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妈妈是最好的老师 >

第8部分

妈妈是最好的老师-第8部分

小说: 妈妈是最好的老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周末,丽文洗完衣服,看到阳台上有自己刚洗过的窗帘,就想和妞妞一起玩自己小时候玩过的游戏。丽文让妞妞站在窗帘另一边,自己站这一边,抓着窗帘的一角,互相看不见对方的脸,然后由一方开始喊对方,丽文喊“妞妞”,妞妞开始判断妈妈藏在哪一边,俩人同时从窗帘左边或右边探头去看对方。孩子的目的是每次探头能和妈妈碰面,而妈妈的目的是每次探头都不让孩子看到。这样,妈妈有可能这一次刚刚从左边探了一次头,听见孩子叫声“妈妈”接下来还是从左边探头;而孩子的判断,妈妈刚才从左边出来,这下该到右边了,就跑到右边,结果扑个空。这样可能来回扑几次空,到终于和妈妈碰上面了,孩子就会乐得大笑起来。尤其是妈妈使了小计策,刚从左边出来,又从左边出来,而孩子已学会判断,通过猜测,也两次从同一边出来,连着脸对脸地和妈妈碰上面的时候,孩子会为自己的成就感###不已。经过丽文一段时间的调整,妞妞回到了自己快乐的生活中。
  戏弄孩子则是一种捉弄,###居高临下地利用孩子的幼稚,故意让孩子犯错误、哭泣和害怕。它的目的只能是逗大人高兴,而给孩子带来的却是羞辱、担忧和失落。
  例如,我经常看到有的大人,到朋友家里时手里拿一个准备给孩子的礼物,却不痛快地给孩子,而是提出一些条件,比如让孩子唱一首儿歌或者流行歌,要么就是让孩子说一些好听的话,诸如“阿姨真漂亮”、“叔叔你真帅”等等,如果孩子不想唱、不愿意说,就做出要把礼物拿走不给的样子,直到孩子按自己的要求做了,这才满意地把礼物递给孩子。还有一些大人以吓唬孩子取乐,看到小男孩,总是以孩子的小###做要挟,故意做出要找把刀子割小###的之类的动作;看小女孩,就把小女孩极喜欢的洋娃娃或者喜爱的发卡藏起来,说丢了或被别人拿走了,急得小女孩大哭,大人才拿出来算完。###有时会觉得这很好玩,以为不过是逗得孩子着急一下,哭一个鼻子,一笑就没事了。其实,这些行为都会给孩子心理上造成无形的伤害。它对孩子来说毫无趣味,只会让孩子有不安和不被尊重的感觉,不仅会损伤孩子的自尊心,更会增加孩子的社交恐惧和对他人的不信任感。

爱孩子,又怎能戏弄孩子(3)
只要遇到这类事情,作为家长就要礼貌而坚决地制止。因为,这绝不是小事。事关孩子的事情也没有小事,在大人眼里是小事,在孩子来看却是大事。
  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就坚决反对戏弄孩子。他认为和孩子玩也是德行教育,经常被戏弄的孩子会出现品德方面的严重缺陷。例如大人经常用欺骗孩子的方法,戏弄孩子着急,博得###哈哈一笑,孩子就会慢慢养成不信任他人和说谎的毛病。
  “哥哥应该让着弟弟”
  有次周末,在家里无意看到这样一个节目,某电视台邀请来一家的三胞胎小兄弟。这三个小孩子年龄只有三四岁的样子,各个健康可爱,齐齐地站在演播室舞台中间,一点也不怯场,可能是看到很多观众都喜欢他们,孩子们脸上都是###的样子,我一下子就被可爱的孩子们吸引住了,放下手里的事情,就来看节目。也许是自己职业的缘故,我更是关注这几个孩子。
  漂亮的女主持问道,“你们谁在家里最不听话呢”。孩子们可能有些意识到,最不听话的孩子就不是好孩子,就犹犹豫豫的互相看看,接着互相乱指,到最后统一在一个孩子身上,被指到的孩子立即变得不知如何是好,脸上开始的高兴和喜悦顿时变成说不出的尴尬。
  主持人接着问:“在幼儿园里,谁是小霸王呢,也就是平时最爱和别的小朋友打架啊。”孩子们又是几分钟的乱指,中间还有互相揭发,台下的观众开始小声说话,最后又是两个同时指向第三个孩子身上,那个“最爱打架”的孩子一下子低着头,不敢看观众,觉得大家肯定都在指责他,显得很难为情。
  又是一个让人难受的问题,“你们中谁最爱向幼儿园阿姨告状呢”。孩子们听了这个问题一脸迷惑,也许都不想做那个爱告状的孩子,可是又不知道是哪一个,最后就统一到刚才没有被指过的孩子身上,那个被确定为最爱告状的孩子一下显得无所适从,台下的观众一阵鼓掌和笑声,这个孩子肯定感觉到了自己不是个好角色,样子有些委屈,甚至害怕。
  主持人和观众都被孩子们的样子逗乐了,没笑的只有这几个孩子。他们的关系已被挑拨,大庭广众之下被贴上某个坏标签,他们都不像刚上场那样轻松,变得紧张起来,有些不知所措了。这时,主持人拿来一个很好看的飞机模型,还说道就这一个小飞机,问孩子们给谁。三个孩子明明都被这个漂亮的小飞机吸引着,他们的眼神充满了渴望,小小的心一定都很想得到这个礼物。但是,孩子们可能觉得刚才已有被贴上坏标签的经历,他们都想表现得好,就开始了互相推让,都说给别人,没有一个人敢说给自己。指来指去,最后决定给站在左边的第一个孩子,孩子拿到玩具后很高兴,其他两个孩子的失望是显而易见的;拿着玩具的孩子在一瞬间感到不妥,咬咬牙让给了站在最后的弟弟,这倒有些出人意料。正当主持人夸奖他时,这个小男孩一下哭了,万分失落和委屈。女主持人故做惊讶地问他为什么要哭,而孩子已哭得说不出话来。
  这时,中间的小孩子打圆场说:“哥哥应该让着弟弟。”观众又一次被孩子的“解释”逗笑了。台下一阵掌声。
  节目就这样一直弄到孩子们各个沮丧着脸,也不如刚站在舞台上的高兴了,也许他们都还惦记着那些可怕的问题,孩子们虚假的话也说了,哭的也哭了,观众笑也笑了,也许看到孩子表情都不自然了,主持人才拿上另外的礼物,三个孩子也终于破涕为笑。
  看到这里,我不禁要问,这个节目的目的是什么,他们设计这些问题和环节的用意何在?只是为了让观众开心吗?可给这几个孩子带来的又是什么呢?这些所谓“文明”的节目,无情地伤害着幼小孩子的心。
  
  
   txt小说上传分享

看孩子“像牛顿一样”,他就真的会越来越像牛顿(1)

  
  孩子成长中的“犯错”是一门必修课,赞赏他的优点时,家长也要善待孩子的缺点。家长看孩子“像牛顿一样”,孩子就会真的越来越像牛顿。
  妞妞的“牛顿行为”
  妞妞小时候看过一个关于科学家牛顿的故事。说牛顿醉心于实验,有一次一位朋友中午来看牛顿,等了很久但就是等不到牛顿,朋友决定和牛顿开玩笑,把佣人给牛顿准备的午饭都吃了,然后走了。待牛顿终于从实验室出来,走到餐桌旁,看看桌上的残局,自言自语说“原来我已经吃过饭了”。然后就离开饭桌,又钻进实验室。
  科学家因为太痴心于某件事情,在生活中常常犯傻,做些令人发笑或令人生气的事,流传下来成为经典故事。可现实生活中出现这类人和事时,却多半会被看做“不用心”、“不聪明”,引起人们的不屑或生气。这一点尤其体现在儿童身上。
  大多数儿童都会醉心于某件事,或者是用全部心思想“小狗是从哪里来”、“奶奶家的小猫咪怎么是黑色的”等等类似这些问题,以至于听不到妈妈三番五次叫吃饭的声音;或是玩得过分投入,忘了上厕所后洗手,吃完饭匆忙跑开……
  有个朋友说到她儿时的一件事情:小时候经常一边帮忙妈妈拉风箱一边专心看自己喜爱的小人书,结果有几次看得太投入,忘记往火堆里添加苞米秆了,把火弄灭了,她的妈妈一发现就打骂她一顿。二十多年过去了,她说起这件事还是很难过,觉得这件事对她的心理健康和事业成长有长久的消极影响。用她的遭遇对比爱迪生的母亲对儿子种种“过错”的理解和支持,真的可以感到,孩子最后成不成“才”,父母在这些细节上的态度和处理方式是很关键的。
  妈妈们用什么态度对待孩子的这些小“毛病”呢!
  家里人经常说妞妞“像牛顿一样”,这不是一句表扬,而是批评,批评她在日常生活中由于不用心,犯各种低级错误。看来,妞妞的故事很不少啊。丽文说,妞妞的“牛顿行为”一大筐子呢。比如,花好几百元买个电子辞典,用了没几天就丢了,都不知道丢哪儿了;在家帮妈妈拖地,拖个半截,伙伴们有事招呼一声就走了;说好下午回来和妈妈一起理发,可是回来就自己玩去了,早就忘了;爸爸让她把钳子放到工具箱,自己走到客厅返回来奇怪地问爸爸给她钳子干吗。每当这个时候,家里人只能无可奈何地说她“像牛顿一样”。
  别阻止孩子“犯错”
  妞妞刚住校的前几个月,周末返校时总是有必要的东西落在家里,妞妞到学校后总是给丽文打电话,让妈妈给她送一下。妞妞的学校离家远,丽文有时候在单位里,跑回家又要把东西给妞妞送到学校。丽文一天的班也上不成了。每次妞妞给丽文打电话,丽文开玩笑地说:“妞妞博士,什么落在家里呢?”丽文明白孩子在往家打电话时,已经知道由于自己的疏忽给父母带来了麻烦,这种情况下父母就用不着再责备她,如果父母责备,倒是给了她辩解并不肯反省的机会。

看孩子“像牛顿一样”,他就真的会越来越像牛顿(2)
丽文说自己从不会帮妞妞去收拾东西,只叮嘱她一句好好想想,把东西都带全了。这样坚持一段时间下来,妞妞就很少丢三落四的了,自己能把该带的东西都收拾妥当。丽文看到妞妞为此专门弄了个小本,把要做的事一样样记下来,临走前再翻一次,看看有没有什么事情没做。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自己不足的地方。丽文想一方面可能和家庭的一些教育有关,或者是家长们无意中包办了不少本该由她自己干的事;也可能和妞妞的天性有关,每个人的能力和弱点不一定表现在哪里。在这方面丽文意识到了,一方面是尽量接受,另一方面是尽量帮助妞妞克服弱项。但这帮助不是热心地帮妞妞干这干那。
  妈妈们都知道自己不可能帮孩子一辈子,你的“帮助”就是尽量让孩子自己去做;妈妈要做的,主要是“有耐心”,允许孩子把事情做得一团糟。如果生怕孩子有什么考虑不周,家长就全部替他考虑了,然后又在旁边专门盯着他做了,这从长远来看,是帮孩子的倒忙。凡事应该让孩子自己去考虑、去做,多犯一些错误,才能慢慢学会做得不错。
  妞妞班主任让每个人值日时拿着班里的钥匙,可是妞妞有一次回家把钥匙放在自己桌子边,后来拿书的时候,钥匙掉在地上,她返校时就忘得一干二净。周一的时候,妞妞到教室门前,自己都忘了自己拿着钥匙,同学们都在那等着,都说是谁拿着,妞妞自己也不知道,这时前一天值日的学生说是把钥匙给妞妞了。妞妞才知道自己忘拿了。看着同学们都在等那把钥匙,妞妞心里难受极了。妞妞赶紧找班主任老师拿来备用的钥匙。因为学校早晨要上早操,妞妞耽误了班级早操,学校扣了妞妞班级的分数。妞妞在班会上,给同学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