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武侠修真电子书 > 回到清朝当大官 >

第95部分

回到清朝当大官-第95部分

小说: 回到清朝当大官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序然打开一看,是一个小银锁,他师母说是给李序然孩子的长命锁,叫李序然务必带上。

    推辞不过,李序然只好拿上,幸好走的时候,他的太太静儿给他师母拿了些用泰州丝绸绣的一个刺绣,上面写着:寿比南山。

    他的师母很高兴的接过了他的礼物,直夸李序然好福气,娶到了这么好的太太。

    其实,李序然连这个师母的面也没见过,只是走的时候听太太说,到了京城之后一定要和师母说说话,因为,李序然当年在刑部的时候,他的师母对他是很照顾的,比起杨尚书的严厉,他的师母更加的细心,就像是一家人似的。

    应酬完这些后,李序然便吩咐杜唐和安刚,应该回南江省了,耽误了这么多天了,他早就惦记他的南江改革大计了。

    几天后,他们回到了巡抚衙门,李序然便将在京城经历的事情讲给他们听,同时还将自己从京城带回来的书信和买的小礼物拿给他们,这可高兴坏了李序然的孩子,因为有些东西只能在京城买到,所以这个小家伙今天算是大开眼界,看着他的一堆玩具,他谁也不让靠近,把众人都逗笑了。

    李序然叫静儿把长命锁给孩子带上,这是他师母特意给拿的,千万不能把这事给忘了,这也是老人的一片心意。

    晚上的时候,李序然他们几个还有十三骑的人都在一起吃了饭,这种情况下自然要喝点酒,李序然感觉这一醉,京城的事情就这样过去了,明天将继续他的计划吧。

    可是,京城的事情似乎没有那么容易过去。

    一个多月后,李序然接到消息:皇上驾崩了,太子继承皇位。

    李序然还没反应过来的时候,又来了一个消息,大意如下:

    为了加强统一管理,朝廷决定在南江省和北江省设立两江总督。着,南江巡抚李序然新任两江总督,加兵部尚书衔,从一品。节制两江境内所有的官员,掌管两省的民政、军政、司法等。
第一百零三章 高处不胜寒
    皇上终究还是走了,像他自己说的:万岁那只是个幻想,百岁就不错了,生老病死这个规律,谁也不能幸免。

    这时,李序然才明白了,为什么皇上派太子亲自来南江省和北江省实地 ;查看,同时,他们都一直在说这两个省有统一的计划,李序然的责任的会更加的重大。

    没想到这个责任就是把两江给了他,让他做了两江的总督。

    两江总督加兵部尚书衔是地方官的最高境界,如果说巡抚是地方大员的话,总督甚至可以说是一方诸侯了,列入了从一品的行列,用现在官阶来说就是有政治局委员衔的最高地方官,而且是真正位高权重。

    同时,更为关键的是巡抚相对重民政,而总督则偏重军政,两江境内所有的兵马都由李序然节制。这个年代,有兵权才是真正的有权、有实权。

    安排好宫里传旨的人之后,李序然一个人来到了城南的那座山上,每次遇到事情之后,他经常会来到这里,不管是起伏还是悲喜。

    看着远处的崇山峻岭和树木花草,李序然的心里变得更加的复杂起来。

    这时,他想起了静远大师,想起他说的话,当年静远大师让他选择三样宝物时他放弃了能看出前世来生的镜子,也放弃了最高权谋之书,而是选择了那张能解读他在凌云寺抽到的那根竹签意思的无字之纸。

    现在李序然又从小锦囊里拿出那张纸,每次遇到极其复杂的事情时,李序然都会打开它。

    但每次打开后,什么字也看不到,这次也不例外。

    李序然小心的把它收起来,他知道,一定是时间不到,当年,静远大师给他说过这上面有解读签文意思的字。那就一定有,而他同样说过:天机不可泄露,那就说明现在还不到时候。

    先帝毕竟对自己有知遇之恩,同时前段时间还召见过他。李序然知道:不是一般的官员都能有皇上单独召见的待遇,更何况是在皇上知道自己身体不行的情况下。

    李序然面朝京城的方向默默的望着,当年那个让自己写《铁窗赋》的皇上,那个担心自己的儿子相互残杀的老人,拥有最高权力的天子就这样走了,现在的皇上正是自己前段时间冒险绕过盘龙岭,安全送往京城的太子。

    记得先帝曾对他说过:头上只能有一片云,那就是皇上,但现在皇上换了一个人,而他。要辅佐新的皇上。

    皇上的意思是很深远的。

    如果皇上让他去屠杀百姓,让他去暗杀朝廷重臣,比如像康王那样,那他就不会去执行,那怕是不要头上的这顶乌纱帽。

    因为。先帝真正的意思是头上只能有一片云,那就是正道,最高权力只是一种象征和代表。

    新皇上有勇有谋,富有远见,深谙治国之道,李序然相信,他的改革大计一定会实现。因为,朝廷会支持他,而他也相信自己。

    李序然知道,从上次和先帝最后一次谈话中就可以看出先帝早就有设两江总督的想法,但是他先帝没有明说,而是让太子继位后再颁这道任命自己做两江总督的圣旨。目的就是让李序然明白:这是新皇上的旨意,给他的恩赐,让李序然感觉欠新皇帝的很多,希望他能好好的报答新皇帝。

    如果说这是深谋远虑的话,还不如说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吧。

    同时。和李序然一起调动的还有部分如吏部、户部等六部、大理寺、都察院以及地方的一些官员。

    当然也有杨尚书,他继续原先的兵部尚书实职并加大学士衔,官居正一品,可以说是宰相级别的官员,同时还管一部分军权。

    至于南江省的巡抚,由于李序然已经是两江总督了,所以由原布政使董连平升任巡抚,但没有加兵部侍郎衔,所以是从二品。布政使的位置由户部派人来接任。

    北江省的巡抚已经调回了京城,做了御史,可以说几乎没什么权力了。北江的新巡抚是由户部下来的一个二品官接任。

    李序然在想着朝廷这样安排的原因,南江省的巡抚是由布政使升任,而北江的巡抚则是户部的大员接任,布政使司和户部都是管着钱粮税负等民政的衙门,这样的布局就是希望能让两江的财政给朝廷做更大的贡献。

    而在两江之上设立总督一职,同时,重点的是管着军政。加上北江的边界有小沙国时常侵犯,这时,一个不好的结论在在李序然的脑海里闪出。

    难道?朝廷打算要和小沙国开战了,才在两江有这样的布局?

    一方面让两个懂钱粮税赋的文官弄银子,而另一方面安排了管着军队的总督,真是意味深长啊。

    就这样,李序然在这里胡思乱想着,杜唐已经来请他吃晚饭了。

    回到巡抚衙门后,李序然才发现,现在他们都已经在准备着搬家了。

    感觉巡抚衙门里还没有熟悉和习惯,就又要搬了,自己苦心制定的南江省改革大计就要暂且搁下来了。

    不过,自己还是两江的总督,依然可以掌管南江的事务,其中也包括他的改革大计,当然,现在还要把北江省也考虑进去。

    只是,自己对北江省的情况还不了解,所以,现在的当务之际就是要尽快熟悉北江省的民政和军政、地理特征、百姓的生活习惯,以及地方的特色等。

    吃完饭的时候,李序然笑着对梦盈说:“真是借你的吉言,我真的从正二品到了从一品,真的升官,了现在是一品大员了”。

    那知梦盈也笑着对他说道:“李大人的前途和何止一品,你不要忘了,现在是从一品,你要把这个从字给去掉,李大人还要继续努力啊”。

    梦盈又在模仿大师的口吻了。

    李序然急忙向梦赢求饶,现在这个从一品他都不知道该怎么做,还什么正一品呢?

    此刻,他李序然已经是朝廷最年轻的一品大员了,在很多人看来,已经是相当不错了,而在李序然看来,则是眼下如何当好两江总督这个差事。

    朝廷的动作还真快,李序然当两江总督的旨意下来后,皇上就派人专门选好了总督府的衙门,同时配备了相关的官员。不过,这个衙门到了北江省的境内,李序然还有点舍不得离开南江省,毕竟,在这里呆了这么多年了,现在要走还真有点留恋。

    但是,皇命不可违,现在只能坚持下去了,他一定要把两江治理好,也算是给先帝和皇上一个交代,更是对两江百姓的一个交代。

    就在李序然忙着准备他的总督事务时,杨尚书来了一封信,使李序然更加的感觉这个两江总督的责任之大,使命之重,甚至他又感觉到自己或许又要面临新的难题和选择了。

    真是高处不胜寒啊,官越做越大,可,事情也越来越复杂。

    李序然再次拿起桌子上杨尚书的信看起来,信内容大体如下:

    序然,你能做到两江总督,为师甚是欣慰,同样是从一品,你比为师早了十几年,相信你将来一定超过为师,能干出一番更大的事业。

    小沙国今年屡屡犯我边境,皇上已经非常不满了,新皇帝年少气盛,不愿受气。为师估摸着,近年可能要有一场大仗要打。

    而身为两江总督,一方面你要筹备粮草和银两,也就是给朝廷的税赋和后备做准备,同时,你要加强两江尤其是北边靠近小沙国的北江省,你要肃清吏治,训练兵马,为朝廷征战做好准备。

    当年,你在太仓县训练差役,有条不紊,令行禁止;而你采取以民知县的方式组建了太仓自护队的经验得到了朝廷一致的认可,这也是新皇上为什么能力排众议让你当这个首任两江总督的原因,要知道,有多少人盯着这个手握大权的肥差呢?

    希望你能再接再厉,不要辜负了皇上的期望,为师定当全力帮助你。

    此刻的李序然感觉眼睛都模糊了,仿佛看见了两国交战的激烈打斗的场面,而身为两江总督的他,则为前方的将士源源不断的提供粮草军饷等。

    李序然在想着:难道,自己穿越过来,会注定参与到一场战争中去吗?

    这个,静远大师可没有向他说起过啊。
第一百零四章 踏遍北江
    李序然在细细的考虑着杨尚书的来信,每当遇到这种情况,他就有一种习惯性的思维:那就是考虑这到底是皇上的旨意?还是杨尚书的意思?

    还有一点,那就是如果是皇上旨意的话,为什么不直接给他来旨意,而是借杨尚书之口来给自己传话?

    从信中的意思来看,杨尚书有好多都是推测所得的,按照这个意思来说的话,杨尚书更多的是给他一种当前形势的分析,以便李序然知道一些内幕。

    但是,在两江境内全部开展民间自护队,同时,要对这么多的官员进行严密的调查,还有操练这么多的兵马,这些事情太过重要,即便李序然是两江的总督,但如果要如此大规模的行动,还是要请示一下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