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春秋战国史之男人的鸡汤 >

第52部分

春秋战国史之男人的鸡汤-第52部分

小说: 春秋战国史之男人的鸡汤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北高邑东)。赵军同仇敌忾,决心保卫国土,个个奋勇冲杀,大败燕军,斩杀其主将栗腹。攻代燕军闻听攻鄗军大败,主帅被杀,军心动摇。乐乘率赵军趁机发起攻击,迅速取胜,俘庆秦。两路燕军败退。廉颇率军追击500里,直入燕境,进围燕都蓟。燕王只好割让5座城邑求和,赵军始解围退还。战后,赵王封廉颇为信平君,假相国。

  廉颇任相国前后约六七年,多次击退入侵敌军,并伺机出击。公元前245年,带兵攻取了魏地繁阳(今河南内黄县西北)。廉颇从长平免职回家,失去权势的时候,原来的门客都离开了。等到再被重用当将军,门客们又都聚拢上来。廉颇很是感慨,要他们退去,门客告诉他:这没什么奇怪。现在是以市场上的买卖方式交朋友,您有权势,我们就跟随您,您没有权势,我们就离开,这本是买卖常理。又有什么埋怨的呢?

  公元前245年,赵孝成王卒,其子赵悼襄王继位。襄王听信了奸臣郭开的谗言,解除了廉颇的军职,派乐乘代替廉颇。廉颇因受排挤而发怒,攻打乐乘,乐乘逃走,廉颇于是离赵投奔魏国大梁。廉颇去大梁住了很久,魏王虽然收留了他,却并不信任和重用他。赵国因为多次被秦军围困,赵王想再任用廉颇,廉颇也想回国效力。赵王派遣使者宦官唐玖去带着一副名贵的盔甲和四匹快马到大梁去慰问廉颇,看廉颇还是否可用。廉颇的仇人郭开却唯恐廉颇再得势,暗中给了唐玖很多金钱,让他说廉颇的坏话。赵国使者见到廉颇以后,廉颇在他面前一顿饭吃了一斗米,十斤肉,还披甲上马,表示自己还可有用。但使者回来向赵王报告说:“廉将军虽然老了,但饭量还很好,可是和我坐在一起,不多时就上了三趟厕所。”成语“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出于此处。赵王认为廉颇老了,就没任用他,廉颇也就没再得到为国报效的机会。    

  楚国听说廉颇在魏国,就暗中派人迎接他入楚。廉颇担任楚将后,没有建立什么功劳。他说:“我思用赵人”,流露出对祖国乡亲的眷恋之情。但赵国终究未能重新启用他,致使这位为赵国做出过重大贡献的一代名将,抑郁不乐,最终死在楚国的寿春(今安徽省寿县)。十几年后,赵国被秦国所灭。

  后人赞曰:

  亘古认过第一人,心胸坦荡敢负荆,

  负荆请罪登门跪,将相和好说到今。

  能征惯战忠良将,高风亮节启后生,

  古今伟人唯廉公,国民为重赤诚心。 。 想看书来

深谙兵道的赵奢
赵奢 ,生卒年不详,赵国人,战国后期赵国名将。封号马服君,汉族“马”姓起源。 

  赵奢早年参与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的改革,后因 “沙丘之乱”,赵成、李兑专权,迫害武灵王近臣,时值燕昭王召贤,赵奢亡命入燕,得信任,被任命为郡守。公元前287年,李兑失势,受其迫害者陆续回国,赵奢此时才又回到了赵国。

  赵奢回国后,最初做田部吏(征收田赋的小官),收租税,执法无私,因平原君家不肯出租,赵奢依法处置,杀平原君家主事者九人。平原君发怒,要杀赵奢,赵奢跟平原君说了一番话,翻译成现代文大致意思是说:“您是赵国的贵公子,现在纵容您家不奉行公事,那么国法就会削弱。国法削弱了,国家就会衰弱;国家衰弱,各国就会进兵侵犯;各国进兵侵犯,赵国就不能存在,那您还怎么保持现在这样的富贵呢?像您这样地位高贵的人,如能奉公守法,那么全国上下就会公平合理;上下公平合理,国家就强盛;国家强盛,赵国统治就巩固了,您作为国君的亲族,难道会被天下人轻视吗?”平原君听了这番道理,认为赵奢是位很贤能的人,向赵王介绍举荐。因得到平原君的荐擢,被任命为治理全国赋税的总管。赵奢管理全国的赋税后,国家赋税因之公平合理,百姓富裕,国库充实。

  公元前280年,赵奢被任命为将军,他悉心治军,对下严而和,凡有赏赐,必分给部属,所以深得属下爱戴。后带兵攻取了齐因的麦丘(今山东商河县西北),赵王因得城大喜,为之加增进酒,以示权贺。从这以后便开始了他的军事生涯。

  公元前270年,秦军派重兵围困阏与(今山西和顺县)。赵惠文王急召名将廉颇商议,问阏与“可救不?”廉颇回答:“道远险狭,难救。”又召问乐乘,乐乘所答与廉颇一样。后赵王召赵奢商议,赵奢认为:“其道远险狭,譬之犹两鼠斗于穴中,将勇者胜。”这也就是后来“狭路相逢勇者胜”的军事思想。赵奢此议与赵王不谋而合。于是,赵王任命赵奢为将,率军往解阏与之围。秦军在围困阏与的同时,已经作了防止赵军出兵救援的准备。他们发兵一支,向东直插武安(今河北武安县西南),以成犄角之势,牵制赵军行动。赵奢侦知秦军这一部署,从邯郸出发才30里就下令安营扎寨,命令军中加固营垒,在营区周围修筑了许多屏障,故意做出毫无进取的姿态。并且命令部队说:“有以军事谏者死。”军中有一人建议火速去救武安,赵奢立即把他杀掉了。这样,一直过了28天,而且再次增筑营垒。秦军派遣间谍进入赵军驻地侦察,赵奢以好饭食招待 后把他放走。间谍把赵军的情况报告给秦军将领,秦将胡阳非常高兴,认为:赵军“夫去国30里而军不行,乃增垒,阏与非赵地也。”随之,放松了警惕。在送走秦军间谍以后,赵奢突然作出决定,集合部队,卷甲而趋,向西急进。仅两日一夜即抵达距离阏与50里的地方。被抛在武安的秦军听说赵奢巳至阏与,如梦方醒,慌忙调集兵力奔向阏与。赵奢采纳军士许历建议,发兵万人抢占阏与北山高地。秦军后到,攻山不下。赵奢乘势,居高临下,猛击秦军。阏与守军也出城配合。秦军不支,死伤逃散过半,大败而归,阏与之围遂解。此次战役,使威行诺侯的强秦遭受了一次最大的挫折,多年后仍不敢轻举妄动,恐怕重蹈阏与之覆辙。班师回朝后,赵惠文王封赵奢为马服君,地位与廉颇、蔺相如相等,又封许历为国尉。

  阏与之战的第二年,秦昭王又派人攻打赵国的“几”(河北大名一带)。大名地势一马平川,开阔的很。很适于胡服骑射的赵军做战,廉颇主动出征,抗击秦军,大破之。经过这两次大战,秦国10年未敢进军赵国。

  齐国大将田单大摆火牛阵,复兴齐国之后,第二年出任赵国丞相。一天田单对赵奢说:我并不是不佩服将军的兵法,“所以不服者,独将军之用众”。过去“帝王之兵,所用者不过三万,而天下服矣。今将军必负十万、二十万之众乃用之,此单所不服也”。赵奢反对田单这一看法,他认为田单并不懂得用兵之道。他向田单详细阐述了时势变化同作战方式、战争规模相互之间的关系。他说:“古者,四海之内分为万国。城虽大,无过三百丈者,火虽众,无过三千家者。’然而现在是‘古之为万国者,分以为战国七’,‘千丈之城,万家之邑相望’。时势已发生了很大变化,战争的形式和规模也必须有相应的改变。例如‘齐以二十万之众攻荆,五年乃罢。赵以二十万之众攻中山,五年乃归’。今天,齐国和韩国实力相当,以之进攻,难道以三万之众就能奏效吗?‘以三万之众,围千丈城’,不足围城一角,用之野战,不足以实行包围,你将怎么办呢?”赵奢的一席话,说得田单“喟然太息”,表示诚服。

  赵奢其子赵括少学兵法,言兵事,聪明强识,自认为“天下莫能当”。但仅记书本,并无实践。赵奢以此“不谓善”,他忧虑地对妻于说:“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 这种认识和忧虑,不是常人所能具备的。不幸的是,果然被其言中,后赵括所率的赵军在长平之战中被秦将白起全部歼灭。因赵奢之妻有言在先,赵孝成王并没有治她的罪。

  赵奢死后,赵王为追念他为赵国所建立的功绩,厚葬于邯郸附近的西山。

虚有其表的平原君
平原君,名赵胜(?…前253年),赵武灵王之子,赵惠文王之弟,封于东武(今山东武城),号平原君。在赵惠文王和赵孝成王时任相,以善于养士而闻名。和齐国孟尝君田文、魏国信陵君魏无忌、楚国春申君黄歇合称战国四公子。

  公元前298年,平原君被拜相,其后“三去相、三复位”,前后相赵48年,历经惠文王、孝成王二朝。其间因燕国战事,割地与齐借來田单相赵攻燕,后燕赵多有损伤,田单归齐。后魏冉也曾一度相赵,其余时间皆平原君为相。

  平原君曾养士数千人。一次,有个跛子经过平原君家属楼,平原君的小妾从窗口看到,便大笑起来。第二天,跛子到平原君面前,跪着请求杀了这个小妾。平原君答应之后,却认为这个要求太过分而没有理会,他的门客因此走了一半。经过查问之下,才知道原来门客们认为平原君重女色,轻士人,于是平原君杀了这个小妾,亲自登门向跛子道歉,门客才陆陆续续的回来。战国皆好名之人,无怪乎哉!

  公元前262年,平原君赵胜因接收韩上党守将冯亭献赵的十七邑与秦国引发了长平之战。后赵军被坑杀四十五万。公元前259年,秦军包围赵国都城邯郸。秦军围邯郸后,魏安釐王曾令晋鄙前往救援,但后来在秦国威胁之下,令晋鄙在邺(今河北临漳西南)按兵不动。魏王使客将军新垣衍进入邯郸,向平原君说秦国发兵攻赵,只是为求为帝,劝平原君尊秦昭王为帝,即可罢兵。平原君对此建议犹豫不决时,鲁仲连正好游历至赵国,入见平原君,请求与新垣衍相辩,最后鲁仲连说服新垣衍不再提帝秦之议,平原君于向楚国求援救赵。

  平原君约定跟门下有勇有谋文武兼备的食客二十人一同前往楚国。平原君说:“假使能通过客气的谈判取得成功,那就最好了。如果谈判不能取得成功,那么也要挟制楚王在大庭广众之下把盟约确定下来,一定要确定了合纵盟约才回国。同去的文武之士不必到外面去寻找,从我门下的食客中选取就足够了。”结果选得十九人,剩下的人没有可再挑选的了,竟没办法凑满二十人。这时门下食客中有个叫毛遂的人,径自走到前面来,向平原君自我推荐说:“我听说您要到楚国去,让楚国作盟主订下合纵盟约,并且约定与门下食客二十人一同去,人员不到外面寻找。现在还少一个人,希望您就拿我充个数一起去吧。”平原君问道:“先生寄附在我的门下到现在有几年啦?”毛遂回答道:“到现在整整三年了。”平原君说:“有才能的贤士生活在世上,就如同锥子放在口袋里,它的锋尖立即就会显露出来。如今先生寄附在我的门下到现在已三年了,我的左右近臣们从没有称赞推荐过你,我也从来没听说过你,这是先生没有什么专长啊。先生不能去,先生留下来。”毛遂说:“我就算是今天请求放在口袋里吧。假使我早就被放在口袋里,是会整个锥锋都脱露出来的,不只是露出一点锋尖就罢了的。”平原君终于同意让毛遂一同去。后世闻名“毛遂自荐”的故事就这样诞生了。毛遂到达楚国,跟那十九个人谈论、争议天下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