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古代宫廷电子书 > 九重紫 >

第49部分

九重紫-第49部分

小说: 九重紫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万元……”眼光下,她目光柔得能滴得出水。



窦世英身子一僵,慢慢地放下了手中的笔,温柔,却又十分坚定地将绕着他的手臂一点点的掰开:“映雪,我说过,除了名份,其他的,我都给不了你……你也是知道的……我们相敬如宾不好吗?”



他转身,墨如点漆的眸子静静地凝视着她,表情是如何的认真。



王映雪愕然。



她当然知道……可她以为,时间会冲淡一切……千里相思,怎如暖玉在怀……



窦世英大步走了出去。



窦府的玉簪花已经开了,浓郁的香气扑面而来。



他骤然间想起自己成亲的时候。



也这样的天气。



玉簪花肆意怒放,在月光下如莹晶如玉。



妻子声音清脆地喊“万元”,问他“我漂不漂亮”……



他不记得自己是怎样回答的了,只记得妻子又惊又喜地扑到他的身上,像团火似的在他心上烧了起来……耳边是妻子银铃般的笑声:“他们都说我不害臊,可我就是喜欢你,就是想嫁给您嘛!”娇娇憨憨的声音,透着不庸置疑的欢喜和满足……



花香是如此的浓烈,犹如开到荼尽时的颓败,让人心悸又恐惧。



他拔腿朝外跑去……



轰隆隆一声雷响,雨哗哗地落了下来。



※※※※※



窦昭被身边的动静惊醒,朦朦胧胧中听见祖母吩咐红姑的声音:“……看看马棚里的马驹有没有受惊吓?厨房的窗户关没有关?柴房里的稻草也要捡一捡。免得被雨水溅湿了。”



红姑打着哈欠应喏着,披衣走了出去。



祖母回头,看见在被子里拱来拱去的窦昭,笑着轻轻地拍了拍她:“寿姑不怕。崔姨奶奶在这里呢!”



窦昭反而醒了过来。



她望着屋梁,有片刻的茫然。



外面传来“噼里啪啦”的拍门声,响彻院落。



祖母惊愕。住在西厢房的长工刘四海已拿了根闩大门的木棍走到了大门前。



“是谁?”他警惕地问。



“是七爷。”外面的人高声道,“快开门。”



刘四海忙丢下手中的木棍,“吱呀”一声开了大门。



窦世英和高升冒雨走了进来。



“出了什么事?”披衣站在正房门口的祖母顾不得大雨,急匆匆地迎了上去。



“没事,没事。”窦世英的衣裳已经被淋得湿透,仲夏的天气虽然炎热,但夜晚的雨水淋在身上还是很凉。他的嘴唇有点发白,“我来看看寿姑。”



祖母眼底露出深深的怀疑,但她什么也没有问,吩咐婆子烧水,让红姑去隔壁富户朗家借两件换洗的衣裳来。



等父亲收拾干净的时候。雨势更大了,天阴沉沉的,仿佛无法承重,随时会坍塌似的。



窦昭坐在炕上,昏昏欲睡,脑袋像钓鱼似的点着头。



她对父亲的出现不以为然。



半夜三更的,下着这么大的雨,一不小心就会伤风感冒甚至是暴病而亡,还会累得你去拜访的人家兵荒马乱地帮你找到换洗的衣裳、安排热水茶点……幼稚、任性。这么不体贴人,哪里像个做父亲的人。



更重要的是,她觉得不管父亲和王映雪有怎样的矛盾,这样如同落荒而逃地跑了出来,太软弱无能了。



父亲却没有这样的自觉性,他笑着揉着窦昭的脑袋。柔声问她:“你在田庄还住的习惯吗?”



“习惯!”窦昭偏过头去,打掉父亲的手,“大家都待我很好。”



窦世英望了望屋里粗糙简单的陈设,觉得长女有点没心没肺。



他站在炕前沉默良久。



窦昭很想睡觉,父亲不作声,她只好道:“爹爹,您不睡觉吗?”



窦世英没有做声,过了一会,他慢慢坐在了窦昭的身边,沉声问她:“你,还记得你母亲吗?”



窦昭讶然,脸色渐正。



“我还记得你母亲。”他喃喃地道,眼角有水光闪动,“她嫁给我的那一天,手上戴着个祖母绿的戒指,黄金的托,做成海棠花的模样……”



窦昭别过脸去,悲伤慢慢地从心底溢了出来。



※※※※※



父亲天没有亮就走了,窦昭望着雨后澄净如水的天空,有片刻的怔愣。



伤感过后,人更有勇气去面对生活中的那些不如意吧!



她回到屋里练字。



赵良璧殷勤地帮她收拾书房。



她对赵良璧道:“我给你取个名字吧?”



赵启璧既高兴又担心。



高兴的是自己不用叫狗剩了,担心的是怕窦昭一时兴起,给他取个类似于狗剩的名字……以后改都不能改了!



“良璧如何?”窦昭把他的名字写在纸字,“是美玉的意思。希望你做人做像美玉般美好、谦逊。”



赵良璧喜出望外,拿了窦昭写着他名字的那张纸到处显摆。



不过一天的功夫,田庄里的人都知道狗剩叫赵良璧了。



祖母也夸这个名字取得好,还说过几天带她到庙里玩,可惜父亲的假期完了,他来接窦昭回去,并告诉祖母:“您有什么事,可以让人带信给六哥,我在京都的时个,他会照顾您和寿姑的。”



祖母点头,没有把这句话放在心上。



她一个人在田庄生活了二十几年都没有什么事,她相信她以后有什么事也不会找到窦家去。



窦昭却向父亲提要求:“以不能把赵良璧带回去。”



父亲问赵良璧是谁?



祖母把他的来历告诉了父亲。



父亲听说赵良璧这个名字是窦昭帮着取的,点了点头:“那就带回去吧!”



就这样,赵良璧提前出现在了窦家。







姊妹们,下午要给亲戚拜年,我尽量争取八点左右更文,如果有困难,十二点钟以前一定会更新的。



第五十六章端午



承平八年,窦昭九岁,六伯父窦世横杏榜有名,得中二甲三十六名,去年九月,大伯父家的九堂兄窦环昌中了举人,这也算得上是双喜临门,全家人都喜出望外,特别是二太夫人,她的三个儿子有两个是进士,恰应了人逢喜事精神爽那句话,二太夫人决定端行节的时候大肆庆祝一番。



窦昭这几年都在东府,盛夏的那几天则借口避暑去田庄和祖母住些日子。



五堂嫂家的仪姐儿来找窦昭:“您说我们要不要做几个荷包?”



端午节,有把荷包里装了艾叶等送人的习俗。



“你和淑姐儿商量就是了。”窦昭笑道,“我总是随你们。”



她既然不是东窦的人,又不愿回西窦,她把自己当成寄居在窦家的人,因而对谁都客客气气,对谁都平和有礼,又有钱交际那些亲戚、打点那些仆妇,窦家上上下下说起她,无不翘大拇指的。



淑姐儿是三堂嫂家的长女,也就是窦启俊的妹妹,比仪姐儿大两个月,比窦昭小两个月。



仪姐儿就感慨道:“要是五姑姑还在就好了!”



五姑姑,是窦明。



王映雪进门后,二太夫人依旧把窦明留在身边。窦明渐渐和王映雪疏远起来。承平七年,王行宜依旧在陕西巡抚任上,王家却搬到了京都。王映雪没有办法,只好写信给自己的母亲许夫人,许夫人借口思念外孙,派了人来接窦明去京都小住。祖父答应了。二太夫人断然没有再留的道理。算一算,窦明已经在京都呆了大半年了。



仪姐儿一向和窦明玩得到一起去,反而觉得窦昭会讨好大人,和窦昭走得不近。



前世的经验告诉窦昭。你不可能讨所有的人喜欢,既然如此,就更不应该去讨好那些不喜欢你的人。



她淡淡地笑道:“要不你写封信给窦明。看她什么时候回真定?”



家里只有仪姐儿发现窦昭喊窦明的时候总是连名带姓,她有一次半开玩笑半是质问的当着二太夫人的面提及,窦昭的解释是:“喊明姐儿,别人以为她和你们是一辈的。”



可为什么不能喊妹妹呢?



她想问,却自己的乳娘拉了拉衣襟。然后她一回到家里,乳娘就悄悄告诉她:“王姨娘是妾室扶正的,四小姐是嫡小姐。”



仪姐儿不以为然。



妾室生的怎样?



难道就不是窦家的小姐。



但她还是很好奇:“为什么我们家只有七叔祖的妾室生了孩子?”



乳娘支支吾吾地道:“那是因为只有七叔祖没有儿子。”



她总觉得乳娘还有什么话没有告诉她。只是当时邬雅过来了,她高兴地跑去见邬雅,倒把这件事给忘了。



不过,邬雅不太喜欢和窦明玩。她总说窦明木木的,傻傻的。像脑袋少了根筋似的。但她也不喜欢和窦昭玩。她觉得窦昭为人倨傲,不好相处:“……我有什么好东西,六伯母立刻买给她,她又做出副无所谓的样子,把淑姐儿也给带坏了。”



淑姐儿从前总是抱着邬雅的玩偶、靶镜、牙梳睁大了眼睛求邬雅:“给我玩会。”自从她拿了窦昭的东西不还,窦昭也不要她还之后,淑姐儿眼里就只有窦昭,有什么体己的话也只跟窦昭说,她们之间有什么小纷争。她一定是站在窦昭那边的。



邬雅说:“他们家挺奇怪的,一个住在东窦,一个住在外家,她母亲一个人守着偌大的一个宅子,也不跟她父亲去京都……反正,她们两姐妹我都不喜欢。”



窦昭能隐约地感受到这些。可她并不放在心上——等她们长大,想法又会不同。



她去了三堂兄那里。



大表姐赵碧如已经十八岁,舅母写信给她,说大表姐订于八月十二日出阁。



她想给大表姐送点贺礼。



三堂兄笑呵呵地问她:“你准备送些什么?”



窦昭拥有西窦的一半财产,但每笔超过十两银子的开销都需要帮她管理产业的三堂兄同意,为此她很不习惯,也很苦恼,把赵良璧塞给了三堂兄。三堂兄见他姓“赵”,还以为他是窦昭外家的亲戚,因此格外的照顾赵良璧,而赵良璧向来是个懂理珍惜的人,扎了脑袋跟着那帐房的学,不过一年的功夫就能打手好算盘了。



不知道什么赵良璧才能有能力坐上帐户总管的位置?



她思忖着,笑着把来意告诉了三堂兄。



三堂兄沉吟道:“我们送对金银首饰之类的东西你看怎样?其他的东西,舅太太多半早已备齐了。”



窦昭连连点头,托了三堂兄去办这件事。



出来的时候遇到淑姐儿。



她拉了窦昭:“二姐说做五毒荷包,我有新样子,四姑姑要不要?”



前世她和几个堂姐、侄女的关系都很冷淡,这一世淑姐儿却像个小尾巴似的总喜欢跟着她。



“行啊!”窦昭笑道,“我倒时候让海棠来找你的大丫鬟拿。”



妥娘两年前嫁给了崔四,上个前几天刚刚生了个儿子,还没有满月。她屋里的事则交给了海棠。



淑姐儿点头,悄悄告诉她:“七七又来了。”



七七是邬雅的小名。



窦昭不以为意,笑道:“快过端午节了嘛!”



淑姐儿叹气,道:“五姑姑回不回来?”



她是个甜姐儿,和身边的人都玩得好。



“你很想她啊?”



“是啊!”她嘟呶道,“我们想跳百索,没有人。七七又不愿和丫鬟们一起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