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元代宫廷艳史 >

第41部分

元代宫廷艳史-第41部分

小说: 元代宫廷艳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贾师相虽得了叶氏,心中尚未餍足,还令手下密访美色。

    如果姿容可人,无论她是娼妓,是尼姑,一箍脑儿招入宅中,朝夜取乐。他的性情又最欢喜斗蟋蟀,每日与姬妾坐在地上斗蟋蟀,便算平章军国大事了。因此累月不出半闲堂一步,度宗还是累加恩命,诏令十日一朝,他还不能遵旨,懒得出外。等到元兵攻下了襄阳、樊城,伯颜又取了郢州,直驱临安,方才知道隐瞒不住。这个消息传布出来,上下惊惶,三学生及群臣,均上章以为非贾师相亲自督军不可。度宗忙遣使请了贾师相来,求他出兵应敌。贾似道无可推诿,只得奉了朝命,又搜刮了无数的金银珠宝作为军饷,才勉勉强强地在临安开了都督府,用黄万石等几个人参赞军务。哪知贾似道在这里如同做戏一般铺排起来,伯颜那一方面,早已威声大振,连贾师相极力庇护的范文虎也投降元军了。未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

 ;。。。 ; ;
第三十四回 覆厓山南宋亡国 死柴市丞相尽忠
    话说伯颜引军南下,宋知安庆府范文虎素为贾似道所信任,遇事极力庇护,要算是托心的人了。哪知他闻得元军将至,竟令人预备了酒肴,赴江州迎降。伯颜恐其有诈,先命阿术乘小船探视了一周,自己方肯前来。那范文虎果然出城迎接,献上仓库人民的册籍。伯颜检点过了,遂传元主子命,以范文虎为两浙大都督。贾似道得了这个消息,方知不妙,遂即上表,奏请出师。此时宋度宗已经崩逝,子顯嗣位,年仅四龄,太皇太后谢氏,临朝听政,得了贾似道的奏章,哪有不从之理?贾似道抽调各路精兵十三万,前呼后拥地统兵启行,所带金帛辎重,装满了几千百船,江中接连不绝,排出有百余里远近,慢慢地向前进行。好容易到了芜湖,他哪里敢去和元兵开战,依旧用出老法子,欲商通了吕师夔,向元军求和。恰巧夏贵也领兵到来,见了贾似道,不说别的,先从袖中取出一本小册子来,指示贾似道。贾似道看时,见上面写着“宋历只有三百二十年”一行小字。贾似道看罢,低首无言,思来想去,除却求和之外,别无他法。因念前次求和,是差宋京去的,办理得很为顺手,又去把宋京找来,叫他带了荔子、黄柑,许多时鲜果品,去送于伯颜,算是通候的意思,且把前时所得元军俘虏,一齐释放,厚加抚慰,遣其归去。

    宋京到了元营,伯颜传入,问他来意,宋京说道:“主帅自知冒犯上国,罪在不赦,如今但求将军网开一面,准许议和,情愿稽首称臣,永为藩服,所有岁币金帛,只求定了数目,便当献上。”伯颜听了,微微一笑,向左右问道:“他的话可以听得么?”阿术早已抢步上前道:“宋人反复无常,急则求和,缓则败盟,主帅万勿轻信其言。我们只要杀向前去,还怕没有金银财帛,谁喜欢他的岁币呢?”伯颜笑对宋京说道:“你们主帅要想议和,原没什么不可以。但他来得太迟了,我军未渡江以前,鉴其诚意,或者尚可转奏。如今沿江群州,皆为我有,再要议和,只有请你们贾太师前来当面商议了。”宋京见所说的话不是头路,知道议和没有指望,只得抱头鼠窜而还。

    贾似道见求和不成,没奈何只得预备打仗,遂命孙虎臣领了精锐七万人,往丁家洲驻扎。夏贵率战船二千五百艘,横截江中。似道亲统后军,驻于鲁港。哪知夏贵因孙虎臣是个新进,位反出于己上,心内十分不乐。那伯颜却抖擞精神,派遣水陆军马,两路并进,孙虎臣上前迎战,不料伯颜挥划船数千艘,冲将过来。夏贵绝不抵抗,引了战船,往后退走。伯颜绕到虎臣的阵后,用大炮打去,一弹正中中坚。孙虎臣吃了一惊,早溜到他爱妾船上,躲藏起来。将士们见了,都大声喊道:“步帅逃了!步帅逃了!”兵士闻说主帅已逃,大家顾命要紧,顿时溃散。夏贵却乘了一只小船,经过贾似道坐船之旁,叩着船舷喊道:“敌军势大,主帅保重,休要枉送性命。”贾似道听了,早已手慌脚乱,急忙鸣金收军。舟船簸荡,乍分乍合,早被元军乘势冲杀,落水而死者不可胜计,连江水都红了。所有金帛辎重,尽为元军所获,搬移月余,还不能尽。

    贾似道一口气逃至珠金沙,方才住下。夏贵、孙虎臣一同来见。孙虎臣捶胸顿足大哭道:“我非不奋勇厮杀,可奈部下兵将,没一人肯听号令,哪得不败呢?”夏贵从旁冷笑道:“我何尝不血战,可算得九死一生了。你瞧战袍上,不是有血迹么?”贾似道留心看时,他的襟袖上,原来溅着几点胭脂,哪里有什么血迹。贾似道虽知他靠不住,却不敢去责备他,此时无法可施,只得奔往扬州,沿路上遇见溃兵,蔽江而下。贾似道举旗招集,没有一人理睬,还有些兵士忿忿不平,丑言诋骂,于是镇江、宁国、隆兴、江阴一带,俱皆望风纳款,归降元军。

    建康都统徐旺荣,亦开门迎接伯颜入居城中。适值江东大疫,百姓正愁凶荒,难以度日,伯颜传令开仓赈饥,施医给药,居民大悦,欢呼感戴。捷报到了燕京,世祖以时方炎暑,不利行师,诏令待至秋凉,再行进讨。伯颜复奏道:“百年劲敌,一败至此,颇非容易,稍事迟延,彼若奔越海岛,后悔何及。”

    世祖览奏,即命伯颜以行中书省,驻建康,阿术分兵驻扬州,与博罗欢塔出等,断绝宋之援道。

    临安惊慌异常,贾似道束手无策,只得上书请迁都以避敌锋,被臣廷参劾。宋主不得已革贾似道职,谪居漳州,为郑虎臣拉肋而死。其余朝臣都带了自己的家眷纷纷逃去,朝堂为之一空。所征诸路勤王兵,到的只有文天祥一处。伯颜分军三道,进逼临安,文天祥遣兵救常州,与战不胜。伯颜遂围常州,招知州姚讪来降,姚讪誓死不从,伯颜攻破常州,通判陈炤、都统王安节均巷战而死。伯颜以常州抗命,下令屠城,其余各州郡,莫不望风投诚。宋太后谢氏,遣刘岊奉表称臣,上元主尊号,岁贡银绢各二十五万,乞存境土,以奉赵氏祭祀,且请伯颜至临安莅盟。不料伯颜到来,宋右丞相陈宜中又先期逃避,不来莅会,伯颜遂驻军皋亭山。文天祥、张世杰请帝悬奉了太后等入海,自己率众,背城一战。陈宜中以为危险,请太后命御史杨应奎献出传国玉玺,到元军投降。伯颜受玺允降,召陈宜中至营,商议投降事宜。陈宜中仍不肯到,连夜逃往温州而去。杨应奎忙奏闻太后道:“伯颜之意,非宰执面议不可,今宜中逃去,请太后从速定夺。”太后乃以文天祥为右丞相,兼枢密使,与吴坚等同往议事。

    天祥不肯受职,往见伯颜道:“北朝若以宋为与国,请退兵平江或嘉兴,然后再议岁币与金帛,将军全师而还,最为上策。若欲毁其宗社,则淮、浙、闽、广尚多未下,利钝非可预计,兵连祸结,从此多事了。”伯颜道:“我奉君命而来,不敢自专。”又见天祥举动不凡,恐他回去别生枝节,遂先令吴坚返报,留天祥住于营中。天祥怒道:“我为二国大事来议,不应拘留信使。”伯颜道:“且请息怒保重。我绝无相害之意,不过因你是宋朝大臣,与我同在一处,诸事可以就商。”遂命人陪伴着,在馆驿住下。又传元主命,以临安为二浙大都督府,命范文虎、忙兀台入城治都督府事,取太皇太后手敕,及三省枢密院檄文,谕令各州郡,早日降附。又令张惠、阿刺罕等分头点验,封锁府库,将宋主及皇太后全氏,并皇子诸王,一应宫眷,载向北去,只有太皇太后谢氏因病暂留。

    文天祥行至镇江,乘元军不备,与其幕客杜浒等十二人,逃了出来,浮海至闽,恰值张世杰等奉度宗长子昰,在福州为嗣皇帝。原来度宗尚有二子,长名昰,封益王,年十一岁;次名昺,封广王,年六岁。当临安紧急时,与生母杨淑妃潜行出城,奔至温州。陈宜中迎着,航海赴福州。张世杰、苏刘义、陆秀夫等,亦相继而至,遂奉益王昰为嗣皇帝,改元景炎,尊杨淑妃为太后,同听朝政,遥上德祐帝后尊号,升福州为福安府,以陈宜中为左丞相,都督诸路军马,张世杰等任官有差。

    文天祥赶至福州,帝昰命为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

    天祥因与陈宜中意见不合,固辞不拜,乃以为枢密使同都督。

    天祥乃注意军旅,使吕武招豪杰于江淮,杜浒募兵于温州,力图恢复。虽也克复了几处州郡,哪能抵敌元家新造之邦锐气方张,不上几时,又被元军攻破闽广,宋主飘泊海畔,由闽奔潮,由潮奔澳。陈宜中见事不可为,托故而行,一去不返。宋主出入惊涛骇浪之中,得病而崩,群臣均欲散去。陆秀夫道:“度宗少子尚在,何不立以为君?”乃共立帝昺,加文天祥少保、信国公,张世杰越国公,陆秀夫为左丞相,共秉朝政,迁居于厓山。元世祖命张弘范为都元帅,李恒副之,师至朝阳,袭执文天祥,进兵厓山。张世杰联舟为垒,守住峡口。张弘范分兵堵截,断宋军樵汲孔道,然后四面攻击。张世杰抵敌不住,只得断维突围,引了十六舟,夺港而出。陆秀夫先驱妻子入海,自负幼帝,同溺而死。太后杨氏抚膺大恸道:“我忍死至此,无非为了赵氏一块肉,如今还有什么指望!”亦赴海而死。张世杰到了海陵山下,适遇飓风,焚香祷天道:“我为赵氏也算竭力了,一君亡,又立一君,今又亡了。我尚未死,还望敌军退后,另立赵氏,以存宗祀,若天意应亡赵氏,风伯有灵,速覆我舟。”言已,舟果覆,世杰溺毙。宋亡,自太祖至帝员,共一十八君,三百二十年。若从南渡算起,共一百五十二年。

    张弘范破了厓山,置酒高会,邀文天样入座道:“宋室已亡,丞相忠孝已尽,若能把事宋的诚心改而事元,仍可不失为宰相。”天祥流涕道:“国亡不能救,为人臣者,死有余辜,况敢贪生事敌么?天祥不敢闻命。”弘范敬其忠义,遣人护送至燕,天祥路过吉州,感念旧事,八天不饮不食,依然不死,只得重进饮食。到了燕京,丞相博罗欲将他杀死,以绝后患,世祖敬其忠义,不忍加害,张弘范亦于病中上书,请代其一死,遂囚系起来。直至至元十九年,有闽僧上言,土星犯御座,防有内变。

    世祖本来崇信僧徒,曾拜八思巴为帝师,皈依释教,闻了闽僧的告变,自然生疑。且因平宋之后,江南多盗,漳州陈桂龙,及其兄子陈吊眼,起兵据高安砦。建宁路总管黄华,叛据崇安、浦城等县,自号头陀军,称宋祥兴年号。福州林天成,揭竿相应。又有广州桂林方、赵良钤等,护众万余,号罗平国,称延康年号。虽经诸路将帅或剿或抚,小丑跳梁,不难扑灭,然世祖心中,不免疑虑。自闽僧告变之后,真定府又来了个中山狂人,半疯半癫的,自称大宋皇帝,欲取丞相。京城内又发现匿名揭帖,内言“某日烧蓑城苇,率二翼兵起事,定卜成功,愿丞相无忧”等语。先是帝黑被掳于燕,降封为瀛国公。太皇太后谢氏,降封为寿春郡夫人。令与宗室大臣,寓居于蓑城苇。

    既得揭帖,遂将蓑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