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古代宫廷电子书 > 九重紫 >

第268部分

九重紫-第268部分

小说: 九重紫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二十好几个人呢!



其中还有几个是勋贵之家的旁枝。



一个时辰之后,吏胥屁颠屁颠地跑了回来:“大人,一个不捺,全都到了。”



权子宜五味陈杂,有些不是滋味。



宋墨正和来者一个个的见面,一个个的说话。



等在外面难免有沉不住气的,和面熟的窃窃私语:“知道叫来干什么吗?”



“不知道。连五军都督府的几位掌印都督都不知道是什么事!”



有人凑过来:“应该是私事吧?要不然怎么会在英国公府见我们。”



“那也说不定。在私宅里见面不那么正式,就算是没有被选上,也无量大雅。”



和宋墨见了面的人心里更觉得没谱。



怎么英国公府世子问的都是些宅院之事?



诡异的气氛直到宋墨把所有的人见了一遍还久久未散。



第三百一十一章人选



那些人的议论事后自然一字不落地传到了窦昭的耳朵里。



她不禁有些担心,对宋墨道:“得想个妥当的办法善后才是。都是近卫军里任职的,若是让皇上知道了,只怕会起疑心。”



这样公然地调人进京,就是吏部,没有皇上的手谕,也不敢如此行事。



她原以为宋墨会先挑两、三个人选见见,没想到把规模弄得这么大。她当时坐在屏风后面已有些忐忑不安。



“放心好了。”宋墨不以为意地笑道,“我督管五城兵马司,选几个近卫军补充五城兵马司,再正常不过了。想必那些人的长辈都不会有什么异议。”



近卫军虽好,可也要看在什么位置上。



五城兵马司在皇城,专司协助顺天府、盐税课行事,就是个小小的胥吏,也有几分油水,又因为赵家是招赘,这次能入选的人全是那家中的次子或是旁支,这样的事对他们来说的确是个好机会。



宋墨做事,真的是很周全。



难怪不管他怎么胡闹,到了皇上面前都有道理。也难怪他事到如今也没有被御史弹劾过。



窦昭觉得自己只要全心全意信任宋墨就行了。



“暂时就先拟定这三人,你看如何?”宋墨在名册上画了三个圈,递给窦昭看。



从几百人选出二十几个人,再从二十几个人选出三个人,公主选驸马,也不过如此了,这次璋如表姐的婚事,一定能够解决!



管她前世嫁的是谁,这一世那人到如今也没有登场。只好换个人了。



窦昭直点头,到了晚上,不免又要让宋墨如意一回。



第二天一大早,她挽了个漂亮的堕马髻就兴冲冲地准备去静安寺胡同。



宋墨要和她同去:“若是舅母问起来,也有个说话的人。而且这三人还没有离京,趁这机会把人叫过来让舅母和璋如表姐亲眼看看岂不更好?”



他很希望看到舅母闻讯后惊喜而感激的表情。



这还是他自从娶了窦昭之后,第一次如此的兴致勃勃。



让宋墨跟着一起去也好。



这件事若是没有他,就成不了。



等舅母知道宋墨做了些什么,肯定会更喜欢宋墨的。



窦昭笑盈盈地点头。



两个人像准备讨大人表扬的孩子。按捺着心中的兴奋,一起去了静安寺胡同。



高升看到他们,吓了一大跳,忙道:“我这就去请老爷回来!”



因为他们来之前并没有让人提前禀告,窦世英已经去了衙门。



“不用。不用。”窦昭喜笑颜开地对高升道,“今天我是来找舅母有点事的,你陪着世子在花厅里用饭就行了!”



高升的额头顿时就沁出一层汗,趁着小丫鬟给宋墨上茶的机会,悄声吩咐小丫鬟:“还不快去请猫儿胡同的两位少爷过来待客。”



他第一次觉得,若是老爷坚决不纳妾,把十二少爷过继过来。也是件好事。



窦昭哪里顾得上管这些,丢下宋墨就去了舅母那里。



舅母看见她,神色大变,拉着她的手就是上下打量起来:“我的儿。你这是怎么了?怎么突然回来了?是不是宋家欺负你了?你不要怕,舅母还没离京呢,自然会帮你出这个头!”



“没有,没有。”窦昭笑得更欢畅了。见赵璋如瞪大了眼睛好奇地望着她,她把舅母拉到内室。“哐当”一声关了房门,请舅母到临窗的大炕上坐下,自己挨着舅母坐了,将写着那三个人履历的笺纸递给了舅母,“我想为璋如表姐做个媒,这三家都不错,您看看哪个更好?”



舅母非常的惊讶。



窦昭笑得眼睛弯弯。



“你这孩子!”舅母回过神来,使劲地搂了搂窦昭,“嫁了人,就知道心疼人了。”



窦昭嘿嘿地笑,从炕桌下摸了舅母的眼镜匣子出来。



舅母架着眼镜,细细地看着那三个人的履历。



不是将门就是勋贵,不用问,肯定是侄女婿帮的忙。



舅母很是感激,握了窦昭的手:“替我谢谢侄女婿,赵家到底是读书人,还是找个读书人家的子弟入赘为好。”



窦昭傻了眼。



舅母心中过意不去。



能找到这样的三个人,宋砚堂和寿姑只怕是花了不少的心思。



她愧疚地道:“都怪舅母事先没有跟你们说清楚,让你们跑了弯路,你和侄女婿的好,我都记下了,以后有机会,让你璋如表姐报答你们。”



窦昭不知道有多沮丧,可她看着舅母满是歉意的目光,不想让舅母心中不安,忙做出副生气的样子在舅母身上打着滚:“您也不早说。”



舅母呵呵地笑,宠溺地揽着窦昭的肩膀。



窦昭将三人的履历折成小方块藏在了衣袖里,出来见到赵璋如,只说是和舅母商量着十月初十去开元寺的事。



这几年只要是有人避着她和母亲说话,多半是为了她的婚事。



赵璋如已经习惯了,倒也不追问,嘻嘻哈哈地和窦昭说着闲话。



窦昭想着在花厅的宋墨,要是知道这样的结果,他还不知道有多失望。



而且她答应了他好多“丧权辱国”的条件,回去之后只怕还要多答应几件才能安抚他的心。



窦昭长长地叹了口气,悻悻然出了客房,先去了宋墨落脚的花厅。



宋墨正和窦政昌、窦德昌两兄弟说着话,一看窦昭的表情就知道这件事砸了。



这可是窦昭头一次求他给娘家的人办事!



他顾不得窦政昌和窦德昌,起身就迎了上去,低声道:“舅母有什么地方不满意?”



这是想瞒也瞒不住的。



“都是我不好!”窦昭歉疚地道,“没有打听清楚就让你做这件事……舅母想给表妹找个读书人家出身的女婿。”



到底是经过大风大浪的,宋墨虽然有些失望,但也只在心中淡淡地一闪而逝。不像窦昭那么的失落。



他沉吟道:“如果是这样,也不是不行,就是要多花些功夫和时间……你跟舅母说一声,我们回去再帮表姐找一找,总会找到合适表姐的人。”又道,“舅母还提了其他的条件没有?”



窦昭摇了摇头,手搭在了宋墨的胳膊上:“舅母恐怕还是想赵家能出读书人!”



宋墨笑着安慰她:“没事,看我的!”



两人正说着话,身后传来一阵干咳。



窦昭和宋墨回头。看见窦德昌朝着他们挤眉弄眼:“四妹妹,这可是在娘家,你们有什么悄悄话,回家去再说。”



窦政昌觉得这话说得有点过份,警告地喊了声“德昌”。



窦昭却瞪了窦德昌一眼。



这个十二哥。自己的事还一塌糊涂,倒管起她的事来!



内敛的窦政昌看了忍不住笑了起来。



四妹妹素来端穆,想不到也有这样娇俏的时候。



他打着圆场:“也没有外人,快进来坐。我听砚堂说,他在西山的别院养了十几匹好马,哪天我们一起去看看?”



宋墨也不客气,和窦昭大大方方地进了花厅。笑道:“十一舅兄若是喜欢,我让人送你两匹温驯的母马就是了。”



“不用,不用。”窦政昌连连摇手,“这马生来就是要在外面跑的。家里没有那么大的地方,你送给我也不过是让它们受罪,还不如想骑马的时候就去你的别院里看看。”见宋墨还要劝他,他又道。“我总不能看见什么喜欢的就全都搬回家吧?有时候欣赏也是一种乐趣!”



宋墨笑着应“是”,心中却对窦政昌非常的欣赏。



几个人聊着天。舅母那边已经收拾停当,叫了高升家的进来,递了她张五十两的银票:“今天我做东,请四姑爷和四姑奶奶在家里用膳。”



“哪能让您出银子!”高升家的不敢要,舅母执意让她拿着,她只好去禀了窦昭:“舅太太让、让我们留四姑爷和您在家里用膳。”



窦昭正心疼宋墨白忙一场,笑道:“跟舅母说,我们要吃八珍八宝。”



高升家的见窦昭如此的好兴致,还和舅太太开着玩笑,也跟着高兴起来,笑着曲膝应喏,去了厨房。



窦德昌就拐了拐宋墨,用大家都听得到的声音悄悄地道:“看见没有?是个皮里阳秋,只进不出的。你以后可有福了,把静安寺胡同全扒拉到你们家去了。”



宋墨哈哈地笑。



觉得窦德昌也是个妙人。



屋里的气氛就更好了。



有小厮进来禀道:“宋先生和宋公子过来了,说是明天就要起程回老家,来给老爷辞行的。”



窦政昌忙道:“快快有请!”



窦德昌就向宋墨解释:“宋先生是七叔为四妹妹请的西席。四妹妹嫁了人,宋先生就辞了馆,原本准备吃了四妹妹的喜酒就回老家的,遇到了在京都的同窗,就在京都游玩了些日子。宋公子是宋先生的族侄,父母双亡,一直照顾着宋先生的起居。”



说话间,宋墨就看见窦政昌陪着一老一少两个青衫文士从抄手游廊走了过来。



宋墨不由问道:“宋家是读书人家吧?”



窦德昌“嗯”了一声,道:“祖上也曾有人出宦,虽然不怎么显贵,在他们老家也称得上是书香门第了。”



宋墨眼睛一亮,朝窦昭望去。



而窦昭在宋墨问出那句“宋家是读书人家”的时候已是心神一震。



这可真是典型的灯下黑啊!



自己怎么从来就没有想到呢?



夫妻俩不约而同地露出了个浅浅的笑容。



窦德昌看着却是心里一兀。



自己的这个四妹夫和四妹妹笑得怎么看上去让人觉得有点诡异啊!



他的念头刚刚闪过,窦昭已经站了起来,笑道:“我去找舅母说话去。”然后笑盈盈地出了花厅。



第三百一十二章考校



“宋炎?”舅母错愕地望着窦昭,非常的意外。



“是啊!”窦昭却表现的兴味盎然,“他父母双亡,家里没有旁的人了,跟着宋先生在真定过那些年,您也见过,性格最是敦厚不过,如果能招他入赘,再好不过了!”



舅母回过神来。看见窦昭认真的样子,又好气又好笑,道:“你不会是临时决定的吧?”



如果自己说是临时决定的,以舅母行事之谨慎,肯定会一口回绝。



窦昭矢口否认:“当然不是。我原来就有这打算,不过宋家底子太薄,是您说要找个读书人家出身的,就只有宋炎最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