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假装深沉 >

第18部分

假装深沉-第18部分

小说: 假装深沉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槐栋伞2还撬坪跤胛颐亲鲅奈薰兀こ龅囊庸灿胛颐钦床簧媳摺R虼嗽谑樵褐醒Ю锔伊粝潞苌钣∠蟮牡共皇且樱俏宄吖当呱系摹凹兄裉摇保抢镆沧苁敲刻斓谋鼐兀蛭猈C也在那儿。平时它不太显眼,一到夏天的时候满树开满了白花,才格外引人注目了。

  那时候一到夏天学校就强迫午睡,我偏是个不爱睡午觉的。有一天中午我路过夹竹桃时摘了几朵夹竹桃的花,打算到午睡时可以玩弄一会儿打发一点时间。走进教室刚坐到座位上,我手里的夹竹桃就被坐在我前排的女生看到了,表现出很喜欢的样子,于是我讨好地把花送给她了。午睡铃响了,我看到她把花插在钢笔套子里竖摆在桌上,然后安静地睡了,看着她睡觉时那个安详静谧的样子,我顿时也油然而生出一股倦意,没一会儿便也呼呼睡去了,直到铃声响起。这真是我几年学生生涯中难得的一个好觉。她也醒来了,突然微红着脸把花还给了我,我没明白过来是怎么了,她的脸涨得更红了,轻声地说了一句“花怎么可以随便乱送的啊”,说完就急忙回过头去了。

  我倒。。。

  那一年是初三,其实已经离中考没几个星期了,许多同学都在紧张备战。我尽管成绩不很好,但天性使然从来都不知道什么是紧张什么是压力,她的成绩尽管很不好,但显然是根本就不打算往上升造的了,所以比我还轻松,那段时间我们是班里少数几个还能够有心思聊天开玩笑的人了,何况又是桌前桌后,于是关系就更比以前要好了。

  那时她留了很长的头发,只要她靠坐在椅子上头上就必然飘到我的桌上,于是每天课堂上,玩弄她的头发也便成了我的常事了。起初她还会说几句“讨厌”、“色狼”之类的,然后把头发一甩,那一甩之后不免还是又回到我的桌上,到后来她也就不说话了,任凭我怎么玩弄也不吱声了,可能对她来说也是一种享受吧。可惜这样的日子并没有持续多长,中考很快就来了,考完之后我过着我的暑假,我看到许多同学开始在暑假里跟师傅学手艺了,而我还可以每天玩耍。我想到了她,打了几次电话到她家里都没找着(那时还没到人人有手机的地步呢),直到后来才听说她一毕业就进了镇上的私人服装厂子里做工去了。

  于是这个故事终于完结了。直到现在我都没有再见到过她,只听说这短短几年里她结过一次婚又离过一次婚,除此以外没有别的消息了。不过从此夹竹桃在我眼里却变得有些暧昧起来,轻易我也不再折了,虽说它经常被栽在WC边上,但好歹还是一朵花哩,不能随便作贱人家的。

  走出书院中学的校门之后更发现原来夹竹桃不仅仅是白色这一种,在城市的公园里,小区里,路边的绿化带里,我常看到有红色的夹竹桃花,不仅颜色鲜了,花朵也大得多了,白色的夹竹桃只有一层花瓣而红色的竟像牡丹一样有层层花瓣。

  虽然红色的夹竹桃更大更好看了,但我依然更喜欢学校WC边上的纯白色的那种。可能是因为这种洁白的颜色令我想起初中时的光景,同学和老师都是老乡,平时上课下课都是操着一口家乡话,那时并不曾有意倾听这种由家乡话组成的喧闹是多么地亲切,直到后来在外求学在外谋职,才发现我的满口家乡话只能蒙在肚子里,要是不小心溜达出来了是要被同学或同事笑话的。也有可能是因为它让我记起了初三的最后岁月里陪我一起轻松度过那些本该是紧张枯燥的日子的那位可爱的女生。

  需要补充的是,其实知道它叫夹竹桃已经是后来的事了。那个时候我只当夹竹桃是一种桃子,根本不知道原来它就在学校的WC旁边,还曾经让一位可爱的女生脸红。

真情面前,贾宝玉的抉择
真情面前,贾宝玉的抉择

  ——由'终身误'而起的对宝钗的怜悯

  '终身误':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

  “终身误”是红楼梦十二支曲中的一支,此曲以贾宝玉的口吻描述了他在感情上的遭遇和困惑。尤其是一句“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让人心头不禁一阵酸楚。为宝钗的“举案齐眉”也为宝玉的“到底意难平”。付出真情的却得不到想要的回报,期盼真情的却得不到自己想要的真情。虽说这样的婚姻在中国古代简直难以记数,绝大部分的人都这样平平淡淡的挨过去了,然而贾宝玉却难以承受。面对宝钗的真情,他不堪重负,他不得不最终选择悬崖撒手弃家而走。宝玉虽然解脱了,但我们要追究的是这个悲剧并未就此结束。对宝玉来说是悲剧,对宝钗来说,何尝又不是呢?

  宝钗是个很有手段的人,她能够让她的情敌林黛玉对她产生敬意对她掏真心。她能够博得贾府上上下下人的口啤和赞赏,然而她却没有办法得到宝玉的真心,这是一大遗憾,而更准确地说这是一个注定的悲剧。就像宝玉曾经说过的“林妹妹何尝说过这混帐话,若说了,我早和她生分了”。说“混帐话”的是谁?就是宝钗。宝玉的这句话早就注定她们是要“生分”的。虽如是,我仍然要为宝钗感到惋惜和怜悯。因这这一切都不是她的错。谁的错?宝玉的吗?自然也不是。他们俩位都是受害者。

  如果简单把宝钗斥为封建礼教的代表,说她世故,虚伪甚至阴险,狡诈。。。那么用周汝昌的话说是“你根本就没有读懂《红楼梦》,根本没有读懂曹雪芹”。确实是这样,我们首先要看到,宝钗是一个女孩子,一位才女,一个情窦初开的少女。正所谓“哪个少女不怀春”,宝钗纵然表面看来对于情感表现地冷漠甚至回避,但如果你就此认为宝钗已经不懂感情,已经没有了爱的能力,那您还是错了,您不懂得体察人性。封建礼教可以约束人的行为和观念,但它改恋不了人性。爱是天赋*,宝钗同样拥用,只是不得不将它隐藏得更深。如果说扑碟那一幕我们看到了宝钗天真可爱活泼的一面,那么,宝钗在熟睡的宝玉身旁静静地为他的贴身衣物刺绣,从这暗含着温馨与嗳味的一暮,难道我们体会不出什么吗?我想,此时的宝钗恐怕早已沉浸在情海之中了。宝钗亦有痴处。

  其实,宝钗对宝玉的爱慕并非一日两日了。她深知她佩带的金锁日后必定要有个带玉的方能配。可能在她上京的时候就是带着这个愿望来的。与其说她是宿命,不如说这是一种缘分意识。我们能感受到,宝钗对“金玉良缘”始终是深信不疑的,这正是宝钗痴情的一面。

  在第五回的判词里,宝钗和黛玉被合在了一起。关于钗黛合一,红学家们有过许多说法基本是没有定论的。但我以为,在痴情上,钗黛不分上下,只是两种不同层次不同内涵包涵着不同寄托的爱,一个的爱为了宝玉能显身扬名,光耀门庭,虽然有些世俗却也是真心一片,一个的爱是灵魂的契合是心与心的相知与相怜,是超世俗的,当她们合二为一,意味着这两种不同形式的爱一起浇灌着宝玉的心田,但这种融合却只在梦中伴随着可卿的出现而昙花一现,现实中她们却是两个人,宝玉对此必须做出抉择。

  虽然我们无法看到真正的后40回,但宝玉的抉择我们都知道。他必然会义无反顾地选择了黛玉,因为宝玉是跟着灵魂而非世俗走的人。而家族的选择却必定是宝钗。这个矛盾似乎就预示着宝,黛,钗,三人都将成为这个悲剧的牺牲品,谁也不能幸免。虽然我们看不到原著的结局,但无疑是这样的。所以,面对这样的结局,我们同情黛玉和宝玉,无疑是人心所向,那么对于宝钗,难道我们没有同情没有怜悯吗?同是薄命人哪!

  宝玉饮的那杯酒真真叫人泪下:“千红一窟(哭),万艳同杯(悲)”! txt小说上传分享

“闭月羞花”——中国男人特有的自作多情
用“酸溜溜”来形容古代文人是再恰当不过的了。不用看别的,仅从几个形容美女的字眼上就能领略一二了。诸如“闭月羞花”、“沉鱼落燕”,这些把美女们夸得晕头转向的成语集中体现了中国男人对美女的崇拜和神往。古往今来,中国男人一直以崇拜美女为美德。以得到美女为荣耀。当然,这个“得到”要分两种,才子们以得到芳心为荣,权贵们以得到肉体为荣。两样都得者实属罕见也,这也是中国美女们的悲哀吧。

  然而,细琢磨“闭月羞花”“沉鱼落燕”等这些词,总觉得多少带有些男人们自做多情的成份。美女再美,那也不过是一介凡人,迷倒的也不过是些凡夫俗子,人家月亮高高在上,阅尽天下美女,更何况还有广寒宫内嫦娥相伴,才不稀罕这地上的美女呢,你凭什么就以为人家是见了美女羞愧而躲入云中呢?您崇拜美人您自己崇拜自己赞赏就得了,何苦把人家扯来一起崇拜呢?这不是自作多情是什么。再说那个“羞花”,前几天读到一篇博文,据该作者分析,极可能是美人误触了含羞草,草儿立即萎缩起了身子,旁人不识方有羞花一说。照此说来,蔡某也早该入美男的行列了,小时家栽此草,记得那时我每触它必“羞”,有几次还“羞”得半天抬不起头来,好在那时蔡某并未意识到此花乃因我容而羞,要不到今天早为自己自作多情而羞了。恰恰古人在美女面前倒患了此病,白白地替出于自我保护而蜷缩身子的含羞草多情起来。弄到今天倒成了一个对付女孩极有用的笑话。再那个什么“沉鱼落燕”便不需多谈了,不过是差不多的情结在作祟。

  不过话说回来,尽管夸得有些自作多情,但至少是夸得真心实意的。美女们当有所安慰了,然而令人遗憾的是,享受了这两句极高赞美的四位美人却都是红颜薄命。越女西施被献给吴王夫差,据某些传说,到吴国后西施倒是真正爱上了吴王夫差,若果真如此在下心里倒也宽慰些了,能够与真正爱的人过上几年也不枉来世一遭了,何况人家夫差好歹还是堂堂一君子,论品性倒还比勾贱范离强些。貂蝉杨妃也都有过一段恩爱的日子,后人可以感到些安慰,唯独昭君含恨孤身前往异域他乡,不知能否与那契丹公子情投意和实在是一个问号,不过也唯有她能够生儿育女安然走完一生,若看这些,倒不比其它三位差了。只是归根到底这毕竟都是些让好男人伤心落泪的悲剧。

  那么都有哪些男人为之痛惜落泪了呢?此事已难以一一考证了,不过以四大美女为题材的诗词作品无数,这是大家都能看到的。中国男人的多情籍此又有了抒怀的好地方了,此中最著名的要属白居易的《长恨歌》了,读罢全诗,人人都会记住了“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的哀叹,这种哀叹在中国男人心中绝对产生了共鸣,以至广为传诵,到了洪升手里继而又创作出了《长生殿》,更把这个皇家悲情故事演绎地欲哭无泪。从某种程度上说,这又是中国男人自作多情的一种表现。李杨二位早已一一作古,要么是在天上或海上仙岛相会了,对人间早已无所牵挂,世人却苦苦在他们两位身上倾尽了一生无处倾诉的痴情,也许这和包办婚姻产生的感情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