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古代宫廷电子书 > 母仪天下 >

第139部分

母仪天下-第139部分

小说: 母仪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贵妃可是知道坤宁殿的根底的,如今为了自己的孩子,可是没必要谦虚。她忙笑着说道,“坤宁殿的东西自然都是最好的,真到用的时候,娘娘可别心疼。”

林氏的确不是夸大其词,太皇太后有什么好东西都赏给世瑶了,宫里最好的东西,差不多都堆在了坤宁殿。

虽然太妃也时常赏贵妃一些,而太妃在先帝在世的时候,也得了些好的,可是那都是多少年前的事儿了。这些年也不过是在皇帝亲政以后才好些,但是,总比不上太皇太后这半辈子的珍藏。

林氏在宫这里也算得天独厚了,能同时得到太妃跟太后的喜爱,跟皇后也相处的不错,而这三个人,至少皇后跟太妃之间,那可是斗得天昏地暗的!

虽然贵妃不得皇帝喜爱,但是,也算得上一种另类的成功了。而世瑶多亏是走得快,果然没一会儿的功夫太妃就来了。

太妃真真是激动万分,拉这贵妃的手,这眼泪可就下来了。“我的儿,你可算是给哀家和你姑母挣了一口气啊!”

太妃的感情无疑是十分丰富的,这眼泪就算是止不住了,贵妃一时还有些适应不来,不过,她还是认认真真的谢了太妃。

“可怜你姑母,都没能看见这一天!你都不知道,她有多么担心你。她前一日还跟哀家说,只要能看见你有个依靠,她就没什么不放心的,后一日,就扔下咱们走了。如今你怀了皇嗣,哀家可得赶紧让人去你姑母的灵前告慰一声。”

孙嬷嬷在旁边听着,脸都快要绿了,怀着身子的人,哪儿能听这些。但是,太妃还真不是来触霉头的,她可真真是在为林贤妃高兴。

太妃这个人,着实是很让人很无奈的!

“太妃快别伤心了,相信姑母在天之灵,也不愿意见到太妃如此难过的。”

“皇后来过了吧?”太妃抹了抹眼泪突然说道。

这思维跳跃的,贵妃真有些接不上,她转头看着,却是坤宁殿的赏赐还没有收起来。她也不能说皇后只让人送了赏赐,自己没有亲自来看过,那样一来,太妃更得挑毛病!

“是,皇后娘娘刚刚离去。”

“她这都送了些什么呀!”太妃皱着眉头,“亏着皇帝成天说皇后稳妥周到!”

贵妃自然明白皇后的心思,况且,这些个金玉之物也没什么不好,坤宁殿出来的,将来给公主陪嫁都格外体面。

“皇后娘娘毕竟没有生养过,不知道哪些合用也是有的。”贵妃小心的看着太妃的神色,轻声的替皇后解释道。

太妃的眼睛挑了一挑,冷笑着说道,“把这些都给哀家扔出去,咱们用不着她打发叫花子。”

贵妃听着可是心疼,况且,她也不能这样打皇后的脸,她忙给孙嬷嬷使了个眼色,那孙氏自然明白,悄悄地把东西拿了下去。

太妃看着贵妃听话,心里甚为满意,立贵妃为皇后的心,更盛了几分。她拉着贵妃的手,深情说道,“好孩子,如今可算是扬眉吐气了,你放心,只要你给哀家生个孙子,你的心愿,哀家一定能帮你达成的。”

贵妃听着可是心惊,太妃说的心愿,十有八九就是立后的事情。可是,那都是多少年前的黄历了,她如今,就想安安稳稳的关起门来过日子,并不想搀和到那些是非之中。然而,这样的话她说了多少太妃只是不信,再说也是无用。

“臣妾如今的心愿,就是跟苗昭仪一起,给太妃生两个孙子。”

林氏这话说的,太妃是极爱听。以前她盼孙子,不过是希望皇帝能藉此早点亲政,久而久之成了习惯,赵茂去后,就成了怨念,如今,两位嫔妃怀了身孕,她自然是盼着都生孙子的。

这边正说话的功夫,乳母就把二公主抱了过来,太妃这会儿心情甚好,竟然把公主抱在了怀里。贵妃看着,借机说道,“咱们二公主真真是有福气,给阿娘带来了弟弟呢!”

太妃听着果然是更高兴了,贵妃是公主的养母,昭仪是她的生母,这一前一后的怀了身孕,可不都是她的功劳!

“哀家倒是没留意,你竟然是个小福星呢!”太妃一高兴,抱着公主亲了又亲,公主到也肯给面子,笑的十分欢畅。太妃愈发的高兴,哄了半天才交给乳母,然后,又对贵妃说道,“难得你这样喜欢她,她自己也争气,你日后就好好养着吧,只是有一点,生产之前,不许再抱了,累着哀家的皇孙,哀家可是不依的。”

贵妃得了这样一句话,也算是知足了,虽然太妃的话甚不可靠,但是,总比没有的好,“多谢太妃!”

“只要你们都能给哀家生了孙子,哀家就再没有什么可求的了。”

太妃话音刚落,就听见外面有太监唱和,“皇太后驾到。”

贵妃心中一惊,没想到这两位碰上了!

 第七十三章 祝君好运



按照常理来说,太妃首先怨恨的实在应该是这位皇太后,而不应该是自己的儿媳妇孟世瑶。毕竟她们之间才是最直接的地位冲突,至于皇后孟氏,毕竟是隔着那么一层的。

不过,贵妃的心惊,却真真是多余的。太妃对太后,也称不上敬重,而且话里话外也都是带着着刺儿的,但是,却并不像跟皇后那样,一见面就必要闹得鸡飞狗跳。然而,若要究其原因,也并不是太妃对太后就肯网开一面了,却是向太后的性格实在是太好,即便是面对太妃的无理挑衅,也只是一笑置之。至于太妃,就像是一拳打在了棉花上,次数多了,也没意思,相反,只有面对皇后的时候,才能让她充满斗志。

不得不说,太妃,也是一个热爱挑战的人啊!

“臣妾怎么敢劳动太后!”

贵妃扶着向氏进内坐下,而太妃并不起身相迎,也没有主动问候,不过,向太后却丝毫也不以为忤,只是拉着贵妃的手说道,“哀家是高兴,你进宫这么多年,总算是盼到了这一天,也不枉哀家日日在佛前为你们求告。”太后跟贵妃说完,才转头对朱太妃说道,“太妃也来了!”

向氏的语气平淡宁静,就好像是在晚辈了房里,见到了一个寻常亲戚一般,大概还是那种常年都不走动的乡下亲戚,无所谓高兴还是不高兴,更无谓失礼还是不失礼。

“你来得,哀家便来不得!”太妃斜着眼睛斥道。

向太后的神情一丝都没变,仍旧是笑着说道,“来得,来得,这么大的喜事,自然是来得的!”

朱氏的鼻子里哼了一哼。眼神中都是不屑,“说起来,还是哀家看上的媳妇争气些,皇帝一年到头也不到春景殿来几次,我们娴儿就怀了身孕,皇帝成天守着坤宁殿,也没见皇后有点动静。”

太后可以容忍朱氏对她无礼,却不能无视她说道太皇太后,于是,这笑容也就敛了下去。淡淡的说道,“皇后也是有福气,这都有两个女儿了!”

“你……”

向太后说的的确实情。皇后可不是有两个女儿了!就连贵妃肚子里的那个,生出来也是她的孩子!

这让朱氏不由得想起了自己,她的儿女,何尝不是向太后的儿女。而太皇太后从小就教育他们要敬重太后,孝顺太后。从来也没有提过她这个生母,就好像她只是一个负责生育的典妾一般。如此,朱氏越发的不甘心,她的儿子,可不是给旁人生的!

贵妃见这两位都冷了脸,心里可是害怕。忙叫人把二公主抱了过来,祈求能缓缓气氛。然而,朱氏还是一气之下就走了。

“你不用担心。”向氏笑着说道。“太妃就是这个脾气,来得快去得也快!”

而太后跟贵妃却不知道,今日这一事,可是给皇帝带来了无穷的麻烦!

太妃又要当太后了!

太妃以前也提过这事儿,但那时太皇太后还在。赵煦不过是个摆设,他说自己有心无力。太妃也肯相信。可是现在,皇帝已经亲政,甚至连出兵西夏那样的大事也做得了主,再要说别的,可就是推脱了。所以,赵煦再说什么,在太妃眼里都是推诿,甚至觉得皇帝的心里是偏着太后的。说来说去,就又扯到了皇后的身上,因为皇帝偏着皇后,所以,太皇太后那一系的人他都偏着,弄得皇帝是有苦也说不出。而太妃提了几次见皇帝那边没有动静,便不管不顾的寻死觅活起来。

太妃如今是愈发的会闹了!前世可没听说她有那么多的想法!可惜,世瑶这会儿没功夫看热闹,她非常的担心向太后。然而,向太后依然是八风不动,仍由她闹去。

世瑶知道皇太后的凭仗的是什么,但是,她却不觉得这在皇帝那里是有用的。若是真的有用,太皇太后也不会落得那般下场。

“娘娘,太后都不担心,您担心什么呀?”从隆祐宫回来,世瑶就一直皱着眉头,云纤心中不解,小心的问了句。

世瑶没办法跟云纤说她在担心什么,但是,她自己却是越想越害怕的。对于皇帝来说,应该是不介意让他请亲娘做太后的,所有的阻力就是来自于礼法,来自于皇太后。而太妃目前这个架势,那是不闹成太后不罢休的,赵煦最后会怎么做,世瑶不得而知!

“叫程德顺过来。”

“是。”云纤见皇后神色凝重,便不敢在多言。

因为太皇太后的变故,因为薛玉叛变的下场,坤宁殿如今可真是上下一心的。程德顺就是更是如此,毕竟,他还多担着一层邹君彧的干系。

“娘娘,徐典正的姑母家,奴才还没打听出来,请娘娘恕罪。”

魏紫本家姓徐,如今坤宁殿上都尊称一声徐典正。而秋收的时候采选宫女入宫,皇后让他趁机去打听魏紫的那个未婚夫,因为这话不能明着说,就只是说要问问他们家姑母的情况。程德顺是个小心的人,隐约也能猜到皇后真正想要知道的是什么,对于女官来说,那可不是小事儿,他自然是亲力亲为,不敢用旁人插手。这效率,也就低了许多,他还以为皇后突然叫他,为的还是这个事情。

这个情况,世瑶已经听他禀过一次了,他们全家突然之间就搬走了,现在也还不知道原因,更不知道那位表哥是不是已经成亲。然而,世瑶这次叫他,不是为了这件事情的。“本宫有别的事情问你,太妃要当太后这事儿,朝廷上现在有议论吗?”

“太妃把事情闹得那样大,朝臣们应该都已经知道了。只是圣上没有正式提出来,也就没人议论。”

世瑶的眉头皱得更深了,若是朝臣们袖手旁观,皇太后可就危险了。

“娘娘,京中近日有一事,传得沸沸扬扬,跟咱们宫里,倒是有几分相似。”

“说来听听。”

“京中有一大户姓钱,主母多年无出,便典了一个妾,生了一儿一女,典期届满,那妾便送回了本家。十五年后,就是元祐五年,钱家老爷没了,那妾的丈夫也没了,那儿子便把自己亲生母亲接去家中,还有同母的弟妹七八个,闹得合家不宁。三个月前,钱夫人趁儿子外出做生意,将那妾和她的子女驱逐了出去,目前下落不明,那儿子,便将钱夫人告了,说钱夫人杀其生母。”

“子告母,那可是要判‘绞’的呀!莫说他生母只是个典妾,就是正经的妾,也一样是不得告啊!”

“律法当如此,可是,这案子迟迟都没有判下来。”

“这是为何?”

程德顺低头言到,“太宗端拱元年,安崇绪案告母案,太宗皇帝亲下敕旨赦免,并将判处绞刑的是徐铉、张佖二人罚了一月的俸禄。”

徐铉、张佖二人断人死罪,若是有错,岂能罚一个月的俸禄了事!不过,这中间究竟有何情由,如今已是不得而知。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