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美元的衰落 >

第12部分

美元的衰落-第12部分

小说: 美元的衰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要偿还这些负债,不仅仅是国内债务,还有日渐增长的外国投资者。   

  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看待黄金:作为真实资产的价值基础,或是有供求市场的有形投资。1971年到1980年期间令人难以置信的黄价走势,让很多人至今仍然望而生畏。在此期间,发生了两个非常重要的具有历史意义的事件。首先是在1971年,尼克松总统宣布,美国将取消黄金本位制。(这意味着,我们可以按照政府的意志随意印刷钞票,这可能吗?)然后是1974年,福特总统取消了一项延续40多年的限令,美国民众终于有权拥有自己的黄金了。   

  回顾1933年,那场席卷世界的大萧条曾经让黄金成为稀缺之物。1933年,美国政府通过了《银行紧急救助法案》(Emergency Banking Relief Act),“为目前全国性的银行紧急状态及其他方面提供救助……”'1'   

  该法案要求,所有美国公民必须把持有的黄金兑换为美联储发行的票据。拒绝兑换黄金将受到高达1万美元的罚款和10年监禁的处罚。这种非正常措施的目的在于防止公众囤积黄金。这个解决问题的方案似乎非常简单:把拥有黄金直接规定为违法行为。平心而论,在非常时期授予政府这样的权利并不为过,但这项紧急法案却开创了一个先河:今天,它已经成了政府对付美元问题的撒手锏。   

  在尼克松取消黄金本位制以及福特废弃持有黄金的禁令后,黄金价格从最初规定的每盎司35美元开始,一路飙升。到1980年1月,黄金已经达到了天价——每盎司超过800美元,此后又迅速下跌,并在1999年达到新低——每盎司253美元。但是,我们不应该把这种螺旋式的价格运动视为市场力量对黄金投资带来的作用。相反,黄金价格的涨落完全是40多年政府干预的结果。事实上,这种运动不过是市场对黄金…货币兑换关系的一种过度反应。   

  2008年1月31日,黄金价格达到了创纪录的936美元/盎司,但这绝不是什么过度反应,而是真正的市场模式。按照目前的经济形势和发展趋势,我们可以把黄金视为一种强有力的保值投资。在此基础上,我们来探讨一下目前的一些主流观点。   

  (1)贸易逆差。美国的贸易盈余早已成为历史。而第一次从盈余变为赤字则是在1977年,这难道是巧合吗?维系多年的巨额贸易盈余,仅仅是在取消黄金本位制的短短几年之后,就变得面目全非。而取消黄金本位制带来的问题,完全可以归集为一点:政府可以随心所欲地发行货币,这就意味着,每天都在增加的钞票会变得越来越不值钱。随着我们越来越多地把消费建立在信用基础上,市场上的钞票开始堆积如山。当货币价值不再以黄金为基础的时候,美国就会变成了一个输红眼的赌徒,醉生梦死,债台高筑,但是为了继续玩下去,就只能依赖越来越多的借款。历史是我们不应该忘记的,而现实则是最具有说服力的:每当美元价值下跌时,黄金价格就会上涨。随着美国的贸易逆差不断膨胀,政府不断发行钞票,美元价值就开始变得越来越疲软。随着流通货币量的增多,美元价值逐渐被稀释,整个经济形势的恶化,当然也就是情理中的事了。但对于黄金价值来说,这却是一个好消息。   

  (2)预算赤字。政府到哪里去弄钱呢?当然是建立在难以置信的低利率基础上的7 590亿美元预算赤字,而在美联储的货币政策中,低利率又恰恰是其中的核心。当利率上升时,会发生什么呢?每年的财政赤字只能让原已不菲的国家债务雪上加霜,这意味着,赤字本身已经陷入了无底深渊。那么,最终将来到底由谁来偿还这笔利息呢?只要稍微算一下,就会让你感到不寒而栗。债务越多,利息越高,这恐怕是尽人皆知的道理。而利息率越高,对纳税人(也就是你我,还有我们的子孙)的影响自然越大。         

虹←桥书←吧←BOOK。←  

第25节:货币历史中的前车之鉴(2)         

  (3)有限的全球供给量。和货币不同的是,黄金是一种数量有限的商品。一旦联邦政府找到印钞厂这个经济增长源,它就总能让经济显得活力四射。但是,无论从哪一个方面看,黄金都是一种实实在在的金钱,它之所以具有价值,是因为它的数量是有限的。这也是货币和黄金之间最本质的差别。但现在,我们已经摆脱了金本位,于是,联邦政府就可以相信,它可以对货币价值视而不见,全身心地投入到一个“以诚信和信用”为基础的体系中。作为投资对象,美元的价值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相比之下,当美元麻烦不断时,供给有限的黄金正在变得越来越值钱。有前因必有后果,这是推动市场价值的内在动力。美元下跌,黄金升值,这是不可避免的趋势。   

  (4)黄金的货币价值。大多数人都能理解债务凭证和实际金钱之间的区别。如果老板在发薪日给你一张欠条(债务凭证),你肯定不会高兴。你当然愿意把债务凭证兑换成现金,用现钞去消费。但事实上,美元不过是一种特殊的债务凭证而已。我们在使用这些债务凭证的时候,则是把它们当作没有真实价值支撑的货币。在不远的将来,我们将会看到,越来越多的外国中央银行将会购买黄金以替代美元。黄金需求的增加,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到正在上涨的黄金市场价值。那么,黄金的价格到底能涨到多高呢?只有时间才能回答这个问题,但日渐疲软的美元正在打造一个更具活力的黄金市场,绝对是不争的事实。   

  虚拟货币的凄惨历史   

  历史已经告诉我们,货币——不是伪币,而是由政府正式印制的钞票——很可能会在瞬息之间丧失价值,变得分文不值。这样的例子并不少见,比如解体之前的苏联卢布,20世纪20年代的德国马克,卡斯特罗政府之前的古巴比索。在这些事例中,突然而至的政治变革和经济变革,彻底摧毁了货币的价值。这些变化极为突然、极为彻底,而且是永久性的。   

  哪些情况会给美元带来同样的影响呢?要抵御这样的灾难,我们现在需要做哪些准备呢?如果你现在就知道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潜在的美元贬值也许不一定是坏消息。事实上,我们并不像很多美国人想象的那么风雨不透,固若磐石。在弗兰克林 D?罗斯福总统通过《银行紧急救助法案》采取紧急措施之后,1933年的《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Glass?Steagall Act)的出台再次让民众大为振奋。依据该法案建立的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ederal Deposit Insurance Corporation,FDIC),专门从事为所有美国银行的存款损失提供保险。   

  实际上,如此严峻的形势已有苗头。创办于1921年的财经杂志《巴伦周刊》(Barron?s),在1933年发表的一篇社论中就曾指出:   

  从12月初开始,华盛顿就已经知道,一场严重的银行和金融危机已经在所难免。唯一的问题不过是,这场危机从何处开始,以何种方式到来。'2'   

  实际上,早在这篇文章发表的两个星期之前,类似的报道就已经警告美国公众:一旦美元开始贬值,就必将会引发一系列的“抽逃”——首先是从不动产蔓延到银行存款,然后又从银行存款殃及货币,最后再从货币传到黄金,一切都无法幸免。'3'   

  这些1933年的事后之见,同样可以帮助我们分析今天的货币形势。在预见到货币可能流向黄金抽逃后,政府就开始囤积黄金,甚至是非法持有黄金。第二个步骤,则是确保联邦银行资金账户的安全,这将有助于稳定公众情绪。这样,就可以通过防止金融市场出现恐慌,达到稳定货币的目的。但不同的是,当时的美国仍实行金本位货币制度。流通货币的价值实际上是有实物依据的。而一个输红眼的赌徒,如果只是一味地要求增加筹码,迟早会罄尽所有。当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赌场老板自然会意识到,他已经没有偿付能力了。至于那些筹码,或许不过是一大堆永远也不可能兑现的白条。   

  造成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一系列有失公允的货币、金融和银行政策肯定难脱干系。历史似乎总喜欢以最精炼的方式对过去作出评判,它干脆把大萧条的责任怪罪于股票市场的崩溃。作为诸多失控政策带来的症状之一,当时的股票市场崩溃对今天来说,无疑是具有启发意义的。毫无节制地发行钞票,或者说“负债经济”的扩张,对那些发现黄金潜在价值的人来说,肯定是个好消息。   

  无论是在电视上还是在平面媒体上,我们常常会听到一些专家对赤字问题不以为然的评论。而那些对于维持美元流通性具有既得利益的人(比如华尔街的经纪商和分析家)来说,“我们的经济是强大的,而且会越来越强大”,这不过是那些对维持美元流通拥有既得利益者的咒语,比如说股票经纪人和证券分析师。目前,联邦赤字每月增加400多亿美元。指望这样的经济有所作为,显然是不切实际的,而对这样的经济百般维护,不过是在自欺欺人。         

▲BOOK。▲虫工▲木桥▲书吧▲  

第26节:货币历史中的前车之鉴(3)         

  在这些不明智的货币政策和反恐战争背后,黄金是真正的受益者。不妨看一下每盎司黄金在过去几十年里的均价变动情况。自2001年底以来,黄金价格一直在稳步上涨,从2001年11月30日的275?50美元,一路升至2007年11月30日的783?50美元,并且短短的几周之后,便再创新高,达到936美元(见图4?1)。   

  图4?1黄金价格,1995~2008年   

  黄金价格的变化趋势,至少可以在部分上归结于2001年世贸中心的恐怖袭击事件。但是,它同样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联邦政府的货币政策,以及建立负债基础上的螺旋式经济复苏。在黄金价格开始上升的同一时期,我们还可以审视一下流通货币量的变化趋势(见图4?2)。   

  图4?2美元流通量,1990~2007年   

  资料来源:联邦储备银行。   

  从变化趋势上看,美元遇到的麻烦对黄金来说却是好消息。20世纪70年代初期的全球经济和政治形势是我们不能忽略的:疲软的美元,宽松的货币,还有动荡不安的国际形势。听起来似乎很熟悉吧?这正是黄金价格从每盎司35美元上涨到1980年的超过850美元时,我们所看到的情形。自1995年以来,流通货币量近于翻番(达到95?7%);到2006年,注入经济的“假币”已经高达7 835亿美元。美联储的政策就像一则非常流行的牛奶广告:“需要钱吗?我们再印点。”   

  统计数字表明,黄金将成为未来的投资对象。尽管全球的黄金年均开采量只有8 000盎司,但需求量却已经达到了1?1亿盎司。因此,如果中央银行要保持稳定的黄金储备量,每年就必须保证至少3 000盎司的黄金进入市场。这就形成了一种巨大的打压作用。当美元贬值时,中央银行就会增持黄金,而不是出售黄金。这就是黄金价格开始上涨的原因,而且这种趋势还将一直持续下去。只要在美元贬值的同时,黄金需求还在增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