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古代宫廷电子书 > 母仪天下 >

第133部分

母仪天下-第133部分

小说: 母仪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区区太妃就快要让她焦头烂额了,前朝的事情,她一个深宫妇人,能有什么办法!

世瑶甩甩头,似要把所有烦恼甩掉,而正在此时,她却突然听到前朝已经定下了赴辽“告哀”的使者。这让她想到了另外一件事情,这是包括她在内的所有元祐党人唯一的机会!

世瑶想通此节,心中充满了斗志,她悄悄的吩咐童贯,让他找机会带赵佶过来见她。

能帮助世瑶办成这件事情的,就只有赵佶,世瑶信不过旁人,也没有人有这个机会。就只有赵佶,才能让所有的人脱困!

“皇帝快要到了,快随哀家过来!哀家知道童贯救了你,你心里头感激,可是,现在却不是说这个的时候,被旁人知道了,不说你仁善,反而觉得你是把自己放在太皇太后前面了!你年纪轻轻,不知道人言可畏,快跟哀家过来。”

向太后亲自来前来,显然是有些维护之意的,世瑶心里领情,搀着她前去等皇帝。

朱太妃果然是跟皇帝一起来了,只是那个脸,不像是来吊丧,反而像是来砸场子的。然而,站在她身边的是皇帝,众人除了偷偷的皱眉,也不敢多说半个字!

赵煦虽然也不满意,但是更多的却是无奈,他也不能跟他娘硬顶着,只求面上能够过去就行了!

接下来的日子还算是风平浪静,一切都是照着礼仪规范一板一眼的进行,太妃再也没有出什么幺蛾子,很快,也就到了起灵的日子。

世瑶目送着赵佶离开,她知道,这一次让赵佶去守陵殿,不仅仅是逃避,还带着无尽的希望,这心里,也就不是那么的失落。

 第六十五章 战事(上)



皇后让赵佶做的事情,还真是有些难为他,那些文人儒生的迂腐,并不是轻易就能够改变的。可是,他却必须要这事情做好,否则,对很多人来说都是灭顶之灾。旁人的生死,赵佶并不关心,但是,他却不能不为皇后考虑,也没有谁,能比他更了解皇后的处境。

吕大防作为山陵使,赵佶跟他接触的机会还是很多的,而且,还不会引起别人的注意。事实上,皇帝就从没有特意在意过这个弟弟,得知他要去给太皇太后守陵殿,也没有想很多就痛快答应了。当然,他也有可能是顾不上去想,太妃的执着,远远超过了他的想象!

赵佶很容易就能找到机会跟吕大防单独相处,而吕大防对于这个太皇太后生前最宠爱的孙子也有几分亲近之意,再加上赵佶本身颇有些天分,在吕公的眼里也是十分的孝顺,因此,两个人更容易相处些。日子久了,赵佶开始慢慢的试探他的心意。

吕大防是人老成精的,赵佶的那点道行在他眼里什么都不算,他眯着眼睛笑问道,“郡王久在宫中,莫不是听到了什么不成?”

赵佶倒也不瞒他,坦然说道,“小王的确是听到了一些风声,也知道太皇太后生前的担忧,所以有些话,不得不对相爷说上一说。”

赵佶提到太皇太后,这让吕大防神色变得肃然,他沉声道,“郡王有话不妨直说!”

“相爷,皇上早有西征之意,因为知道太皇太后必然反对,所以从来都没有提过,现在太皇太后驾崩,此事已经是迫在眉睫,还请相爷仔细斟酌。”

皇帝有意西征!这可是闻所未闻的事情。赵佶虽然是郡王,他也是不敢轻易相信,“老臣只是奇怪,皇上亲政的日子也不算短了,并没有透出半点口风,郡王却是如何得知的?”

赵佶并不能把皇后供出来,只好含糊说道,“宫中自有机敏的人,猜得中皇上的心思。先帝昔年久攻西夏都未能成功,悲痛之下竟然引发重疾。未几,便龙驭宾天了。皇上一直深以为恨,幼年是就有发兵西夏的决心。如今万事俱备。用不了多久便会提出此事的。”

吕大防心觉有异,太皇太后向来反对战争,她如果知道皇帝有意重启战事,绝不会只字不提,甚至。废掉皇帝都是有可能的。可是,遂宁郡王说的如此郑重,想来也不是空穴来风。他沉吟着说道,“皇上至孝,这个老臣自然知道,可是。那也是年幼时的心愿。如今皇上年纪见长,处事也沉稳有度,未必会轻言战事吧!”

“皇上的心性。岂是轻易能够改变主意的!更何况,这是多年的心愿,只是时机一直都没到罢了。小王可以性命担保,此事势在必行,快则一两个月。慢也不会超过半年。”

赵佶也不知道皇后哪儿来的这般自信,他也只能认为这是人家夫妻之间的默契。他既然答应了皇后做这件事情,倒也没必要纠结更多。而他却不知道,世瑶所说的,不过是按照前世的记忆推测罢了,如今变数这么多,她也不是真的那么确定的。然而,她心里也拿定了主意,就算皇帝的心意有变,她一会想办法推进。况且,她也不觉得赵煦真的放弃这场战争,毕竟,对内,这是他排除异己的第一拨试探,对外,亦可宣扬国威!

赵佶或者是皇后心里怎么想的,吕大防是不知道了,但是,他很容易就联想到了西军从年初起就屡有调动!刚开始时,他也曾有过留意,只是一直以来都是以布防为名,他也没办法阻挡。联系今日遂宁郡王的说法,可见,皇上是早早就在安排了,只不过每一步都是极其小心,让他也是疏忽大意了!

吕大防沉思良久,才叹息说道,“皇上若真有此意,老臣必要带头上书反对。”

“相爷赤心为国,小王心知,可是,还请相爷为国家打算!”

吕大防慨然言到,“老臣自然是一心为国,才不能任由皇帝轻言战事,老臣一己之身,何足道哉。”

赵佶就知道他会这么说,他以前一直都不懂忠臣跟良臣到底有何差别,如今看来,却是明白了几分。赵佶淡然说道,“相爷自然可以拼死进谏,小王也能猜到朝中必有无数贤臣群起应和,到那时,相爷觉得朝廷上会是什么情况?”

“身为人臣,只能挣是非对错,岂能因势利导,而罔顾大节!”

“相爷气节,小王佩服,然而,若朝中贤臣皆是如此,小王却为将来忧心。”

“这……”

“相爷尽可设想,皇上亲政后的头等大事,可能容人置喙!无论相爷联合多少大臣反对,此事都是势在必行的。如今的朝中,也不全是一心为国的人,皇上的心意,少不了有人去应和。相爷可以做好去国离朝的最坏的打算,但是,相爷打算把朝堂交给奸佞小人吗?”

赵佶记得皇后是这样说的,他也有自己的想法,因此,这番话说起来倒是头头是道,让吕大防不得不去深思。良久,他才叹道,“身为人臣,自当尽臣子本分,劝谏君王过失,纵百死也不能回头。”

赵佶冷笑道,“小王本以为相爷是开明之士,才甘冒奇险跟相爷说了这些话,却不料,相爷竟然也是迂腐之人,全不顾朝政大局,小王实在是为太皇太后痛心,为天下百姓痛心。”

吕大防万没想到自己竟然被一个孩子指责,他气得胡子都抖了起来,然而碍于对方身份,他也不能说什么过分的话,因此就虎着脸坐在一旁,也不去理会赵佶。

赵佶知道话说重了,可把这老头儿气得不轻,然而,慌乱过后,他反而拿定了主意,他冷笑着说道,“相爷辅政多年,深得陛下信任,陛下骤然离世,所不放心的,不过是皇上而已。相爷为了自己的名誉,竟然不肯顾念皇上,可不是令小王齿冷心寒!”

“为臣者,死谏而已,老臣纵然迂腐,却也不敢惜命!”吕大防气哼哼的说道。

赵煦此时却在心中暗暗佩服皇后,吕大防的反应被她猜得清清楚楚。

吕大防固执,反而是苏颂、范纯仁等人更容易晓以利害,然而,皇后却只准他找吕大防一人,如果不成,就只能当做没有这么一回事。这中间的利害关系,他一时也衡量不清,但是,皇后再三再四的强调,他也不敢掉以轻心。因此他无论如何,也得让吕大防松口。

“相爷纵然是不惜性命的,却不知道史册上将如何评价君王?”

这可是吕大防从来没想过的事情,他历经三朝,所想也不过是做一个纯臣而已,然而,遂宁郡王的意思,反而是他要陷君王于不义了!

吕大防的神色间,显出几分犹豫,他怎么也想不到,一个十三岁的孩子,会说出这样的话来。而赵佶后面的话,更是令他心惊。

“皇上刚刚亲政,要的就是君臣一心,相爷如果坚持反对,其结果是不言而喻。况且,小王听说皇上一直仰慕章惇才学,只怕日后请章惇回朝也未可知,章惇为人,相爷是了解的,到那时,局面恐怕会变得不堪设想!况且,西征之事,相爷必定无法阻止,倒时军资运转,人员调度,都要掌握在奸佞小人之手,这岂非是国家的大祸!相爷眼看着百姓陷入水火之中,亦是国家的罪人!”

吕大防好好一个忠臣直臣,就被赵佶给绕成历史罪人了,不仅如此,他还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他可不是要目瞪口呆,“这……”

“如今能够帮助皇上,能够救民于水火的,就只有相爷了!还请相爷顾全天下大义!”

赵佶起身深施一礼,吕大防忙搀住了。可是,他怎么也不能相信,这般见识,会出自一个成日里只会吟诗作画的少年郡王!他心里不由得有些担忧,莫不是什么人在背后指使了他,那么,那人的目的,可就令人深思了!

“相爷不必疑虑,许多事情,自然是太皇太后面嘱小王的。而小王不过转述而已,别无其他。”

吕大防闻言有些激动,他从去年太皇太后生病之后就一直不得觐见,宫中也很少有消息传出来,他心中早有疑虑,可是,皇帝一点破绽也不漏,大不敬的事情,他也做不得!

“陛下可还有什么话嘱咐微臣?”

这可是为难赵佶了,他就没有单独见过太皇太后,如今这些话,也不过是皇后嘱咐他的。然而,在这老头儿面前,他不敢多说一个字,一不留神,就能让他探知宫中的隐情,那时候,可就乱子大了。

“相爷不必多问,我也只能说这些。就连今日这些话,出了这个门,小王也是不认的。相爷若是能听得进去,用心用力辅佐皇上,便是江山社稷、天下万民的福祉,若是不能,小王也已然尽力,无愧于太皇太后。”

吕大防死死地皱着眉头,而他心中的疑惑,却像涟漪一般晕开,越来越大。

 第六十六章 战事(中)



不管吕大防心中有多少的疑虑,他都不可能去追究,太皇太后的事情,毕竟已经过去了,而朝政将来的走势,他却不能不去考虑。

一朝天子一朝臣的道理,吕大防怎么会不明白,他也早已三番两次的上表,乞骸骨回乡。皇帝虽然一再的驳回了,但是他自己心里很清楚,那一天并不会太远。可是,赵佶的这一番话,却让他犹豫起来,他如何能够眼睁睁看着朝堂之上,尽都只顾着迎合上意的奸佞小人。不过,赵佶说的话,他自然是不敢全信的,他首先要做的,还是要确定皇帝的心意!至于那章惇,只要他要有一口气,就绝不可能让他回朝!

太皇太后是最坚决反对的变法的人,她为了什么开始在部分地区试行新法,这其中的原委,吕大防可是一清二楚,而那章惇都做了些什么好事,他可是从来都不曾忘记,这样的人回到朝廷,再得到皇帝的信任,整个国家都危险!

吕大防有什么事儿,自然是要去跟右相苏颂去商议,而他,绝不会提起赵佶半个字,这也是世瑶为什么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