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古代宫廷电子书 > 九重紫 >

第30部分

九重紫-第30部分

小说: 九重紫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壮年,父亲和王映雪却只生了窦明和窦晓两个……



她很想问问父亲。



可这些今生都没有发生过。



她心里乱糟糟的。



※※※※※



高氏的心里也乱糟糟的。



她知道庞氏这个人心眼多,说话行事没有规矩,可怎么也没有想到,她竟然说出这样的话来,更没有想到的是,小姑竟然还一脸的意动。



她忍不住怒火中烧,厉声喝斥庞氏:“已所不欲,勿施于人。你这样说,也太……”她想说“太无耻”,可想到以后还要在一个屋里进出,无奈地改口道,“太过份了!”



庞玉楼看见高氏变了脸心里就高兴,说起来话夹枪带棍毫不含糊,“大嫂,我不像您,读过圣贤书,说起话来大道理一套一套的,我只知道,人不为已,天诛地灭!小姑落得如此下场,到底是为什么?还不是为了我们这个家!现在家里略有些起色了,怎么,就嫌小姑丢人,就翻脸不认人了?你们做得出来,我可做不出来!我知道,这人要知道好歹。当初小姑一个姑娘家,为了家里的营生抛头露面的时候哪个人不在背后对我们家指指点点的,那个时候你们怎么不跳出来讲什么礼义廉耻啊?说到底,还不是因为要靠着小姑吃饭……”



高氏不由瞥了眼王映雪,就看见王映雪正几不可察地微微颔首。



她顿时如坠冰窟,心里都透着几丝冷意。



“你给我住嘴!”高氏厉声喝道,打断了庞玉楼的话,“靠自己的劳作吃饭,天公地道,何惧那些小人的那些流言蜚语!窦七爷已经定亲,你却为了私心去破坏窦诸两家的婚事,行事卑劣,人人皆可唾弃,怎可相提并论……”



庞玉楼冷笑:“什么是私心?什么是公心?想吃好穿好过好日子就是私心?把自己的东西全给别人就是公心?小姑是相貌不及那诸家五小姐?还是出身不及那诸家五小姐?何况当初是那窦世英骗小姑说他没有成亲,小姑这才一时大意着了他的道,怎么就不能扶正?怎么就不能把本该属于自己的东西拿回来?大嫂你可别忘了,你是王家的人。当初小姑是为了你的儿子求药才遇到窦世英的!”



高氏脸色发白,胸脯剧烈地起伏,半晌说不出一句话来。



“小姑,这件事我支持你。”庞玉楼坐到了床头,立刻换了副温柔如水的模样,安慰着王映雪,“别人既没有吃你的又没有喝你的,说你不好,那是应该的。可那些吃了你的,喝了你的,还道貌岸然地在那里指责你的人,比那外面的人还要狠毒……”



“二嫂!”王映雪哭着,靠在了庞玉楼的肩头。



“别哭,别哭。”庞玉楼掏出帕子帮王映雪擦着眼泪,“你听我的,我保证让那诸家乖乖地退婚……”



高氏闭上了眼睛,好一会才睁开,神色平和了许多。



她柔声喊着“映雪”,道:“当初的事,是大嫂对不起你,我跟你赔个不是。我嫁到王家这么多年,说是我在主持中馈,实际上没有你,这个家我根本撑不下去。你一向聪明,有些话不用大嫂说,你也应该明白。妾室扶正,是要赵家写一份同意书的。窦家和赵家搞得这样僵,赵家怎么可能会写同意书?而且窦家的态度你也看见了,要是有意把你扶正,诸家不同意婚期的时候就正好可以趁机和诸家解除婚约了,怎么会等到这个时候?何况那诸家也不是什么小门小户,窦家不可能为了我们得罪诸家。父亲虽然起复,不过是个小小的七品县令而已。以后该怎么样,你要好好想想才是。”



王映雪伏在庞玉楼肩头,细声道:“大嫂,从前你不是总告诉我,有些事,要试试才知道吗?”



高氏被堵得透不过气来,最后说了句“你再仔细想想吧”,拂袖而去。







先贴上来,错字等会改。



O(∩_∩)O~



第三十四章混乱



高氏走出门,她的乳娘立刻迎了上来,看见她脸色铁青,乳娘心中一跳,急急地低声问道:“出了什么事?”



“疯了,疯了!”高氏气得直哆嗦,“她们全都疯了!”说话间,已把院子瞅了一遍。



院子里悄无声息,屋檐下的大红灯笼照在台阶旁盛开的玉簪花上,玉簪花都平添了几分的明丽。



她是大家出身,院子里看不到人就并不代表院子里没有。



“你去叫了车夫,赏他一两银子,”高氏吩咐乳娘,“我们现在就启程回南洼。”



马车和马车夫都是同村李举人家的,李举人听说王行宜起复后强行借给他们家用的。原来说好了明天晚上回去的,现在要人家车夫连夜赶路,打赏是少不了的。



乳娘知道事情有了变故,但她是从高家出来的,懂规矩,什么也没有问,喊了马车夫,借口说家里有急事,先行离开了窦家。



路上,他们碰到窦家的马车。



乳娘“咦”了一声,笑道:“可能是窦家七爷回来了!”



言下之意是不是要打个招呼。



高氏却拉了乳娘,吩咐马车夫:“不要停!”声音有些急促。



两辆车错身而过。



高氏长长地吁了口气,喃喃地道:“我现在哪还有脸和窦家的人打招呼!”



乳娘这才凑到高氏的耳边悄声道:“怎么了?”



高氏生下来就由这乳娘照顾,后来又跟着她在王家苦熬了十年,于高氏像亲人一样,她没有隐瞒,一五一十地将事情的经过说了一遍。



乳娘听得目瞪口呆,着急道:“这可怎么好?这可怎么好?”想到高氏连夜往南洼赶,拉了高氏的手不停地嘱咐她,“您和大爷成亲第十九天大爷就跟着老爷去了西宁卫,说起来,您和大爷之间只有恩,没有情,您可不要犯糊涂,这是他们兄妹的事,您劝劝也就罢了,千万不要一个人在那里硬顶着。老太太的性子您是知道的,这些年要不是您,王家怎么买得起田,姑奶奶怎么做得了生意?您待老太太比亲娘还要亲,可老太太说起家里事来,总要把姑奶奶放在您前面。庞氏不情不愿地嫁了进来,家无余财的时候尚瞧着你不顺眼,仗着二爷对她千依百顺,非要和你争个高下,现在老爷起复了,她还不知道打的什么主意呢!可别到时候让全家人都瞧着您不顺眼。”



“做娘的都心疼女儿,我娘还不是心疼我。”高氏无力地辩了两句,道,“我之所以要赶回去,就是想说服大爷请公爹出面,强行地把小姑接回去。不然让庞氏这样搅和下去,就算是把小姑接了回来,只怕到时候也会闹得沸沸扬扬、尽人皆知,那可就丢死人了!”神色有些无奈。



乳娘不住地点头:“您心里有数我就放心了。”



那边窦昭看见辆马车从身边过去,不由回头望了一眼。



这半边街都是西窦的宅子,谁这个时候从这里经过?



念头闪过,听见高升道:“七爷,好像是王家的马车。”



窦世英一愣,随后释然道:“可能是有什么事要和王知柄商量,我们装着不知道就行了。”



高升笑着应了声“是”,马车直到进了二门才停下。



管家、小厮纷纷上前,管事更是笑道:“七爷,六爷酉时就过来了,一直在书房等您等到现在。”



窦世英抱着窦昭就去了书房。



窦世横正悠闲地坐在醉翁椅上看书,旁边的小几上摆放着茶水、瓜果。



听见动静,他抬起头来朝着父亲说了句“回来了”,道:“你又去钓鱼了?”语气自然,不知道的人还以为他才是书房的主人。



父亲笑着没有做声。



六伯父欲言又止。



父亲轻声道:“我知道我在做什么!”



“你知道就好。”



两人像打哑谜似的,很快转移了话题。



“你找我什么事?”父亲道,“一直等我等到现在,连留个条子都不行?”



“就是想问问你参不参加今年的乡试了。”六伯父给父亲倒了杯茶,“要是去参加乡试,这就要准备启程了。”然后揪了揪窦昭的发梢,笑道,“小尾巴,跟着你父亲去钓鱼了?冯伯伯家的饭菜好吃不好吃?”顺手给了她一杯茶。



看样子,六伯父不仅知道父亲偷偷去看望祖母的事,而且连父亲去看过祖母之后就会找冯保山谈心的事也心知肚明!



窦昭客气地喊了声“六伯父”,回了声“好吃”,端着茶盅安静地坐在那里喝茶。



父亲很犹豫:“我去了,寿姑怎么办?内院没个主事的人,我有些不放心。”



六伯父不以为意:“把她送我那里去,让你六嫂帮忙带着。”



“到时候再说吧!”父亲还有些迟疑。



六伯也不催促,指了指书案上几大卷书籍:“今年新出的时文,五哥让人带回来的,家里进了学的一人一份。”



父亲道:“这么说来,五哥是打定主意让我们家中了举的人都去参加会试了?”



六伯父笑道:“子君说他不去。他怕中个同进士回来!”



子君是二堂兄窦玉昌的表字,他后来还就真的中了个同进士,因怕被人嗤笑,他无论如何也不愿意出仕,最后在家帮着三伯父管理窦家的庶务。



父亲哈哈大笑,吩咐丫鬟喊了妥娘过来,让妥娘服侍窦昭回去睡觉,自己则和六伯父看起时文来。



窦昭努力地回忆着前世的事。



父亲和六伯父一起去京都参加乡试,一起中了举人,然后就留在了京都,直到第二年的六月才回来。会试父亲是二甲第十三名,六伯父却名落孙山。



她记得父亲的师座是当时的内阁大学士何文道,他做了二十年的内阁大学士,先后主持过两届会试,经历两朝,是官场中有名的不倒翁。反而是陈季舟这个名字,她从来没有听说过。不过,她嫁的是勋贵之家,认识的文人有限,没有听说过也是很正常的。



想到这里,她猛地坐了起来。



窦晓是庚戌年,也就是明年三月十六出世的,他做满月的时候,正好传来父亲金榜题名的消息,王映雪后来常拿这个说事,以此证明窦晓是如何的有旺家之运。



算算日子,王映雪应该就是在这段时间怀的孕。



她有些心浮气躁,却什么也没有做。



天要下雨,娘要嫁人。



她就是拦得了一次,难道拦得了两次、三次不成?



窦昭想到了母亲。



就算那次她没有死成,看见王映雪怀孕生子,恐怕一样会做傻事吧!



窦昭怒其不争,可更多的,却是心痛,心痛母亲的痴情。



她在床上翻了半天才混混沌沌地睡着。



第二天醒来,淅淅沥沥地下起了雨,庭院里的树叶被洗得碧绿,透着股清新的味道。



妥娘领着茉莉和海棠给窦昭做冬袜,玉簪冲了进来。



“外面的雨好大!”她拧着湿透了的裙裾对妥娘道,“我等会要给俞家嫂子送点丝线过去,你把上次四小姐赏你的杭绸挑线裙子借我穿穿,我回来就还给你。”



俞家嫂子,是大家对俞大庆媳妇的称号,俞大庆是俞嬷嬷的儿子。



妥娘有些不悦,道:“俞家嫂子要用丝线为何不自己买?你这样拿四小姐屋里的东西送人情,小心七爷知道了发脾气。”



玉簪恼羞成怒,嗤笑道:“只要你不说,七爷就不会知道。”又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