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史上最牛驸马爷686 >

第441部分

史上最牛驸马爷686-第441部分

小说: 史上最牛驸马爷686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付永吉从旁边跑了过来:“大人,城内的残敌基本已经肃清,还有一些零星的战斗,不过规模都不是很大,半个时辰之内可以平定。还有十几万辽国人拥挤在北门那里,我们是不是把门关上?”

    文彦博一声叹息:“关上做什么?你当我是陈世美么?既然他们想走,就让他们去吧。舒宝鑫那里怎么样了?”

    “哪里的辽国人已经开始突围,舒将军请示是不是要留住他们?”

    文彦博摇头:“我要的是这座城,让他们去把这一战的结果告诉其他的辽国人也不是什么坏事。你去让各部队监军一个时辰之内将伤亡人数上报给我,随战表一起送回汴京。还有,士兵们辛苦了,今天晚上烧一顿好的。”

    付永吉抱拳:“是。”

    南京之战宋军歼灭城内守军一万七千余人,那些辽国临时招募的青壮人数,以及战斗中辽国平民的伤亡数字无法统计。

    宋军自身的伤亡十分惊人,光是阵亡人数就在二万九千余人,重伤一万四千多,轻伤不计。

    主要是文彦博攻击的太猛,那一夜的攻击为了给辽国人造成压力,他几乎就是用人命在往城墙上面堆人,那些刚刚急行军赶来的部队立刻投入战斗,体力严重的不足,即便拥有比辽国人好的多的装备,但是依然占不到丝毫的便宜。

    从人数上面看,辽国人这一站没有吃亏,甚至还占了很多的便宜。可是战争不是这样算的。

    这里是辽国整个东南防线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文彦博三天打下了南京,意味着辽国的整个防线上面最坚固的一点被打掉了辽国的半壁江山失去了支点最强硬的一个支点。

    宋军把握住了战争的节点,掌握了战争的节奏,剩下的事情,就是让战争按照宋朝的脚步继续走下去。

    皇佑三年月初。

    耶律洪基一部骑兵反攻南京城,希望能够打通这条通道。但是遭到文彦博的反击之后退去。

    四月中旬,李士彬和野利遇乞的骑兵部队马上对辽国的西南半壁发起了席卷xing的攻击。

    同时穆桂英的四十万大军一改战争开始的时候那种慢吞吞的动作,犹如一只发现了猎物的猎豹一般扑向后路被宋军卡住的耶律洪基的部队。

    下旬,仁宗把范仲淹这一段时间调集在汴京的十余万本来准备保卫汴京的士兵也压了上去。任富也指挥河间府的近三十万宋军展开了旨在拖住耶律洪基的反攻。

    辽国人还没有从南京失陷的震惊中摆脱出来,正在想着宋朝会不会继续北上攻打他们的时候,宋军以最快的速度在河间府一带调动了近一百万部队,意图非常明朗,就是要一口吃掉耶律洪基率领的这四十万辽国精锐

    五月初,耶律洪基放弃了对信安的攻击,率领大军回撤扑向文彦博在南京一带部署的防线,希望能够打通一点,让自己的大军逃出生天。同时耶律涅咕噜率领大军南下攻击接应,希望能击溃宋军,把被困住的辽国大军给救出来。

    双方血战数日之后传来狄青从高丽出兵的消息,耶律涅咕噜被迫退去。

    中旬,三路宋军全部到位,耶律洪基率领的辽国精锐除了近三万骑兵乘着宋军的包围圈没有完成之前跑了出去之外,其余人马全部被围困在永清,新城,固安一代。

    辽国人失去了最后的机会,一场宋朝从来没有打过的大规模的围歼战,马上就要拉开帷幕了。

    整个大宋都为这个消息振奋不已,那些民夫们脸上挂着一种骄傲的笑容,有的推着架子车,有的赶着马车,将一车又一车的物资从后方推往前线。

    所有的商队几乎都是在义务的帮助宋军进行运输,就连宋朝的士大夫们,这一段时间追求的也不在是风花雪月了。

    当初河间府双方血战的时候,在茶楼酒肆,最受欢饮的人已经不是他们这些士大夫,而是那些从河间府那里回来的一些士兵和逃难的流民。这些人不管出现在什么地方,总是有一大群围着他们询问战场上的真实情况。

    当听到宋军杀的精彩之处,总有一些好事的人大声叫喊,并且喊出今日所有酒菜钱都算在他头上,博得满堂的掌声。

    士大夫们的心里本来对自己受到了冷落有些不平衡,不过现在好了,文彦博打下南京无异于让他们扬眉吐气,谁说只有武夫会打仗?当初太宗皇帝饮恨幽州,现在文彦博帮他讨回这个面子再合适不过。

    而且文彦博打下南京之后没有如陈世美对东瀛人那般来个赶尽杀绝,很大度放那些辽国败兵和逃难的平民离去,更是彰显了宋朝士大夫的心胸,让他们也有了可以吹嘘的资本。

    所有人都在谈论前线,谈论河间府宋军的死战,南京城宋军的奇袭,还有对即将开始的围歼辽国大军的战斗准备。

    在这个时候,宋朝的民族主义因为战争的胜利而空前的高涨,上到那些士大夫,下到那些贩夫走卒,都在商议着自己可以为前线做些什么。

第655章 仁宗挂帅

    。第655章 仁宗挂帅

    在这样的形势之下,没有人再怀疑宋朝将会取得这场战争的胜利。 首。发

    仁宗看着自己面前的报表,脸部肌rou抖动了一下,这是前线刚刚给送来的回执,朝廷从汴京给送去三十万石粮食,到了前线签收的还是三十万石

    “相国,朕已经下令废除徭役,民夫们帮我们运送粮食,不光要给工钱,还要给管他们的吃喝。你去下查一下,看看这批粮食是哪个官员负责运送的,是不是克扣民夫的口粮了。对于这种在这个时候给朝廷添luàn的人,抓出来严惩。”

    仁宗把那回执扔到夏竦的面前,脸上很是生气。大宋胜利在望,这个时候后院千万不能起火。

    夏竦拿起来看了一下,微微摇头:“万岁有所不知,这一次那些民夫为我们运送军粮的时候,大多是从自家带着干粮出征的,这种情况是再正常不过了。更有甚至者前一段时间给士兵运送夏季军服,我们准备了四十万件披肩,但是到了前线士兵的手里居然是五十四万件,许多民夫都是光着膀子走回来的。”

    仁宗先是一愣,接着一声叹息:“朕若是不打好这一仗,上对不起列祖列宗,下对不起这些百姓”

    夏竦抱拳:“万岁,从这一方面来看,我们大宋必胜无疑。现在除了那些懒散之人,普通人家多有存粮余钱,这些路上的干粮他们也是拿的出来的。若是如以前那般过了今日便不知道明日,不要说自备口粮,就是我们强征,都不一定能征的来。”

    “还有那些朝中大臣,万岁,臣已经按照您的意思往被我大宋攻占的辽国城池派遣官员,本来以为有些官员会心生抵触,却没有想到各地主动上报的官员人数远远多于我们的需要,甚至还有一些人托关系找到老臣,希望能去辽国。”

    仁宗听的也很是好奇,不过马上一想也就明白了。大宋一直喊着要裁撤冗官,虽然都喊了几年了也没动手,可是那些知道自己属于冗官的人确是人心惶惶,每日都睡不安稳。

    若是清朝那种见了上司就要磕头,或者是明朝那种动不动就掉脑袋的官,不当也就罢了。可是大宋的官员不同,不光风险小,而且利润高,在社会上也能受到尊重,只要还有一线希望,谁都不愿意放弃这个职业的。

    所以听到大宋要在以前辽国兴建州府的时候,他们马上觉得这是一个摆脱冗官这个身份的最佳途径。

    有事情做了,那就不是冗官了,裁人也就裁不到自己的头上,虽然说有点生命危险,可是和大宋士大夫的待遇相比,这点风险还是值得冒的。

    不管出于什么原因,最少冗官的帽子已经是很多官员急于甩掉的了,这意味着大宋的最难改的一项改革已经悄悄的铺平了道路。

    “那些藩属国的情况如何?”

    “回皇上,除了对马的参战部队遭遇海难之外,现在只有细兰和彭丹的军队未到,那三佛齐说,他们正在对爪哇发起新的攻势,万岁让他们送一面战旗过来,他们当真只送了一面战旗。不光如此,他们还请万岁在宋辽之战平定之后,出兵帮助他们平定爪哇。”

    仁宗的眉头皱了一下:“这帮家伙倒是真的没把自己当成外人。”

    夏竦不接三佛齐这一茬话,接着说道:“边境传来消息,那朱罗国来助战的部队已经进入了吐蕃边境,想来不出三月就能到达。其他的像大理,占城,回鹘,都已经到了前线。”

    仁宗问了这么多,只为了一件事情。只见他慢慢的又chou了一份奏折出来,语气居然有些恭维的样子:“夏爱卿,这是陈世美上的奏折,朕以为可行,不过还请夏爱卿帮朕看看。”

    夏竦被仁宗这样的语气nong的有些错愕,什么事情?皇上认为可行了还要来问自己?

    他接过那奏折看了一遍,看完之后脸sè大变,不顾自己那老胳膊老tui,猛地跪倒在地上:“万岁,陈世美此乃误国之举,当严惩以戒”

    他本来想顺口说该诛杀九族的,但是后来一想不对,陈世美的九族在那次蝗灾中没剩几个了,最大的一支就是老丈人这一族,诛不得。

    仁宗的脸上那神sè也变了,坐在那龙椅上面挪动两下屁股:“行了,朕知道了。爱卿不用如此紧张,朕只是和你商量一下,陈世美说前线部队互不统属,而且那些番邦桀骜不驯,让朕御驾亲征,朕倒是觉得他说的有几分道理。”

    夏竦跪在地上,仁宗让他不要紧张可是他哪里能不紧张?宋朝的皇帝御驾亲征的有许多,从太祖太宗一直到真宗,几乎每一个皇帝都亲自上过战场,这本也不算什么大事。

    可是这一次不一样,那陈世美居然上表让皇上亲自挂帅三军,这其中的玄机大着呢,不是闹着玩么

    文官为什么能一直压着武将?因为文官的背后有着一样武将没有的东西,皇权每一次中了皇榜的人都说自己是天子mén生,这不光是一个称呼,更是士大夫阶层的特权,说明他们是皇上的人。

    假如皇上挂帅三军了,这意味着以后那些武将都是仁宗的部下,他们将彻底挣脱自从赵光义时代以来士大夫对他们的束缚

    这关系到权力,关系到以后的文官和武将之间的低位这些年士大夫已经对那些武将让出不少了,实在不能再让了。

    “万岁,老臣以为,文彦博饱读兵书,xiong怀兵甲,万岁以他在前线挂帅必然错不了的。”

    仁宗看了他一下:“爱卿说的有些道理,朝中许多大臣也是这般说的,不过,前线的将士们却不这样看。”

    说道这里,仁宗拿出另一份奏折:“爱卿请看,这是前线五百名指挥使同上的请愿书,上面请求朕让穆桂英挂帅。”

    那奏折被仁宗扔到夏竦面前,夏竦的眼光飘过翻开的那一页,只见上面一个个的鲜红的手印和签名。

    他一时语塞了。这一仗宋军已经有了七成的胜算,谁来指挥就意味着谁要立下盖世功勋。

    这些武将以前根本不敢和士大夫们抗衡什么,但是现在他们都有了这个胆子,这是一个造就宋朝的卫青和霍去病的机会,他们显然不想把这个机会拱手相让给士大夫。

    夏竦的眼珠转动的非常快,却一时找不到合适的办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