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一本书学会人情世故 >

第30部分

一本书学会人情世故-第30部分

小说: 一本书学会人情世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方要求加大赌注,以显示自己有必赢的信心。但如果对方手里真的有一副好牌他会怎么办呢?他一般会装成很没有把握的样子,一边在心里美滋滋地算计怎样出牌才能给敌对方以出其不意的打击,赢得最大的战果。不管是在打扑克时还是在日常生活中,骗子都用一种方法伪装自己,那就是装成特别有自信心的样子。也就是试图给他人造成一种和自己的真实感觉相反的印象出来。

  除了竭力做出很自信的样子,在牌桌上虚张声势的人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很着急。他迫不及待地要求其他玩家叫牌、出牌,好像人家稍微慢一点就会耽误他赢钱的速度似的。而真正有一手好牌的人往往磨磨蹭蹭的,磨磨蹭蹭的目的是为了装成自己不知道出什么牌才好的架势,以麻痹对方。这同样适用于日常生活中,要是一个人说话办事时特别着急又摆出一副很有把握的样子,那这个人多半在撒谎。

  一个姓王的律师对律师事务所马主任说,有一个案子必须交给他来办,要是不给他办的话,他就要退出事务所。我们知道很多律师事务所都是律师们合资经营的,如果有人忽然退出就会造成一定的问题。不过王律师所说的到底是经过慎重考虑的决定,还是只想要挟马主任呢?

  如果退出是真的,王律师在言谈举止上一般不会流露出过多的自信,倒是更可能显出有点焦虑的模样。但如果马主任能从对方的脸上看到有过分自信的神情,那么王律师就有可能只是在做要挟,并不会真正退出事务所。

  当然了,我们在这里说的是王律师心里并不想真的退出律师事务所,在遭到拒绝的情况下,他虽然不想离开,也很有可能出于爱面子的缘故被迫离开。也就是说他最大的希望是得到案子同时留在事务所,而不是既拿不到案子又被迫走人。

  总之王律师如表现得过分强调自己得不到案子就走人的说法,他就是在欺骗马主任。事实上他并不想离开,他只是想给马主任造成那种印象而已。

  相反,要是王律师已经下定决心在得不到案子的情况下果真离开的话,他就会表现出非常不情愿、不自信的样子,因为他很在乎那个案子,面对“做还是不做”的重大取舍,他没理由不感到很有压力,根本就高兴不起来。他会显得十分严肃,因为他已经下定了决心,万一马主任拒绝自己就退出合作。可要是他在欺骗马主任,他就没必要很紧张,因为就算被拒绝了,那又怎么样呢?反正又不是真的要退出。总之,从态度的截然不同,我们可以很清楚地分辨出谎言和真话来。

  越是不自信的人越喜欢包装自己、夸夸其谈

  上述现象肯定有啥心理学的道理吧?那当然是必须的了。要理解这个我们需要研究一下人们平时是怎么对待自己的。我们知道,一个很有自尊自信的人从来不满世界地到处炫耀自己的那点破事。只有那些底气不足缺乏自信又喜欢装模作样的人,才喜欢夸夸其谈甚至装成很骄傲的样子,以补偿自己内心的虚弱。

  伟大领袖毛主席教导我们说“空心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指的就是这号人。他们的做法无非就是通过制造假象来掩盖真实的自我。试图用骗术欺骗别人的家伙,所说的瞎话一般都是缺乏事实根据的,他们的心理状态和缺乏自信的人是一样一样的。

  假如在一桩生意谈判中,要是对方反反复复地说什么:“我得走了”、“你得按我说的做,我不同意你的条件”、“看来我们只能下次再合作了……”一类的话,十有*不会去任何地方——对方只是在骗人,在做要挟。他夸张而自以为是的态度,反映出内心里缺乏安全感的事实,已经不打自招地暴露了自己的真实用心。

  不过要是有人在谈判中这样跟你说话:“我不是对你个人有意见,但是我还是觉得你的想法不太合理,我是这么看待这个问题的,我跟你说……”,这人多半是个很实在的人,没有跟你耍花腔。事实上真正对自己有自信人的人几乎从来不骗人,这样的人往往对自己的境遇不大在意,不太在乎自己的形象,这一点和那些喜欢骗人的家伙正好相反,骗子们总是小心翼翼地生活在别人的目光里,通过别人的眼睛来审视自己。

  技巧回放

  ★ 立刻搞清对方是不是在骗你上当的方法很简单,就是察言观色,看对方是否显得过于自信。骗子总是摆出一副百分之一百地相信自己的信仰和理念的架势。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34 了解常见的骗术: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骗术的本质是利用人的心理弱点,影响人对于信息的判断,从而得出错误的结论。但万变不离其宗,归根结底,无非也就是几种固定的模式,要是你了解了这些模式,以后一见到有人在你面前有类似的言行举动,立刻提高警惕,多半就可以避免被对方欺骗了。

  常见的骗术一般有以下八种套路,接下来我们具体地对它们逐一解剖之:

  套路一:假装跟你特别投缘,拼命套近乎

  要是有人非常热情地打听你的兴趣爱好、家乡籍贯,唠扯喜欢吃喝的东西或者对生活的看法一类的事情,然后跟了一句:“我也是啊,这真太巧了”,那你就应该开始提防这个人了。天下没有那么巧合的事情。

  有时候,这一套路表现为对方对你特别友好。这两种做法的直接效果就是,你变得更加喜欢对方。问题是,你一喜欢人家,就有可能丧失原则,人家说啥就是啥了。亲近总是造成信任。一旦你们关系好起来了,对方就会越来越了解你。你觉得跟对方相处挺开心的,结果就嘴没把门的、无话不说。说者无心,听者有意。这种情况可是非常危险。

  所以一旦有人对你特别温柔、不管你说什么都赞成的时候,你就得小心这个人了,对方这么做很可能是为了跟你交换什么东西或利益。

  套路二:关系不熟,忽然来给你送东西

  房地产公司的王总去商业街办事,低着头猛走。对面忽然噌地蹿出来一个人,双手合十拦住去路,随即捧上一个金黄色的观音菩萨像说:“送您一点小礼物,请笑纳。”

  来人穿着一身黄色的大袄袖子长袍,脑袋溜光,原来是一个和尚。有钱人到了一定程度多数都迷信,王总也不例外,神仙、菩萨、上帝全信。赶紧双手接了菩萨像,说声谢谢,心里这个美,心说看来我最近人缘不错,菩萨都自动地不请自来了。

  毕恭毕敬地收起来佛像,正要抬腿准备开拔。却被大和尚拉住胳膊,变戏法似地取出一个印着功德簿字样的笔记本,谦虚地请王总捐款:“出家人不在乎钱多钱少,请施主结个善缘。”

  王总是身价亿万的人,平时也没少去寺庙、道观捐钱烧香,自然不在乎几个小钱,就随便掏出两百块钱给了那和尚。不过事后想想,对方也不知道是不是真和尚,但利用自己的心理弱点敛财确实一定的。

  别人给我们礼物,我们就会觉得欠人家的情分。有时候,别人会利用你的这种心理,先给你点好处,然后再求你办事。所以有生人或关系一般的人送你礼物时,必须保持一定的警惕性,要不然事后人家请你办事,你又不方便帮忙,这有多麻烦?

  设这个陷阱的人,也不一定光给你送礼,还有可能做一些别的事,比如主动给你提供消息、在交往中对你让步、或者花时间陪你玩等等

  套路三:自说自话,自称照顾、优惠

  人们声称的情况,有时候可能跟实际的情况并不相符合。没有比较,千万不要相信某些人的一面之词。

  最典型的例子是某些商场存在的欺诈行为。按照商场的标价,有些商品据说原价上千块,现在卖到几百块,你买还是不买?有的顾客图便宜,也不管东西好坏、真实的价值,就买下来了。实际上那些东西,根本就不值一千块钱,能全卖上便宜价,老板已经高兴得不得了。宣传原来卖一千块钱,只是说说糊弄人而已。

  避免被自称照顾你的人忽悠的关键是,就事论事、就东西论东西,不要掉进对方利用开价不同,设置的心理陷阱。遇到类似的情况,尽可能不要立刻做决定,尽可能地多方比较,不要相信一面之词,根据东西的实际情况判定其价值。

  套路四:求你帮一个小忙,后面拖着个大头

  有一个叫做“煮石头汤”的故事,很有启发性。说一个穷人想去富人家蹭饭,遭到拒绝。穷人就跟富人借了一个锅,说可以用祖传秘方煮石头汤。富人出于好奇,就答应了下来。穷人埋锅煮石头,煮了一会儿,又跟富人要盐、青菜、肉骨头、甚至馒头就汤喝,总之每次要一点点东西,循序渐进地骗了富人好多东西,用富人的材料美美地做了一顿大餐。而富人因为穷人每次所提出的要求都不大,出于好奇心丧失了警惕性,结果被穷光蛋一再得逞。

  别人求你帮忙时一定要小心,即使是很小的事情。这一小要求的后面可能尾随着另外一个更大的请求。一旦你的心理防线被突破了,接受了一个比较小的请求,就可能接着答应更大的要求。

  套路五:用随大流心理挟持你,让你迷失自我

  人有一种从众心理,当我们发现大家都在做一件事,我们就可能改变自己对那件事的固有看法,或者本来没有兴趣做那件事,这时却像催眠似的跟着别人也去做。一些喜剧室内剧,比如《我爱我家》、《铿锵六人行》、《东北一家人》等等,在每个喜剧场景后,都设置有笑声伴音,观众看到这里,受到笑声暗示,不由自主地跟着伴音就笑了起来。利用的就是这个原理。

  想要避免被随大流心理所影响,关键是不要把自己的兴趣爱好跟别人的混为一谈。人家跟你说什么什么最流行、最好、最热门、大伙都在那么做的时候,你得明白,就算那是真的,适合大家伙的,不一定适合你。

  套路六:用“物以稀为贵”心理吊你的胃口

  人们常说“物以稀为贵”,总以为越是不容易得到的东西越珍贵。人的心理有时候的确有点下贱,越是得不到的东西、越是很难得到的东西,我们就越是想要的厉害。

  要克服这种心理,你可以问自己,如果这东西有很多很多的话,自己还会不会这么迫切地想要呢。当然,没人会想要的,你也不例外。

  套路七:假装站在你一边,帮你说话

  假装站在你一边,目的是用来骗取你的信任。如果运用得法,你被人家忽悠住了,甚至会感动得眼泪一把鼻涕一把的,只觉得对方是自己最铁的哥们,爹妈都未必好使。

  比如,你去一家家具商场买床垫子,看中了一个品牌的产品。导购员却对你说,要是你想买这个品牌的床垫,他可以立刻给你开交款单据,但是有些事情他不得不提醒你。他说你可能不知道,这个牌子的产品看着虽然好,但是厂家在制造时为了降低成本,在填料上使用了很多回收利用的材料,有可能对使用者的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

  至此,导购员赢得了你的完全信任。人家冒着少卖东西的风险,把你本来不知道的事情告诉了你。你说你该有多感动。感动之余,人家向你推荐其它产品时,你自然无不言听计从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