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生设计在童年 >

第34部分

生设计在童年-第34部分

小说: 生设计在童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曾是大学里中国学生学者联谊会的活跃分子,我们家也是留学人员经常聚会的场所,因此朋友很多。由于女儿活泼而且时常登台表演,因此在这个社区里小有名气,也有大人缘,很多人没把她当小孩,能够和她平等交流。
  她从10岁开始就能帮大人做点事了,因为她的英文是“童子功”,所以有时还能帮大人修改文稿。联谊会一年举办一两次大型演出,为了让美国朋友也能了解中国文化,节目单里的每个节目都有用英文写的背景简介和歌词简写。我常常把写作、编辑节目单的活揽回来,让女儿去做。有几次大型活动主持人的英文稿和大会主席的正式讲演稿也是她起草的。从12岁念六年级开始,她就不时做这些工作。
  因为有机会认识很多留学生,她成为联谊会舞台上的常任演员和留学生中的“红人”。为了“用人”方便,在她上高中的那几年,
  ←    读九年级时在大学国际文化周的中国展台上服务
  ←   口述笔录歌唱家的演唱曲目介绍
  这个以研究生为主的联谊会在她顽强固执的坚持下,“封”了她“一官半职”。这对她来说,是极大的鼓舞,大大增强了她的自信心,越干越有劲。她14岁时,身高已经超过米,像个大人了。很多留学生的活动都有她一份,比如和研究生们同台表演舞蹈、服装秀等;15岁那年她还当过有上千名观众的春节联欢晚会的主持人。
  1992年初中央歌舞团首次组团赴美演出。演员中有大明星如韦唯、殷秀梅等。那一次,我和女儿一起到休斯敦机场接机,演出时我协助舞台监督,她陪着演出团既当翻译,又当向导,穿梭于几个大明星之间,轻而易举就“追”上了“巨星”,和她们单独拍了很多合影,羡煞一批追星族。这次经历,除了让她了解中国的“星况”外,也进一步促进和加深了她对中国艺术的感受和热爱。
  早年留学生多少都有不平常的经历,他们有时来我家交流美国生活的甜酸苦辣,高倩都在一旁倾听。这些经历对她幼小的心灵起了不可低估的影响,对她发奋努力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记得一位从上海来的学生,是靠早年移民美国做劳工的爷爷奶奶为他做经济担保来美国的,刚来时才读初中。由于爷爷奶奶年岁已高且经济基础不好,实际上不能给他任何经济上的帮助,他要完全靠自己打工维持生活。
  我认识他时,他在美国已经上完了高中,正在大学读电机系。上大学本科不易拿到奖学金,外国学生一年学费也要好几千美元。那时中国一般公务员每月只有几十元人民币的工资,指望国内的父母给他寄学费是不可能的,只能靠自己拼命打工挣钱。我和他认识后1年多时间,他的头发都是我帮他理的,一张报纸中间挖个洞,套在头上就理起来。有一次帮他搬家,我特意让女儿陪我一块儿去“见世面”,见识另一个“美国社会”。这位学生住在一个相当简陋的木屋里,为了省电他从不开空调。得克萨斯州的夏天不开空调要闷死人的,不过他绝大部分时间都呆在学校、图书馆和饭馆里,过半夜才回家。让人不可思议的是,他来美国已经五六年,从初中上到大学,所有的家当,连书在内,一共只有四五个纸箱。回来的路上,女儿一路唏嘘,十分感慨。不过,她说,他的命运很快就会改变,只要接受良好的教育,就会有美好的前途。当时不到10岁的孩子有这样的感悟是很不容易的。从小在留学生圈子里,与成人们来往接触,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她的思想较早成熟。
  有一次,旅美歌唱家宋杨开专场演唱会,我负责接待,乘机为女儿“揽活”,让她为宋先生的演唱做钢琴伴奏。宋先生在中国获得音乐硕士,在美国获声乐博士,是得过国际比赛大奖的歌唱家,还在美国大学当兼职教授,他曾受邀参加克林顿总统的白宫就职庆典演出和在亚特兰大奥运会上演唱。以他的专业水平,当时才15岁的女儿为他伴奏,确实沾了很大的光。他很痛快地和女儿合作演出了4首歌曲。在演出时,他一上台就很客气地介绍说:“今天很荣幸,请到了高倩小姐为我伴奏。”
  演出前,根据他的口述讲解,高倩做笔录,为他演出的曲目撰写英文介绍。有意思的是,连排练伴奏、笔录和撰写曲目介绍,以及整个节目单的版式设计在内,高倩只用了半天时间就高效率地完成了。
  以女儿的成长经历,我深深体会到,家长让孩子与自己的同事或朋友接触,对孩子成长的影响是难以估量的。每个家庭和家长难免会有他们生活和知识的局限性,让孩子与不同背景的成年人广泛接触、交流,可以弥补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缺陷,使孩子的思想更加成熟。
  

和大人在一起(2)
成人们如果能够多与邻家的孩子们接触,哪怕只是和别人家的孩子们聊聊天、说说话,对他们都是非常有益的。我非常感谢女儿成长过程中在美国得州A&M大学留学的朋友们和其他中美人士,包括中美的平民、学者、教授、高官。他们为我女儿提供了很多不寻常的机会和鼓励,有的把我14岁的女儿和大留学生编排在一起,表演舞蹈、服装秀;有的和我不到10岁的女儿谈他们自己的家庭故事,谈他们的生活;有的阅读我11岁女儿写的书稿,给予鼓励,参加她的签名售书,发表演讲,甚至为她写书评,写推荐信。他们在我女儿从七八岁到十六七岁的近10年里对我女儿的平等、宽容、豁达、慷慨和呵护,都是造就她今天成功的因素,我对那些朋友们心存永远的感激。
  在女儿成长的重要时期,生活在得州A&M大学那个特定的环境里,她有机会接触很多比她大的成年人,使她的思想很快成熟。在她受教育过程中是一种非常幸运的经历。中国的人口密度比我们居住的小城要高得多,让孩子接触成年人的机会也多得多,容易得多,可惜很多人没有意识到,孩子的教育和成熟与他们和各种各样成年人的广泛接触有很大的关系。这样,可能就大大浪费了近在咫尺的宝贵的教育资源。
   txt小说上传分享

做义工和打工(1)
当义工和打工都是让孩子提前走进社会、感受人生的重要一课。义工衡量的是爱心和社会责任感,打工则是考验学生承受社会压力的能力和超负荷工作的潜力。它们都是为走向社会,为就业作准备。
  美国高中生课余到校外工作是很普遍的。没有收入或公益性的工作叫作义工,这种工作一般而言比较宽松,无论是工作时间、强度和对个人的要求都较低,工作弹性较大。义工的范围非常广泛,比如说,可以不定期地去高速公路捡垃圾,为环保做贡献;也可以不定时地到老人院去和老人聊天、做伴;还可以利用周末帮助低收入的家庭油漆、修补房子。
  女儿的很多同学都有五花八门的义工工作。有的在医院里做辅助性的工作;有的去老人院陪伴老人读书,为老人拉琴,义务表演;也有的为癌症协会的捐款去挨家挨户地敲门求人。
  做义工在美国社会已经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无论初中生、高中生、大学生,甚至已经工作的人,都会为社会无偿奉献。以学生群体来说,在学校和社会中长期耳濡目染,形成了必须做义工的观念;另一方面,大学在录取过程中对学生参加社会工作的重视,也使部分学生出于功利的原因寻找做义工的机会。
  因为太多人到处找机会当义工,所以做义工的机会并不好找。女儿曾经找过当地一家医院,院方告诉她,已经有了一份长长的候补名单,不少一年前登记的高中生,到现在还没有排上队。她也想过到刚刚建成的乔治·布什总统图书馆当义工,后来发现,那里也已经有太多人在等待候补,根本就没希望排上。
  博爱屋是一个全球性的慈善组织,这个组织的义工们义务提供劳力建造住房,完成以后,将房屋以材料成本费卖给低收入的家庭。
  美国前总统卡特20多年来一直是这个活动的积极倡导者和参加者。他不但利用他的号召力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参加这一爱心活动,并且亲自拿锤子干活。2000年夏天他带领数千名义工,在非洲两个月内为200户家庭盖起了200座新房。
  我的朋友桑塔德所在的教会有个博爱屋小组,周末常去参加劳动,其中还有不少大学生。有一次,有位学生一不小心把大腿钻了个洞,送到医院,上了药,包扎以后,若无其事地又回来。不巧,下午把手又扎了一下,连他自己也觉得好笑,但是却没有因伤离开。爱说笑话的桑塔德告诉我,参加义工的人可真多,有时油漆一堵墙,干活的人却挤成了两堵墙,一不小心,就刷到别人背上去了。虽然是笑话,也可以说明,做义工是多么普遍的一种活动。
  那年秋天,我带中国高中生去参加这项劳动。到了工地才发现,从初中生、高中生、大学生到大学教授、大学职员、公司雇员、退休人员,各种各样的人都有。一座房子的屋顶上蹲着二三十个学生,那是在上瓦片。隔壁的一座房子还在搭框架,一位教授唱的是主角,快速熟练地用电锯将木料切割成各种角度,在学生们的帮助下,将它们一块块安上,钉牢。在工地上,我和几位老义工交谈,感觉他们的心态十分超脱,完全没有功利的杂念。这里没有记者、没有摄像机、没有必要作秀。有的人一星期来一个周末,有的人一星期来好几天,问他们为什么,只回答一个字,Fun( 好玩 )。这就是助
  ↑   为低收入家庭盖房子的义工们在屋顶工作
  人为乐,是爱的奉献,是良好社会风气的结晶。
  我的朋友李教授告诉我,他儿子学校里很多孩子参加博爱屋劳动,他们上三年级的孩子也吵着要去Fun,所以他们陪着去了几次。义工活动就是在互相影响、互相感染、潜移默化中普及开来,成为一种极其自然的、范围广泛的社会活动。
  美国学生打工很普遍,有的是为了赚点零花钱,使自己用钱更自由,还可以买些不便向父母张口要的东西;有的因为家庭生活压力,不得已而为之。为了赚零花钱而打工的孩子,虽然非常普遍,但是打工对他们一般没有什么压力,工时也不多,做着玩儿罢了。由于家庭经济困难而打工补贴家用的孩子,我见过。那是一位白人孩子,单亲母亲带两个孩子,这个孩子每周末在麦当劳整整打两天工。每周工作16小时,足以支付个人的最低生活费。这个孩子后来考上斯坦福大学,虽然拿到了奖学金,但是与另外一所专业学院提供的荣誉奖学金相比,仍然觉得不够充足,因而选择了后者。
  女儿从小并没有打工的经验,我和她从来都没有想到,她在非常繁忙的日程中还要挤时间去打工。零花钱我们都能满足她的需求,她也没有特别离谱的消费,从经济上,可以说完全没有打工的必要。
  使女儿决定找有薪的工作,是出于两个原因,第一是由于看到一份哈佛大学的申请表。我在她高中毕业前两年多就弄到一份哈佛大学的申请表,和她一起逐项研究,探讨各项都该填些什么。发现“工作经历”这一栏,除了要填写工作类型、工作单位外,还要填写每年的收入情况。哈佛的申请表上有收入情况这一项,说明学校对有否薪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