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哈佛商魂-12位精英传奇和69条商规评点 >

第25部分

哈佛商魂-12位精英传奇和69条商规评点-第2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8。条理分明

如果说麦克纳马拉会对什么事情着迷,那就是事事都要求精确与有条

理。甚至全家出去度假露营的时候,他也搬出统计管制那一套,仔细分析他

和妻子还有孩子们该带多少食物、饮水和器材,以及每样东西的体积和重量。

组织条理对麦克纳马拉来说更为密切。他的头脑分成许许多多的小区

域,每一个想法,每一个数字都整齐地排列在这些小格子里,正如他的工作

和私人生活,也是经纬分明。几乎每一个问题、每一个解决之道,都会有8 

个到10个的重点,他总是一口气举出来,一、二、三、四、五,或是A 、B 、

C 、D 、E 。每提到一个数目或字母,他就扳下一根手指头,有条理地依序数下

去。有时他的手指头会不够用,但字母和数目字永远都不怕会用完。他的幕

僚坐在那里听着精确无误的谈话,大家都目不转睛。

没有谁比麦克纳马拉更守时。有一次,公司一早要开会,米勒跳上椅子,

把墙上的时针拨快10分钟。麦克纳马拉准时9点钟到达办公室开会,时针却

指着9点10分。

米勒开他玩笑,

“麦克纳马拉,你今天怎么回事?我们等了你十分钟了。”

麦克纳马拉瞄了时钟一眼,笑着对他说:“时钟坏了!”然后,他开始

主持会议,好像什么事都没有似的。

他的工作极度有条理,这和他的思考方式有关。他想问题一定要弄清楚

每一个细节,找出所有的资料,然后尽可能归纳出一个合乎逻辑、理性的结

论,而他的结论完全只根据数字而来。客观分析,这就是麦克纳马拉的技巧。

他不像大部分汽车人,凭着直觉、心情或第六感来做决定。对麦克纳马拉这

样一个局外人,客观分析也是他唯一的办法。因为他对汽车业根本没有第六

感,对车子也没有真正的狂热。所以他对部属也要求同样的理性,那些凭“感

觉“凭“直觉”而下结论的人,常会受他责备,被他看轻,被他逼着“有几

分事实,才说几分话“。

有人开玩笑说麦克纳马拉的脑细胞,一定是像计算机的按键一样,排得

整整齐齐,因为他想事情实在太快了。另一位崇敬麦克纳马拉的人多年以后

写道:“对麦克纳马拉的表现,我们必须有彻底深入的认识,他的表现其实

就等于运动员的完美演出。他的大脑就是块大肌肉,他吸收资讯,加以分类、

组织,可以达到完美的艺术境地,就象外野手跳起来反手接球一样的无懈可

击。“

9。社会责任

麦克纳马拉认为企业对社会负有责任。10年前的1946年,麦克纳马拉

就认为,他们要帮助亨利·福特善尽企业的社会责任,使福特公司成为企业

界的表率。

麦克纳马拉写过一封信给福特的经销商,要求他们逢年过节不要再送礼

物给福特部门的人员。他说:“各位若能将为福特人员购买圣诞节礼物的那

笔钱,即使是购买一点纪念品的小钱,转而捐赠给地方福利机构,让社区里



不如我们这么幸运的人,也能度过一个比较充足的佳节,我相信这会更符合圣诞节的精神。“收到这样一封信,经销商都觉得难以置信。麦克纳马拉当上了福特部门的负责人之后,最迫切的愿望是提高汽车的安全性。车祸的伤亡人数不断增加,令他非常担心,而底特律对于车祸的矛盾态度,更令他震惊。早在1952年,他还是审计主任,没有调到福特部门以前,他就开始担心汽车的安全问题。他注意到康奈尔大学的约翰·莫尔主持过一个车祸伤亡研究计划,他们早期的一些调查结果,提出了令人心惊的统计数字。

1956年,因为车祸而丧生的人数,超过4万人,受伤人数150万。而15 岁到24岁的美国公民,死亡原因第一位就是车祸;25岁到29岁的死亡原因,车祸占第二位,这是个可怕的悲剧。不过莫尔告诉麦克纳马拉,这主要是如何包装的问题。如果关紧车门,加强车内防护装置,例如安全带、安全玻璃、仪表板加装防护垫等等,事情会好得多。麦克纳马拉认为这些道理根本就不言而喻,可他却不了解这个问题在底特律有多么敏感。汽车人对安全问题缺乏兴趣,一部分原因在于他们的卖点是美感与浪漫,他们可不希望大众注意到受伤、死亡的问题。通用公司对这个问题不是不担心,而是不感兴趣,他们不愿意承认汽车制造商对这个问题有任何责任。通用的态度令麦克纳马拉大为不满,如果不是通用的麻木不仁和老大作风,也许就不会激起麦克纳马拉的竞争心。对于通用的态度,麦克纳马拉惊讶愤慨兼而有之,也许因为通用使他在工作上备受挫折,他的部门处处受制于通用,通用的所做所为主导了汽车市场的秩序。麦克纳马拉气愤的另一个原因是,他很尊重社会,他认为即使是通用汽车,也必须关怀公众利益。在安全问题上,麦克纳马拉相信他可以改变一些市场规矩,并为这一改变而努力。他要求行销人员推动一连串的福特汽车安全广告,这在底特律是前所未闻的。10年后瑞夫·纳德律师才发起保护消费者权益运动,11年后,也就是1966年,联邦政府才通过汽车安全法案。但是,当时许多人对麦克纳马拉这项行动抱着怀疑的态度,甚至福特内部都有人质疑,亨利·福特自己就喜欢开快车。不过,麦克纳马拉还是把他部门出厂的汽车都装上了安全带。他的安全带受到了来自方方面面的误解与攻击。然而,加装了安全带的福特汽车,证明了那些攻击是大错而特错的。初期的统计资料证明麦克纳马拉的主张完全正确,而且也印证了他的承诺:赚钱和社会公益可以同时兼顾。统计资料中有一个发生在西岸的例子,一位驾驶入在395号公路上翻车,他开的是一部雷鸟,时速120公里,但是因为系了安全带,使他能够毫发无损地走出车子。这个例子使麦克纳马拉深深感受到真理的力量,而对社会的关注也给了麦克纳马拉以丰厚的回报。 10。彼竭我盈美国汽车工业史上败得最惨的例子是艾德瑟车的生产与销售。从1957 年到1960年,艾德瑟一共只卖出109466辆车,它一共造成了2。5亿美元的亏损,还不包括1200个艾德瑟经销商血本无归的巨额投资。比艾德瑟车型早,在1956年推出的大道巡弋车型也惨遭败绩,后来被汽车专家投票选为美国汽车史上第六大失败的例子。

这两种车型的失败,从表面上看是因为车子做得过大、过奇,而实际上是缺乏足够的社会责任心,或者说未进行充分的社会调查的结果。从1957年或许更早些时候起,麦克纳马拉就和莱特一直在提倡小型车,但是却遭到相当的阻力。不过,麦克纳马拉在四年之内下令进行了14次市场研究,终于搜集到足够的事实和数据,能够说服决策阶层,在1958年3月批准他和莱特生产一款小型车。如果说巡弋是利斯的化身,反映利斯不顾后果的乐观,则麦克纳马拉的 “猎鹰”就是一部十足只求实用的代步工具,反映出麦克纳马拉谨慎的个性。猎鹰是一部概念车,设计构想多半来自麦克纳马拉针对外国车买主、经销商和消费者所做的市场研究结果。福特公司上上下下甚至叫它“纸上汽车”;因为整部车可以说是福特部门的设计师访问过成千上万美国民众之后,从研究报告里堆砌出来的成果。他们调查民众对汽车的各种意见,从汽缸数目、车身长度,乘客人数到耗油量,再根据所得的事实来做决策,而不再凭借直觉,研究结果也非常符合麦克纳马拉的经济观念。他认为车子的目的就是要以最低的成本把人从一个地方送到另一个地方,没有任何蛇足的经济代步工具。猎鹰使他的观念得以落实,他希望创造一部朴素、干净、实用又经济的车子。这样的一部车,对正统汽车迷绝对不具吸引力,亨利·福特也不会觉得兴奋。

1959年秋天,猎鹰正式问世,车子总重量只有1074公斤,比标准的福特少了将近700公斤,车长也比中型的福特短了1尺多,任何人的车库都可以放得下。猎鹰推出后一炮走红,成为1959年三大汽车公司推出的经济车中最畅销的车款,单是在第一年,猎鹰就卖出417000辆,每部车的利润高达 209美元。猎鹰的成功暂时阻挡了来势汹汹的进口车,它受欢迎的程度与利斯的大道巡弋或是艾德瑟形成强烈的对比。猎鹰如此辉煌的成绩,就连亨利也不能说什么。麦克纳马拉一步一步征服了底特律,1957年利斯的水星惨遭滑铁卢之际,他的福特事业处总销量却超越了雪佛兰,这是福特公司自从推出T型车以来第一次打败雪佛兰。1959年福特部门再一次摘下胜利的果实。他结束利斯一手造成的大灾难,虽然没有人认为他是个汽车人,他却创造了一部真正属于自己的车子,在市场上大受欢迎。从而,麦克纳马拉在福特大获成功。

11。铁面总裁

麦克纳马拉在福特的成功从1960年11月9日开始进入巅峰,这一天他

被宣布为福特公司总裁。

新任总裁麦克纳马拉为了避免市场占有率更进一步下跌,呼吁福特必须

降低生产成本和售价,提升汽车的稳定性与耐用性。但是,麦克纳马拉不计

一切压低成本的做法,却与他的说法背道而驰,甚至连维持福特汽车基本品

质的必要成本他也要砍。以致于在福特公司,大部分人所认识的麦克纳马拉

就是只知压低成本、不问对汽车品质或人员有何影响的主管。

那时,如果想在福特出人头地,必须是麦克纳马拉过去掌管的财务部门

的人,或者至少也要呆过财务部门。这个掌管数字的地方,成了福特公司新

的权力中心,其中握有最大权力的,是财务分析部。这是由麦克纳马拉所创设,后由其同党蓝迪严密监督的部门,它无所不管,对公司的每一个活动都要加以诠释、评估甚至批评、定期提出报告。他们改变了过去财务部门只知计算数字的角色,摇身一变进入全面掌控的权力高峰。这是个企业的核心,却又凌驾于企业之上,俨然公司中的太上公司,而不只是个别的主管。与麦克纳马拉如出一辙,财务部门的青年主管老是利用他们的聪明才智和控制大权压制设计与行销人员。他们最拿手的,就是阻挠。任何人要申请经费,不论是汽车零组件或是工厂设备,都必须先经过财务部门核准,于是生产部门被一而再,再而三地驳回。当年的财务监控制度,战后初期振衰起敝的良药,将福特公司从倒闭边缘挽救回来,现在却开始窒息公司的活力。财务部门不仅扼杀许多产品创意,更严重的是形成一种捆手绑脚的企业文化,使得许多人干脆放弃了努力与创新的冲动。到后来,许多人半带认真地开玩笑说,福特公司一定是准备结束营业了。在他们看来,这是唯一合理的解释,因此财务部门才会驳回这么多对长期营运影响重大的投资计划。福特工程师福瑞打过的仗,赢得的胜利比大部分人都要多,他常常忿忿不平地告诉部属说:“各位,我们一定是快要关门大吉了,这次一定是最后的一批货,大家通通不干吧,谁在乎?“这是结束的开始,这个转变终于导致美国市场之门洞开,进口汽车趁势源源涌入。麦克纳马拉在年度主管大会上引述了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