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穿越の鸡飞狗跳闹重生 >

第61部分

穿越の鸡飞狗跳闹重生-第61部分

小说: 穿越の鸡飞狗跳闹重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勤地不荒,正值夏季,是蔬菜丰收的季节。菜地连绵成片,一眼望不到边,田垄隔开了水渠,农人弯着腰在地里劳作。你家中了一畦黄瓜,我家挨着长了西红柿,他家架子上长豆角垂落,夏天的微风吹过,青菜香气扑鼻。 
  上林一路和乡邻打着招呼往大棚走,突然间有个黑瘦的人影扑过来,倒叫她吓了一跳,定睛一看,是老宅后邻秋三奶奶的小孙儿,叫秋河,从前是秋下林的小伙伴。 
  秋河是个懂事的孩子,乖乖叫了声上林姐姐,不好意思的挠头问:“你们去看蔬菜大棚?” 
  眼下村里都知道,蔬菜大棚就是秋家搞的哩! 
  下林和他许久未见,想请示姐姐去玩,上林也不爱拘着他,正要答应,秋河却怯生生的:“我没见过大棚,也想进去看看呢。” 
  上林一愣,随即答道:“那就一起吧。”   
  因还在实验阶段,前来看新鲜的农人又多,每天络绎不绝,令专门请来的技术员烦不胜烦,索性下了逐客令,任凭谁去,都不能进棚。许多远道而来想看新鲜的人后悔不迭,却都进不去,看不到棚里的情形。   
  其实中国很早就有温室培育蔬菜花卉的记录,由于科技等各方面的限制,始终没有太大的发展。南方早就有了小规模的蔬菜大棚,但都没有形成规模。目前国内的大棚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竹木大棚,另一种是装配式镀锌钢管大棚。前种造价较为低廉,取材容易,建造也方便,缺点是容易朽烂。钢管大棚使用寿命长,但造价很高,平均一亩地总要有万元以上。 
  秋上林也算财大气粗,直接建了两座钢管大棚,打算用上个十年十五年不换。   
  从省里的研究院请了研究员,又托了顾成的关系,请来南方某县有经验的技术员,在村里租了民房,技术员们吃住都在村里田间,手把手教她雇来的农民大棚蔬菜的培育经验。   
  尚未进棚,已有热浪扑面,本就是暑天,棚里的温度却仿佛比外面更高出几度,空气湿热且闷。技术员小张笑嘻嘻的迎上来:“哎呀,秋家大公主驾到,小的有失远迎,公主赎罪!”挤眉弄眼猴模猴样。 
  下林拽着长生的袖子咯咯笑。   
  小张是省研究院的技术员,穷苦孩子出身,算起来和他们还是老乡。几番接触下来,他就爱逗秋上林打趣,硬说她是秋家的大公主,下林是秋家小王子,每每要闹上林个面红耳赤。   
  下林咯咯笑了半天刚缓过气要说句话,突然看到了小张身后某人,脸色顿时沉下去,翻了个白眼,径直拉着长生和秋河说话。 
  她诧异:“顾致远?”   
  笑吟吟摊开一手泥的,可不正是顾致远。 
  一番寒暄后得知,他也放了暑假,在家窝着没什么重要的事情,刚巧顾成下乡视察工作到了子房镇,他也就跟着来瞧瞧秋上林的蔬菜大棚。 
  上林吓了一跳,还以为顾成也到了秋家村,正东张西望的找,顾致远解释说顾成没来秋家村,去了其他地方。镇上的干部说大棚还在创始阶段,现在也看不出啥成果,不如等到冬天再来看。   
  她这才舒了一口气。 
  带着顾致远又重新看两个棚。 
  下林不待见他,和姐姐打声招呼,拽着秋河与长生去别处玩耍。   
  大棚有两个,一个种菜,另一个养花。正在夏季,技术员们教着农民把大棚上的塑料布卷起来,以便通风,饶是如此,棚里温度犹比外面高两三度,呆上一会儿就大汗淋漓。 
  他们在看的这个棚里主要种了些尖椒,也就是俗称的菜椒。菜椒的营养价值高,产量大,又正在夏季蔬菜难的时候,虽然只是试验性的种植,但也能采摘不少,拉到城里的蔬菜批发市场,很快就被哄抢一光。 
  上林希望能种出后世里五颜六色的彩椒,但据小张说目前国内尚未有这个品种,又追着问详细情形。她又不是农学出身,只买过吃过,哪里又对付得了专业人士的询问,只得托词说听国外的友人提起过,这才糊弄过去。但也算为他们提供了个方向,小张憋足了劲头要种出红红绿绿的彩椒。   
  边角也没空着,种了几垄西红柿,赶上西红柿下架最不好吃的季节,她也只能望柿兴叹,又去看了花棚,因地方有限,只养了青葱的万年青,并好养活的含笑,却也没有开花。   
  钻出大棚,抹把汗,琢磨着两座大棚规模太小,不说蔬菜,单只花卉,也须得大地方才能多培育几个品种。看着占地面积不小,实际可操作的只有简单几样,她来时抱着采摘盛夏果实的心情,如今却泄了气,篮子里也只装了几个菜椒并西红柿,不免丧气。 
  还不如去山上找野果收获丰富呢!   
  顾致远是个有眼色的,伸手一指,问:“那是什么?” 
  他们正前方,齐刷刷排了一溜架子,绿藤青梗,绿油油肥胖胖的悬着些长条瓜,表皮疙疙瘩瘩,看上去不甚美貌。 
  上林心喜:“苦瓜!”   
  炎炎夏日,心火浮躁,她仿佛看见碧绿的苦瓜拌着冰块盛在透明容器里。冲上去就要捡着最大个的扭,小张吓得连连阻止:“别别别,那是留种的,老了不好吃,你捡小的才嫩!” 
  上林回头吐吐舌头,不舍得放弃目标。   
  东逛一家,西逛一下,很快篮子里盛满了各色菜蔬。 
  自家没种,但好歹也是来到了秋家村的大菜地,还有那么多亲戚邻居呢,这个给把青菜,那个给根芹菜,顾致远又抱了个金黄的南瓜。 
  上林心想,好么,感情我不是为看我家大棚而来,倒像是来劫掠乡亲们!   
  其实她也知道,这点瓜果菜蔬在农人眼里实在算不了什么。自家菜地里多的很,吃也吃不完,卖又卖不出价钱,很多都白白霉烂。 
  她以前和顾成商量过的计划正在实施,镇上找了地方,正打算盖蔬菜批发市场——蔬菜大棚形成规模,蔬菜产量提高,总不能自家全吃了吧?她早就想好销路。随着生活质量提高,很快各个城市都要倡导菜篮子工程,子房镇的蔬菜不止要卖到全省,说不定还能进京支援呢!   
  做事要趁早,晚了就有别人学样。别看她好像什么都没管,实际上耳朵灵敏着呢,一早催着镇上和市里签订协议,通过顾成的关系得到省委支持,大力发展子房镇的农产业,不,不仅仅是子房镇。 
  以子房镇为基点,如果办得好,逐步把经验扩散,让全省都受益。   
  赶得也巧,她东张西望寻找秋下林,长生他们几个湿淋淋的提着鞋子回来了,一问,原来下河摸鱼去了。 
  这几个小子运气不太好,鱼没摸上来,好在诳来一罐头虾,不安的在水里摆动。   
  顾致远打算在秋家小住几日,已经得了家长允许。上林正愁无人帮她教导下林和长生的功课,闻言大喜,巴不得他在子房镇长住才好。 
  顾致远年年都是三好学生,一等一得成绩拔尖。   
  当下不顾下林撅嘴不乐意,要拉着他们去小酒仙吃饭。顾致远摊手:“随便吃口吧,浑身臭汗,总得先洗一下。” 
  上林想想:“也行,那就回家,让你尝尝我的手艺!” 
  顾致远抿唇而笑。   
  下林翻白眼,小声嘟囔:“小白脸坏心眼。大男子汉的,连点汗水都忍不了,呸!”   
  望着他们几个远去的身影,秋河托着上林送他的几个菜椒嘿嘿傻笑。 
  姨奶奶扁扁没牙的嘴:“那是谁家的娃子,咋能进棚里捣乱呢?” 
  秋三奶奶回答说:“咱前边秋小二家的,建国他大闺女,能耐着哩!” 
  微不可闻的说,建国这两年越整越大发了,说是又建了新厂,能耐着呢…… 
  秋家的姨奶奶吧唧嘴:“反常是妖,那闺女不正常哇……” 
  秋河暗想,可就是不正常,第一名考进重点初中……   
  秋下林坐在顾致远对面沙发上,大眼瞪小眼。 
  他把眼睛瞪得溜溜圆,力图表达对顾致远的不欢迎。 
  顾致远鸠占鹊巢,丝毫没有扭捏和不安,洗好澡出来,换了身长生的衣服,舒服的靠在靠垫上翻看上林新近淘到的古书。 
  他第一次到秋家做客,但从心里觉得亲切。两人在信里讨论过的室内装修,珍贵的古书,别人当废品卖给她的明朝香炉,费尽口舌才得来的青铜镇尺,甚至于家具的摆放,拖鞋放在鞋柜第几层,仿佛都在梦里出现过,比在自家还放松。   
  不怪上林婆婆嘴什么都说,实在是两人通信的频率太频繁。说完古书就是摆设,说完家事还有零零碎碎,面对信纸、面对脑海中的顾致远,上林有种说不出的放松和信任。 
  他自律、早熟、懂事,无论说什么都异常合拍,仿佛是多年的老友,彼此间只要一个眼神,已知对方在想什么,要说什么。 
  这同她和长生下林朝夕相处培养出的默契不一样。 
  是发自心底的,合拍。   
  有时候秋上林想,说不定两人上辈子是同一个人呢,才会了解对方至深。比亲父母兄妹都更透彻。   
  长生回楼下洗澡换衣服,突然听见秋上林趴在阳台上喊他名字,忙走到阳台,仰头望。 
  上林踩着凳子趴在阳台上,使劲挥手:“长生长生,把那个水晶碟吊上来,哦,冰箱里的虾仁也拿出来,对了,拿几只冰棍,还有西瓜吧?” 
  他想想:“有。” 
  “切半只西瓜,鬼天气热的不让人活了!” 
  顾致远在客厅里听着,也走到阳台,趴着往下看,倒挺好玩。 
  “我下去拿吧,长生拿不了那么多东西。”   
  李长生淡淡的看了他一眼。 
  顾致远发誓,他看着了李长生的白眼仁。 
  照理说,没人会对白眼仁害怕,但方才他那一眼,让他觉得,仿佛是掉进了能冻死人的冰窖里,什么热气烦躁全没了,只剩哆哆嗦嗦的冷寒。 
  再看,对方却已收回目光。   
  摇摇头,笑自己发傻。   
  压根也不用他们下去帮忙,上林一嗓子,秋下林颠颠的送来塑料编的菜篮子,轻巧大方。编织者心灵手巧,用不同颜色的塑料结在篮子正面勾出一朵鲜艳欲滴的粉月季,趁着几片嫩绿的叶子,不像菜篮子,倒像摆在高级商店出售的工艺品。   
  顾致远看菜篮子看傻了眼,等他回过神,更觉得大开眼界。 
  一根绳子吊住菜篮,上林和下林把着,慢慢放下去,李长生接过,把她要的东西一一排好,说声起,两人合力又把篮子拽上来。篮子盛满了东西,颇有些重量,两人小心翼翼,劲儿往一处使,晃晃悠悠的,一点点把菜篮提了上来。 
  等到篮子到手,顾致远探头去看。 
  喝——水晶碟斜插着,被西瓜牢牢挤住不怕倾斜;蒙着保鲜膜的半个西瓜红壤绿皮,从冰箱拿出来起了一层薄霜;袋装虾仁被西瓜挤得缩在角落里,护住身单力薄的冰棍。   
  叹为观止哇。 
  眼见得秋上林轻车熟路,他知这三人绝非演练了一次两次。   
  上林嫌冰箱噪音大,买了回来索性放在楼下李长生家中。反正那个家平时没人在,也就长生和他姥爷回去睡觉。冰箱放在楼下,跑来跑去拿东西难免不方便,懒人有懒招,买回的菜篮派上用场,专门负责上下运送物品。 
  开始还有邻居觉得稀奇,后来看的多,也都见怪不怪。   
  李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