)中国官僚资本的急剧膨胀
1。什么是中国官僚资本
中国官僚资本是由依附于外国垄断资本的中国买办性大资产阶级(后称官僚资产阶级)所掌握的资本。它和国家政权结合在一起,并同外国帝国主义、本国地主阶级和旧式富农密切地结合着,因而成为“买办的封建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它垄断了全国的经济命脉,是蒋介石反动政权的经济基础。”(——《毛泽东选集》第4 卷,P1253)
2。中国官僚资本的垄断活动
(1)首先和主要地是在金融业方面开始的。包括:
——建立以“四行二局”为中心的金融垄断体系。
——滥发“法币”。这是四大银行完成其金融垄断的有决定意义的一步。国民政府财政部长孔祥熙最欣赏滥发纸币,对人说:“发行公债真是麻烦,付息、抽签还本,又弄不到几个钱,不如印发钞票,简单得多。”在他的努力下,抗战八年政府发行纸币一亿三千一百九十亿元,为抗战前的7300 倍。1937 年,100 元法币可买两头牛,6 年后可买一只鸡,10 年后的1947年只能买三分之一盒火柴。
——通过发行内债实行扩张。
(2)利用自己的政治特权,依靠雄厚的金融力量,从事大规模的商业投机活动。
(3)利用国家政权的力量,对工业实行垄断性的掠夺。
3 。 性质
官僚资本不是在正常的生产发展的基础上积累起来的,而是官僚资产阶级利用超经济的特权,主要在从事金融和商业投机的过程中,在充当外国帝国主义的买办的过程中,通过掠夺广大劳动人民和兼并民族工商业而发展起来的。它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严重阻碍。
4。没收官僚资本具有双重的革命性质:
“一方面,反官僚资本就是反买办资本,是民主革命的性质;另一方面,反官僚资本就是反对大资产阶级,又带有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毛泽东选集》第8 卷,P113)
(四)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状况及其艰难处境
1。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受到了多方面的阻碍
(1)外国资本的压迫;
(2)官僚资本的排挤;
(3)封建生产关系的束缚;
(4)军阀官僚政府的压榨。
2。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上的软弱性(特点)
(1)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很小,始终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
(2)在民族工业中,工业资本所占的比重小,商业资本和金融资本所占的比重大;(——投机多于投资)
(3)主要是以纺织、食品工业为主的轻工业,缺乏重工业的基础,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在技术、设备以至原材料方面不得不依赖外国垄断资本和本国官僚资本;
(4)规模狭小,经营分散,技术设备落后,劳动生产率低;
(5)和封建势力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图示:荣氏企业的发展
压制   压制
清政府、   荣外国资本
南京政府   氏  主义
依赖  依赖
资金、特权  资金、技术
压制工人运动设备、原料
三、两个中国之命运
“一切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不弄清这一点,便谈不上参加革命,更不用说领导革命。”
——《列宁选集》第3 卷,P19
(一)三种政治力量,三种建国方案
1.地主阶级与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及其建国方案
地主阶级与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是中国社会的反动势力(有时也称顽固势力)、民主革命的对象。其政治代表先是北洋政府,其后主要是国民党统治集团。他们主张继续实行地主买办阶级的军事独裁统治,坚持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道路。
2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