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汉献帝与曹操三女 >

第38部分

汉献帝与曹操三女-第38部分

小说: 汉献帝与曹操三女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繁城禅位(8)
曹丕祭祀天地、五岳、四渎,宣读祭文说:“皇帝臣曹丕,用祭祀的太牢之礼,诏告于皇天后土:汉朝历经二十四代,年份四百二十六年,四海困乏贫穷,君臣、父子、夫妇、三纲不立,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错行,灵验祥瑞一同显现。推断术数,从古代的道义考虑,都认为上天的历数,运行到这个世代,大凡各种嘉样祥瑞,百姓神灵的意见,都明显地显示出来汉朝的历数终极,魏家有受命承继的符兆。汉主将国家权柄授予臣,仿效有虞,禅位给曹丕。曹丕感震畏惧天命,即使推辞也推不掉。群臣公卿,外及将士,蛮夷君长,都说:‘天命是不能拒绝推辞的,国家政权也不能长期空位,群臣百官不能缺少君王,日常政务也不能没有统理。’曹丕恭承皇象,不敢不钦敬承继。占卜龟甲,有大横的兆卦,用耆草算命,有革兆的征象,今次选择吉日,与群臣登坛接受皇帝玺绶,向您大神通告。只有您大神,宴待永吉,百姓之希望,寄托在有魏的朝代。”
  受禅仪式完毕,又举行了燎成礼仪,燃柴火以祭山川,庆贺魏王曹丕受禅。
  曹丕下诏改国号为大魏,改延康元年为黄初元年。其代汉称帝,是为魏文帝。追尊先父武王为魏武帝,尊奉王太后卞氏为皇太后,册封甄氏为皇后。
  下诏改许县为许昌县,改繁城为繁昌县。改定长安、谯、许昌、邺和洛阳为五都。
  下诏改相国为司徒,任命华歆为司徒;改御史大夫为司空,任命王朗为司空。
  曹丕下诏:以河内郡山阳县的一万户为食邑封给汉帝,并封汉帝刘协为山阳公。其治内实行汉朝正朔,用天子的礼仪进行郊祭,上书言事不称臣。改山阳县为山阳国,任命王业为山阳国相,任命李固为山阳国督军,率领千名兵士,护卫山阳公刘协北渡黄河,前赴山阳,即日起程。
  山阳公刘协含泪上马,冒着凛冽的北风,登上了新的苦难历程。他不知道自己今后的命运会是怎样的,也不知道皇后曹节如今在哪里,更不知道自己的小孙子刘康,现在是死是活。
  华歆看看刘协的背影,冷笑着向新皇上道:“刘协身上的旧龙袍应该让他脱下来才对呀!”
  魏帝曹丕:“风大天寒,就让他穿走吧。”
  王朗恭维:“陛下如此,这真是天子的伟大胸怀啊!”
  曹丕看看自己身上穿的新龙袍,回头对群臣道:“尧舜的事我知道了,并体验了。”
  回去的路上,华歆又问曹丕:“皇上,微臣还想问问陛下的三个妹妹曹宪、曹节、曹华该如何安置?”
  曹丕:“暂时还让她们住在许昌宫中,可是,不能擅自离开后宫,你要保证她们的安全,连刘康都不能出任何问题。朕妹妹曹节伤情若有什么变化,要即时禀报。”
  华歆:“那些太监和宫女如何办?”
  曹丕:“各宫的太监和宫女,照旧服侍不变。赵兴随汉帝到山阳去了,后宫杂务还让牛公公、李公公和柴嫔负责,有事还向曹节请示。要保证后宫的物品供应,但外人不得进入后宫,要加强警卫,有私入后宫者,斩!”
  华歆:“陛下,这也不是长久之计呀。”
  曹丕:“洛阳北宫建始殿已经修好,朝廷百官一定要在今年年底,全部移迁到洛阳,到时候她们是愿意留在许昌,还是愿意迁到洛阳,朕再亲自与她们商量。”
  华歆:“如果曹节她们知道刘协去了山阳,也要求去那里,该如何办呢?”曹丕道:“尽量劝阻,如果她们真愿意去那里吃苦,那也只好听之任之了。”
  华歆:“以微臣之见,现在还是应该对她们封锁一切消息,免得她们闹事,扰乱皇上不安。”
  曹丕:“她们长时间不见刘协回宫,必然要追问打听,适当时候,就要告诉她们。“
  华歆:“冬季天短,估计李固率兵行至颍阴,天就会黑下来,若是到那里宿营,刘协要求去许昌宫传信给曹节,甚至他要求回宫见曹节,该怎么办呢?”
  

繁城禅位(9)
曹丕:“不准。”
  于是,华歆对跟随在身边的亲信郎中谢庆道:“谢庆,你带几个人,快马加鞭,赶上李固,向王业、李固传达皇上口谕:不准刘协往宫中传信。你就随他们住在营中,监督执行,一直到山阳,住一段时间,你再回来。”
  谢庆领命而去。
  傍晚,北风更紧,天又纷纷扬扬下起雪来。李固看看颍阴快到了,就向刘协道:“皇上,啊,叫错了,该称山阳公,咱们就在颍阴城住一夜吧。”
  山阳公刘协:“可以。”
  这时,谢庆赶上来了,他向王业说了华歆让他传达魏帝曹丕的口谕,自己又催促道:“雪不隔人,赶过颍阴城再宿营吧。”
  王业:“兵士中午都没吃饭,早就饿了,不能再走了。”
  李固命令兵士:“军队进城到关羽故宅附近停下,宿营造饭。那宅院房子空着,但不够住,房里住不下的,就住在院外,架起帐篷御寒。”
  李固和王业就住在当年关羽傍烛夜读《春秋》的房子里,让刘协和赵兴住在东院刘备甘、糜二夫人住过的房子里。
  厨师做好了饭,是大锅熬的小米稀饭加上白萝卜菜,兵士们都是狼吞虎咽地吃着,谁也顾不上多说话。在刘协住房外走廊上执勤的士兵,不敢离开去吃饭,于是嘀咕了起来。
  “倒霉,真倒霉,叫我们来看守皇帝!”
  “能看到皇帝,是你一辈子的幸运。”
  “可是,这是落难的皇帝。”
  “是啊,皇帝和我们一样,也在饿着肚子啊。”
  “这个皇帝从小命苦。”
  “小时候就能除掉董卓,不能算没有本事呀!”
  “年轻时,就下血诏密令谋曹,也算有心胸啊,可惜没有成功。”
  “现在也落了个倒霉蛋。”
  “也是一天没吃饭。”
  赵兴去端来了一碗稀饭,向刘协道:“皇上,奴才还叫你皇上,我什么也不怕,你吃点饭吧。”
  刘协:“赵兴,你也要避点嫌,我身边不能没有你啊,我吃不下去,我不饿,你吃吧。”
  赵兴:“我知道皇上是在惦念着皇后,惦念着刘康,叫奴才说来,还是会有相见的时候的。”
  刘协:“你能不能回宫,去见一次皇后呢?”
  赵兴:“奴才走了,谁照料皇上呢?再说,奴才回去,能不能见到皇后呢?”
  刘协:“我能不能给皇后写封短信呢?”
  赵兴:“刚才我问过王业,他说不行,即便让您写信,恐怕李固也不会答应,这门外的卫兵中,就有华歆派来的人,谢庆一直在监视着呢。”
  刘协:“无论如何,我要让皇后知道我还活着。”
  赵兴:“你先吃点饭,我再想想办法,刚才一位护院的老头儿碰面时很看我,我也觉得有点面熟,停一会儿,我去和他套个近乎,看他能不能帮点忙。”
  刘协勉强喝了半碗稀饭,再也喝不下去了。他感到天旋地转,好像天要压下来与地重合,使他喘不过气来。他走到门外看看,雪已经在地上铺了一层。正在下着的雪,他也分不清楚是朝着哪个方向倾斜的。天很冷,站在门外的兵士,有的去吃饭了,有的也可能是躲到别的地方暖和去了。
  赵兴去找了那位护院的老汉,老汉说他叫苗富,原是曹操相府中的仆人,他说他见过皇上和赵兴,在相府一次接待皇上,他还受过赏赐呢。他说皇后曹节小的时候,他就认识。后来曹丞相看他办事踏实可靠,就派他来服侍关将军。关将军走后,他还一直留在这里护院,他有事去相府,是出入自由的。赵兴回屋里向刘协说了上述情况,并说了苗富答应去向皇后传个口信。
  刘协:“苗富即使见到曹节,曹节能相信他的话吗?”
  赵兴:“你现在身上没有任何东西可以拿给他,用来证明他是受了皇上的委托,想想再说吧。”
  夜深人静,刘协还是不能入睡。他终于想出了个办法,把龙袍里子黄绸撕了一块,咬破手指在上面写了两个血字:“山阳。”
  。 最好的txt下载网

繁城禅位(10)
赵兴借故天冷难眠,去找老头寻木柴生火取暖,把刘协写的血字交给了苗富,苗富答应一定设法交到曹节手中。
  

龙沉山阳(1)
龙袍
  滔滔黄河,由咆哮变为悲歌,浮动轻舟,把汉献帝送到北岸;巍巍太行,由绿装变为素裹,敞开胸怀,把山阳公接纳山阳。
  建安二十五年(黄初元年,公元220年)十一月初二,汉献帝刘协被贬来冰天雪地的河内郡山阳县。他被接到旧县衙里,这里就成了山阳公府,从此,这位落难皇帝就开始了十四年的山阳公生涯。
  刘协低头闷坐,白皙的面容显得有些憔悴,目光呆滞,凝视着自己身上撕去了一块衬襟的旧龙袍,他陷入沉思中。
  他想起了第一次来到怀川的情形:那是在兴平三年,当时的河内太守张扬,对他照顾得十分周到,他就封张扬为大司马和安国将军。那是和皇后伏寿一起来山阳的,藏梅寺的念一大师,诊断伏后怀孕了,给他带来无限欢乐。那时他虽然只有十六岁,但是确实是有其雄心壮志,他自己做主把兴平三年改为建安元年,一心想建立一个平安的国家。
  他想起了第二次来怀川的情形:那是在建安四年,大司马张扬被叛贼杀害,他趁刘备、关羽、张飞在许都,力促曹操发兵河内,消灭叛贼,为张扬报仇。他在刘、关、张护卫下随军出征,兵围射犬,消灭叛贼,他又来视察了山阳城。本想留关羽守山阳,曹操没有答应。
  他想起了第三次来怀川的情形:那是在建安十一年,曹操出征壶关高干,取得胜利,他到太行犒军,赶到山阳见了曹公。曹操坚持要回邺城,他只得自回许都。
  他想到,这次是第四次进怀川来山阳了,恐怕再也不会有离开的机会了。他想,来山阳是他自己选择的,这一点他不后悔。曹丕为安排他的归宿,派人提出了三个地方:一是野王,二是山阳,三是共城,由他选择,结果他选择了山阳。于是曹丕就封他为山阳公。他恨曹丕夺了他的皇位,但也觉得曹丕还算有点人情味。
  刘协看着身上的旧龙袍,不禁发问:我是真龙天子吗?他觉得皇位对于他自己来说,真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董卓一句话,他便当上了汉朝的末代皇帝,成了真龙天子;曹丕一句话,他却又成了汉朝的亡国之君,由一条真龙变成了一条可怜虫。他想到这里,把龙袍从身上脱了下来,扔在后堂当屋的地上,喟然长叹:“说皇帝是真龙天子,什么真龙,什么天子,全是骗人的鬼话。”
  赵兴赶紧拾起来,打掉灰土,劝道:“皇上,扔不得;皇上,扔不得。”
  刘协:“我这皇上的戏已经演完了,为什么不能把龙袍扔掉呢?”
  赵兴:“奴才以为皇上不能扔掉龙袍,一来是地冻天寒,尚须用它来御寒;二是这件龙袍是曹氏三女亲手制作,同绣金龙在上,也好留个纪念;三是皇帝已把衬襟撕下一块,写了血书,若有人发现,徒增麻烦。”
  刘协:“我已不是皇帝,不要再称我皇上,江山已失,性命可丢,我还有什么可怕的!”
  赵兴一边把龙袍往刘协身上披,一边道:“皇上,你要保重身体。”
  刘协:“不……”
  这时正好山阳国相王业和山阳国督军李固来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