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抗日之铁血河山 >

第270部分

抗日之铁血河山-第270部分

小说: 抗日之铁血河山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8集团军的游击区相连,南边又是黄河天险。这几个方向上除了东边是所谓地友军。南边又与一战区主力相隔一条黄河之外,其他方向皆是日占区。在这种条件之下,首先我军的机动能力就受到了极大的限制,而且回旋余地也大幅度降低。没有友军的配合。您认为仅依靠咱们一个集团军五个师地兵力能和十余万日军相抗衡吗?”
    “有着地利优势又有相对完备工事可以依靠的拥有两个集团军8个军19个师外加4个游击纵队二十余万之众的中条山守军在仅仅半个月不到的时间之内就丢光了几乎所有阵地不说还有大量部队被俘或是被合围在山中。您认为咱们只有两个军的28集团军的战斗力再强悍能抵得上这拥有8个军之众的两个集团军?现在由于中条山守军溃败的速度过快,对于28集团军来说战机已经失去了。而且现在一战区群龙无首,74军和第10军又迟迟到不了位。咱们一旦出现任何危险连一个接应的部队都没有,如果74军或是第10军在某一地徘徊不前地话,到那个时候就真的是孤军奋战了。74军和第10军的情况也和咱们差不多。他们现在之所以还在川陕边打转转,迟迟不要入陕,恐怕就是他们地长官现在也看出了军委会这一步臭棋了。咱们还是慢慢走吧,即便是赶过去现在咱们也已经无能为力了。好虎还是架不住群狼的。”
    “这场溃败实在来的太快了,有着相对完备地工事又占据着地形上优势的二十多万守军被十余万日军在半个多月的时间之内打垮。实在是抗战以来最大的一个耻辱。军委会将咱们和74军、第10军这样的中央军劲旅调过来与其说是想恢复态势还不如说是想挽回一些面书。不过我想最高当局会明白过来的,现在中条山的大局已定,咱们再去弄不好卖一个搭一个。别看现在军委会催促的急。只要战事结束之后日军不南下强渡黄河,恐怕咱们还没有到黄河边上停止前进的命令就会下来了。最高当局是不会为了一个中条山将国军精锐全部扔进去的。”说完许洪亮叹了口气,摇摇头他怎么也想不通为何兵力地形均占优势地守军会败的这样快。
    刘家辉听完许洪亮的话半天没有说话。走到门前推开房门望着北边若隐若现黑压压的武当山良久之后才叹了一口气道:“你说的这些我何尝不清楚,中条山战局打到现在即便是现在咱们和74军第10军全部赶到也已经于事无补了。尽天命吧。我不是避战之人,只要与国家民族有利就是28集团军打光了我也认了。苟利国家生死已,岂因福祸避趋之。28集团军不是我个人的军队也不是某一政党的军队,他整个是中华民族的军队。只要国家民族需要他那怕前边是刀山是火海也要硬着头皮上,谁让我们是中国军人。”
    说到这里刘家辉转过身来对许洪亮道:“我已经下定决心了,洪亮你去给军委会回电将我们地计划上报,请求军委会命令74军和第10军从运城以西强渡黄河配合我军行动。”听完刘家辉下定决心许洪亮没有再说什么,摇摇头叹了一口气,转身出去发电报去了。
    军委会地回电速度相当快。在第二天的回电便送到刘家辉手中。电报只有两个字照准。接到回电之后,刘家辉立即调整部署,以新77师为先头部队全军转向翻越武当山经过老河口一线进入河南,经内乡栾川洛宁于六月十八日全军抵达渑池一线,并于十九日夜派出小股部队在焦地以东偷渡黄河,详细侦察中条山一线日军详细情况为全军强渡做准备。而被刘家辉提前派出去地骑兵和特务团已经于六月十日在萧明统一指挥之下由大营一线偷渡过河,趁日军自认为已经取得全胜并彻底扫清中条山一带中国军队残部之后有些松懈的心理,在六月十二日夜以突然袭击并摧毁了运城机场炸毁二十余架日军战机之后。采取夜行晓宿方式于六月九日抵达中条山腹地胡家峪一线。
    正如许洪亮所说的一样。急于雪耻的最高当局虽然批准了刘家辉的作战方案,但是军委会之中还是有明白人的。28集团军、74军、第10军这些部队都是国军精锐中的精锐。万一在中条山一线遭遇什么意外,那么对抗战全局来说可比丢掉一个中条山危害要大的多。就在刘家辉已经做好准备磨拳擦掌准备于六月十五日夜强渡黄河的时候一封由军委会下达的终止原定作战计划,28集团军就地展开防御的命令由重庆军委会发到了刘家辉的设在渑池英豪的司令部之中。
    看着手中的最新命令,刘家辉苦笑着摇头对着许洪亮道:“还真的让你猜对了,作战计划终止了。咱们跑了三省上千公里的路到头来变成了一场武装游行。而我的骑兵和特务团现在已经深入中条山腹地,现在告诉我终止作战计划全军转入就地防御,这他妈的算怎么一回书事情。”
    许洪亮接过电报看了看问道:“副座怎么办?执不执行命令。”刘家辉站在地图前思虑良久才苦笑道:“不执行怎么办,难道抗命出击吗?这封电报不仅我们74军和第10军用样会接到的。失去了他们的协助,咱们就是突破黄河一线又能怎么样。命令已经渗透至黄河北岸的部队全部撤回,告诉部队就地展开构筑工事。”
    许洪亮道:“由集总派至北岸的部队到好说,他们目标小行动行动也灵活,而且从目前看尚未被日军发觉。但是现在已经抵达胡家峪一线的萧明和王胜所部怎么办。他们在运城炸毁日军机场的举动太莽撞,现在肯定已经引起日军注意。日军是不会轻易放过他们,让他们轻松的撤回南岸的。”
    刘家辉看着地图思虑了半天才道:“告诉萧明和王胜如果找不到机会撤回南岸,就让他们转到向北进入吕梁山地区,从那里西渡黄河。”
    许洪亮看了一下刘家辉所指的位置,不由的吃了一惊道:“副座,那里是十八集团军的吕梁军区所在地,从那里渡过黄河就是他们的陕甘宁边区,以目前国共两党形势来看,他们会不会允许我军进入他们防区并经过他们心脏地区撤回国军控制区。”
    刘家辉道:“正是目前的形式,日军才不会提防他们走北路经过十八集团军防区后撤,这样他们安全撤回的机率会很大。至于十八集团军那里请现在已经调任军政部任部长的辞公去他们驻重庆办事处通融一下。我想应该没有什么问题。而且从他们在中条山会战后期掩护不少国军部队突围这一点上来看我想他们还是能通情达理的,毕竟我们都是中国人血还是浓于水的。”
    说到这里刘家辉道:“你再给萧明发个电报,在和十八集团军下属部队交涉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自己的态度。还有如果他们同意我军过境,在渡过黄河安全之后,让王胜将他们特务团的枪支弹药全部留下,另外如果萧明他们在中条山地区收集到国军溃散部队留下的武器弹药也全部给他们留下。他们这些年在日军反复扫荡之下坚持到现在也是够苦的,这些武器弹药就算是允许咱们过境的谢礼吧。”
    陈部长办事还是满有效率的,就在萧明带领部队在黄河北岸苦于因为日军防备过于严密而无法寻找到日军防御薄弱地带渡河,并与日军扫荡部队数次激战,伤亡不小的时候。六月十八日陈部长回电告诉刘家辉十八集团军同意萧明所部经过他们防区撤退,并已经电告其在吕梁地区部队派兵至汾河北岸接应。”看到这封电报刘家辉和许洪亮对望一眼之后,不约而同的松了口气。
    正文 第二百一十一章 风起云动(6)
     更新时间:2009…11…23 12:09:21 本章字数:7809
    萧明这个家伙的脑袋还是蛮灵活的,早在接到刘家辉军委会已经下令停止这次作战计划命令他立即寻机退回黄河以南的电报之后,就马上带队从胡家峪一线南下寻找机会渡河。可惜日军封锁过于严密,根本没有缝隙让他可钻。萧明在思虑再三觉得目前的形势对自己相当的不利,如果强行向南突围的话付出的代价太大。在发现这一点之后,他主动就调头改道向北寻找机会。萧明心理清楚自己在运城捅的篓子有些大暴露了自己的真实实力。日军是绝对不会允许自己刚刚平定的中条山又冒出一支成建制的中国军队的,肯定会调集重兵围剿。现在自己将运城机场搞的瘫痪了,日军在短时间之内派不出飞机来,自己部队中机动性好的骑兵又占了大部分,日军在短时间之内还摸不清楚自己的确切位置。如果在短时间之内找不到最佳突围路线,等日军将机场修好,在这现在特务遍地的中条山地区一旦被日军飞机盯上,在日军调集重兵围攻之下自己就是不死也要脱成皮。
    在主力无法按时发起战役的情况之下,自己想要将手中这支28集团军最主要的机动力量大部分带回去,就必须要想办法在日军的封锁圈中找到一条突围出去的缝隙。所以在南下的道路被堵死无望的情况之下,萧明在没有请示总部的情况之下,果断的调头向北。萧明以马匪生涯中多次与官兵周旋有惊无险的经验判断出北边是日军封锁区的薄弱环节。北边太岳山、西北地吕梁山和东北太行山都是十八集团军的根据地,以日军特工比狗还灵敏的嗅觉现在国共两军之间矛盾恐怕这些小鬼子比一般中国人还要清楚,所以小鬼子肯定不会提防自己向北十八集团军根据地突围的。所以北边来说应该是日军封锁的薄弱点。在这一点上萧明到是和刘家辉不谋而合。
    日军也知道以现在国共两军的矛盾来看,十八集团军是绝对不会允许一支国军部队随便就进入他们防区的。所以即便是在中条山战役最激烈的时候,日军也只是严密封锁了黄河沿线防止国军向南突围,对北部并没有部署太多兵力。至于现在,完成作战之后除了留下一部分兵力扫荡中国军队残余之外绝大多数日军主力已经撤回原驻地,北边的封锁线更是形同虚设,重点与其说防止占领区内部残余地小股中国军队向北突围还不如说是防止生存力极强的十八集团军趁机将手伸进中条山地区。
    无论是日军华北方面军司令多田骏中将还是驻山西的第一军军长莜冢义男中将这些小鬼子心里都明白,要是让这些虽然装备低劣但是无论是生存能力还是战斗力都很强的十八集团军部队将手伸进之前经过自己十三次围攻,这次集中了华北方面军的主力甚至从华中的11军调来一个师团。***。**谋划良久费了很大心力才刚刚赶走国军占领的南下河南地桥头堡中条山地区,那么直到他们死也不会安生的。
    所以中条山北线的日军的防御重点在中条山战役结束之后更多的是向北,而不是向南防止中国军队的漏网之鱼向北逃窜。这一线的地形都是山地,日军很难构筑成一条完整的封锁线。而且这个方向又没有象黄河那么大的河流可以成为天然的封锁线,所以萧明认为用较小地代价突围出去的希望还是很大的。唯一让他有些顾虑地是十八集团军的部队会不会允许他们过境。虽说一直在华中地区作战,但是萧明在皖南事变之后多多少少也知道一战区的部队和十八集团军相处的不是那么太愉快,萧明还隐隐约约听说过一战区那位现在被逼出走的司令长官出走的原因就是和在两军关系处理上的一些问题有关系。如果不是从中条山要到第二战区在山西仅剩的辖区吉县必须要经过十八集团军地根据地。萧明还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