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武侠修真电子书 > 侯门医女 >

第320部分

侯门医女-第320部分

小说: 侯门医女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像济州这样的地方,童大临不敢得罪陆家等,但姚燕语一来便有办法。而其他州县就不一定了。为天下百姓计,姚远之的方略是正确的。但如此一来,卫章来济州的行程便会再拖几天。
姚燕语看着卫章字里行间对老岳父的些许微词便忍不住轻笑,看到最后,卫将军居然也有一首词,却不是什么名家手笔,而是他一个完全不懂风月的家伙胡诌的,字句虽然对仗不工整,但勉强押韵:一日不见隔三秋,两日不见愁白头,待到他日终相见,淋漓酣战再无休。
看前两句还有点谱,待看完第四句时,姚燕语忍不住啐了一口,低声笑骂了一句:“这个流氓。”便把信笺折叠起来塞进了信封丢到了茶桌上。
其实她却不知道,卫将军看到她的书信时那种千回百转百爪挠心的样子,说什么‘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事实上卫将军当时恨不得立刻快马加鞭跑来济州,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把人摁到床上放肆一通再说,他们是皇帝赐婚的正经夫妻,朝朝暮暮都嫌不够呢!谁要跟她什么‘纤云弄巧,飞星传恨’?
但不管心里有多么想,卫将军还是个理智的人。面对妻子的温婉情书,最后他也决定风花雪月一把。只是他肚子里的那点墨水除了兵书就是兵法,对这些香艳诗词上却是一窍不通。想着找唐萧逸这二货过来帮忙吧,又怕被他笑话
再说,夫妻之间的悄悄话让第三个人知道了也终究不好。所以卫将军花费了一整夜的功夫,写写画画,涂涂改改,最终写成了这么一首打油诗,还被夫人给鄙视了……哎!真特么不容易啊!
且说童大临又接收了一批灾民,却不准这些人入城,只在北城门外稚气粥棚,每日一碗稀粥,不求温饱,只愿饿不死这些人就行,而县衙的三把手主簿大人明确说了:济州县没有余粮,希望诸位吃完这顿尽早离开,继续往南走,逃离这重灾区,到了恩城地带就好了,据说那里基本没受地震的影响,且今年恰逢丰收年,肯定能让大家吃个饱饭过个好年。
当然,这些话对这些灾民来说无异于放屁,他们根本不信,就算信也没用,已经逃亡了三五天了都没吃上顿饱的,在这里虽然不能吃饱,但每日一碗粥最起码能保住命了。
去恩城?谁还有命走去二百里路之外的恩城?早成了路边冻死骨了。所以任凭主簿大人喊哑了嗓子,城外的灾民始终有增无减,离去的人寥寥无几。
“大人!您得想个办法了!再这样下去,这灾民越来越多,若是还只是一碗稀粥的话,怕是会极其民变啊!”主簿大人如丧考妣的苦着一张脸,劝道。
童大临无奈的叹了口气:“我能有什么办法?钦差姚大人本来还说几日后会皇上会给粮食和药材,可如今过去五六天了,粮食没见一颗!药材也没见一两!坐吃山空知道吗?!本县身为父母官,自己的几万灾民还管不过来呢,哪里顾得上那些外乡人?!”
“说来也奇怪了,这些人从北面来,怎么不去京城?咱们济州这小地方不管怎么说也比不上大云帝都啊!”县衙二把手县丞大人撵着稀落的山羊胡,叹道。
“真是奇了怪了!帝都总不能少了他们的一口饭吃吧?!”童县令也是百思不得其解。
最后还是主薄大人解了二人的惑:“下官听一个灾民嘟囔,说咱们济州县有神医坐镇,得了病不用吃药,见神医一面,药到病除。”
“……”童县令捻胡子的手一顿,一着急力道没把握好,差点揪下一缕胡须来。
“嗯……咳咳!”二把手一口茶喝下去差点没呛死,好不容易咳嗽了一阵子喘匀了气儿,方不可思议的看了童县令一眼:“有这么神?”
童县令已经被下巴上的疼痛给拢回了理智,只是苦笑着点点头:“差不多吧。”这有神医坐镇是好事啊,可招来这么多灾民就不怎么好了……哎!县太爷很忧郁!
“那还请大人回去跟神医商量一下,能不能想个办法让那些人赶紧的散了去?他们再这样围着城门不走,将来定要酿成大祸啊!”县丞朝着县令拱手叹息。
是啊,人越积越多,粮食支撑不了多久了,一旦断粮,这些人还不得哄抢一气?童大临有何尝不知其中的厉害?只是神医之所以被称为神医,那就不是他童大临随便能使唤的人啊!
“大人,此事关系到咱们济州县数万百姓的安危,还请大人不要犹豫了。”主簿也拱手劝道。
“就是啊,大人回去同神医商议一下,请她出面把城北那些带伤带病的灾民诊治一番,给他们除去伤病让他们赶紧的往南去吧。这眼看着要过年了,他们多呆一天,咱们就不安生一日啊!”县丞又劝。
“哎!”童县令重重的叹了口气,无奈的说道:“好吧,今晚本官就去同姚大人说些好话,请她想个办法。”
“大人英明。”县丞和主簿齐声道。
“若是姚大人不依,咱们还是要另外想办法的。”毕竟姚院判可不是一般二般的人,身为县令可不敢随便得罪。
县丞赶紧的抱拳躬身表忠心:“那是自然,大人只管去求神医,我们也另外想想办法。这个时候,咱们定然与大人同舟共济。”
“反正咱们现在是一条绳上的蚂蚱。”童大临又叹了口气,把手里的茶盏一放,说道:“建川你带着典狱去城外,负责看好那些外地来的灾民,勐谦你再带人去那些大户人家以县衙的名义借些粮食来。哎!说起来——你知道本县现在多希望哪个大户家里再有个得病受伤的,再请咱们姚大人一出手,让他们捐个几十车粮食出来。”
县丞勐谦公和主簿建川公相视一笑,心想有陆家那么一抹事儿,各大户现在听见姚神医都绕道走好吧?只是这话能想不能说,二位官大人各自无奈的摇了摇头,放下茶盏起身出去各办各的差事去了。
回到内衙,童县令先把那身官袍换下来,官帽摘掉,又叫夫人打水来认真的洗了把脸,重新梳过了头。方理了理衣襟准备出门。李氏纳闷的问:“老爷这是做什么去?”
“去找姚大人商量一下城外灾民的事情。”童县令说到这里忽然想住了脚,吩咐李氏:“你先替我去瞧瞧,看姚大人那边方便不方便,就说下官有赈灾要事要跟姚大人讨个主意。”
李氏忙答应了一声,转身去对着镜子拢了拢发髻,又理了理身上的府锻棉袄,方往姚燕语住的小院里去。
片刻后,童县令在姚燕语住的屋子里落座,并喝上了姚家茶园里自产的香茶。
“嗬!这茶可真是好——香远益清啊!”童大临闻过茶香之后,颇为享受的啜了半口,缓缓地咽下去,但觉入口清香,回甜清冽,简直妙不可言。
“童大人喜欢,待会儿回去的时候我送大人一点。只是这次来的匆忙,带的不多,大人莫嫌少就成。”
“不不!岂敢岂敢!”童大临赶紧的赔笑道:“姚大人来我济州县,下官没有好东西孝敬,反而要大人的茶,这说出去怕是我济州的百姓都会骂下官没脸没皮的。”
姚燕语笑道:“不过是几两茶叶,原本也不是什么贵重东西,是我娘家在南边的茶庄里自产的。大家不过是喝个新鲜罢了。”
“大人真是菩萨心肠。”童大临说着,又朝姚燕语拱了拱手。
姚燕语笑道:“童大人说笑了,我可不是什么菩萨心肠。”
童大临知道这位姚神医不是那种难缠的人,也不好绕弯子,便直接说了来意:“姚大人坐镇济州,许多灾民都慕名而来,想求姚大人神医祛病。虽然那些人不是下官辖下的百姓,但下官看着也着实不忍。还请大人拿个主意。”
姚燕语轻笑道:“听大人这意思,我还得出去给这些灾民治伤治病了?”
“呃……”童大临被姚燕语微笑着看,顿时有种无所遁形的感觉,自己那点小心思怎么看都有点龌龊了,于是忙赔笑道:“若是大人实在疲劳也没办法,只请大人手下的几位医女露个面,也是好的。”
姚燕语又淡淡的笑着摇了摇头,说道:“不如这样,若那些灾民里实在有重伤重病难以医治的,就请童大人把人接进城里来找一处所安置一下,我带人过去给他们医治。这件事情我会单独写奏折给皇上,为大人请功。如何?”
“大人是赈灾钦差,下官唯大人之命是从。”童大临本来是不愿意放这些人入城的,但姚燕语说专门写奏折给他邀功,这还有什么话说?当然是照办了!他辗转到了五十来岁在熬到一个县令,求得不就是升官么!
“大人言重了,应该是我们同舟共济吧。”姚燕语脸上带着微笑,心里把这老头给骂了个头臭!这家伙虽然良心未泯能为百姓办点事儿,但说到底还是个老官油子,太油滑了!
翠微看着童县令的背影掩在院门之外,方吩咐香薷:“把这只茶盏拿出去送人吧。”
香薷答应着拿了童县令用过的官窑粉彩小盖杯出去了。姚燕语看着翠微气呼呼的样子,轻笑道:“你又何必朝着那哑巴物件儿发脾气?”
“明明是他们不愿意救济那些外地来的灾民,又怕那些人饿极了砸城门强进来,却来算计夫人。夫人也真是太好脾气了。”翠微生气的说道。
姚燕语笑道:“咱们本来就是为了赈灾才出来的,济州的灾民和外地的灾民对咱们来说又有多大的区别?可童县令就不一样了。救本县的灾民是他的职责所在,而且安置好了他还能邀功。而那些流民不过是临时过来吃吃喝喝,等灾情过去就四散而逃了,与他来说只是个麻烦,况且粮食药材都紧缺,他自然不愿意多管闲事。”
翠微听了姚燕语的话,心里的气算是平了些,但依然不高兴:“反正他就是个沽名钓誉之辈。”
“你丫!在国医馆当差这么久了,现在好歹也是个六品医官了。怎么一些事情还看不开?有些人,能沽名钓誉也是好的,最起码对这种人还要脸。就怕死皮赖脸的那种,连祖宗的脸面都不要了,只知道搜刮贪婪,那才无耻呢。”
“夫人说的是。”翠微无奈的叹了口气。
“好了,打起精神来,看看咱们还有多少急用药,童大人今晚就会组织人去查看城外的灾民,说不定明天就会有大批重伤重症者被送进来医治,我们有的忙了。”
“刚清闲了一天,又要忙了。”半夏扁了扁嘴巴。
“说什么呢?难道我们来这里是为了游山玩水的?!”姚燕语轻声斥责了一句。
半夏吓了一跳,吐了吐舌头赶紧的跑去清点药品了。
还好童县令办事比较靠谱,第二天并没有大批的重伤重症者进城,反而是童县令亲自带着几个郎中出城去了,他说了,只有真正的重伤重症才能进城请姚神医医治,头疼脑热什么的直接喝点热汤药发发汗也就好了。
童县令还说,姚神医是给陛下治病的人,谁若是无缘无故的麻烦她老人家,只怕福薄承受不起,那是要遭天谴的。这话说出来,很多百姓便胆怯了。毕竟‘天谴’一说在这个年代还是很能唬人的。
如此,经过一天的筛选,童县令从城外的灾民中选了一百五十多个的确是重伤不能动弹的灾民,命人抬了门板来把人给抬进了城中,安顿到伤民棚。通过这几天的医治,伤民棚里已经有不少人被家人接回去养着了,是以空地儿还是足够的。
而且为了遣散城外的灾民,童县令还发出命令去:愿意往南边去的,本县可赠送糙米一升。若非要留下来等施粥的,说不定以后粮食少了,每天的粥也只能是稀粥家菜叶了。
如此,有些淳朴的灾民便愿意领了糙米继续往南,毕竟这济州县也是灾区,再靠下去也没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