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丢自行车的人 >

第1部分

丢自行车的人-第1部分

小说: 丢自行车的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弗兰茨。卡夫卡,奥地利最伟大的作家,之于全世界,同样伟大。“他的一生充满不幸。。。。。。”某些介绍性资料如是说,他们接着说:“他的父亲是个艰苦创业终获成功的犹太商人,母亲是个热衷幻想的家庭妇女,卡夫卡既不是无产者。。。。。。”“他继承了母亲的忧郁气质,痛苦于狂暴的父亲。。。。。。”

  其实这些当然都不对,卡夫卡的作品看起来黑暗、忧郁,人们以此推断他个人及至他的性格,称他的一生充满不幸。这是污蔑。不止有一个当事人回忆卡夫卡,称他是个幽默风趣的人,甚至经常拿了自己的作品在朋友聚会上朗读,读到得意之处还禁不住哈哈大笑。谁都知道他的作品是在反击,将这个可笑的世界嘲讽到一无是处,通常这个世界多少显得有点一无是处。这就不难理解卡夫卡为什么会那么得意了。

  与那些声称卡夫卡一生充满不幸的论调相比我更愿意相信“他度过了平实、伟大的一生。”

  《丢自行车的人》的作者希望模仿卡夫卡更像一些。因为主人公李晓的经历与他多少相仿,遭遇马戏团一样的世界,使这个大学毕业生大开眼界。

  内容如果涉及存在主义论题及意识流写作方法并为读者所欣赏,那是兄弟不胜荣幸的。

  小说15万字,7章,已经基本完成,作者懒得再逐字逐句修改,大样应该是有了。目前只上传了前三章。就这三章估计仍然有几个错别字,对读者表示抱歉,尽管是零零星星几个读者。。。。。。后面要继续上传的话作者肯定得“理一理”免得句子都不通顺。。。。。。可如前所述,作者很懒。。。。。。读过几本青春、校园、都市小说的某几章,文笔姑且不谈,立意也可以忽略。然而作者觉得现实的生活不是那样,几乎可以认为是类似小说中描述情境的相反状态,不会有哪个美女脑抽、吐白沫、发春、晾内衣——死皮赖脸要和某男通常是又老又宅的普通男同居、恋爱、上床。。。。。。yy无罪,其繁盛原因大概也是某种状态在现实生活中稀缺所致。所以作者想写实际发生的事情,无论多无聊,多没趣,哪怕是流水账也在所不惜。他当然不会说“那是源自真实的力量”因为真实只有荒诞,唯独没有力量。

  章节目录如下:

  第一章之后的面试

  第二章大学

  第三章散伙饭

  第四章之前的面试

  第五章渐入佳境

  第六章自以为瓦解

  尾声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第一章 之后的面试(上)
李晓决定了,消除意识中的失业。去找份工作。

  出发的时候总觉得可能与少年义气沾些边,并且伴随着每天都同样美好的早晨——李晓起早了,终于有幸目睹了天际的朝霞和弧状铺散开来的晨光。整理了证件,装好想法,遁着淡薄的意志或晨雾,出门,也许是个好兆头。“决意/决计/我意决矣,出门”能够归入偶有大志的范畴,尤其是将黑峻峻的时空与自己一起锁在屋里两三天之后。一刹那李晓发觉可能会有点什么使自己略感兴趣的事出现,这样有意识的无意识冒出,可能长时间占据李晓的脑袋,他将锁门时的背水而陈——门前有一汪即将干涸的污水,即便只够蚊子安家,李晓也时常感到他的静谧——加工了一下——背对它,假装那是“汉水”同时作出“我出门了”的自誓。会形成一场不大不小但也颇讲究的仪式。貌似古人出征前敬事大纛,李晓只是很随意的迈出门槛,溜出房间,在精神上就产生了一种必然的、单薄的升华。——“青铜矛造成的创伤,是一个年轻人恰当的归宿,死亡让他的一切充满荣光。”

  户外没让李晓太失望,几乎延续了出门时的安稳。然而在未来是否会继续给他惊喜?去公交车站途中,夏天早上的清风让他很享受,颇觉得自己以后或许该抽空晨练,仅仅为了充分利用这种免费资源——这也可能是为了显示节俭所能够表现出的一种简易态度。尤其作为一个失业者,往往被认为无条件的无事可做,那么晨练更能显示这个年轻人“不抛弃,不放弃”的顽强精神了。“嘿嘿。”李晓笑起来,同时为自己辩护道:“顽强不敢当,看来我也不是那样的人,‘不抛弃,不放弃’这种时尚词汇还是别往我身上加。第一,我不追赶潮流。第二,为什么现在总有这样搞笑得词汇冷不丁出现,或红或紫。难道大家都不知道该怎样生活了吗?教育在社会中的作用越来越夸张了吗?我不用别人教,所以我自己赶公交车,自己跑招聘会,我不白活。干吗说我不白活?难道我白活了吗?我有那样的趋势?如果是,就应该买上很多件白t恤,并且从来只穿那一种。每天刷三次牙,比正常人多一次。穿白球鞋,染了一点灰尘就用粉笔涂一涂,这样的话还得随身携带粉笔。经过这些行动,白的彻底点,并且合乎模式化、规范化的要求。可能会引起哲学方面的争论,但更大的可能是,仅仅发白而已。”李晓挤上公交。

  公交车上人很多,在上班时间,他们都忙得不亦乐乎。李晓怀疑这是一种从众行为。大街上人声鼎沸,对上班族蓬勃奋发的意图产生鼓舞,看到他人的忙碌,激发了自己忙碌并珍惜时间的美好品格。许多人熙熙攘攘,单一的个体在那时是孤立的,必须、必然融入其间,忘了自己是谁,如果那不是强迫的话并且大多数时间总是很明白自己是谁的话。偶尔用写字楼传来摇滚的重击替代散播于十里之外的寂静,盘桓在孤独矗立于声流之上、倒映于青天白云之间岙鹜高耸的洁白写字楼左右,那一定是宣传部雇了泥瓦匠在涂抹泄水渠。在苍穹之下人有可能是渺小的,在不大的小格,自我的意识会以积累的方式渐变,可能有点痒痒,多少产生一些情绪。有人喜欢上这种有脾气的伤感,不时地玩味,与之讨论米饭与肉丝的长度,不想到大家原来都是同好,竟然在几小时前都在考虑这项差别。当有人提出来的时候,三四个女职员摇摆着大笑——常常被认为具有勾引男同事的特征,看起来是那么回事,她们称自己或被媒体称做ol。男同事们矜持一番,在对她们丑陋外貌表示蔑视的同时,惊叹于他们洞悉自己的幻想,将他们心中的好奇与名哲的思考拿到了台面上,这不失是工作间歇的恰当娱乐。那么好吧,甚至有其他办公室的人扒在窗户上。被迅速的围在中间的人抬起头时——就是她坐在桌上;从椅子上站起来;刷饭盒;惊奇的看着自己的手和拢在一起的手指——没想到引起了午餐后一次规模平常的聚会,日常的谈笑而已。经理在不远处的办公室。那可是总经理,他竟然很旷达,一幅事不关己的样子,任由自己手下的年轻人打打闹闹。可能他是他们的舅舅,这是一个家族企业“诶呀,是什么啊”大家看了看,姐姐问了问。“她们在赌博着呢。”妹妹说。还有人不远万里赶过去,可能是最小的弟弟,或是岁数比较小那个。年轻人吗,总有点毛手毛脚。撞翻了垃圾桶就说对不起,对路过的人说。如果被堵住了,就大声回应道:“我真的有急事啊,明天再说好吗?”审批下来的办公用具珍贵地收藏在铁柜子里,包括新人手里攥着的文件夹,别被夹到手了。加湿器的蒸汽让人觉得有造成烫伤的形势,轻声“呼呼“冒气,使人不得不小心翼翼。有人要喝咖啡的话,可以听那声音而不会对别人造成困扰。电话偶尔此起彼伏,声浪阵阵让人以为自己面对的是辽阔的大海和海面上优雅翻滚的波浪。可能都要断网了,因为公司有时仅给你一支笔作办公用具。如果被别人借走,就能去用用电脑,将堆积了一段时间的工作在被想起来的时候秋风扫落叶般集中清理,这不正是合理安排电脑使用权以便对一贯被孜孜追求的秩序做出规范表率好形成影响的时候吗?办公室的女同事越聚越多时,姐姐妹妹群芳争艳——如果有“艳”可言有“争”必要的话。。。。。。而不是承认生活的美在于苦苦寻觅的话。不断有人加入,不断有人联系其他的办公室,要她们往题库里再加点新题,可在工作日程中(一种与一周总结、每日工作汇总、报告具备近似重要性的文书,能够挂在某个小角落不影响工位美观却偏偏落满灰尘形成整齐规范地一张纸;也可能是仅存储于硬盘的坏死盘道,时常需要修改日期惹得硬板嘎嘎作响的碎片型文件)只能被排到下个星期某个大家精神头普遍不佳时被非必要的提起——这也是不失合理的日程的一部分。靴子,不知道什么时候流行起来的女性靴子,有的长至膝盖,硬邦邦的磕在门框上,所以其他人误以为是办公室在装修,细长的钉子在地板上留下纷乱的刮痕,电钻般噪音也就不足为奇的不绝于耳了。有种行为强迫症的特征是将许多无意义的字符顺序分别输入搜索引擎,一天下来,可以搜索出上千万更加无意义的网页。与这一点相比,大花格裙子配长筒马靴的女性装束的意义有待于拿着键盘击碎大门扶手冲出公司之后,仰望无论晴朗还是阴郁的天空时诚然将会复苏的思考来探寻吗?若是那样的话,浑浊的像夏日午后的燥热,源源不绝的思想不如继续与狮子一起被囚禁于钢筋混凝土的堡垒而乞怜于马戏团的剩饭。耗时许久却依然自发蓬勃的意识肆无忌惮领着心绪做次声演奏,不愿罢休,永恒尝试对之前乃至之后作出解释——这不过是一番粉饰,有与无的两端之间类似的诞生、寂灭真是一出没有最后一集的肥皂剧。吃饭时间还没到,他想起了和今早李晓见到的上班人流一样的车水马龙,安静下来,一个人心不在焉地回想一段往事。

  人众都对工作显出极大的热情以至于在他们上班途中毫不掩饰的时候,李晓正在去招聘会的路上,他晚了吧?他人已经对工作厌倦——如果他们是的话——李晓还在匆匆忙忙的赶公交。奢望别堵车,免得自己去打的,如果那真发生了的话,岂不是很糟吗?——糟就糟在很简单的事情变的无比麻烦,紧接着就是一团乱麻,难理头绪。他们总想找出个头绪,许多人忘我的追求才是它稀缺的原因吧?简单的价值规律就能解释这现象。李晓浅浅积累的社会经验告诉他的,又从一学期仅参加了两次的社会学课堂上找了个名词——社会化——来完善自己的观点——那样显得很科班、很有教育素养、无愧于不屑带校徽也不担心别人认不出来的大学毕业生身份。可能不管书上的这一页对眼前的情况适用与否,本着形式主义的精神把他们加进去就对了,老师们对李晓或和他一样的学生这种敷衍了事态度暧昧,如果他们强力禁止过的话——那也是没用的。所以目前的李晓在公交车上惶惶不安,不是因为他会坐过站,不是车窗没打开的缘故,不是因为他不那么愤世嫉俗,不是他害怕公交车会迷路,而是因为他不知道自己为何不安,并且对这种大早上就喋喋不休的消极情绪颇感厌倦和无所适从。

  人才市场颤巍巍躲过呼啸的公交车,李晓被甩在那门前。门竟然紧闭着。报纸上的消息出错了吗?不是歇业时间,就没人需要午休吗?所以他们是去午休了,不排除仅仅是拿着钥匙那个人去了而已。或者已经开始了?人们都在里面小声说话。尽管可以看作是个谈话的地方,但更是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