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谁能与共 >

第10部分

谁能与共-第10部分

小说: 谁能与共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晓墨,今天有个人来找你,我说你不在,上班去了,他很关心问你在哪上班,我说耀威大厦。”刘冰倩突然想起来一桩事。   

  “谁啊?”林晓墨问。   

  “他说他叫何威利。”   

  “噢。”   

  下面再无反应了。刘冰倩等了一会儿,才说:“我看他对你真的挺好的。你上回骂人家,人家也没做错什么,结果,人家还来找你。今天他还抓着我聊了会儿,问这问那的,对你的事特感兴趣。看来,有点贼心不死的意思。不过,他说,他还有一个月就出国了。你知道他要去哪吗?好像是伦敦大学商学院。他不是GRE很高吗?怎么不去美国呢?要不你考虑考虑……林晓墨你在听吗?你是不是睡着啦?”   

  刘冰倩登梯子上去,趴在林晓墨脸上看了几秒钟,鉴定完毕,得出结论说:“睡着了。”         

。§虹§桥 虫 工 木 桥 书§吧§  

第23节:秋刀鱼之味(1)         

  秋刀鱼之味   

  下班之前他们占领了大会议室,在进行一场严肃而重大的讨论,尽管不时有人因为要做完日常事情或者接客户电话而进进出出。讨论的议题只有一个:给K集团即将登陆中国的手机子品牌命名。   

  其实,这款手机在国外已经有它的名字,叫Kool手机,但K集团的人嫌这名字不响亮,让PR公司和广告公司给他们取一个中文名字。在“韩式思维”看来,他们的产品要打入中国市场就一定得有个中文名,这样才够“本土化”。任务布置下来多时了,一展眼又到了周五,而星期一就要去他们那开会决定这件事,PR公司一向忙,本周更是忙得不轻,因此腾不出功夫来想这件事。眼下火烧眉毛,张传下令:下午一定得给他们想出几个拿得出手的,星期一好交差,否则不许离开会议室,不许下班。   

  “还没开完会?都七点了。”有人探头探脑地进来问。   

  “早着呢!”王二不耐烦地说,“别等我了,你先回去吧。”   

  “在想什么呢!”那人踱进来,好奇地看着白板上写满的字。   

  酷乐、酷儿、冰酷、冷酷、仙境……   

  “你们是在给K集团的冰红茶起名字吗?”   

  “什么冰红茶,手机!”王二怒叫道,“手机子品牌的名字!老兄,要么拜托你给想一个吧!”   

  那人立即举起双手:“我不,我先走,还不行吗?”   

  那人消失后,王二余怒未消,谁也不知道他为什么这么一肚子怒气,“想什么子品牌名字!是我们干的活吗?找专门的brand naming公司好了!真不知道K集团怎么想的,公关公司就是什么都做的意思吗?”   

  “哪这么多废话,有就赶紧想一个。大拙不也一样得想吗?”张传面无表情地说。   

  “别跟我提大拙!”王二道,“一提我就来气。我家这次买电器,一件日货都没有!我都想把东芝笔记本扔到垃圾堆里去。”   

  “据我所知,日本人也不买日货,小野不是成天标榜吗?她用的全套家电,手上戴的表,冰箱里所有吃的喝的,都是K集团的产品。她用的手机前几年就是从欧洲买的Kool,只要是K集团有的,她就不买别的牌子。”David说。   

  “那是因为K集团是她的客户!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她买得起。K集团的东西,那可真是不一般的贵。”河南人张三道。   

  “赶紧赶紧,想名字。我提供一个:可可。”小逊道。   

  王二正喝林晓墨提供的奖品可乐,差点喷到桌子上:“行不行啊老大!可可手机,手机是什么?电子产品!可可是什么?食品!人们希望手机性能要好,外观时尚,还要能拍照摄像上网,功能越强大越好。你的‘可可’说明了什么?它跟K手机唯一的联系就是发音有一点、一点点接近,但是不能给人任何一点功能或者外观方面的暗示!说点有建设性的,拜托!”   

  “新来的同学怎么看?”张传问。   

  “其实用食品命名也不错。”林晓墨说,“比如巧克力、花生、棒棒糖、芒果。有什么不好?那个所谓的iPod不就也叫苹果吗?”   

  “同志,又不是开超市,要那么多食品干嘛?”张传的声音缺乏感晴色彩,他大概就是那种典型的Q大男生,一向以极端理性著称,“当然,你刚来,还没有完全明白我们干的是什么。今后K集团在中国的所有手机都叫得这个名字,所以不能很轻率。不能让客户觉得我们不负责任,随便拿一个名字糊弄他们。况且,K集团的手机价格都会在3K以上,属于高端品牌,子品牌的命名要体现高端感。”         

。▲虹▲QIAO书吧▲  

第24节:秋刀鱼之味(2)         

  林晓墨不晓得该诚恳表示接受还是表现“自信”,只好不置可否。好在大家的注意力也不在她身上。   

  沉默有时,张传发话了:“没有更好的建议了吗?我看这样吧,在现有的命名当中挑几个还可以的,我看‘仙境’和‘传奇’勉强可以用,韩国网游在年轻人当中深入人心,所以我们可以跟他们建议具有网游感的名称。不过,这两个名称都不够‘硬’,没有足够的力量支撑一个子品牌。我们不如主要建议他们沿用Kool子品牌的名称,这个名字有什么不好?以K打头,让人联想起K集团,寓意也很年轻化。你们看呢?”   

  众人一致鼓掌通过。   

  林晓墨走到耀威一层的时候看了一眼墙上的挂钟:差5分9点。她还可以去坐地铁,然后赶末班公共汽车回学校。走之前,王二等人曾让她等一等再走:公司有规定,9点半以后下班打车可以报销。但林晓墨没听他们的:从这里回学校打车费要接近百元,她可不想月底没饭吃。她刚出了大门,想往地铁走,却听见手机在响。   

  是许繁华的电话。突觉心尖小小地向上跳跃了一下,赶紧去接。   

  “你要回学校?”   

  “是。”   

  “这两天工作得怎样?”   

  “还好了。”   

  “没吃晚饭?”   

  “好像是。你不说我差点忘了。”   

  “我还在办公室,看见你们部门的人都没走呢,我们要一起吃饭,你来不来?”   

  林晓墨怎么好说不来。   

  除了小逊要赶紧回家陪老婆,其余的人都跟着许繁华去了附近的味千拉面。进门的时候林晓墨偷眼看王二,他并没有因为是日本人的店而退缩,前进的步伐十分的坚定。坐下,一人要了一碗软骨面,外加公共的蟹柳蔬菜沙拉和串烧鳗鱼,各两份。他们坐味千相邻的两张桌子,好在现在人还算少。林晓墨正对面是张传,身边是许繁华,斜对着大黄,David和张三、王二坐到了另一张桌子。   

  “怎么没看见李春?”许繁华问。   

  “李春请假了。”张传说。   

  “最忙的时候!”王二道,“还有人请假,李春又不来,活谁干啊?还不都是这些人的事,再加上想那个子品牌,烦都烦死了。”   

  “星期一上午10点例会,不要迟到。”许繁华叮嘱道。   

  “我已经跟他们强调多次了。”张传道,“再说一遍,现在客户对我们的迟到已经很有意见,今后千万不能迟到。”   

  “其实,城铁也不靠谱。”王二说,“虽然时间是一定的,可是挤不上去啊!最多的一次,连等了六趟!当初在通州买房子的时候,都说是离八通线近可以坐城铁上班。结果怎么样?每天挤得抓不到扶手,也不用抓,反正也倒不了,个子小的女生,一路上脚沾不着地的情况都有。”   

  面和沙拉等一股脑都上来了,就只能听见呼哧呼哧吃面的声音。   

  “新来的同事都熟悉了吗?”许繁华问张传。   

  “还不错,K1的特点就是非常好融入,气氛一贯和谐。”张传道。   

  “我们就缺女生!”大黄道,“不是一般的缺,而是稀缺!就因为我们没女生,客户总觉得怎么样虐我们都不要紧。共和智力的K1就是经打经摔。”   

  “男女搭配,干活不累。”张三在那头嚷嚷道,引起了几个人的窃笑。   

  风卷残云的作风还是没改,连林晓墨也被沾染上了。她是真的饿了。一瞬间之后桌面上就只剩下了空碗空盘子,张三王二等纷纷抹嘴唇走人,临走对许繁华说:“星期一见啊谢谢许总招待。”   

  张传问林晓墨:“你还住学校吧?怎么回去?”   

  “我坐地铁。”林晓墨道。   

  “要不捎你一段路吧?”张传道。   

  “不用了地铁很方便。”林晓墨说。   

  张传这桌人一起起身向外面走,走到门口,林晓墨跟他们道了别,向地铁走过去。快走到地铁口的时候,她的手机又响了。   

  “你在路边等我,我送你回去吧。”许繁华的声音。   

  “不用。真的不用。”林晓墨赶紧客气。   

  “两分钟。”许繁华已经把电话挂了。         

虹←桥←书←吧←。←  

第25节:秋刀鱼之味(3)         

  五分钟后,回公司打完卡后出来坐地铁的张三和王二恰好看见了林晓墨钻进黑色帕萨特打开的车门的一幕,口舌间禁不住啧啧有声。   

  “我说他为什么请我们吃饭!那么多次加班也没见请过。原来我们还是沾了新来的光……”   

  “才来3天!又一个朱凯特……”   

  “他可真是有手段。佩服佩服。”   

  “可不是,许繁华是谁?老江湖、老男人了。”   

  临近毕业,学校里的毕业生们又发了疯。他们有的通宵不睡,有的借酒浇愁,有的得空就三五成群绕着宿舍楼边跑边大喊大叫,有的抓紧时间搞黄昏恋。BBS毕业生版上,还有人提议裸奔,只是响应者很少,更缺乏亲身实践者。不过,据林晓墨观察,毕业的氛围在本科生当中更浓烈些,在研究生中,顶多是一个用来找人喝酒的题目——他们已经从大学毕业过一次了,见怪不怪。   

  林晓墨穿过那些愤慨激昂青春洋溢精力无限的人群回宿舍里,想起自己本科毕业时的心情:那时突然袭来的悲伤主要来自于感到错过了人生中一些重大的事情。从18岁到22岁之间,本应该发生很多事的,可是就这样没声没息、平淡如水、三点一线地过去了。小时候读过的话本小说里的英雄美人,男的顶好是20岁,女孩子顶好是16岁,19岁女主人公的故事让人读来都不免心头起皱,从来没听说过谁有22岁这么大的:22岁已经是迟暮的美人了。可那时的林晓墨,连恋爱都没有谈过一个。   

  那个时候,她就是这么着忧伤地想来想去,想着自己怎么就这么老了。本来设想过会在豆蔻年华发生的事,一件也不曾发生。一边慨叹人生苦短,一面又觉日子莫名其妙漫长得要命。那时候谁和她谈恋爱,谁就是她的救世主。她终于理解了为什么女人要“镇相随,莫抛躲,针线闲拈伴伊坐。和我,免使年少光阴虚过”;男的又为什么要“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在好的光景没有恋爱,轮到不好的时候,后悔也晚了。年轻的时候,只有恋爱,才不算是浪费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