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古代宫廷电子书 > 九重紫 >

第272部分

九重紫-第272部分

小说: 九重紫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纪咏的伯母是个不大外出应酬的,哪里知道这其中的弯弯道道,和窦明笑盈盈地说着话,窦明这才感觉好了些。



因洗三礼丢的东西是赏给稳婆和帮着接生的,大家都丢的是银锞子,满月和百日礼送的贺礼却是给新生儿的,因而更贵重。



酒筵上,韩氏抱了孩子给众女眷看。



窦明送给七斤一对赤金的如意手镯。



窦昭送除了送给七斤一套十九两的赤金的长命锁之外,还送了请大相同寺主持开了光的两件玉器,两套自己亲手做衣衫,一件大红刻丝的斗篷。



韩氏和纪氏都没有想到窦昭如此大的手笔,连声说“太破费了”。



窦昭就亲了亲七斤的面颊,道:“谁让我是七斤的姑姑呢!”



大家呵呵地笑。



窦明气得捏筷子的手指都有些发白,觉得窦昭是有意出她的丑。却没有想到窦昭是纪氏带大的,七斤是纪氏的嫡长孙。亲疏有别,窦昭的贺礼自然要比别人贵重些。



赵璋如拉着窦昭的衣袖,低声道:“你看窦明?”



窦昭懒得看她,也不想和她多说什么,只和赵璋如同出同进。



宋墨看见了,就笑着问窦昭:“你就这么喜欢三表姐啊?”



“我从小就和她玩得到一块。”窦昭说着,帮他整了整衣襟,轻声道,“你怎么跑到花厅来了。”



宋墨被魏廷瑜烦得不行了。借口喝得有点多,窦世英忙让贴身的小厮服侍宋墨到花厅旁窦世横的小书房去歇息。



他巴不得窦昭从此不记得有魏廷瑜这个人就好,怎么会在窦昭面前提起魏廷瑜呢?



只说是自己喝得有点头昏。



窦昭忙道:“那快去歇了!”



宋墨笑着点了点头,和窦世英贴身的小厮去了小书房。



窦昭就抽了个空去了趟厨房,吩咐灶上的婆子做碗醒酒汤送到小书房去。



灶上的婆子们不敢怠慢。放下手中的话,立刻帮着做了碗醒酒汤送了过去。



宋墨喝了醒酒汤,趴在小书房月洞窗上望着只能看到绰绰人影的花厅。



好不容易等到花厅那边的酒宴散了,他找到了赵太太。



“舅母,表姐的婚礼可决定好了在什么地方办?”他关心地问,“若是回庆阳,少说也得走上两个月。而且我算了算。明年开春舅舅就要到京都来述职,这一去一来的,也要耽搁不少时间。我看不如趁着舅舅来京都的时候,把表姐的婚事就在京都办了算了。我们也可以去热闹一番。还能帮帮忙。”又道,“听说为了寿姑,您把行香县那边的祖产都变卖了?除了江南,京都的田产、铺面都比其他地方收益大。舅舅和舅母怎么没有考虑在京都置办些产业?若是您不嫌弃。我帮您留心留心如何?到时候让宋表妹夫管着,正好磨练磨练他管理庶务的本事。”



凡是离京都二千里以上的府县。官员都是三年一进京。



庆阳也属于此范围之列。



宋墨的一席话说得温和又体贴,让舅母暗暗点头。只是前些前为了窦昭的事花了不少的银子,接着又嫁女儿,哪里有银子在京都置办产业?



面对宋墨的好意,她只能推脱道:“这件事还要和他舅舅商量。”



“你先看着,等舅舅来了再和舅舅商量也不迟。”宋墨笑道,“实际上是我有同僚家中有急事,要变卖一部分祖产,我觉得那田庄的良田多,铺子的位置也好,想让舅母捡个漏!”



“舅母怎么好捡你的漏?”舅母只能在心里暗暗可惜,笑道,“等舅母想在京都置办产业的时候,再找你。”



宋墨笑着应了。



晚上回去,把件事跟窦昭讲了:“……我原想是我贴一半银子,然后舅母出一半银子,把田庄和铺子都盘下来的。也算是报答了舅舅和舅母当年对你的援手之恩。可舅母好像没银子似的。舅舅好歹当了几年的县令,几年的知储,难道这点积蓄也没有?”



“有几个人像你啊!”窦昭一听就动了心,“看见什么都能想到银子?”她和宋墨商量,“要不,我们拿银子先盘下来,以后再慢慢想办法?”



“行啊!”宋墨寻思着,若是赵家在京都有产业,赵璋如俩口子就能常住京都,以后窦昭也有了个做伴的,“不过怎么让舅母收下,就得你想办法了!我怕我出面,适得其反。”



窦昭先应下,宋墨派了人去把田庄和铺子都盘了下来。



可怎么跟舅母说这件事呢?



陈曲水带着段公义等人进了京。



第三百一十六章到达



窦昭欢天喜地地迎了出去。



除了两、三个她看中的护卫不想离乡留在了真定继续在西窦当护院外,段公义、陈晓风等都跟着来了,不仅如此,还从真定带了七、八个身材高壮的大小伙子,举手投足间矫健有力,一看就是练家子。



段公义笑着解释道:“几个后辈,是亲戚朋友介绍过来的,看着还行,就带来给您掌掌眼。”



接下来窦昭要和东窦盘点早就归在自己名下的西窦的一半产业,用人的地方多着呢。



“既然是段师傅看中的,那就全都收下!”她笑着吩咐素心,“今天给陈先生、段师傅接风,派人把笔墨铺子的范掌柜和崔掌柜、田掌柜都请了过来,正好趁着这个机会大家一起聚一聚。”



素心应声而去。



窦昭问起祖母来:“……上次来信,说今年的茄瓜长得好,家里吃不完,分了很多给左邻右舍。她老人家的身体还好吧?”



“硬朗着呢!”陈曲水笑着从怀里掏出了封信,“崔姨奶奶让我给您捎过来的。”



窦昭接过信,望了望滴水檐的垂花门,压制住看信的急迫,笑道:“你们刚到,不是说这些的时候。你们歇息的地方都已经安排好了,等你们安顿下来了,我们再细谈。”



陈曲水笑着称“是”。



窦昭就喊了武夷。



武夷正睁大了眼睛望着陈曲水,像见了鬼似的。



陈曲水不由微微地笑,朝着武夷点了点头。



要不是这几年跟着陈核训练有素,武夷早就跳起来了。



他嘟呶着:“陈先生请跟我来!”领着陈曲水和段公义等人去了早已打扫一新的西边群房。



段公义望着粉刷一新的小院子和厢房,不由对陈先生道:“到底是英国公府,瞧这宅子,虽然朴素大方。可也显得气派。“



陈曲水笑而不语。



这是窦昭和宋墨早就商量好的。



陈曲水和段公义这样的,每人分一个三间带个倒座、一个退步的小院子;那些没成家的、后来的,一人一间厢房。



进了屋,一般的家具都置齐了。



段公义和陈晓东等人不由啧啧咂舌。



陈曲水却摸着糊了高丽纸的窗棂几不可见地颔了颔首。



看样子世子爷对夫人还是很敬重的,把西边的跨院让了出来不说,还让人花心思布置了一番。



他们应该很快就能融入到颐志堂里去吧!



陈曲水把宅子分了分。



就有人问:“陈先生,能带老婆孩子住进来吗?”



“这个得先和夫人商量商量。”陈曲水笑道,吩咐一帮好奇地四处打量的糙老爷们,“抓紧时间梳洗梳洗,等会还要坐席。”



大家嘻嘻哈哈地各自回了屋。



陈曲水一转身。看到了武夷。



他正眼也不眨盯着陈曲水呢!



毕竟服侍了自己大半年。



陈曲水想了想,朝武夷走去。



武夷却打了一个寒颤醒过神来,忙道:“陈先生。夫人说,丫鬟小厮之类的,等您们住进来了再说。您现在若是有什么事,可以吩咐小九,他以后就跟在您身边服侍。”说着。将身边一个年约十五、六岁,眉目清秀的小厮推了出来,自己一溜烟地跑了。



陈大哥说过:有些事,知道也要装作不知道;有些事,却是不知道也要装作知道。



这件事,他得装作不知道。



武夷思忖着。跑得更快了。



中午,宋墨亲自做东,给从真定来的人接风洗尘。严先生、夏琏几个一起作陪。



这让陈先生等人意外之余,颇添了几分感激。



而被临时拉来的田富贵却激动得直哆嗦,手抖个不停,酒盅里的酒都差点洒了出来,嘴里更是喃喃地道:“值了。值了!能喝到英国公世子爷的酒,我这辈子值了!”



崔十三不由狠狠地瞪了他一眼。低声提醒道:“你给我坐直了,别丢夫人的脸。”



“我知道,我知道。”田富贵喃喃地应着,可手脚发虚,手还是抖个不停。



好容易酒过几巡,酒席散了,他和崔十三却跟陈先生、段护卫一起,被叫到书房里去喝茶。



他混混沌沌的,也不知道自己是怎么进的书房,只知道书房很大,书很多;他坐的是把鸡翅木的雕花椅,十六两银子一把;喝的是今春的西湖龙井,五两银子一包;奉茶的小丫鬟不过十二、三岁,却长端庄标致,或在耳垂上戴着小小的赤金耳环,或在头上插着从江南新传过来的银簪,显得既体面又贵气。



小丫鬟哪有资格穿金戴银,想必都是府里的赏的。



要是家里的那些侄儿侄女能进英国公府当差,那可真是掉进了福窝子里了,该有多好啊!



他正在那里胡思乱想着,突然听到宋墨问他:“你是什么时候跟的夫人?”



世子爷这是在跟他说话吗?



田富贵张大了嘴巴,见宋墨朝着他微微地笑,这才敢肯定刚才听到的声音不是幻觉。



他忙吞了吞口水,急急地道:“是夫人及笄礼的那天。大家都给夫人道贺,我寻思着怎么也得弄点不一样的……皇上大寿的时候那些官老爷不都要献上祥瑞吗?我就想也给夫人弄个祥瑞来。后来打听来打听去,说是保定府那边有人养了对锦鸡,我连夜赶往保定府……”他慌慌张张的,脑子里一片空白,把自己怎么连哄带骗地买了那对锦鸡,又怎么躲在窦府花厅旁的假山后面等着窦昭路过……竹子倒豆子的,全都说了出来。



崔十三恨不得把田富贵生吞了。



宋墨等人却哈哈大笑了起来。



田富贵这才惊觉自己说话了错。



他惶恐地望着宋墨,额头冒出豆大的汗珠。



“不错,不错。”宋墨却笑容和蔼地道,“以后就要这样用心地服侍夫人。”



“多谢世子爷!”田富贵回过神来,想起身行礼,可两腿软绵绵的。试了两回都没能站起身来,正急着,宋墨的目光已落在了崔十三的身上:“你是崔家的人吧?”



崔十三站起身来,恭敬地行礼,答“是”。



礼数周到,不卑不亢。



宋墨暗暗点头,笑道:“既然是崔家的人,和夫人也是骨肉至亲,以后没什么事,常来府里走动走动。和夫人说说话。”



崔十三这几年在京都和达官贵人打交道,早已非昔日吴下阿蒙,只把这些当成客气话。笑着应“是”。



日久见人心,宋墨没有多说,想着有了陈先生等人的加入,窦昭身边有了自己的护卫护卫,再也不会发生像英国公府走水这样的事了。他顿时觉得心情大好,笑吟吟地和陈曲水等人聊了会天,话里话外透露着“以后大家就是一家人了,合则两利,分则有害,要和睦相处”的意思。严朝卿更是顺着宋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