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一本书学会人情世故 >

第7部分

一本书学会人情世故-第7部分

小说: 一本书学会人情世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奇。比如:

  “现在还不算太迟。你收到短信后尽快给我回电话,我告诉你详情。”

  “我现在有急事跟你说话,你抽空给我打个电话,我们电话里谈。”

  “这回我又得欠你人情了,尽快给我回话详谈。”

  “你说对了这次,一有时间就给我打电话,我告诉你怎么回事。”

  “有一个事儿你肯定喜欢,快点给我打电话,我告诉你具体情况。”

  没来由的感谢短信,激发对方的无穷想象

  有没有效果更好的方式,可以诱使收到短信的人一定回复我们的电话呢?当然有啦,比如下面这个短信样板,就几乎可以保证每一次发出都能招来电话回复:“你做的事儿,我很感激,请你给我打一个电话,我想亲自表示一下感谢。”

  这个模式化的短信的策略是用感激引发对方的好奇心。它可以告诉对方你是一个感恩图报的人,认可对方的所作所为——这个会让人家感到很开心,因为你对对方表示了欣赏。更重要的是,这个短信是一个让人糊里糊涂的短信。不管你的短信息讨论的事情有多吸引人,要是对方能看明白你究竟是什么意思,人家就可以根据事情的重要程度确定是否有必要给你回电话。

  可要是对方压根不知道你说的是啥事、啥问题,得不到足够的信息进行评估,就没法决定可以不回你的电话。这个短信所以有吸引力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能产生这种效果。你肯定也曾经收到过类似的这种让人摸不着头脑的短信吧?你所以着急第一个回复对方电话或者短信,其实只是因为你想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你担心那些你所不知道的事情可能是非常重要的,万一错过,那可就坏事了。相反地,要是对方短信所说的事情对你来说一清二楚,你就可以根据事情跟自己的利害关系确定其重要性——那对于对方可能是很重要着急的,从而决定是否回复对方。

  未知的事物总是容易激发人们探索真相的兴趣。有些人正在电话上跟铁哥们唠得近乎呢,忽然发现手机上又有一个匿名者打过来电话,赶紧救火似的撂下了哥们的电话,接听那个陌生人的电话。接过来一问,却可能是诈骗公司打过来的骚扰电话。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呢?原因就是不知道打电话的人是谁、要说的事情是否重要。未知的世界对我们有一种巨大的吸引力。

  在给对方发短信时,你当然得告诉人家你的身份,这个没法做文章,但是其它的信息你就可以随便地含糊其辞,让对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然后对方按捺不住好奇心了,就只好乖乖地给你回电话。

  在类似的情况下,你打电话找人,对方不在,接电话的是对方的秘书、同事或者家人、朋友,你也可以施展这一招术。这个时候需要做的是,把文本留言转换成语言,告诉代接电话的人,并请代接的人转达你的话。你要找的人一旦听说有这么个电话,心里没有不犯核计的,想想始终不知道出了什么大事情,结果同样地也得老老实实地主动拨通你的电话。 电子书 分享网站

10 让别人喜欢你,必须让人家自我感觉良好
要想让人喜欢上你,自身条件是关键。要想让人喜欢上你,关键是不断地提升自己的本钱。而在软件方面,那些特招人喜欢的家伙也不是神仙下凡或全是家里有关系,他们所以更容易招人喜欢,常常只不过是因为拥有一些更容易引起别人喜欢的个性和品质,而这些品质在具体的技术层面,则表现为特定社交技巧的娴熟运用。

  在对方心情好时套近乎,让对方对你“爱屋及乌”

  有一个叫做“爱屋及乌”的成语,意思是说因为喜欢一个事物,捎带着对跟这个事物有关的其它东西也喜欢了起来。这个规律套用在人际交往中,就是当把你和一个比较惹人喜欢的事物并列在一起的时候,人们也更容易喜欢上你。

  举个例子说,你正在兴致勃勃地计划五一长假去哪里旅游,一个本来看不顺眼的同事这个时候出现了,你看着他的时候就会比平时看着顺眼。你碰巧胃疼得龇牙咧嘴,此时倒霉出现在你视野中的人,你就会觉得他们非常面目可憎。类似的例子我们可以举出很多,总之那些令人高兴或厌恶的元素出现在一个人身边时,会影响我们的情绪,连带着对那个人产生或好或坏的感觉。

  所以,要是你想讨人家喜欢,就得在对方心情好、或者恰好因为某件事情绪高涨的时候跟对方交流。那些在对方心头涌动的美好感觉,会连带着影响到他们对你的看法,这样他们就会对你有一种积极的评价。

  但怎么样才能判断出对方的心情好坏呢?其实要判断对方的心情好坏非常简单,只要观察对方的脸就可以了。对方跟你寒暄时,要是心情很好的话,就会笑得很开,眼睛睁得很大。要是对方笑时光咧了咧嘴,其它部分纹丝未动,这叫皮笑肉不笑,一般情况下对方的情绪都不怎么样。

  眼神接触也能反映一个人的心情好坏。心情好的时候,人倾向于直视对方的眼睛。心情不好的时候,眼皮就会无意识地往下耷拉,甚至回避对方的眼神,不看跟自己说话的人。

  反复在对方面前露脸,造成对方接受能力的审美疲劳

  古人说,在皇上面前得宠时间长了,早晚要挨收拾;去朋友家蹭吃喝去得太勤了,难免要招人厌烦。简单地说就是“距离产生美”,跟人交往不可过于黏糊。不过这个说法只在一定程度上成立,更多的研究说明,你越是跟人家交往联系,人家才越是喜欢你。

  学者认为,只要没有在最开始接触时,就导致交往对象产生不快的负面情绪,事物给人的反复刺激,最后总是引发欣赏和喜欢。这个原理适用于任何对象——人、地点、东西、产品等等。曝光率越高就越招人喜欢。

  相信大家都看过一种非常讨厌的电视广告。技术含量非常低,也没什么美好的情景设置。有的就是一个产品的形象、或者公司产品的名称,根本不介绍产品的特点或者好处什么的,在一秒钟内迅速闪过,然后连续重复出现好几次,就是一味地用频率优势狂轰滥炸。

  实际上做这种广告的公司往往很狡猾,他们心里明白根本用不着费劲向消费者介绍自己的产品有多神奇,只要他们产品的名头、形象经常在人们眼前晃悠,人们就会糊里糊涂地接受他们的产品,销售量就会自然而然地攀升。

  影视娱乐圈的名人也都明白这个道理,所以他们非常注重自己的广告或者本人在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上的出镜率。

  人类心理认同的这个特点,对于人类的认知有很强烈的影响,比如一个人如果能经常看到你的名字,肯定要比从来没看过你的名字的人,更容易对你产生好感。

  如果你能经常在对方面前露脸,你就会慢慢地在对方心里生根。故作神秘、保持距离或者欲擒故纵,有时在人际关系上也是有自己的作用的,不过这么做会产生一个副作用,就是减少了与对方进行心灵感应的机会。研究表明,我们更容易喜欢上那些与我们在身体上保持近距离接触的人,因为和对方发生心灵感应的机会要更多。

  另外,我们还应该搞清楚的是,“距离产生美”实际上是有一定前提的,也就是说当你跟别人的关系已经达到一定的亲热程度后,然后才需要适当地控制黏糊程度,以避免厌烦情绪。要是你跟人家脸都没混熟呢,你就跟人家适当保持距离,结果过一段,人家干脆忘了有你这号人了,你还产生什么美呢? 

  除了这个,还得明确哪种做法该是社交中的主要交际策略、哪种是偶尔一用的辅助策略的问题。只有经常跟人家保持密切的交往,对方才会对你产生积极的正面情感;如果在大多数时间跟对方保持距离,对方就会跟你渐行渐远。想象一下,小两口为了感情好,用了“距离产生美”的偏方,每个月亲热次数不许超过多少次,时间长了肯定出问题。

  喜欢产生喜欢,让对方知道你喜欢人家

  不管常识还是科学研究都告诉我们,爱总是产生爱,人更喜欢那些喜欢自己的人。当我们发现某人对自己的评价比较高时,就会不由自主地觉得这个人也挺不错的。想要对方喜欢上你,一个招术就是设法把你的喜欢或崇拜传递给对方。

  万一人家就是不喜欢我可咋办?你也许会问。不喜欢你,你就慢慢跟对方泡着玩呗。学者发现一个很吊诡的事实:那些开始不喜欢你的人,一旦后来喜欢上你,会比那些一开始就喜欢你的人更喜欢你。

  如果你本来和一个人关系不太密切,千万不要忽然来个180°的急转弯,对人家过于热情,这除了有可能吓坏人家,使人怀疑你别有用心,另外也没有必要。

  研究表明,渐进培养起来的好感总是比突然产生的友谊更加稳固牢靠。不要想一下子就成为对方的知心好友,只要根据“爱产生爱,喜欢产生喜欢”的规律,不断地使用适当的方式,让对方知道你很喜欢对方就足够了。

  同类相求,让对*得自己跟你是同一种人,对方就会喜欢上你

  两块磁铁放在一起,那是“同极相斥,异极相吸”。不过并不是所有相同的东西都互相排斥、相异的东西都互相吸引的。在人际关系中,我们实际上更喜欢那些跟自己臭味相投的人。相似的个性、体貌特征或生活背景,往往引起信任和亲密感。跟那些与我们类似的人说话时,我们可以有很多话说,双方会有很多共同喜欢、关注的问题可以讨论。

  有的人和我们不一样,我们也有可能觉得对方挺有意思的,不过那不意味着我们喜欢对方,因为不能完全了解对方,我们会因此产生对彼此关系的不信任感和不确定感。

  这种现象简单地说就是“同类相求”或“臭味相投”。那些一起患难、经历过人生的风风雨雨的人们,往往会建立一种非同一般的密切关系,经过很多年都难以断绝。比如,那些曾经在一起打过仗的老战友往往有极深的感情,多少年以后见面仍然交情不减当年。

  类似地,那些并没有一起生活过,但是曾经有过类似生活经验的人们中间,也有一种比较强烈的情感纽带。就算两个人以前从来没见过面,但是有类似的生活经验——也许是得过同样的病,也许是做过同一种工作——他们也会更容易套上关系,甚至进一步发展成哥们儿、姐们儿。

  对那些跟自己有类似生活经验的人,我们很容易产生一种很亲切的感觉,原因在于我们觉得对方会更懂自己。人人都渴望被别人所理解,这一渴望对我们的日常行为模式影响实在不小。

  用赞扬给对方自信,让对方感觉自己不错

  人们对自己的评价,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别人对自己的态度。如果别人都肯定、尊重、欣赏自己,人们就会觉得洋洋得意,觉得自己挺不错的。当他们觉得自己挺不错的时候,也会对那些使他们产生这种挺不错的感觉的人产生好感。

  和那些热情开朗、喜欢说好话的人在一起,我们通常会觉得非常开心。尽管有时候明知道对方的马屁经有点不着边际,但还是喜欢和他们一起鬼混,因为对方肯定了我们的价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