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中日大决战[孙挺信] >

第48部分

中日大决战[孙挺信]-第48部分

小说: 中日大决战[孙挺信]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薛长官仅指定张、赵、王三人负责守城,却没明确这三人中谁为统帅。因此,职责不明,三马同槽,谁也管不了谁,造成指挥混乱。
  会上,三方一致认为日军将以大的兵团进攻长沙。但在兵力部署上,却各执己见,相持不下。
  赵代参谋长提出:“长沙只应作为一个持久的防御点来迟滞、消耗敌人有生力量,以争取时间,以利于我机动部队的集结与决战。因此,应将第4军的两个师和炮兵置于城西岳麓山,一个师放在城里。只要岳麓山阵地能确保,长沙城就可确保,就是在长沙城不能确保时,由于主力在岳麓山这边,也可掩护城里那个师西渡湘江,免遭日军歼灭,向西或向南撤退也来得及。”
  张军长的意见与赵代参谋长针锋相对,主张将主力放在城内死守。决心亲率两个师住进城去,一个师放在湘江西岸岳麓山。
  在双方争执不下时,张德能搬出薛长官这块王牌压人,说:“第4军将主力放在城里,这是薛老板指示的。”
  张德能军长是第四战区司令长官张发奎上将的侄儿,与薛岳关系当然密切。有了这层关系,张军长当然没把赵代参谋长放在眼里,一味地按自己的主张行事。他将第90师放在岳麓山这边,自己亲率第102师和第52师住进城里,军指挥部设在城内坡子街中央银行的防空洞里。
  6月6日。
  日军右路兵团突过洞庭湖水系,占领沅江,并将第六战区南下救援的王耀武集团军阻击于益阳地区。同时,敌以有力之一部继续南下,于6月16日攻占长沙西面战略要地宁乡。
  中路日军第一线兵团两个师团,突破新墙河第20军南岸第一道防线,一度包围20军133师,并企图包围歼灭第27集团军总部和20军主力。经20军另外两个师救援,打破日军包围,20军主力和第27集团军总部才从平江退向左侧,并南下,企图向浏阳地区靠拢。
  中路日军第一线兵团长驱直下,于6月8日抵达长沙城郊,仅以一部兵力攻打长沙城,主力却绕过长沙,继续向南推进。
  中路日军第二线兵团第34、第58两师团,在一线兵团扫清的通道上快速推进。6月13日,第34师团与右路军的志摩支队和针支队会合,共四万余兵力,从长沙北面突然西渡湘江,迂回攻打岳麓山守军。第58师团也在这时一鼓作气推进到长沙城下,迂回到西南方向长沙发动猛攻。
  日军左路(外线优秀兵团)之一、二线兵团于6月中旬,在浏阳地区将正在运动中的第九战区机动部队第44、第72、第58、第37等各军前后夹击,左右围攻,打得该几军一团混乱,纷纷向江西边境突围溃退。
  整个战区乱了阵脚,陷入被动挨打局面。
  薛岳急得顿足捶胸,叫苦不迭,只得向各集团军、各军下令:“各部队索敌攻击。”
  长沙城处于危急之中。
  攻打长沙城的日军是中路第二线兵团和右路一部兵力。如同巨浪汹涌而来,其锐气在推进途中丝毫未受挫折。
  岳麓山守军力量单薄,在日军连日猛攻下,渐呈不支状态。
  张德能军长此时才感到赵子立的意见是正确的。他想从城内抽一个师增援岳麓山,但城内船只早已派去疏散物资去了,无船可用。
  6门16日,深夜。
  岳麓山外围阵地失守,山上炮火支援受到削弱。湘江东岸,日军发疯似地向城内猛扑,城里一部分核心阵地也被敌突破。
  张军长面临的情况万分险恶,若岳麓山失守,城内两个师将被全歼,遂命令第102师抢渡湘江,增援岳麓山。
  由于战况惨烈紧迫,从城里撤退的第102师官兵,以为是从长沙撤退,当队伍拥到江岸时,便争相渡江,秩序大乱。队伍过江后,只好沿着岳麓山至衡阳的公路退却。
  张德能军长还蒙在鼓里。
  九天来,他在城里亲自到各阵地上指挥督战,成天挨敌人的飞机轰炸,大炮轰击,早已疲惫不堪。那天夜里,他将守城的任务交给第59师师长后,带着几个卫士乘船过了湘江,准备亲自去镇守岳麓山。当他来到岳麓山湖南大学时,已是凌晨四点钟,走进屋子,一头栽倒在地上便呼呼地睡了过去。岳麓山上百十门大炮的吼叫,也没把他吵醒。
  6月17日,晨。
  一卫士首先醒来,见外面江边上,102师的官兵过江后往衡阳方向跑。便赶忙推醒张德能军长。
  张军长闻讯,勃然大怒,冲出去“砰砰”地朝天放了两枪,大声吼道:“统统回来,不回来的我枪毙你们!”但是晚了,该师大部已于天亮前就退走了。
  6月18日,晨。
  岳麓山失守。
  同日,守城的第59师见岳麓山彼日军攻占,城内部队失去依托,只好突围出城,向浏阳方向退去。
  长沙失守。
  蒋介石在重庆。得知长沙失守,十分震怒,第4军是怎么搞的,谁叫他们撤退的?
  此时,蒋介石接到第六战区第24集团军总司令王耀武从湘北前线打来的电话,说他奉命率部前去增援长沙,被优势日军堵截在益阳地区。在这之前,他曾打电话去长沙找九战区代参谋长赵子立请求任务。赵向王说在守卫长沙问题上,他和张德能军长意见分歧,张军长固执己见,置主力于城内,看来长沙是守不住了。他虽身为战区代参谋长,但并未履行职权,也未能指挥长沙守军作战。望王耀武千万将此情况报告蒋委员长。
  蒋介石对失守长沙的第4军军长张德能更加愤怒。立即电令:第九战区代参谋长赵子立和第4军军长张德能前往重庆,向军事委员会汇报长沙作战经过。
  赵、张奉令一同前往。刚到重庆,张军长即被军委会军法执行总监部逮捕下狱。后经军法部审判,确认其在守卫长沙城的战斗中犯有罪行,判处死刑,于当年7月被枪毙,赵子立在守卫长沙作战中被张架空,未负实际责任,免予追究。
  6
  长沙失守,蒋介石为确保衡阳,决定在渌水至衡山地区采取“中间堵、两边夹”的战略手段,将长沙地区之敌,屏障于禄水以北,蒋介石电令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迅速调整部署,以达成以上战略目的。蒋介石电令大意为:
  一、令第10军守卫衡阳城。
  二、令欧震将军率第37军、暂编2军,在禄水至衡山间沿铁路线和湘江两岸正面占领阵地,堵住南侵之敌。
  三、令川军王陵基第30集团军所部第72、第58、第26三个军,和川军杨森第27集团军所部第20、第44两个军,在湘江东岸由东向西进攻醴陵地区之敌,令王耀武第24集团军所部第73、第79、第99、第100四个军,和第4军一部,在湘江西岸,由西向东攻击,与东岸川军形成对击夹攻之势,斩断向南进攻之敌。
  由于战场形势急变,蒋介石的战略企图变成了“画饼”。
  薛岳接到蒋介石电令时,第九战区仍在执行“各部队索敌攻计”命令,实际上是各部队均处于被敌追踪攻击状态,根本无法收拢部队,组织实施蒋介石的战略计划。直到6月23日,薛岳才与各部取得联系,下达各自的集结地点和攻击目标,但这时的战场形势已大大变样,为时已晚了。
  还在进攻长沙之前,(火田)俊六大将即向各师团长指出,进攻衡阳比最为担忧的是中国远征军的回援和六、九战区部队形成拳头,使日军不能从长沙南下。要求各兵团务必注重进攻速度。
  横山勇的作战方案中更是规定:在攻取长沙的同时,即以炮兵、坦克、铁道部队快速向南推进,以急袭和强袭手段,迅猛插入衡阳地区;要乘中国军队尚未部署好之前进攻。
  根据这一战略意图,中路日军第一线兵团第68、第116师团,在第二线兵团围攻长沙城时,便沿长沙东侧继续南下,其意图好像是为了阻击从衡阳北上增援长沙的中国军队,实际上另有它图。
  当日军第58、第34师团等部刚攻下长沙,已经过一定休整和补充的第116、第68两个师团,立即从株洲附近沿湘江两岸向衡阳推进,其行动之神速令人咂舌,如同平地兴起的狂涛向南汹涌卷去。
  湘江东岸。第68师团,在佐久间为人中将指挥下,疯狂南进。在衡山地区与守军打了两天,便于6月23日清晨抢渡(氵米)水。23日夜间,进抵衡阳东南郊区的泉溪,并连夜渡江。24日白天,该师团主力,冒着美军飞机的轰炸扫射,继续强行渡江。渡江后,日军即向衡阳机场进攻,26日占领机场。
  湘江西岸。第116师团与东岸日军齐头并进。6月23日到达衡山地区,迅速突破守军防线,于6月26日抵达衡阳附近,并迂回到城之西郊。
  同时向南突进的还有第13师团。该路日军在长沙城被攻下时,从江西边镇上粟市地区突向南进,穿过萍乡、攸县、安仁等县境,在衡阳东北方,担任对井岗山地区中国部队的警戒,以保证向衡阳城进攻的日军的侧背安全。
  这三个师团的日军,都是在中国军队企图中间堵、两边夹的部队尚未部署到位时,就顺利地突过了险峻地域。犹如排球场上打出的一个漂亮的“时间差”一样。
  当日军快速部队在衡阳郊区的进攻打响一天之后,第27、第30两集团军才在渌水以北的湘赣边境山地集结起约十五个师的兵力,向醴陵地区出击。但是,这十多个师的部队,尚未充分展开,即遭到日军第3、第27、第34几个师团的先行攻击,“拳头”尚未举起,就被冲散。
  湘江西岸的王耀武集团也没料到日军南下来得如此之快。本来要调集各军与东岸川军夹击敌人的,可是现在,他还未来得及集结部队,东岸部队就被冲散了,而且日军已经在攻衡阳城了。因而,在此夹击日军已失去意义,便令第100军和第74军各一部,跟着日军屁股后头向南追击,又令其他各军迅速向安化、新化、宝庆地区集结,准备去解衡阳之围。
  日军围困衡阳的部队先后向孤城发动了三次规模巨大的攻坚作战。
   
                  
第七章 最后疯狂(下)
中日大决战……第七章 最后疯狂
  第七章 最后疯狂
  1
  1944年2月初。
  美、英军攻占马绍尔群岛,进而轰炸日海军联合舰队基地特鲁克和马里亚纳、加罗林等群岛。2月18日,军务局长佐藤面见东条英机,提出从马里亚纳和加罗林群岛撤退。东条英机于1942年9月25日宣布划分的太平洋绝对国防圈已被撕开了个大口子。
  战火快烧到日本大门口了。
  日本朝野人士中,要求更换东条军人政府,结束战争,恢复和平的呼声日渐高涨。东条军人政府和对外侵略扩张的战争政策在国内也已越来越孤立。
  值此严重时刻,东条英机却认为,战争失利是因为日本国内政治民主化造成的。民主,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成天吵吵嚷嚷,干扰政令统一,使全国不能统一意志,集中力量进行圣战这个战争狂人崇尚的是独裁统治。他和所有独裁者一样认为,独裁的好处在于:用管理一个班十个士兵的方法,就能管理好一个国家。当然这方法是极血腥和野蛮的。
  此时,东条英机已是首相兼陆相、内相、文相、商工相、军需大臣,实行全面独裁。但是,他还觉得不够,还要进一步由他来实现日本陆军的统帅权和指挥权的高度统一。
  2月18日夜里,东条英机拜访宫内大臣木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