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大国的兴衰 >

第32部分

大国的兴衰-第32部分

小说: 大国的兴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些老牌殖民大国也会采取同样的行动(另一方面,在20世纪40年代末之前,要声称上述暴乱分子是由莫斯科操纵的,就可能得到华盛顿的同情和援助。法国也是得到军事援助的例子)。但是,在南亚发生的所有挑战,都不如“失去”中国对美国的震动大。从19世纪美国传教士进入中国以后,美国就向这个疆域辽阔、人口众多的国家,进行了大量文化、心理“投资”(财政投资较少)。而且,这些“投资”的规模由于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蒋介石政府报纸的宣传而夸大了许多倍。美国感到它在中国有一种超出宗教意义上的“天职”。即使国务院和军界的某些官员越来越清楚地看到国民党的腐败和无能,但是他们的观点却往往不能被公众舆论所接受,特别是不能被共和党右翼人士所接受。直至20世纪40年代末,共和党中的右派才开始用“非黑即白”的眼光看待世界政治。
  这些年在东方出现的政治###和动荡局势多次使华盛顿陷入进退维谷的境地。一方面,我们不应把美国看成是第三世界国家腐败政权和腐朽的殖民帝国的维护者。另一方面,美国确实不希望“革命力量”发展壮大,因为那(据称)会扩大莫斯科的影响。1947年,要求英国人离开印度比较容易办到,因为这只涉及到将政权交给尼赫鲁领导的代议制的民主政府。同样,华盛顿也可敦促荷兰人1949年离开印度尼西亚,虽然它仍很担心共产主义的颠覆力量在那里不断壮大(美国对1946年独立的菲律宾也很不放心)。不过,在其他地区“变化”更大。例如,华盛顿的决策者本来计划在日本推行全面社会改革和非军事化政策,后来却逐渐改弦更张,决定发动美国的大企业重建日本经济,甚至鼓励日本组建军队,以减轻美国的经济、军事负担和确保日本成为亚洲的###堡垒。
  1950年,美国采取强硬立场有两个原因。第一,杜鲁门和艾奇逊的比较灵活的“遏制”政策,不仅受到了共和党人和最近才引人注目的“红色诱饵”乔·麦卡锡的越来越多的攻击,还受到了路易斯·约翰逊、约翰·杜勒斯、迪安·腊斯克和保罗·尼采等政府内新强硬分子与日俱增的批评。这迫使杜鲁门只得采取更坚决的行动,以确保国内政治侧翼的安全。第二,北朝鲜1950年6月越过三八线对南朝鲜发动进攻,美国人迅速地解释说,这是莫斯科制定的侵略总计划的一部分。由于这两个原因的综合作用,美国政府中主张对莫斯科采取强硬好战政策以制止接连失败的人占了上风。很有影响的记者斯图尔特·艾尔索普说,“我们将很快失去亚洲”,并拿十个木瓶的保龄球游戏作比喻,认为野心勃勃、拼命掷球的投球者是莫斯科。他写道:
  第一个木瓶中国已倒。第二排中的两个木瓶是缅甸和越南。如果它们倒了,第三排中的三个木瓶暹罗(泰国)、马来亚和印度尼西亚肯定也会倒下。这些国家倒下后所造成的心理、政治和经济影响,又肯定会将第四排中的印度、巴基斯坦、日本和菲律宾推倒。
   电子书 分享网站

两极世界的稳定与变革(15)
美国人这种心理上的变化,对美国的东亚政策影响很大。其中最明显的表现是,对南朝鲜军事支援的逐步升级。南朝鲜政府声名狼藉,镇压人民,对朝鲜战争的发端也必须分担责任,当时却被华盛顿看成了无辜的受害者。美国首先派出海、空军进行支援,接着又派遣陆军和海军陆战师增援。这使麦克阿瑟得以实施大规模的仁川反攻战役,并使联合国军队不断向北推进,反过来激起中国于1950年10—11月出兵援朝。由于不能使用原子弹,美国人只得实施1914—1918年堑壕战式的作战方式。到1953年6月停战协定签订时,美国在战争中已耗资500亿美元,先后向战区派出200万以上的部队,牺牲官兵万。虽然北朝鲜的进攻被制止了,但美国又对南朝鲜承担了长期的重要的军事义务,使它很难摆脱,如果不是不能摆脱的话。
  这场战争还致使美国对亚洲其他地区的政策发生了巨大变化。1949年,杜鲁门政府的许多官员,由于讨厌国民党的所作所为,已不再支持蒋介石,蔑视逃到台湾的“残余”政府,并考虑效法英国,承认毛泽东的共产党政权。然而,时隔一年之后,台湾却又得到支持及美国海军舰队的保护,中国被视为不共戴天之敌,为制止中国侵略甚至可考虑使用核武器(至少,这是麦克阿瑟的观点)。印度尼西亚以物产丰富而著称,美国对其新政府提供援助的目的是,让其与共产党领导的暴乱分子作斗争。对马来亚,美国则要求英国提供援助。在印度###,美国在敦促法国人建立一个更有代表性的政府的同时,还准备送去大量武器和美元,帮助法国人同越盟作战。事实证明,只凭美国文明中精神和文化方面的吸引力已不足以防止共产主义的传播。因此,美国便越来越多地求助于军事条约,杜勒斯就任国务卿后更是如此。1951年8月,美国与菲律宾签订条约。这不仅再次肯定了美国使用在菲律宾的海、空基地的权利,还使美国承担了保卫菲律宾群岛的义务。几天之后,华盛顿与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签订三国安全协定。一周过后,美国与日本的和平条约最后缔结,从而在法律上结束了太平洋战争,并将国家主权交还日本。与此同时,美日之间还签订了安全条约,使美军得到了常驻日本本土诸岛和冲绳岛的权利。华盛顿对共产党领导的中国仍然采取非常敌视的政策,对台湾当局提供的援助越来越多,甚至支持蒋介石坚守金门、马祖等前沿据点。
  冷战的第三个主要因素是,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的军备竞赛愈演愈烈,并分别成立了许多军事联盟组织。如表37所示,各国的军费开支是不平衡的。
  1950年之后的几年中,美国国防开支的急剧增加反映了朝鲜战争的花费,以及华盛顿认为在一个危险的世界里必须重整军备的观点。1953年后,国防开支的减少,反映了艾森豪威尔政府试图制约“军事工业系统”,以防止它对社会与经济造成危害。1961—1962年军费的增长,是由于发生了柏林墙危机和古巴导弹危机。1965年后军费又有大幅度增加,则说明美国在东南亚战争中愈陷愈深。苏联历年军费数额是估算出来的,因为莫斯科的政策神秘莫测。尽管如此,我们的下述推论可能是正确的:苏联1950—1955年增加军费,是由于担心与西方发生战争后,俄国本土将遭到可造成巨大破坏的空中攻击,因而必须大量生产飞机和导弹;1955—1957年军费逐渐减少,说明赫鲁晓夫在执行“缓和”的外交政策,并企图将更多的费用用于生产消费品;1959—1960年后国防开支的急剧增加是由于与西方的关系不断恶化,在古巴危机事件中受辱,以及莫斯科决心加强各军兵种的力量。共产党中国的军事开支增长幅度较小,这既反映了它的经济发展,也有其他因素。但是,20世纪60年代军费的增加表明,北京决心为同莫斯科决裂付出代价。如表37所示,在朝鲜战争期间,英国和法国的国防开支都有很大增加,而法国由于陷入印度###战争,其军费一直增加到1954年。但自此以后,上述两国,以及西德、意大利和日本,在军费的增加幅度上便减小了,有时还有所下降。除了中国的国防开支(这些数字很不准确)逐年增加外,20世纪50和60年代其他大国的军费变化情况,反映了两极世界的特征。
  表—1970年各大国国防开支
  (单位:10亿美元)
  比军费数字本身更为重要的是,多层次和多边的军备竞赛。1949年,苏联已能生产原子弹,这使美国大为震惊。尽管如此,美国仍认为,在核交战中美国对苏联造成的破坏要比苏联对它造成的破坏大得多。另一方面,意识形态性很强的NSC…68(即1950年1月的国家安全委员会第68号备忘录)则要求,美国必须“以尽可能快的速度普遍加强自己和盟国的空军、陆军和海军力量,以减少在军事上对原子武器的依赖”。从1950年至1953年,美军地面部队的兵力实际上增加了三倍,虽然这主要是由于美国动员了预备役部队到朝鲜打仗。此外,美国还决心要把北约从一个承担一般军事义务的伙伴改变成一个地面作战部队的联盟,以便阻止当时英美战略计划制定者担心很可能发生的苏军占领西欧。根据1952年缔结的里斯本协定,北约各国应部署90个师。虽然达到这个数字不切实际,但各国对欧洲承担的军事义务显著增多。例如,到1953年,驻欧美军已由1个师增至5个师;英国也同意在德国部署4个师。鉴于英法两国撤走了部分军队,西德军队进行了扩编。因此,至1950年代中期,北约与华约的军力对比已大体平衡。另外,北约各国还为加强空军而大幅度增加了军费开支;到1953年,北约已有飞机5 200架。在这几年中,苏联陆军和空军的发展情况鲜为人知。不过,有一点很清楚,那就是斯大林死后,朱可夫在军事上进行了重大改革:遣散了大量非正规部队,使正规部队的结构变得更合理、战斗力更强、机动力更快,以导弹取代了炮兵,等等。总而言之,与西方最担心遭到进攻的1950—1951年相比,苏军的进攻作战能力有了很大加强。还有一点人们也很清楚,在此期间苏联将其增加的很大一部分军事预算用于加强进攻性和防御性空中力量。
  

两极世界的稳定与变革(16)
东西方军备竞赛的第二个领域是海军。这一新领域的竞赛情况比较混乱。刚刚结束太平洋战争的美国海军,因其快速舰母特混编队和潜艇部队在战争中表现出色,仍然沉浸在胜利的荣耀之中。英国皇家海军也感到,它打了一场“真正的战争”。与1914—1918年那场双方相持不下的战争相比,这场战争打得痛快得多。但是,由于远程战略轰炸机或导弹携载的原子弹的问世(尤其是在比基尼岛进行了攻击战舰的试验之后),使人们对进行海战的传统手段、甚至航空母舰的前途产生了怀疑。1945年后,美英海军都陷入困境。因为两国军费拮据,并将各独立军种置于一个统一的国防部之内。然而,这两支海军至少在一定程度上由于朝鲜战争的爆发而得救。在朝鲜战争中,人们又看到了两栖登陆作战、舰载航空兵空中突击和西方国家机敏地使用海上力量。不久,美国海军也加入了“核俱乐部”。这是因为,载有携带原子武器的突击轰炸机的巨大的新式航母建造成功,以及到20世纪50年代末美国计划建造能发射远程弹道导弹的核动力潜艇。没钱建造现代化航空母舰的英国人,却保留了经过改装的“突击”航母,用于对付小规模局部战争,并像法国人一样,也在为建立一支以潜艇为基础的威慑力量而努力。虽然西方各国海军20世纪65年拥有的舰艇和人员少于1945年,但它们的作战能力却已今非昔比。
  然而,促使西方各国海军开支不断增加的最大动力,是苏联海军的日益强大。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俄国海军建树甚微(尽管它有一支规模可观的潜艇部队),海军军人也大部分在陆上作战,或帮助陆军部队强渡江河。1945年以后,斯大林下令根据德国性能优良的潜艇设计图纸,建造更多的潜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