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武侠修真电子书 > 武侠.历史 >

第265部分

武侠.历史-第265部分

小说: 武侠.历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一时刻正是法兰西24,这个被法国总统希拉克称为“法国的声音”,被国内外众多人士戏称为CNF(法国的CNN)的24小时新闻电视频道诞生的日子,作为全天候专业新闻国际频道,法兰西24不论在规模、投入上均算不得惊人,但没有第二个同类电视台,在其诞生的第一刻,就受到本国政府如此郑重的推崇,和如此高规格的礼遇。

    半官半民的血统似电视台非电视台的构架

    法兰西24具有半官半民的血统,其股份由私营布格依集团下属法国电视一台和国营的法国电视集团分摊,董事会主席则由第三方、前哈瓦斯广告公司总裁阿兰&;#8226;德&;#8226;普齐拉克出任。

    法兰西24的预算并不包括在法国政府预算内,但自2007年起,法国国家公共补贴每年将向该台提供8000万欧元的补贴,占台全部年预算(1。5亿美元)的近70%。因此尽管普奇拉克反复重申“法兰西24不是法国政府的喉舌”,也同时强调该台将“致力于推广法国的观点和价值观”。

    严格说来法兰西24并不仅仅是个电视台,而是包含5个平行媒介的综合体:3个互联网站和两个电视频道,3个网站分别使用英语、法语和阿拉伯语,两个电视频道一个使用法语,另一个使用英法双语,其试播的第一段节目就是通过网站而非电视播出的。但所有5个媒介所播出的节目内容完全相同,这在世界上也是首创。

    该台目前覆盖范围东起大西洋,西到乌拉尔河,包括欧、非洲及中东地区近25亿人口;明年底,他们还将推出西班牙语和阿拉伯语节目,并进一步覆盖亚洲、美洲地区。

    并非“首家英法双语新闻台”

    许多国际通讯社和媒体都将法兰西24称为“世界首家英法双语24小时新闻台”,但这实际上却是个误解。

    由法国人主导的EURONEWS才是“世界首家英法双语24小时新闻台”,该台以英、法、西班牙等多种语言同步24小时滚动播出新闻节目,如果法兰西24的卖点仅仅是“英法双语”和“24小时滚动新闻”,则应不可能得到法国政府如此重视和国际各方的如此关注。

    那么它的卖点,或者说,法兰西24真正的目的和意义何在?

    要弄清这点,首先须从它的由来谈起。

    “法兰西必须有地方说话”

    法兰西24的胚胎形成于1990年的海湾战争,那场战争成就了CNN,把摄像机装在美军坦克炮塔上的他们一举成名,从此开辟了战争的“实况直播时代”。

    但一向在国际问题上特立独行的法国人很快发现,直播并不等于真相,电视镜头同样可以被戴上有色眼镜。在CNN、BBC等英美电视新闻台的垄断性报道压制下,全球大众所看到的“真相”只能是美、英加工剪裁后的真相,而法国的声音不是完全消失,就是被曲解阉割。

    自90年以来,法国朝野政客对此就怨声载道,前国防部长舍韦内芒当年就表示“法兰西必须有自己痛快说话的地方”;2003年,美英坚持对伊拉克动武,对此持批评态度的法国,其反对立场被美、英新闻台刻意淡化处理,观点无从表达,更无法引起国际应有的关注和重视,这令希拉克总统十分恼火,在他的强力推动下,法兰西24计划于2005年底获准,并在一年后隆重推出。

    这项计划得到法国朝野各党各派的一致响应和支持,这在左右龃龉不断的法国政坛是极其罕见的,同时也生动反应了法兰西24在法国人心目中的重要性:法国终于有地方说话了,世界上将不再只有美国人、英国人在发言,也将回荡起法国的声音了。

    开始说英语的法国人

    其实法国人向来重视新闻舆论,号称三大媒体强国之一的法国从来不乏“发出声音”的媒介,问题在于,这些声音都是用法语发出的。

    法国人对本国语言和文化的热爱和保护不遗余力,举世罕见,从官方到民间,他们在全世界各个角落努力阔大和保持着法语的影响力,从代价不菲法语国家峰会到遍布全球的“法语联盟”,捍卫法语、推广法语成为历届法国政府共同的使命和义务。法国发达的传媒业,不论官方色彩浓厚的法广(RFI),还是具有私人甚至商业色彩的《世界报》、《青年非洲杂志》、TV5及CANAL+电视台,都不约而同把“发出法国人的声音”当作自己理所当然的职责,在世界各个角落努力推广法国的观点,法国的价值观。

    从这个意义上讲,法兰西24和这些前辈媒体并无本质的不同:他们都面向国门外的全世界,都一面强调自己不是法国政府的传声筒,一面卖力宣扬法国人对世界热点和国际大势的观点看法,都在连篇累牍、无时无刻发出“法国的声音”。

    法兰西24诞生的意义在于,法国媒体终于摆脱了一贯顽固而浓厚的“原法语主义”情结。

    以往法国人的逻辑往往是“请先接受法语,然后再倾听法国的声音”,RFI也好,TV5也罢,其遍布各洲的本地频道和调频广播往往承担着宣传法语文化、介绍法语学习途径的任务,甚至直接播出法语学习节目,他们的做法,似乎希望先把世界“法语化”,以便理解法兰西,理解法国的声音。RFI等设有其它语种广播,但这些广播覆盖面窄,采编力量薄弱,实际上不过是其法语节目的附属品罢了。不错,EURONEWS例外,您只需按一下遥控器就可自由切换语种,但这个24小时新闻台是欧盟的官方台,只能发出“欧盟的声音”。

    应该说法国的这种做法在一定程度上是有效的,至少法国媒体在法语区内的影响力是稳定的,而法语区也似乎成为为数不多可以在“英语的天下”中撑起一方保护伞的地方。然而法国是一个具有全球利益的大国,也是个具有独立自主外交传统的国家,这样的国家所发出的、往往不同于美、英的“另一种声音”,需要被尽可能多的国家和民众听到并理解,不论这些国家和民众操何种语言,对法语有无兴趣。

    “原法语主义”情结使法国人在媒体报道领域更多强调“法语”而非“法国的”特质,结果自然只能使法国的声音在法语区以外变得微弱乏力。

    残酷的现实催生了法兰西24,这个24小时新闻台目前募集了一支由170人组成的双语(法、英或法、阿拉伯)记者团队,这就意味着不论是英语、法语还是阿拉伯语节目,都可达到采编力量“齐装满员”的境界,而不再如RFI的小语种播音那班“小猫三两只”地小打小闹;意味着法语第一次不再是一家法国主流新闻媒体的第一主题词:FRANCAIS依旧是第一位的,但含义已由“法语”变为“法国的”(这两个词在法语中写法都是FRANCAIS),香榭丽舍大街上并排播出的英、法电视节目是个极耐人寻味的象征:从这一刻起法国人更重视听众对“法国声音”的理解和接受程度,而不再一厢情愿地强迫他们首先接受法语。

    对于全球新闻界这也许是一小步,但对于法国却可能是一大步:经过与英语圈几十年的抗衡斗争,法国人终于开始把“法国的”置于比“法语”更重要的地位,从这一意义上看,法兰西24或许只是一系列重大演变的第一环。

    说话不是容易的事

    法兰西24已开始发出“法国的声音”,但要让这声音更持久,更响亮,却绝非容易的事。

    如果说法兰西24还是个呱呱坠地的婴孩,那么它的对手则成熟、强壮得多,CNN开播至今已达25年,BBCWORLD也已满15岁,他们的声音显然比“法国的声音”更响亮、更训练有素。

    和此前法国媒体不同,法兰西24更侧重于对非法语区的播出和覆盖,这就丧失了TV5等传统法国媒体主要面向法语区观众的“主场”优势。理解“法国的声音”比法语更重要固然已很不容易,真要说好“法国的外语”则更难,在世界各国媒体纷纷卷入“形象国际大战”的今天,面对“今日俄罗斯”和“半岛电视台”这些“其它国家声音”的挑战,法兰西24必须付出艰巨努力,方有可能站稳脚跟,让“法语世界”以外的观众愿意尝试以法国视角观察国际事务。

    目前看来法国人的应对手段是国家干预:官方资金,政府协调,法新社、RFI等官方新闻机构分支、资源的共享,但过于强烈的官方色彩也许会降低法兰西声音的说服力,而国营环节的增多或许将影响该台的反应速度和工作效率,而这对于一家即时新闻台是至关重要的。

    对“法国声音”最现实的威胁也许是资金:BBCWORLD一年预算为8亿美元,CNN更高达16亿,相形之下,年预算仅1。5亿的法兰西24势必不能走同样新鲜出炉的半岛英文台“金钱换嗓门”的捷径,而只能实打实地靠“练声”、靠“金嗓子”去感动观众了。



………【非洲环境:将欲取之 必先与之】………

    ——在要求非洲对全球环境做出努力之前,国际社会应先为非洲脱贫努力一下

    加纳人安南的离任和非洲人长达15年对联合国秘书长一职垄断的结束,似乎并未使这一组织对非洲的关注降低。不久前联合国环境计划署(PNUE)在巴黎召开的全球环境研讨会上,新任秘书长潘吉文便郑重其事地呼吁非洲各国,要为防止全球气候变暖做出应有的贡献。

    “全球气候变暖将严重危及反贫困的斗争,甚至危及地区和平与安全”,潘吉文的呼吁通过特别制作的音像专题片,在第一时间传播到非洲各国,的确,反贫困、和平与安全,是几乎每一个非洲国家所必须正视的当务之急。

    人们已越来越认识到气候问题的全球性,拥有最多热带森林和植被资源的南美、非洲,是全球温控开关最重要、却也是最薄弱的一纽。长期以来,非洲的植被资源开发率远低于南美,工业化水平更远远落在南美的后面,这种低开发、低破坏的情形在很大程度上庇佑了整个地球,使得本已千疮百孔的臭氧层不至于更快地变得无遮无拦。

    然而这种微妙的平衡正变得越来越摇摇欲坠:非洲似乎正在力图赶上工业化的末班车,许多国家已开始利用发达国家在配额、关税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发展民族工业,对森林、矿藏的开发更成为每一个拥有这些资源国度的第一选择。

    这自然引起自潘吉文到许多环保人士的担心:亚马逊流域雨林退化的恶果已越来越明显地显示出其对地球气候的影响,如果非洲的植被迅速消退,工厂烟囱与日俱增,势必大大加剧全球气候变暖的进程,造成灾难性的后果。

    但对非洲各国而言,上述貌似绝对真理的呼吁却并没有多大说服力:资源开发也好,工业化也好,都是其它各大洲早已在做的事,非洲不是做得太早,而是实在太晚了。目前世界最贫困的5个国家,竟有4个在非洲。

    对于非洲人这些“骄阳的近邻”,气候变暖与否于之毫无感触,因为千百年来气候一直就是那样炎热,至于这将“严重危及反贫困斗争”,他们更只能听得一头雾水,就他们的理解,开发资源,发展工业,才是摆脱贫困的唯一途径。

    没有任何理由要求非洲人为了全球(确切地说是非洲以外的庶几乎全球)而牺牲自己的发展,尤其在美国、加拿大等国对《京都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