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丢自行车的人 >

第6部分

丢自行车的人-第6部分

小说: 丢自行车的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涯的放肆揣度可以理解的了得。站在它门前以个人的尺度用脑电波——意识对这种现象、这栋建筑物进行干预是蠢透了的行为,虽然李晓知道会有人力资源部、企划部、行销部,但这种无知的范围或许与那些部门的设置一样——作用不明显。难道仅仅是木板上文字说明之间的细微差别么?李晓觉得这已经进入了量子力学——微观的难以捉摸到仅能以猜想、假设、附会的形式存在——的考察范围,李晓仅知道的那几条物理定律在这里统统失效了。他有时也会上上网,找找有关求职成功的经验。那是多么的金科玉律。点击量有大有小,可一旦论坛置顶,他就很容易找到。还有些用红色字体引人眼目。有关文章的内容,他还没看完就哈哈大笑,因为他觉得那是英雄坛说,为表示对“坛说”的激赞,他笑了。今天才在不安中隐隐发觉自己似乎真得无法企及英雄们的项背——做英雄们的随从都不行。今天想起那文章还是会笑。文章说了什么呢?李晓忘了。猜测终究是非理性、非硬性的。这是个崇尚理性、讲究专业的时代,如果谁赚到钱而又没能对理性表示敬意,那就叫做不按规则出牌其人在没有钱的时候当然不会被称作“鬼才”。后来有人就叫“鬼才”,“就那个xxx,广告界的鬼才!”接下来是若干少女竞艳的呼声和鬼才的登场。时间还要残酷的行军,所以女孩们惊呼之后,鬼才亮相之后,当然不会是结局。结果,有人会怀孕。。。哈哈,李晓不知是为电视剧编导们的才情喝彩还是对女孩们进行意淫让他很爽,他笑起来,自言自语道:“佛经上说到哪一界天天人们会相视而孕,普通人其实也不赖,抛去扯淡的,或者如今天人们所做的,就想我看小说那样,仅仅要开头与结尾,二者拼接,我并不质疑拼接作为艺术方法或形式的美感,如同我不在乎如此这般的结果一样。那么这个故事就是——美女见到帅哥,惊呼,怀孕。这他妈才叫艺术!”李晓默默的将左拳击在右掌上,点了点头,想起某句古文“鬼魅乘夜争出,白昼中则自消矣”幻想黑暗中的情境,真是让人不寒而栗。李晓不愿意考虑这个问题。因为无论黑暗与否,看到总是不祥的。对了,目前李晓应当计算,数学是最严谨的逻辑学。通过数学得出来的结论令人无法掘疑。所以目前李晓不应当徘徊在门前煞有介事的推测、想象,而应当马上进行计算,就去附近的网吧。找一家网吧,用电脑中的电子计算机功能度量整个事件。在出租屋里听雨,或是看到窗外的雨景。在公司门前为公司内部装饰出把力。出力的范围仅限于意识的蠕动。如果这样都找不到工作又怎么办?那说明李晓只能去跑销售了。令人遗憾的结果。前者说明李晓很有创意,起码看上去很有才情。后者证明他很有主人翁精神,李晓自己常管这叫心忧家国,也就是一般人所能做到的——对控制自己或比自己强的人或势力表示好感。最后那个是“存在既是合理”的选择。现在让公司了解这个应聘者还未加入公司前就对公司所抱有的好感,是多么的决绝啊。不知是真情实意还是通情达理抑或必有所图。李晓当然觉得这很可笑,无论他是个无能之辈还是个自称世界观中有许多无发解释状况的北京摇滚人员,正常的想法还是有的。公司是否会雇用他呢?只有这一个问题是真实的。但也只有这一个问题是无法解决的。李晓愁摩着,揣测着,想去网吧用电脑计算一下,还要去找车子或者留在这里。

  有时在应聘的地点会碰到大量的应聘者,或许只有一个。李晓觉得他会碰到很多。一般情况是由热闹的街道进入黑洞洞的走廊,在那里左右摆列这一扇扇门,如果走廊扭曲了,门也一起扭做一团。绕过一个不大的弯,门开始继续排列在走廊左右。李晓怀疑这里是否有人烟出没,门像被钉在墙上,不会有打开的迹象,庄严的延伸而去。李晓找到了一个门,敲它。过了一回门开了,里面竟然别有洞天,宽敞明亮,一张不小的会议桌摆在正中,四周坐满了人,几个书柜立在墙角。让李晓感到不适的是这屋子的生气和走廊的死寂——因为他习惯在空洞冷清的走廊默默地走下去,而这家小小的公司不能提供他想要得和这家公司想给的。对了,李晓开始预演将会发生的应聘时的情况,就像一次彩排。以备万一。

  被接引进来之后,李晓默默坐着,在一个不碍事,也无法加入其他应聘者的地方恰如其份的坐好,微低着头,等待公司的进一步安排。那些在桌边围坐的是李晓考虑到的其他应聘人员。他们渐渐开始交谈。李晓听见有人说:“今天下午就这样了,就在这等着吧。如果公司让我等下去,而我拒绝,这就体现了权力。人人都有他的权力,所以我可以考虑拒绝的问题,这是一个个人选择的范围——我的权力给了我这样的自由,我爱这份自由,因为面对这样尴尬的等待我可以毫无顾忌的胡思乱想。公司的安排自有他的目的,一般来说,我们无法洞悉的安排就是有道理并且合理的。而且往往结果也倾向于这个选择,我们并没有决定,却有了个美好的抉择及至结果,多么完美的情况。省力省时,更重要的是避免了无趣的人想入非非。对一件事抱有疑虑或是看法,需要的不是思索,而是铁腕的手段和与之相适应的简单决定——‘最终xxx的铁腕让他们享受到了那巅峰的体验和无与伦比的*。’比如今天的等待。我说什么来着,我拒绝?我想拒绝?我无法拒绝?这都不是实情,习惯上讲,如果不等下去,怎么能见到经理呢?虽然他就在那扇半掩的门后用无名指不停的点击鼠标右建,他的秘书抱着悠闲的表情坐在他斜对面,但跨出经理室门后却凌厉的钻里另一扇门,过一会再选一扇。”

  有人插嘴道:“你是来应聘什么工作?听说那并不好干,我原来就是那样做,现在到这里来打算照旧。可是你刚才竟然说你打算拒绝,我没这样的想法,无论是拒绝等待还是拒绝照旧都是明智的。但我们无法把握明智的行为,因为那不是一般人所能够驾驭的,在销售顾问方面,我见过一些做那样工作的人,如同我自己。买东西并不是一种简单的生理层次的需求,购物就是很多人几乎是所有人的生存方式,天哪!那可是他们的唯一啊。我们对此表示关心,我们成了顾问,置业顾问,销售顾问,健康顾问,职业规划顾问。那些芸芸众生并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办。面对如此广大的市场,只要有足够多的顾问,我们就能够走向成功。哪个是他们的经理?你说是呢个点鼠标的男人?不是,是那个走来走去在经理室左右摇摆的女人。或者他们的经理出去了?”

  一个大概是公司前台的女孩之前拿起电话,拨通,说,在不影响自己细声细气的女性音带的前提下略带做作温柔又谦卑的说:“你好,是xxx吗?公司通知您明天来面试。。。对。。。下午两点。。。对。。。别迟到。。。不用谢,再见。”挂了电话,再次拨通,将谦卑换成抱歉,说:“你好,是xxx吗?您应聘的职位。。。是美编?嗯。我们已经招满了,是美编对吗?。。。对。。。不好意思。。。不过您的资料我们会存在公司人才库里。嗯,好谢谢您,再见。”这时插嘴道:“经理在那里。”对话的人顺着她的指示大概瞟了眼,看到一扇正中间嵌着毛玻璃的门,里面有若干人影晃动。“今天我们有许多面试者”前台说:“公司很忙,经理们在加速面试你们,你们还得再等等,呆会应聘策划的可以去那个屋子找我们王经理,你们可以先看一下公司的介绍片。”说着她从一个书架上取来若干本书,放在那张大桌子上,打开,指着其中一个人说:“这个就是老大,我们的boss。”“公司现在正在扩建,我们的土地已经批下来了,预计占地上百平方公里,将来这一片都是我们的。你们看那边,那就是公司的二期工程。”周围是x关村科技创业园区;“幻觉”离的尤其不远。李晓听到这个计划后,开始暗暗担心,“原来中国很重要的it科技园区的土地就要被我要应聘的这家公司征用了,他们全得搬走?还是被粗暴的用坦克炮和火焰喷射器摧毁?这是西非军阀,不是广告公司。。。。。。公司将会包揽他们的全部业务?简直是个大阴谋。希望那些人有所准备,不要被我的公司统统赶走了。”

  然后前台回到自己的座位,继续打电话。某时从某个门中走出另外一个女孩,和她开几句玩笑。前台叫一个人来面试,通知一个人被pass,如此往复。

  有人说:“我今早就来了,在这里等到现在,他们说经理出去了,可是刚才又说经理在那,还说策划可以去王经理那面试,却不提及我该去那,我不应聘策划,亦不是顾问,也不是美编。若等待也是一种抗争的话,我只不过保持自己的好奇心罢了。既没有抗争,也并不打算,因为我自得其乐。等到太阳落山,我就回家,告诉家人,我在工作,我工作了一天很累。”

  有人说:“怎么会单独告诉你呢?人只有在自己眼中才是独立单独甚至是存在的个体,在公司看来,这是一批人,在组织看来,不存在一个人,只存在一群人。在社会看来,个人是不存在的。有的只是指标。20岁死的人会被认为也是75岁才死,你不知道中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阶段了吗?一无所有的乞丐,在公家看来也拥有几万块钱的财产。别看我们一个月只能挣800块钱,领袖们认为我们一个月能挣10000块钱,因为我国已经进入小康了啊。如果你家只住10平方米的房子,没关系有钱人会通过媒体分给你50、60平方。他们眼中只有各种统计报表,失业率百分之十,在他们看来是有90个人上班,而剩下的10个人并不是国家考虑的事情,原因也很简单,那是无法避免的。但像今天的这家公司一天面试上百个人,国家只需要对这一家公司的指标进行反复统计。那么我们就不存在了——如果不出现在公众的视野,政府的公报中——你就是不存在的。所以这家公司的存在意义重大,无数这样的公司像小气泡一样漂浮在我们的国家,才有了东方帝国的那份廓达。”

  李晓可有可无的听那些人在聊天,不知不觉中公司的会客厅或是门廊或是客厅,人竟然越来越多,有些进来又出去,有些以为在屋里装不下自己,就到屋子外面站着。人一多,场面就火爆起来了,原来只是窃窃私语,现在变成嚄烁笑谈,有些人把这当成了t台,进去出去,进去出去,不停的在其他人眼前晃动,或者他有某种使命?出现在你面前的使命?有一个人把应聘当成了邀请,毫不掩饰骄傲的说:“你们找我来干嘛?这又干什么?这是什么公司?”同时一把抢过前台手里的一张纸,当仁不让的扫上几眼,当得知自己被打电话叫来是因为自己是来应聘就颇感盲从地说:“还要等多久”之前也有人问过。李晓肯定那个前台说了无数次“再一会吧,他们在开会。”就像她今天说过的许多话,她的工作就是那个,打电话叫人,打电话拒绝人,守在电话旁边,考虑经理们开会与否,开到什么时候。在做这一切的时候还要显示一个工作了不短时间的职场女性所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