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生设计在童年 >

第30部分

生设计在童年-第30部分

小说: 生设计在童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照片作封面,装订起来,很像是本“书”。
  回到家时天已快亮,第二天早上,送一本到我的朋友小陈家,另外带一本到办公室,给我的同事彼康博士和桑坦德博士看。
  两三天之后小陈跑来,进门就喊“出版,出版,快出版!”他是学海洋气象的博士生。他把稿子给一个美国学生看,那学生虽然学的是海洋科学,却在一边写博士论文一边写小说。据说他把那册子一口气看完,就对着小陈大喊:“出版,出版,够出版水平了!”难怪小陈进了我的家门就喊。高倩在一旁微笑,她说在中国的时候,就想到要出版自己的日记。
  有几位中国留学生告诉我,这本小册子他们是彻夜不眠地读完的。当时互联网还没有普及,留学生出国几年没有回国,通过高倩的日记,渴望从一个侧面了解当时的中国。
  在美国出版女儿的英文日记,多遥远的事!我没有多大的信心。可是,高倩每天放学一回家,就聚精会神地在电脑前写作,到了1993年底,她已经打出了300页的文稿。如果不能出版,肯定会打击她的积极性。
  我到书店买回几本有关出版的书,《如何快乐出书》、《作家市场》等。不看不知道,一看心情就沉重了。原来美国出书不容易。在美国想出书的人成千上万,《作家市场》里列出的4 000多家出版社中,书稿的接受率大多只有10%多一点。
  我要求高倩把稿子再润色一下,可是她说,不能再改了,如果年复一年地改,感觉就不一样了,就不是十一二岁人的思想了。她说得也蛮有道理。到了1994年初,抱着碰碰运气的想法,我给在旧金山的中国书刊社(China Books & Periodicals; Inc。)挂电话。
  接电话的王编辑是个中国人!他让我把全稿寄过去。我赶忙回家打印出书稿,用快递寄往旧金山。想不到,第二天下午两点,王编辑就挂电话来:“我们已决定出版高倩的书,你什么时候来签合同都行。”
  真是不可思议!我迫不及待地买了机票。
  旧金山和休斯敦有两小时时差,到达旧金山机场时,天还未亮。6月初夏,旧金山凉意沁人。我躺在宽敞冷清的候机厅椅子上,等着天亮以后乘车去出版社。身着单衣的身体贴在冰冷的椅子上,不禁打了好几个哆嗦。这个窘境不知怎么地,就让我想起了以前初中语文课本里学过的那篇《梁生宝买稻种 》。与我现在的处境比起来,梁生宝进城还能“吃一碗汤面,再喝两碗面汤”,实在奢侈。
  

珍惜、欣赏孩子的成果(2)
从旧金山回到大学城,整个晚上的话题都是有关出版社、出版社的创办人亨利诺依斯和他写的自传《生于中国 》,以及我从出版社带回来的很多有关中国的英文书。以后好几天,高倩还刨根问底地向我了解种种细节。这次出书的经历确实让她很受鼓舞,对她以后的成长影响深远。
  《西方到东方》出版后不久,休斯敦最大的英文报纸《休斯敦纪事报》在它的周刊 Yo! HOUSTON里把高倩作为封面人物介绍。她的照片显著地登在当天《休斯敦纪事报》头版右上角的报眼上。照片旁边的黑体字写着:“亚洲之根,小得州佬高倩计划写她第二本有关中国的书。”这份周刊封面以《青年作家在中国寻根》为大标题,用整整两个版面来介绍,内文的大标题是《传播她的根》,意思是传播她的中国文化传统。
  高倩上了大学以后,她自己对这本书总是抱有羞于见人的想法,从不对人谈起她写过书。有一次我们和她的几位哈佛同学在北京的友谊商店里逛,有位同学在店里偶然发现了这本书,刚拿起来,高倩打个岔,一把就将那位同学拉到其他地方去。
  我珍惜和欣赏孩子的成果,在高倩写作和出书的过程中,我花费了很多时间、精力。图书的出版,大大激励了女儿的写作热情,成了她进一步奋发向上的助推器。
   。。

教孩子感恩(1)
——给老师们“发奖”
  教师对社会、对每个家庭的贡献影响深远。他们是社会上的一个伟大群体,这些陪伴孩子走过人生重要路程的人所做出的奉献,值得我们永远感激和感恩!
  有感动就要感恩,教孩子知恩、感恩很有意义,这对培养他们的情感和品德至关重要。
  1993年初夏; 高倩即将从橡木学校六年级毕业。回顾她这两年的学习生活,我们非常愉快,也十分满意。
  她在橡木中学遇到了几位很好的老师。有的老师对孩子简直就是过分放纵。在万圣节时,为了筹集学生的活动费用,学校到外面租来一头猪,女教师当着学生的面亲吻猪,为的是让学生捐几美元,如果多捐20美元,还可以请女教师拍一张和猪亲吻的合影,让学生把放大的照片带回家,挂在墙上,有的学生因为喜欢看老师“出丑”,才花钱买这个照片。募集的这些钱,都是用于学生的活动,真难为了这些老师。
  有一次,英文课要写一个长篇,女儿告诉我,她写的是侦探小说,打印出来有二三十页。看她写得兴致勃勃的,我忍不住拿来读了一下。悬念设计得倒是满精彩,只是故事的主角和她老师同名同姓,是个荡妇加谋害亲夫的杀手。我一时愕然,问她,怎么把老师的名字拿来胡写。她笑说,就因为这样,学生们才喜欢写。因为五六年级一般不要求写那么长的文章,老师让大家这样做,就是为了刺激学生的写作热情。学生们觉得把老师描述成丑陋不堪、无可救药的大坏蛋是非常好玩的事。老师想出这个点子,把自己的名字作为反面人物,刺激学生写作的激情。老师把稿子收上去后,看到写得好的,还要在课堂上念一段,给学生消遣。据说,她在课堂上把女儿写的故事朗诵给大家听,时而扮鬼脸,时而大笑,学生的情绪很高,想必是收到了她所期望的教学效果。这位教师,真是具有令人钦佩的自我牺牲精神。
  女儿还谈起有位西班牙裔教GT课的女教师。GT是Gifted and Talent 的简称,就是“天才和智慧”的意思。GT课的内容非常广泛,有社会、政治、伦理、法律以及科普等。这门课没有课本,老师每天上课提出一串问题让学生们讨论、争辩,老师仅仅加以引导,介绍有关的理论根据和思维方式。这是一堂天天上的课,我常从女儿那里听到很多事情。谈起这门课,自然也谈起老师。这位老师从小在纽约的贫民区长大,上的是个风气不好的公立学校,在那里,好学生是要挨坏学生揍的,有时甚至还要挨刀子。因此,她常常不得不把作业写得差一些,以减少麻烦。
  大学毕业以后,她来到了这个文化气息浓厚的大学城任教,决定献身于这儿的教育。然而,教师的待遇是不高的,她经常过着捉襟见肘的日子。与学生打成一片的她有时对学生说:“唉,还要两天才发工资,我只剩下几块钱了,这两天我只能靠吃炸薯片过日子,要熬到发工资才有饭吃。”对于刚步入教师生涯的年轻教师,他们的收入除了付房租、汽车贷款和偿还大学期间的教育贷款外,当然是所剩无几。再加之年轻人花起钱来计划性差,可以想象她的窘况。但是她以这样清贫的生活水准为孩子们提供了高质量的教学,让我非常感动。
  另一位老师琳达·威廉姆斯太太教高倩的数学,是“天才”项目的指导老师,还是数学竞赛的教练。她对高倩疼爱有加。那一年,她带着学校数学比赛队去参加地区数学竞赛,高倩拿到第一名的奖杯。那一次,我专门开车赶到150公里外的赛场去助威,为她们拍了一张高倩手捧奖杯的合影。后来,高倩申请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天才少年中心的奖学金时,她为高倩写了非常有力的推荐信。
  ←    获得地区数学比赛第一名后和数学教练威廉太太合影
  幸运的女儿生活在这么好的环境里,有这么好的老师,不但生活快乐,还学到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丰富知识,老师的献身精神以及对孩子真挚的爱实在令人感动。
  高倩说,离开学校我很高兴,说明我长大了;但是,离开这些老师,我很难过。她在计划着,要给老师们每人送一张感谢卡,写上她的真挚谢意,写上她的依依告别辞。
  我说:“慢,这还不够。”
  我任中文学校校长时,曾为优秀教师颁发奖牌。所有获奖者都是人生第一次领到具有西方风格的精美奖牌,个个兴奋异常。
  我决定以高倩的名义给老师们每人订制一面“奖牌”,我把想法对高倩说了,她很高兴但又略有迟疑。我知道她一定在考虑,这要花不少的钱,我们平时是很节省的。我说,教育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一环,你在这儿受到这么好的教育,我深深为这些老师感动。我们离开了,他们还在这里年复一年地做着平凡的事,我们怎么感谢都无法偿还他们的付出。高倩看我主意既定,激动地抓着我,大叫:“Daddy,我好exciting( 激动 )啊!老师们一定会非常高兴!”
  

教孩子感恩(2)
离学期结束只有几天的时间了,我赶到专门制作奖牌的公司加急定制。8块“奖牌”于学期结束的前一天按时取到。
  学期的最后一天是同学老师们互相道别、互赠小礼品的日子。高倩提着一个装满“奖牌”的提包穿梭于几个教室之间。收到意外礼物的老师们既感动又兴奋。有位老师对她说,我当了这么多年的教师,还从来没得过奖,这是我得到的第一个Award,我要把它挂在最显眼的地方。
  给威廉姆斯太太的那个“奖牌”略有不同的是在奖牌上方嵌上了高倩手持奖杯和老师的合影。照片下方的金属牌上刻着:
  亲爱的威廉姆斯太太:
  谢谢您为我所做的一切,
  我会永远记住您的献身教育的精神!
  ——倩
  威廉姆斯太太拥抱着她,对她说:“我要永远把它挂在我的教室里,我要告诉学生们关于你的故事。”
  多年以后,高倩回母校去看望她,这块“奖牌”仍然挂在教室的墙上。老师见到她,总是指着这块牌子对在场的学生说:“这就是倩,就是我给你们说过的那个倩。”
  无论在美国还是中国,中小学老师都是一个低收入、大工作量的群体。他们对社会、对每个家庭的贡献影响深远。他们是社会上的一个伟大群体,他们为基础教育所做的贡献是非凡的。不过,仅有感动是不够的,我们应该永远感激他们的奉献,感激这些陪伴孩子走过人生重要旅程的人。应该永远、永远地感激和感恩!学生们不但要常回家看看父母,还要常回学校看看老师。
  有感动就要感恩。从小培养孩子懂得感恩,是塑造孩子优秀品格的重要一环。
  

让孩子体验艰苦(1)
——一起“拓荒”,盖房子
  在大学城买一块地,在这块土地上自己动手,和孩子一起伐木、造房。这对她来说是人生独特的一课,是书本知识无法替代的。在这方面,我从不吝啬她的时间,不担心因此影响她的学习。她也很理解我传输给她的“靠自己的努力去获得优越的生活条件”的人生启示。
  做父母者可以竭尽所能地为孩子提供最好的学习和拓展人生的条件,但是,却未必要,甚至一定不要为他们的孩子提供最优越的生活条件。
  让孩子从小多了解社会,体验艰苦,他们才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