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春秋战国史之男人的鸡汤 >

第14部分

春秋战国史之男人的鸡汤-第14部分

小说: 春秋战国史之男人的鸡汤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夫人。 

  赵武灵王看到中原各国的争霸战争处于纠缠状态,很难在短时间内决出胜负。于是,赵武灵王改变了赵肃侯逐鹿中原的南向战略,把赵国的战略调整为北向进军胡地。 

  赵武灵王十一年(公元前315年),赵国的邻国燕国发生了严重的内乱。先前,燕王哙受到苏代和鹿毛寿的蛊惑,把王位禅让给燕相子之,引起内乱。燕太子平联系齐宣王攻子之,齐宣王同意。于是,太子平和将军市被聚众攻击子之,不胜。次年,子之反攻,市被战死。齐将匡章引军入燕,杀死了子之和燕王哙。齐军获胜后,随意杀人,大肆掳掠,引起燕人的极大不满,太子平不能制止。赵武灵王见此,决心插手燕国内政,派乐池入韩迎立燕国质于韩的公子职。

  赵武灵王迎立燕公子职于韩的政治行为,关系到多国利益。赵武灵王想通过迎立新的燕王,使燕王能够对赵国感恩,既而与赵国结成稳固的联盟。同时,赵武灵王想破坏燕国与韩国对赵国的夹击盟约。虽然,赵国与韩国已结盟,但韩国为了制约赵国,还是与燕国结盟,形成对赵国的夹击之势,以防备赵国对韩不利。燕公子职就是应这个盟约入韩的。赵武灵王迎立公子职后,由于人质公子职的归国,燕国与韩国的夹赵盟约自动解除,燕公子职由于是赵武灵王迎立的新燕王,于情于理都不该与韩国再次结成夹击赵国的联盟。在拆开了韩燕联盟后,便有利于赵国对韩燕这两个邻国分别进行控制了。韩国的想法几乎与赵国一样,只是角度不同。韩国认为燕公子职虽然是赵国主张立的新燕王,但作为对燕公子职有质押权的韩国对于能否让公子职归国,却有着最直接的决定权。韩国本可以应燕太子平和齐国的要求杀死公子职,但韩国没有这么做,公子职是非常感激韩国的。韩国同意赵国接公子职归国,主要是考虑韩国对公子职有不杀之恩,日后,韩国可以利用燕国制约齐国和赵国。 

  燕公子职就是后来的燕昭王。公子职是易王后的孙子,易王后是秦惠王的女儿。赵武灵王以平叛驱齐为号召,派乐池奉公子职引军入燕,与太子平和匡章的齐军交战。燕国的百姓不堪齐军的掳掠,对太子平的引狼入室也很不满,对公子职非常拥护。赵武灵王成功地说服中山王借燕国内乱之机,大举攻燕。中山取得了占领燕国土地数百里、城池几十座的大胜利。太子平虽然失道寡助,但齐将匡章却是当时的名将,公子职要想战胜太子平和匡章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齐宣王见赵国插手燕国内政,与齐国为敌,便派遣精锐的齐军,意图在本土之外,借燕国的军备潜能与赵国决战。赵武灵王并不把赵国的主力部队投入到与齐军的战斗中来,不愿意为燕国损害赵国的实力。这样,双方进入到了相持状态。赵武灵王对公子职和易王后假称齐军强硬,赵军很难战胜齐军,请公子职向秦惠王求救。秦惠王此时正忙于与义渠、韩国、齐国、楚国的战事。 

  赵武灵王十四年(公元前312年),秦惠王派出大军,兵分两路攻齐救燕,齐军很快就被击败了。此后,燕国在相当长的时间里都是赵国和秦国的稳固盟友。赵武灵王十五年,公子职正式登上王位。 

  赵武灵王十六年(公元前310年),赵武灵王游大陵。一天,他梦见一个少女鼓琴而歌:美人荧荧兮,颜苕苕之荣。命乎命乎,曾无我嬴。赵武灵王对梦中少女十分留恋,在酒宴的时候就把这个梦向大家说了,还具体地描绘了少女的形象。吴广听说后,觉得赵武灵王说的少女太象自己的女儿孟姚了。于是就把孟姚献给了赵武灵王。赵武灵王非常宠爱孟姚,赵人称之为吴娃。吴娃作了赵武灵王的王后,没过几年,就为赵武灵王生下了公子何,即日后的赵惠文王。

  赵武灵王十九年(公元前307年),秦武王在周举鼎绝膑而死。秦武王无子。秦武王的生身母亲惠文后要立秦武王的同母弟公子壮,秦武王的庶母宣太后要立秦武王的异母弟公子市,两派展开了激烈的斗争。赵武灵王对秦国的局势密切关注,俟机插手秦政。 

  同年,楚国与越国爆发了一场巨战。本来越王无疆与楚威王谈好共同攻齐。结果楚威王并不出兵,敷衍越国,引起了越国的不满。齐国在越国的攻击下感觉很吃力,便向越国求和,提出共同伐楚。于是越国就放弃齐国攻打楚国。楚威王发兵迎击越军,大败越军,杀死无疆,把原来吴国一直到浙江的土地全部攻下,又在徐州大败齐军。越国因此分崩离析,各族子弟们竞争权位,有的称王,有的称君,居住在长江南部的沿海,服服贴贴地向楚国朝贡。 

  燕昭王初立,各国正忙于混战之中,在母亲易王后的帮助下,燕昭王改革弊治,休养生息,并筑黄金台招贤。其时只有赵国和宋国不参与其他国家的乱战,全力谋划兼并土地。赵武灵王与宋偃王(历史上有名的“桀宋”)结成联盟,利用宋国牵制赵国的重点防范对象齐国和魏国、韩国,以免被其搅坏攻灭中山的好局。宋国也想利用赵国牵制齐、魏,以便于兼并齐国和卫国之间的邻近土地。面对天下大乱,各国无暇干涉赵国内政的天赐良机,赵武灵王向全国发布实行胡服骑射的法令。同时,大举进攻中山国。 

  赵国在军事上使用骑兵、采用适应骑射的胡服在很早以前就存在了,但那时只是战士们一种自发的行为。这不是某个人的创造,而是根据军事斗争的实际需要,很自然地采用了更容易获胜的斗争手段而已。可以说,游牧民族在与中原接触后不久,中国就出现了最早的骑兵,只是在数量、质量、战术使用上都很原始,起不了左右战争胜负的主要作用。骑兵在中国发展成为一个独立兵种,进而成为一个主要兵种,经过很长的时间。胡人的游牧生活和军事训练一体化,在与中原农耕文明国家的作战中,由于骑兵的机动性和冲击性都很强,经常能够取胜。赵国与秦国、燕国这些与游牧民族国家接壤的国家,在几次败给胡人后,便采取与胡人同样的作战方式,招募胡人骑兵充当教官,或者直接充当士兵,为中原国家服务。但这种雇佣骑兵很不可靠,而且很难指挥,华夏族的将领很少有骑术精湛、懂胡语、深通胡人文化的,崇尚英雄主义的胡人不愿服从他们不敬佩的将领。赵武灵王通过把赵国将士直接培养成骑兵与招募胡人骑兵相结合的办法,建立了一支能被国君牢牢控制的国家骑兵。 

  赵武灵王实行胡服骑射除了为适应同周边国家的军事竞争外,胡服骑射最重要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以代郡和邯郸为代表的两种文化、两种政治势力造成的南北分裂局面。 

  赵国是一个游牧文明重于农耕文明的国家。赵国是华夏系统中与北方戎狄各族交流最全面、最深刻的国家,公室与戎狄的通婚程度也远远高于秦国和燕国。秦国和燕国公室的通婚对象主要指向中原各王国。赵国的文化如同他们国君的血统里有大量的戎狄之血一样,是中原农耕文明与北方游牧民族的混合体,赵国的戎狄化比秦国更严重。赵武灵王即位后,重用出身于楼烦的楼缓和出身于匈奴的仇液,再加上父亲的托孤重臣肥义,赵国的戎狄外族之臣成了赵武灵王最重要的一批助手。赵国虽然也采用此前一直施用的大臣异地就任制,即有戎狄背景的大臣到农耕文明的中心邯郸,华夏族大臣则到游牧文明重镇代郡为官,以期达到加强两种文化的交流和国君控制两派大臣的目的。但这种办法显然功效不大,代郡与邯郸在过去的一百多年里成为了赵国政变的两个牢固据点。而且,代郡的势力不断渗入到游牧文明的另一个重镇太原郡,邯郸则控制了地近中原的上党郡,赵国的南北分裂局势在扩大。赵国的两种文化、两大政治势力处于不断的争斗状态,而且越离越远,这需要赵武灵王铁腕整合,明确各自的地位,将其整合为一个依赖重于排斥的整体。 

  赵国的内政与其他中原国家有很大的不同。其他中原国家的内政矛盾主要体现在宗室贵族与多为地主、自耕农出身的军功贵族之间的矛盾,而赵国的内政矛盾则体现为华夏族大臣与有戎狄背景的外族大臣之间的矛盾。两派之间的矛盾往往都是由于华夏族的大臣蔑视、排挤戎狄族大臣而引起的。在赵武灵王之前,赵国曾发生多起争立国君的政变,其频繁程度为当时各国之最。在争立国君的两派中往往一派由有戎狄背景的大臣支持、以代郡为根据地,一派由华夏族大臣支持、以邯郸为根据地。邯郸与代郡分居赵国的南北,分别是赵国进军中原的基地和制约戎狄的据点。邯郸与代郡之间隔着中山国,邯郸要与代郡交往就得绕很大的圈子,需要经过太行山西侧的上党郡和太原郡才能进入本来处于邯郸北面的代郡,很不方便。邯郸与代郡的联系远不如与它们临近的中原和戎狄之间的交流紧密。两个重镇本来在民族和文化上就存在很大的差异,交通的不便利更加大了这种差别。邯郸对代郡的控制本来就一直很不力,而代郡出于同戎狄国家军事斗争的需要又有便宜行事的巨大自治权力,邯郸与代郡实际上是赵国执行南北不同攻略的两个国都。赵国有很多贵族就是在控制了代郡后,有了向赵国中央政府挑战的实力。赵国国君喜欢用没有复杂背景、出身于戎狄的大臣,他们能力出众而易于控制,远较能力平平却野心不小的宗室成员为强。 

  赵国与林胡、楼烦、东胡、义渠、空同、中山等游牧民族国家接壤,国民中有大量的胡人和胡人后裔,胡人文化在赵国也是根深蒂固的。由于赵国的游牧文明占上风,赵武灵王适应客观情况,大力提倡胡化是符合实际的。为了提高国民对在全国实行胡服骑射政策的信心,赵武灵王用他有限的骑兵在对中山的战争中取得了一系列的胜利,在声势上为胡服骑射的好处做了现实、有力的宣传。 

  赵武灵王率领他的人数不多但却十分精锐的骑兵向北进攻中山国,在房子(今河北高邑西南)大败中山国主力部队,从南至北横穿中山国,到达赵国的代郡,如入无人之境,大大地鼓舞了赵国国民的信心。赵武灵王又到达赵国与楼烦边境的重镇无穷之门(今河北张北南),继而穿过楼烦和林胡的势力范围,向西折向黄河。赵武灵王渡过黄河,登上了黄河西侧、林胡人长期活动的黄华地带。此行中,赵武灵王与游牧民族骑兵发生多次战斗,无一败绩。 

  赵武灵王是赵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位游遍赵国全境的国君。曾亲自率领骑兵横行中山和北方的劲敌楼烦和林胡之间,无疑是一个极富传奇性的政治活广告,胡服骑射的强兵效果无须复言,极大地增强了赵国国民对胡服骑射的信心和向往。在先声夺人后,赵武灵王开始找两边的代表人物征求意见。有戎狄背景的肥义、楼缓、仇液等人当然同意,而且从赵国的国情、地形、人文等现实情况出发,有力地论述了施行胡服骑射对国家结束分裂、增强国家的竞争力、促成国家深刻统一的好处。以赵武灵王的叔叔公子成和赵文、赵造、赵俊等人为代表的赵国宗室贵族不愿丢掉手中的权力,以胡服骑射必将引起全国范围内的各项国家政策随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