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古代宫廷电子书 > 九重紫 >

第339部分

九重紫-第339部分

小说: 九重紫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街走宣武街穿玉桥街。



轿子晃晃悠的闷着头往前走。



窦昭无聊中撩了帘子朝外望,却一眼看见了万明寺高高的塔尖。



她心中一动。对轿旁的段公义道:“我想去万明寺上炷香。”



“这可不行!”段公义笑呵呵地道,“今天到处都是上香的人,您现在可挤不得。您要是实在想去看看,等我晚上回去和严先生商量了,等我们跟万明寺的主持打过招呼了,再陪您过来上香。”又道,“不是我现在到了京都进了英国公府人变得讲究了,而是您今时不同往昔,受不得这累。”



窦昭微微地笑。道:“要不。我们就在万明寺旁边找个清静的地方坐坐吧!我正好有事让你去打听。”



段公义就吩咐轿夫把轿子停在了路边。派了个人去打前站,寻了个离万明寺还有两条街的小茶馆,把窦昭安置在了小茶馆的雅间。



窦昭道:“有户姓黎的人家。一个寡母带着个儿子闺女住在这附近的二条胡同,十七年前搬走了。你去帮我打听打听,看有没有老邻居知道他们搬到什么地方去了?若是有人问起,你就说是远亲来投靠,切莫引起别人的注意。”



黎家自前朝就在这里居住,就算是搬走了,那些老邻居也不可能断得那么干净。当初风声紧,他们可能不好联系老邻居,可如今事情已经过去十几年了,说不定有些老邻居知道他们的去向也不一定。



段公义有狐疑,但什么也没有问,应声而去。



窦昭就坐在茶馆的二楼竹帘后面打量四周的人群。



难怪当年宋宜春会把金屋设在这万明寺附近,这里有条专卖胭脂花粉的夹街,人来人往,而且以女人居多,加上万明寺常有女香客来拜佛,离黎家也近,不管是宋宜春还是黎窕娘在这里进出都不会太惹人注意。



她坐下来喝了两盅茶,段公义折了回来。



他的表情有些讪然,道:“邻居说自从黎家的女儿暴病身亡之后,黎家就卖了祖屋搬走了。我问搬到了哪里,谁也不知道。倒是现在住在黎家祖屋的那户人家,对黎家好像很了解似的,问了我很多话,我眼看着要漏馅了,只好落荒而逃。”他红着脸道,“夫人,对不住,没把你交待的事办好。”



窦昭有些惊讶,道:“你可打听清楚现在住在黎家祖屋的是什么人?”



“问了。”段公义道,“说是黎家多年的老邻居,见他们家卖得便宜,就买了下来。还说,头两年也有人上门打听黎家来着,没想到过了十几年,又有人上门打听黎家。”



窦昭一愣,道:“那你可曾问是什么人上门打听黎家?”



“我问了。”段公义不好意地道,“可那户人家对我起了疑心,说黎母就是京城人士,哪里有远在河北的亲戚……我没敢继续往下问。”



看样子这种事还得专业的人士来干!



窦昭笑着安抚了他两句,有些失望地打道回府。



只是好刚踏进门,就有小厮来禀:“锦衣卫的陈大人派了媳妇子来给您送端午节礼,那媳妇子正等着门外,想进来给您问个安,您看是见还是不见?”



人家好歹给自己找了两个身手不俗的丫鬟,这点面子还是要给的。



窦昭笑道:“那就让她进来吧!”



小厮笑着称“是”,转身领了人进来。



也不过是代陈嘉给她磕两个头,说几句喜庆的话。



窦昭见那媳妇子相貌周正,举止进退有度,说话有礼有节,是个十分稳妥之人,心中生出几分好感来,让人打赏了那媳妇子两个上等的封红。



第三百九十四章端午



陈嘉新买进来的这个媳妇子当家的叫姚二,夫妻俩都是南边人,原在一大户人家的世仆,后来那大户人家犯了事,这些妇仆受了牵连被发卖,正巧陈嘉托了锦衣卫的同僚帮着寻几个可靠的仆妇,那边的锦衣卫为了巴结他,就买了这一家子孝敬他。他见这妇人办事很有章法又稳当,就让她管了自己内院的事,陶二则在大门当值,两个儿子一个跟着父亲做事,一个在外院扫院子,倒是最小的女儿跟着母亲在内院做了个管花草的小丫鬟。



陶二家的是第一次到英国公府走动,来前陈嘉曾反复地叮嘱过她,让她知道了英国公府对陈嘉的重要性,一路上她心里都是忐忑不安,待见了英国公府门前一溜送节礼的黑漆平头马车,心里就更是打鼓了,没想到陈嘉在英国公府有这样的体面,英国公世子夫人不仅亲自见了她,还赏了她上等的封红,她的一颗心终于落了地。



回去的时候跟陈嘉说起,不由得就带了三分喜色。



陈嘉也有些意外。



英国公府可不是你来送礼就放你进去的,没有三品的官身,门房看都不看你一眼,他如今不过是个正四品,要不是走了世子夫人这条路子,哪有他站的地方?派去的妇怎么可能得见得到窦夫人!



他想着这走动还要再密切些才好。



第二天就提了两缸上好的雄黄酒去看段公义。



段公义心里明镜似的。



可没有陈嘉还有王嘉,何况陈嘉还对他脾气,他有什么好介怀的?



他当既整了几个下酒菜留陈嘉在家里喝酒。



陈嘉本就是为了这个来的。自然是欣然应允,建议把陈先生出请过来小酌两杯。



段公义摆了摆手,道:“陈先生这两天有事,抽不出空来。等下次你来,我们再请陈先生过来喝两盅。”



陈嘉忙问是什么事。



段公义笑着看了他一眼。



他脸色一红,道:“我能有今天,全依仗窦夫人。一直想报答夫人,偏偏夫人什么都不缺,我就是想送个东西,也送不到点子上去,就想着能不能给夫人出把力,所以才这么一问。”



陈嘉说得有意,段公义听着有心。送走陈嘉后,他立刻去见了窦昭。



窦昭正在应酬陆家两位来送节礼的少奶奶,段公义等了半个时辰才见到窦昭。



“夫人。上次你让我打听的事。我不是打听出个子丑寅卯来吗?”他给窦昭出主意。“你看能不能让陈嘉陈大人帮着打听打听?他手下是专干这个的,我们可比不了!”



窦昭心里一直好奇黎家搬走后的最初两年是谁在打听黎家的事,闻言也有些动心。但还是道:“毕竟是府里从前的旧事,让人知道了总是不好。”



段公义嘿嘿笑道:“我看那陈嘉通透得很。我们随便找个理由就是了,就算他知道是为什么,也会装聋作哑的。”



窦昭思忖道:“这件事我先和世子爷商量了再说。”



毕竟关系到宋宜春的名誉,当年的事被人捅了出来,宋墨这个做儿子的脸上也无光。



谁知道宋墨根本不在乎宋宜春会影响取自己,笑道:“那个陈嘉巴不得能给你办两件事,你有什么事只管交给他去办好了!”



窦昭道:“万一他知道的太多了怎么办?”



宋墨失笑道:“他靠着我上位,就算什么也不知道,也贴上了我的标签,想改弦易辙,他也就别想在官场上混了。”



窦昭想想,还就真是这个道理。



宋墨笑着摇头,道:“你们这些女子,就是喜欢琢磨着这些家长里短的事,这都过我多久,还想知道黎家怎样了?”



窦昭嘻嘻笑,道:“这不是闲着无事吗?”



宋墨想到窦昭有事的时候特精神,没事的时候就像蔫了似的,不由微微地一笑。



她要是觉得这些事有意思,就随她去吧!



宋墨就和她说起这段时间他的打算来:“……太医院那边,得让人盯着才行。不过太院院的那些御医大多是几代人都在太医院里当值,想讨个口讯不容易。前些日子皇上不是总嚷着头痛吗?我让严朝卿这几想办法和几位进京送节礼封疆大吏的幕僚搭上话,到时候他们肯定会纷纷推荐擅长医治头痛的名医入值太医院的。事情会好办很多。”



太医院关系到皇上的安危,因而管束最为严格。



窦昭叮嘱他:“你要小心,别把自己给牵扯进去了。”



“嗯!”宋墨笑着握了握窦昭的手,这才叫了小丫鬟进来更衣。



段公义则去了陈嘉位于玉桥胡同的宅子。



两人在上房内室的炕上喝酒。



段公义半真半假向陈嘉抱怨:“……我去了二条胡同好几趟,也没问出个东南西北来。倒是去的次数多了,竟然被人给认出来了。可见这探密之事,也不是人人都能干的。”



陈嘉听着来了精神,笑吟吟地道:“若是事情没有什么忌讳,我派几个人帮你打听打听。”



“那敢情好。”段公义笑道,“你是世子爷的人,就算有什么忌讳,那也不对你。”



陈嘉就把事情的经过细细地问了一遍。



段公义的话还没有说完,他心里已经有数了。



多半是当年英国公留下来的风流债,现在世子爷和国公爷斗法,要重提旧事。



他只要把黎家的人找到,这件事就算是全活了。



这可不是他最擅长的?



但不管怎么说,这毕竟是英国公府的旧事,段公义能把这件事交给他,不是世子爷点了头。就是窦夫人点了头,而这两位能点多,多半是段公义给他说了项。



陈嘉笑眯眯地给段公义斟酒,喝完酒。塞了个荷包给段公义,亲自送他到了大门口。



打听黎家的事,就算是交给了陈嘉。



窦昭松了口气,在家里等消息。



结果湖广那边来信。说赵璋如诊出了喜脉。



窦昭自然是喜出望外,吃食药材金银饰物绫罗绸缎,张罗了整整一车,派人送去了湖广,她则和宋墨开始准备端午节进宫给皇太后,皇后等贵祝贺之事。



在慈宁宫,窦昭遇到了窦明。



她比出嫁前瘦了很多,显得下巴尖尖,眼睛大大。更显楚楚动人。



窦明也看见了了窦昭。



她的目光顿时变成了刀子。



窦昭穿了件大红色的朝服。和长兴侯夫人、兴国公夫人、东平伯夫人等朝中一等一的功勋之家的当家主母一起低声说笑着从外面走了进来。



她年轻的面庞在一群三、四十岁的妇人中间特别的打眼。



而她们刚一踏进慈宁宫的宫门。皇太后身边最体面的苗姑姑就带着一群宫女迎了上来,笑盈盈地和窦昭等人打着招呼,态度恭谦地领着她们往皇太后的寝宫走去。不像她们这些因为早就没有了实权而渐渐落没的二、三等功勋之家的夫人们,得站在影壁前等。皇太后宣召,才能觐见……



好看着窦昭目不斜视跟着那群夫人绕过影壁。



窦明的手紧紧地攥成了拳。



还有人在她的耳边抱怨:“真是同人不同命。三十年前我随着我婆婆进宫的时候,不过通禀一声就能见到宫里的贵人了,哪像现在,还要外面等着……”



窦明只觉得脸火辣辣的热。



有人低声道:“那个年轻的,是英国公世子夫人吧?听说和太子妃的产期是前后几天?可真是好命。若是生下了一个和皇孙同一天生辰的孩子,不管是男是女,恐怕太子妃心里都记得,那才是真正的福气呢!”



又有人道:“你以为人家英国公府和你一样眼皮子浅!世国公世子生下来没几天就封了个世袭的四品佥事,还没有学会走路就开始参加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