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现代战争方程式:科技进步与百年战争演变 >

第2部分

现代战争方程式:科技进步与百年战争演变-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是可以大大加快指挥速度。一体化的侦察监视网络为指挥官和发射平台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空间感知能力,从而摆脱了特定地理位置上的观察视野限制,形成了实时、动态、

    共享的战场态势图,使指挥官能够更及时、更准确地下决心;发射平台能够更精确、更有效地打击预定目标。网络化的通信手段将促使决策循环过程加快,部队能以更快的速度实施战斗转换,从而提高作战节奏、取得作战优势、掌握战场主动权。

    二是可以实现部队自我协同。在网络化、互联互通、实时共享的作战条件下,战场上的每一个作战单元都可以随时进入一体化的信息库,提取共享的作战条令和行动程序,了解当前战场态势。这样,所有作战人员就可以“自主”协同动作,实现指挥官司总的作战意图,加快决策与行动速度,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质量遂行联合作战。

    三是可以大大提高目标打击精确性。一体化的信息传输网络可以大大改善情报、监视和侦察能力,加上改进的信息化精确制导弹药,就可以用更少的弹药摧毁目标,大大提高打击精度和作战效费比。

    四是可以增强战术稳定性。由于一体化网络节点遍布整个作战地域,各作战部(分)队和作战单元可以在地理上大跨度地分散配置,实现兵力更为分散而火力却更加集中,从而大大降低了受敌攻击的弱点,增强了战术稳定性。

    总之,网络中心战大大加强了美军联合作战能力,跨越式地提升了美军适应信息时代的联合作战水平,为“快速决定性作战”奠定了物质基础。
第5页 :快速决定性作战成为主导
    快速决定性作战成为主导

    早在20世纪80年代,美军在新一轮军事变革的探索中,就一直针对两次世界大战和随后的局部战争,把“快速”和“决定性”作为主要的研究内容,并产生了一系列过渡性的理论成果。

    美陆军1982年版《作战纲要》正式提出了“空地一体战”理论,提出为达到统一目标,合成军队的指挥官应充分利用各种侦察器材在战场上全纵深地观察敌人,并利用空军和地面部队的各种手段,综合运用各种作战方法,以整体作战力量、在战术地幅的全纵深快速打击敌人。在1986年版《作战纲要》中,美军将“空地一体作战”理论单独作为一个问题列出,以突出其地位,并进一步强调了“主动、纵深、灵敏、协调”四项原则。1983年美军入侵格林纳达和1989年入侵巴拿马的作战行动,都初步体现了快速和决定性的作战思想。﹩米﹩花﹩书﹩库﹩ ;www。7mihua。com

    海湾战争后,美军在总结多方面经验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在战场上夺取决定性的优势。继1991年第1号联合出版物《美国武装部队的联合作战》出台后,1993年版《作战纲要》以强调把空中、地面、海上和外层空间的各种作战力量构成一个系统,实施非线式作战,在战场的全纵深同时打击敌人,并强调集中战斗力和实现火力与机动的综合平衡。1994年8月,美国陆军训练与条令司令部颁发《21世纪初战略陆军全维作战发展构想》,提出了依靠自动化系统提高未来作战任务的反应速度和精度,并强调通过信息共享协调部队。1996年,美国防大学国家战略研究所出版了《震慑:获得“快速主宰”》一书,首次提出了“快速主宰”概念,为美军制定“快速决定性作战”理论奠定了基础。在后来的一系列出版物中,如1997年提出的《2010年联合构想》和1998年新版《作战纲要》中,通过整体效应快速对敌达成整体性、决定性打击的主张更为明显。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和信息战理论的发展也从技术和理论两个层面为实现快速决定性作战提供了可能。至此,快速决定性作战理论虽然没有明确提出,但是已经初现端倪。

    2000年8月美国《陆军》杂志正式提出行动中心战理论。所谓行动中心战是相对于计划中心战而言的。美军认为,工业时代的战争以计划为中心,战前制订好详细的作战计划,作战中根据战场实际情况修改计划,士兵是同计划中的敌人作战,计划是作战活动的中心;信息时代的战争以行动为中心,虽然仍旧需要作战计划,但指挥官司和士兵都能近实时地看见战场,能够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准确度修改作战计划,士兵是同眼前的敌人作战,行动本身是作战活动的中心。

    传统的作战计划纷繁复杂,还要依据总体计划来制订火力、协同和保障计划,附有多个分支计划和后续计划。如火力打击目标经由通信网指定、手工绘制在地图上,并以此确认目标选择标准、火力控制措施和友邻部队。这种传统程序最快也需要几分钟,经常会贻误战机,很可能要打击的目标已经远遁,而己方进入了火力区。以网络技术为支撑的数字化目标指示程序能建立传感器至发射器的快速连接,并且可以同时指定和执行多个目标,使美军能够从容地与眼前的敌人战斗,而不是与计划中的敌人战斗。

    显而易见,行动中心战理论是与信息技术的发展相配套的作战理论。在网络技术的支持下,行动中心战可以为己方部队提供运动中的、近实时的指挥控制信息和战场图像,使指挥官能够迅速发现并清除作战地域内的高价值敌军目标,实施快速打击和主导性机动。这种快速的打击和机动行动能够超出敌方的反应能力,在敌方的决策与执行之前完成,从而剥夺敌方的决策与执行能力,实现“主宰机动”和“快速决定”的目的。从这个意义上说,行动中心战理论为“快速决定性作战”提供了理论准备。

    科索沃战争表明,美国和北约联合作战已发展到一个新阶段。北约的作战力量由空中、地面、海上和太空部队组成,各军种的武器能够做到在同一时间、对同一地区、同一目标实施联合攻击,作战行动的一体化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联合作战已成为发挥分散配置的各种兵力兵器的整体威力、夺取和保持战争主动权的关键,这背后很重要的是网络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

    伊拉克战争中,美军借助网络化结构首次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陆、海、空和海军陆战队协同作战。开战不久,美军就有效地实施空地协同,空中力量在使用精确制导武器对敌军实施打击的同时,对地面部队提供有效的近距离支援。

    自开战以来,美军运用最先进、最强大的网络技术,获取透明持续的战场态势图。美军联合作战中心位于卡塔尔,是指挥对伊作战的神经中枢。各种信息经过近700名情报人员的分析,传送到最高指挥官的显示屏上,6个显示屏上的战场信息几分钟就更新一次。通过显示屏可观察战场情况,如运动中的伊拉克坦克、部署在巴格达的突击队以及处于飞行段的“战斧”巡航导弹。
第6页 :平行作战使作战方式发生里程碑式的变化
    平行作战使作战方式发生里程碑式的变化

    突然性是现代战争的一个根本原则。现代战争条件下,从宏观上看,战略意图注重透明,而战役战术突然性却在增大。在科索沃战争中,北约利用远距离快速机动、远程导弹突击和隐形技术,使作战行动的突然性明显增大。

    海湾战争中,美军具备几乎同时打击所有高价值目标的能力而不需或几乎不需压制敌防空体系的能力,这种能力使作战样式发生了里程碑式的变化。这种能力有助于达成战术突然性,扩大施加影响的范围,减少伤亡,造成瘫痪效果,迅速对敌实施有效控制。通过对领导层、炼油厂、电力、交通网等关键基础设施,领导层与民众之间的联系,军队部署等重要目标的同时打击,其核心目标就是要使敌人难以有效控制其国家/组织、基础工业、交通基础设施、民众或军队。e米e花e书e库e ;http://www。7mihua。com

    成功遂行平行作战,不只是简单地将顺序打击压缩成同时打击,而是充分利用三维达成“快速主宰”。这三维是:时间、空间、战争级别。在海湾战争的头几个小时,这三维全部得到了充分的利用。

    时间:总攻击计划中,开战后的前90分钟开列了50个目标。在前24小时,开列了150个攻击目标。

    空间:伊拉克全正面与全纵深都遭到了打击。敌人的关键系统无一因距离而幸免挨炸。

    战争级别:即将国家领导人设施(战略级)、伊拉克防空和陆军作战指挥中心(战役级)、伊拉克部署的作战部、分队(战术级)都同时处于攻击之下。

    应该说,以往在任何类型的战争中,同时打击一直是人们所企求的目标。历史上,无论是持续时间较长的顺序战役,还是持续时间短暂的战役和作战行动,都曾以同时打击达成最初行动的突然性。日本在数小时内袭击珍珠港和菲律宾是前者的例子,而1967年的阿以战争和1986年的空袭利比亚则是后者的例子。但当时空中打击之所以未能演变成海湾战争此种程度的平行作战,主要原因在于一是精确制导武器的发展还远没有达到令人满意的程度,二是必须将大量资源用于压制敌人强大的防空力量。

    1944年春天,即使已经从德国空军的手中夺取了制空权,盟军的战斗机也可以在轴心国上空自由飞行,但轰炸的精确水平要求动用1000架飞机才能成功地轰炸一个目标。因为只有比例很低的炸弹可以击中目标。整个战争期间,用于精确轰炸目标的炸弹只有20%落在了距瞄准点1000米以内的范围。要想成功地实施同时打击,需要投入数量巨大的作战飞机,这使得同时打击在技术上不可能实现。总之,即使取得了制空权,仍然要按顺序打击目标群,因为必须反复地集中大量战机来消灭一个目标群。

    第二次世界大战空袭德国轴承厂和飞机制造厂用了7个月,部分原因是缺少对德国的空中优势。但即使取得了空中优势,对交通线的空袭作战仍然花了5个月,对石油供应的作战花了6个月。长时间地集中力量打击一个目标,使敌人有时间恢复其他目标系统,从而很难同时瘫痪一个以上的目标系统。战后分析表明,“用1943年和1944年初的武器摧毁一种工业能力,这是一项令人望而生畏的事情,需要连续打击才能取得彻底的结果。”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空军指挥官们“被迫用炸弹的吨数来替代精确度”但精确制导武器也第一次在作战中得到使用。炸毁桥梁的需求进一步促进了精确制导武器的开发,在越南战争的最后一年,激光制导武器得到大规模的使用。到海湾战争时,精确制导弹药的长足发展已不再需要大量集中飞机进行成功的空中进攻了。海湾战争期间使用了约22万枚炸弹,其中9000多枚是激光制导武器。在所投放的武器总数中,激光制导武器似乎只占少数,但比起以前战争却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