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犹太人超凡智慧揭秘 >

第3部分

犹太人超凡智慧揭秘-第3部分

小说: 犹太人超凡智慧揭秘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阿尔伯特10 岁的时候,进了路提波德中学。此时正值普鲁士的军国主义
象洪水一样,在德国泛滥,学校的教育也是军事化的,学生如同士兵,他们
的天职就是服从。刻板的教学方式,枯燥的教学内容,使阿尔伯特感到厌倦。
数学、物理和哲学虽能引起他的兴趣,但这些学科在学校教起来,也象军事
训练一样乏味。于是,阿尔伯特开始自学起来。

在某个学年开始时,他拿到一本几何课本,书中奇妙的公理深深吸引着
他,诸如一个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的平方相加等于斜边的平方。这样的
清晰性和可靠性给他留下“非语言能形容”的印象。其实,12 岁的阿尔伯特,
根本不懂什么叫几何,但是他被这个定理的证明迷住了。他双手支着脑瓜,
皱起鼻子,一连三个星期,总是坐在自己的小桌子前苦苦思索。最后,居然
被他证明出来了。2000 多年前的一位哲人的定论,被这个12 岁的孩子独立
证出来了。阿尔伯特第一次体验到发现真理的快乐。孩子的创造才能萌发了。

接着,他自学了高等数学。路提波德中学里的数学老师已经不是他的对
手,常常被问得张口结舌。他还自学了布赫纳的《力和物质》、伯恩斯坦的
《自然科学通俗读本》,并对物理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广泛的阅读开拓了
他的眼界。物理、化学、生物学和天文学,把一个秩序井然的世界展现在他
的面前。宇宙、自然和人类,一切都是那样和谐和有规律。

在他的心灵里,自然科学的殿堂大门敞开了,天堂的大门关闭了。在大
自然的面前,上帝失去了往日的灵光,他发现,圣经原来垦虚构的,宗教是
骗人的。什么上帝创造世界,什么天堂地狱,统统都是骗人的鬼话。

阿尔伯特少年时代的宗教天堂,就这样失去了。在他的心灵里,宇宙万
物运行的奥秘,成为他追求的目标,他不再用虔诚的祈祷去铺平通向天堂的
道路。探索大自然的奥秘,成为他的最崇尚的幸福。就这样,他与上帝决裂
了。

二、“你的儿子将一事无成”

父亲的工厂由于经营不善而陷入破产,不得不远走他乡,来到意大利的
米兰,投奔亲戚。父亲要他在慕尼黑读完高中,取得中学毕业的文凭。有了
文凭才能进大学,然后才能取得电机工程师的资格。这是父亲替儿子谋划的
人生道路。

阿尔伯特遵从父命,在中学继续读书。他的数学成绩出类拔萃。当同学
们还在全等三角形的浅水中扑腾时,他已经在微积分的大海中邀游了。但学
校其它死背硬记的功课无论如何也引不起阿尔伯特的兴趣,他的成绩不好。
老师们嫌他“生性孤僻、智力迟钝,”责备他“不守纪律、心不在焉、想入
非非。”记得有一次,父亲曾问学校的教导主任,自己的儿子将来干什么比
较合适。这位主任直截了当地说:“做什么都没关系。你的儿子将是一事无
成的。”

在路提波德这座“兵营”里,学校教他去追求权力、金钱和荣誉。为了


达到这些目标,他必须无休止地背诵和记忆。这样强制性的、填鸭式的学习
方法和环境,与阿尔伯特的秉性格格不入,他感到厌倦、愤懑、孤独。他决
定半途退学,不要文凭,离开慕尼黑,到意大利米兰去——那个父亲称之为
“充满阳光,色彩缤纷,”“她的人民自由而又自然”的国家。

正是怀着对未来美好的幢憬,爱因斯坦来到意大利。父亲主张他继续求
学,将来当个电机工程师。米兰的中学只招收13 岁以下的学生,爱因斯坦已
超过这个年龄。只有一个办法,就是越过阿尔卑斯山,到瑞士报考一所联邦
工业大学。但他没能考上,那些需要记忆的功课——德文、法文、动物学、
植物学等都考得不好。只有数学和物理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教授们慧眼识
才,希望他不要气馁,留在苏黎世补习,来年再考。在老师的劝说下,爱因
斯坦留在苏黎世,在一所中学补习功课。与此同时,他申请放弃德国国籍,
并获批准。宣布从1896 年1 月28 日起,阿尔伯特·爱因斯坦不再是德国公
民。放弃国籍的动因,是他厌恶普鲁士的军国主义教育,不愿在充满火药味
的气氛中生活,他渴望和平、自由和安宁。在他看来,瑞士是一个民主、自
由、和平的国家。

第二年夏天,爱因斯坦再次报考联邦工业大学,终于被录取。他进入师
范系,但数学和物理学是他的主修课。他主要的兴趣是物理学。他贪婪的阅
读杰出物理学大师们的著作,凡是能弄到手的,都不放过,爱因斯坦一边读
书,一边思考,达到废寝忘食的地步。他自学能力极强,上课时不专心听井,
甚至经常旷课。考试前,同学的笔记成了他的救命船。

爱因斯坦习惯无拘无束的生活。他常与同学到咖啡馆聚会,边喝咖啡边
交谈,从科学到哲学,从艺术到人生,年轻人所看到、感兴趣的一切,无所
不谈。他经常蓬头垢面,衣冠不整,目无权威,离经叛道。

在一般守旧的教授们看来,爱因斯坦是个糟糕的、叫人头疼的学生,能
不能毕业都成问题。在学校里,他因旷课、实验课操作出现事故,被以“不
守规矩”而受到系里处分。

他把全部时间花在学习上。吃饭、穿衣、居住,这些都是琐碎的小事,
他没有钱,更没有时间去讲究。他租的那间斗室,书桌上、椅子上、床上到
处摊满了书,房东太太看了直摇头。书、书、到处是书!读书,读书,直读
到眼睛发花头发昏!直读到肚子叽哩咕噜叫,才到小巷里的某个小饭馆或咖
啡馆胡乱吃些东西。有时候干脆三顿并作两顿,因为头脑比肚子更饥饿。

1901 年,爱因斯坦顺利通过苏黎世联邦工业大学的毕业考试。他在理论
物理学方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决心终身从事对它的研究。

三、A=X+Y+Z

大学毕业后,爱因斯坦的理想是当大学教师,继续从事他心爱的物理学
研究,但这个愿望当时没有实现。在大学教授们的眼里,这个想入非非、态
度偏激的青年人,不配在高校里工作。毕业后,爱因斯坦壮着胆子给许多大
学去信求职,或是遭到拒绝,或是泥牛入海无消息。他惑慨而幽默地说:“上
帝创造了驴子,给了它一张厚皮,这使驴子的处境比我有利。。”

生活的艰辛,没能使爱因斯坦放弃对物理学的热爱。1901 年11 月,他
写了一篇博士论文。他已品尝过母校的闭门羹,所以把论文寄到苏黎世大学
去。但是,苏黎世大学的门对他也是紧闭的。爱因斯坦把痛苦深深地埋藏在
心里,他以开玩笑的口吻安慰亲人:“我最后还有一条出路呢,我可以拿起
小提琴挨家挨户去演奏,这总能挣几个钱吧!”


正当他走投无路的时候,他的大学朋友格罗斯曼伸出援助之手,请父亲
的朋友介绍爱因斯坦到伯尔尼联邦专利局工作。他的工作是审批专利申请
书。这项差事对于困境之中的爱因斯坦,无疑是一个肥缺。

爱因斯坦在专利局,每天工作8 小时。可是一天的工作,往往不到半天
就做完了。他工作有条不紊、兢兢业业,待人和善宽容,很快赢得同事们的
喜爱和信任,一次,一位同事问他,怎样才能做一个好公务员?爱因斯坦答
说,有一个公式:A=X+Y+Z。在这个公式中,A 是成功,X 是干活,Y 是游
戏,Z 是沉默。
 。。
工作之余,他拿出小纸片来,做自己的物理学研究。原来,这就是他那
个公式中的游戏Y。一行行数字,一个个公式,很快写满了一张;一张张纸
片,很快变成了一叠。他眼睛盯在纸上,耳朵听着门外,一有脚步声,赶紧
将纸片藏到抽屉里去。因为局长有言在先,上班时间,不准做私事。可是,
爱因斯坦不会磨洋工、泡时间,他不得不做私事。不过他的“私事”与别人
不同,他在探索科学的奥秘,在进行一场物理学领域的伟大革命。这场革命
是由他一个人来掀起的。

下班之后,爱因斯坦回到家里,继续他的研究工作,没有固定的钟点。
经常闭门苦读,直到深夜或第二天黎明。

1903 年,爱因斯坦结婚成家了。他的妻子米列娃是大学时的同班同学。
她比爱因斯坦大4 岁,长得并不漂亮,腿还有点瘸,斯拉夫式的脸型上,长
着一张倔强的嘴,显得异常严肃。爱因斯坦的父母反对这门亲事。但是,爱
因斯坦同情米列娃,觉得对她有一种责任感。他不顾父母的反对,同她结婚
了。婚后不久,米列娃生下一个儿子,起名叫汉斯·阿尔伯特。儿子的出生,
给爱因斯坦带来快乐,也带来沉重的负担。人们常在伯尔尼马路上,见一个
人推着婴儿车散步,每走十几步就站住,从上衣口袋里拿出纸片和铅笔,写
下几行数字和公式,低头青一眼恬睡的儿子。行人都投来惊奇的目光。

这个年轻人,满脑子装着实验、假设、公式和定律,眼中闪耀着奇异的
光彩,手在飞快地书写,那一个个奇妙的数学符号,将构造出一个崭新的世
界。

他没有受过名师的教诲,没有在大学里占有一个席位,甚至连研究物理
学所必需具有的起码的图书资料都没有。可是,他却以执着的精神去揭开物
理学中的神秘面纱。1905 年,他写成了《论动体的电动力学》的论文。

1905 年是世界历史上令人瞩目的一年。这一年,俄国爆发了二月革命,
拉开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序幕。这一年,在科学领域也发生了一场革命,
爱因斯坦创立的“相对论”改变了经典物理学的基础,创立了新的宇宙观。
人们对宇宙和自然的认识向前大大推进了一步。

在这一年,莱比锡出版的《物理学纪事》杂志上发表了三篇论文,作者
是同一个人—阿·爱因斯坦。一篇是讨论布朗运动的。用最有力的证据证明
分子的存在,它的作者在物理学史上占有光荣的一页。一篇是发展普朗克的
量子论,提出了光量子假设,它的作者将因此获得科学界的最高奖赏——诺
贝尔奖金。第三篇论文是《论动体的电动力学》。这是相对论的第一篇论文。
它开创了物理学的新纪元,它的作者的名字是和牛顿并列的。

一个26 岁的青年,伯尔尼专利局里默默无闻的小职员,利用业余时间进
行科学研究,在物理学三个领域里齐头并进,同时取得这样重大的成果,这
在科学史上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有一位哲人说过:“天才是99%的汗水加上1%灵感。”有人说,爱因
斯坦是天才。他自己说:“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才能,不过喜欢寻根刨底地追
究问题罢了。”他又对一位物理学界的同行说:“空间时间是什么,别人在
很小的时候就已经搞清楚了;我智力发育迟,长大了还没有搞清楚,于是一
直在揣摩这个问题,结果也就比别人钻研得深一些。”

牛顿继承哥白尼、伽利略和开普勒,完成了物理学的第一次革命,创立
了牛顿力学。法拉第、麦克斯韦完成了物理学的第二次革命,创立了电磁场
理论。以爱因斯坦为代表的一代物理学家,进行了物理学的第三次革命,创
立了相对论和量子力学。

伟人的命运往往带有戏剧性。当他没被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