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汉献帝与曹操三女 >

第11部分

汉献帝与曹操三女-第11部分

小说: 汉献帝与曹操三女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先来守卫洛阳,也不失为上策。他若不同意,陛下可随张扬将军退居河内,微臣愿留守洛阳,尽忠报国。”
  刘协:“朕要与太尉生死与共,要留一齐留,要走一同走。”
  杨彪:“微臣以身许国,万死不辞;陛下万乘之尊,应尽快脱离险境。也有消息传来,曹操从颍川已派大将曹洪为先锋,带兵救援洛阳,他自己率大军随后起程。陛下宜先到扬安殿见群臣议事,稳定军心。”
  刘协由小黄门赵兴搀扶上车,太尉杨彪护驾,来到扬安殿前,张扬已率领文武大臣在殿外跪迎。小皇帝刘协见此情景,又是一阵激动,百感交集,心中如有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说道:“众位爱卿平身,进殿议事。”
  张扬带头,山呼万岁。进到殿里,按文东武西的规定,依次站立。小黄门赵兴对如何服侍皇帝,也听义父赵忠讲过一二,他扶皇上登殿坐到龙椅上,然后宣布百官听旨,文武大臣又是齐呼:“万岁,万岁,万万岁!”
  小皇帝刘协心里想,今日坐在金殿上,虽还显得有点寒酸,但毕竟自己有了皇帝的尊严,不像董卓、李傕挟持下那样,自己老是像老鼠见猫一样,心怀恐惧之感,他振作精神,显出他原本聪颖的本性来,大声说道:“朕自登基以来,先遭董卓乱政,又遇李、郭横行,西迁东逃,不得安宁。民不聊生,朕心更忧。今多亏大司马张扬将军尽心尽力,百官相助,修起了这座扬安殿,朕才能坐在这龙椅上与众爱卿相聚议事。无奈李傕、郭汜又来进犯京都,诸位有何退敌良策,尽管启奏,朕洗耳恭听。”
  全殿中鸦雀无声。
  还是安集将军董承打破了僵局,他慷慨陈词:“微臣董承启奏陛下,为臣之道,自古以来,文死谏,武死战,在这叛贼兵临城下之际,微臣愿领新募千余步兵西出迎敌!”
  刘协问:“朕知你太劳累了,夜以继日在这里监工,修成了扬安殿,你还能出征迎敌吗?”
  董承答:“微臣愿尽忠报国,保陛下平安。”
  刘协默然无语。
  大司马张扬道:“臣张扬禀告陛下,我得知李傕来犯,心想事不宜迟,已调虎牢关守军,西来洛阳拒敌,今日即到,陛下无忧。”
  刘协:“张将军真是忠臣良将啊!”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绝境救驾(6)
这时、〖XC儇。tif〗辕关守将派人将报帖送到太尉杨彪手上,杨彪看了出班奏道:“微臣杨彪刚刚得到最新消息:曹操派大将曹洪等人已从洛阳南关直接西进,抗击李傕、郭汜之军,曹操也率大军抵达〖XC儇。tif〗辕关。”
  说曹操,曹操到。
  只见一员大将,身披铠甲,头戴缨盔,个虽不高,但挺有精神。他一直走到金殿阶前,面向刘协打拱施礼:“罪臣曹操,参见我主!”
  刘协认得曹操,当年要不是他举刀架住袁绍利刃,自己恐怕早就成了刀下之鬼了。便问:“曹公前有救命之恩,今有救驾之功,何罪之有?”
  曹操道:“救驾来迟,该当有罪。”
  刘协:“不迟,不迟。朕封你为大将军兼司隶校尉,负责守卫京都。”
  曹操:“臣请陛下收回成命,大将军的职位还是留给袁绍吧,现在各路军阀中,他的势力最大,陛下不能不留一手。如今司空的职位暂缺,臣就担任司空的职位吧。”
  小皇帝刘协点了点头,内心佩服曹操考虑事情周密,说道:“那好吧,朕现在就封卿为司空,与太尉杨彪、大司马张扬,共同辅政。”
  曹操叩头:“臣领旨谢恩。”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曹府赐名(1)
争都
  建安元年(公元196年)九月,曹操和张扬的联军打退李傕和郭汜之军以后,进驻洛阳。这样军粮就发生了困难,各自的兵士都有饿死的。甚至发生火并,互抢战马,杀马充饥,连兵变都有可能发生。
  曹操在青州和颍川收编了黄巾军余部几万人,安置在颍川许县一带,实行屯田,夏秋两季都有较好收成,屯有粮食。张扬也在白波谷改编了黄巾军余部数千人,部署在河内郡野王县一带屯田,也有存粮。两人现在各自打着小算盘,都不肯把粮食运来洛阳。
  太尉杨彪心急如焚,他在外无兵,在内无粮,知道自己是个光杆司令,说话不灵。去找曹操商量,曹操说:“你去找大司马张扬吧,他能帮你解决问题,他手中有粮。”杨彪去找张扬商量,张扬也说:“你去找大司空曹操说吧,他手中有粮,他能帮你解决军粮问题。”杨彪是个忠厚之人,只得把这情况如实向汉献帝刘协原原本本说了一遍,他提出自己的看法说:“皇上,现在又是一个危急时刻:兵士不能只喝西北风,百官也不能把嘴挂起来。曹操和张扬采取的手段如出一辙,就是要逼皇上和百官就范,听从他们各自的摆布。皇上虽然年少,但确是一个英明之主,现在还真是一个金字招牌,曹操和张扬都想把这招牌掌握在自己手中,因此皇上现在出头说话,他们或许还会听进去的。请陛下降旨把他们召到一起商谈,免得他们互相推辞,袖手旁观。”
  汉献帝刘协从小也经历了太多的磨难,经一事,长一智。他心如明镜,知道曹操和张扬如同两只老虎,自己如同一只幼鹿,两虎争鹿,鹿该如何行动来保全自己的性命呢?再说两虎相斗,必有一伤。若是曹、张两军先打起来,李、郭两军卷土重来,谁去抵敌呢?献帝刘协把这番心事,向皇后伏寿倾诉,说到伤心处,他掉下了眼泪。他说:“寿姐姐,这皇帝我也真不想干了,我实在愿意和寿姐姐去到一个小山村,种上一块地,过上平安的日子。不能让百姓过太平日子,我心里实在难过。”
  伏后道:“小弟,你别再说傻话了。你我贵为帝后,实是无家可归之人。秋天后边有冬天,那冬天过去就是春天。你可让赵兴去请来我父和董承将军商议一下,请他们出个主意,看有没有办法。然后到扬安殿召见曹操和张扬二将军,表倚重之意。他们都已位居三公,自不会不顾大局自相残杀。”
  献帝让赵兴传旨,召见辅国将军伏完和安集将军董承。他说:“你们两位大人,都是我的长辈,我就是你们的孩子,现在孩子即将落入虎口,你们也无力相救。现在就是想请你们想出一个万全之策,不要让两只老虎一齐向我扑来,那样我不是顷刻之间就被撕成两半了吗?再说,老虎也有不伤人的时候,你们看看我这头小鹿,该先去找哪只虎为伴呢?”
  伏完道:“前时我们在河内几个月,张扬将军是尽力相待的,皇上要回洛阳,他也陪同而来,并出资修了这座扬安殿和内宫,使皇上暂时有了安身之处。他无加害皇上之意,臣以为在这关键时刻有事是可以和他计议的。”伏完虽是献帝岳父,但也只是心平气和地表述一下自己的看法。
  董承道:“现在看来,曹操的力量比较雄厚,不能小视。这次若不是他派曹洪及时援救,洛阳就危险了。听说曹操决策,主要是听从谋士荀彧的意见,据说他主张把皇上接到颍川。这次曹操亲自来洛阳,恐怕他就是怕张扬再把皇上接回河内,这事要请皇上斟酌而定。”
  献帝刘协道:“好吧,我就和他们当面鼓对面锣,直接谈谈再说。”
  刘协命赵兴去传旨,通知曹操和张扬到金殿议事,二人准时到达。献帝刘协开门见山地说:“二位将军退敌有功,朕心怀感激,但现在朕一贫如洗,无物可赏,权且记下,后必重赏。现在我们在洛阳衣食住行都发生了困难,特请大司空和大司马来此相商。”
  张扬干脆利索:“臣启陛下,依我之见,可定都河内郡野王,那里是京畿之地,物华天宝,民富兵强。复兴汉室有望。”
  

曹府赐名(2)
曹操针锋相对:“臣启陛下,依我之见,可定都颍川郡许县,那里人杰地灵,得颍川者得中原,得中原者得天下,汉室复兴,在此一举。”
  献帝不慌不忙道:“二位将军乃朕左膀右臂,皆是股肱之臣,同朝议事,不必剑拔弩张。朕力排众议,舍生忘死回到东都,朕对于洛阳有深厚感情,朕确定,都城就是洛阳。眼下为了暂避李傕锋芒可以离开一时。朕前时已在河内逗留数月,深得张扬将军厚爱,朕没齿不忘,现在也考虑随曹将军到颍川巡视数月,再作定夺,朕恳请二位将军,察我之心,体谅我的苦衷!”
  曹操听了当然高兴,心里乐滋滋的,但闭口不言,想听张扬的反应。张扬听献帝刘协话语恳切,又不是说改定都城,也不好再公开反对,只得说:“陛下若要去颍川,恕臣不能陪同,我要回到河内去了,以防袁绍南攻。”
  献帝刘协看张扬情绪稳定,言之有理,就道:“张爱卿真是明理之人,你的大司马之职永任不变,还兼河内太守,为国尽心尽力。希望不久时日,能再相会。”
  曹操也说:“我可留下曹洪在洛阳防守,张将军有事可以调遣。刚刚有新郑县令派人送来一批桑葚干儿,可以分开让两军兵士食用,曹某暂迎皇上到颍川,与张将军后会有期。”
  就这样,第二天,献帝就移驾往许地去了。
  幸许
  许地,是曹操选定的发迹地。他迎献帝幸许,还要在此极力留住小皇帝,定为许都。
  曹操为什么会一下子看中这个地方呢?此地在历史上可是个很出名的地方。相传公元前22世纪的唐尧时期,尧帝老了,他不把帝位传给自己的儿子丹朱,要把帝位传给一个叫许由的人。这位许由是一个高士,他听说后,以为尧这话玷污了他的耳朵,就跑到颍水边去洗了自己的耳朵。然后,又跑到许地隐居起来,长期住在这里,并传下了后代。这许地因许由而得名。许地一带草木茂盛,水清甘甜,久喝此地的水,能轻身延寿,传说许由就是因长喝这里的水,得道成仙的。
  许由的后裔——公元前11世纪的文叔,受周武王之封,在许地建立许国。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废除分封制,建立郡县制,置许国故城为许县,属颍川郡。到汉献帝建安元年九月,曹操迎汉献帝于许,是为许都。
  曹操这年春天二月再到颍川驻军许地时,一天夜里,一位鹤发童颜的白胡老人,闯营求见,曹操以礼相待。白胡老人对曹操说:“古人有言:得颍川者得中原,得中原者得天下;失颍川者失中原,失中原者失天下。将军有意治国安邦,为啥不在颍川打下基业呢?”
  曹操虚心求教:“老先生有何高见,请不吝赐教。”
  白胡老人道:“我这里写有十六个字,请将军一阅。”
  曹操双手把字纸接在手中,只见上面写的四句话是:
  地下用兵,
  地上储粮,
  房中藏玺,
  房外筑墙。
  曹操一连看了几遍,心中不甚明白,还想请教于白胡老人,抬头一看,老人已走。随即让人找来谋士荀彧。荀彧一看,顿时明白。他说:“从颍阴城向东到许县城,挖一条四十五里的藏兵洞,这叫地下用兵;在许地、鄢陵一带屯田,这叫地上储粮;能迎接大汉皇帝移驾都许,这叫‘房中藏玺’;整修许县内城宫室,外部城墙,使许县、颍阴、繁阳三城畅通连环,这叫‘房外筑墙’。我的理解,若能照办,发展前景不可限量。”
  曹操拍手称快,说道:“太好了,太好了,真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