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子金山侃史之曹操--喋血中原 >

第36部分

子金山侃史之曹操--喋血中原-第36部分

小说: 子金山侃史之曹操--喋血中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瞭望的士兵又大声疾呼起来:“敌军五六千骑正在向我逼近!”

  将领们不能再如曹操一般悠闲养神了,纷纷奔向自己的战马,却听曹操用沉稳的声音传下了一道不可思议的军令:“不用理睬他,继续休息。”

  自古有句:军令如山倒!将士们只能无奈地坐下。但没有人能当真地休什么息,装神弄鬼也要看时候呀!敌人的铁骑即将踏上自己的脑袋,曹操在闹什么玄虚?

  瞭望的士兵看来早就忘了曹操说过的:不用再报告敌情了之将令,叫喊的声音都有些走调了:“敌军的骑兵又多了许多!已经开始冲过来了!后面的步兵多得数不清!”

  曹操吩咐:“将阵地后面驮辎重的牛马全部赶出去。”士兵们照办了,这是给敌军送军资去了,没有人乐意的,曹操更不会这么大方。瞭望的士兵又喊了起来:“敌军在抢我们的牛马军资!”

  曹操终于传下了准备作战的命令,但不是让将士们依托现有的阵地进行坚决固守,而是让将士们全部上马,准备出击.现在所有的人都明白了主帅的作战意图,可是还是不免心中忐忑,毕竟自己全部的突击兵力不满六百轻骑,如果冲入了十倍于己的敌骑之中,那是不可能有人得以生还的。

  可是看着曹操自己也跨上了战马,并且策马于突击部队的最前列,将士们全觉得有一团火在胸中燃烧起来!自己的性命就比主公的命值钱么?去厮杀吧!在痛快的拼杀中倒下应该是最富寓诗意的归去,有时候奔向死亡也并不是那么悲哀。

  文丑在发令进行孤注一掷的突击时心情是相当矛盾的,现在所部全部兵力已经渡过了黄河,自己让刘备率步兵在后面跟进,主要是不愿意让那个大耳朵抢分了自己的功劳,看来这个措施是对头的。自己的骑兵由于行动迅捷,抢先一步捞到了好处,大量的敌军辎重已经被骑兵部队缴获。

  为避免让后面上来的刘备步兵给抢了去,当然要分出一部分人手去看守这些到手的战果,总不能老子在前面打下来,再送给后面的刘备去当战利品去吧?

  正在准备发令让余下的两三千骑向敌军阵地发起最后突击时,突然从敌军阵地中涌出了更多的牛马,看那些畜生们行走的笨样子,身上肯定都驮着大量的财宝,最不及也是宝贵的军粮,怎么办?自己的部队继续冲锋?把这些驮辎重的牛马让给没出任何力气的刘备?

  估计曹军是放弃阵地与辎重远逃了,论说骑兵的任务就是追上去,掩杀敌军,获取更大的战果;可是必然也会付出一定的代价,任何逃敌留下断后的肯定都是精兵,除非是突然溃败,否则不会有只顾逃命的敌人,但现在的曹军显然并没有溃败,别说那绝对会遇到的断后精兵,就是留有埋伏也是说不定的事。

  而向后看去,那刘备竟然不急不躁,在指挥排列着一个防守的阵势,一步步地向这边逼近过来;自己如果放弃这无数的牛马,径直向前进击,标准的是为刘备火中取栗,让那个大耳朵坐享其成,最后以大量缴获、零伤亡的战果向主公报功,这算什么事?

  不行!一点东西也不能留给那个缩在后面的大耳朵,到手的东西不捡那是标准的傻瓜,先捡东西后追敌,那才是鱼与熊掌都兼得的美事,打击敌人以后有的是机会,眼前的利益日后不可能再碰上,做事情总要分个轻重缓急,俺文将军明白得很,吩咐士兵,先收东西后追敌,敌人是舍财保命,咱们是舍命不舍财。

  士兵们全都兴奋了,有谁愿意拼命不愿意发财?一瞬间,冲锋的队列散了,全都奔向了牛马,以及那上面驮着的好东西。

  文丑看着自己英勇的战士执行军令那么迅速,不禁得意地笑了,回望刘备,还那么慢吞吞地结阵缓行,如临大敌,真有点可怜他,就这么个笨鸟,也不知以前怎么带兵打仗的?等你赶来杀敌?黄瓜菜都凉了!

  正感叹间,突然敌军阵地上冲出了一时数不清的铁骑,犹如一支支利箭向自己射来,敌军没有像惯例那样擂鼓呐喊,直如同一阵无声的风就刮到了自己马前,此时自己的部队却还在各自疯抢着东西,没人理睬发生了什么。

  文丑稍愣神的工夫,四周已经全成了敌军的长矛大刀,随着敌军阵地上明显滞后的战鼓响起,文丑已经在惊恐中顾前顾不了后了,亲兵们也乱了,因为横冲直撞过来的不仅是曹军手中的刀枪,还有那雨点般的骑弩,谁能是金刚不坏之身?

  只顷刻之间,文丑丧命于乱战之中,部队群龙无首,瞬间崩溃,幸喜都是四条腿的骑兵,逃命也极方便迅速,后方不远处就是刘备的步兵战阵,半数骑兵逃过了杀戮,被刘备的步兵给保护了起来。

  刘备一看大势已去,只得命令弓弩掩护,全军缓缓而退,紧守黄河渡口阵地,曹军倒也不敢相逼,只是重新抢回了自己的牛马及辎重车辆,也是缓缓退去。

  不幸的是袁军不但未得到任何战利品,反而倒折进去近两千骑兵,其中千余士兵被曹军生俘,袁军自己的辎重牛马反而被曹军掳走千余头。

  两阵战损两员大将,袁军人人皆惶,这时的袁绍反而镇静下来了。

  袁绍心里极清楚曹操想达到的目的:盼望着自己知难而退,息兵罢战,你也太小瞧我袁绍了吧?我会利用你这一点的,你不是最怕我主力渡河吗?那你就等着吧!

  曹操啊!你这是在自掘坟墓。爱将的殒命,袁绍的心情无疑是悲痛的,但我只会化悲痛为力量,将愤怒成理智,咱们就继续玩下去!

  袁绍经熟虑已经谋定了新的破曹方略:正面大军步步为营,另出两路奇兵,一路袭取曹操的大后方许都;一路越嵩山截断许都与官渡之间的曹军粮道.这叫正中有奇,正奇相辅。曹操!且看你如何应付?

七十三 官渡:曹操的最后一站
人类对语言及字眼的运用早已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同样一件事,换上个不同的字眼,那感觉立时便不同了。

  写史的人用字很高明,一个字就能使一场军事行动味道全变了,比如:《三国志&;#8226;魏书》中记载的曹操放弃阳武,退守最后一道防线官渡,这时的袁绍大军已经把前三道曹军防线:白马、延津、阳武全部占领了,《武帝纪》是这样用字的:“公还军官渡。绍进保阳武。”

  撤退的曹操是“还”军,进攻的袁绍反而是“保”阳武。绝吧?乍一看真难清楚是谁在进攻谁了。

  连折两员大将,袁绍伤痛之余也接受了教训,那就是决不再分散兵力,亲提十余万大军全部渡过了黄河,部队稳步推进,步步为营,使得善于机动作战的曹军再无战机可觅。曹操只得率军步步退守,现在退到了许都的门户官渡,已经退无可退了。

  而袁绍依仗兵多粮足,实际上是连摧曹军三道防线,虽然从战术角度是失利两阵,但战略部署上无疑获得了成功:曹军取得大胜的两地,现在已成为袁军的后方,大批的军粮以及各种战争物资现在可以畅通无阻地运往前线了,而且以冀、并、青、幽四州之地的粮赋,供应前线十余万人马的军需,那当然是绰绰有余。

  曹军则恰恰相反,不足四万人的步兵,能用于机动的骑兵仅两千六百余骑,而且必须死守一处关隘官渡,兵力无从展开,军粮的运输线路唯有许都至官渡一条,虽然距离近了许多,但关键是许都的存粮并不多。

  更要命的是运输也不易了,已经发现有袁绍的骑兵部队不知从哪里渗透了进来,正在骚扰劫袭运粮部队,曹军却无力护路,因为官渡马上就要面临袁绍志在必得的强攻了。

  袭扰曹军粮道的骑兵是袁绍派出去的,袁绍的越骑司马韩荀率一千精骑从敖仓以西偷渡了黄河,越过了嵩山,目标就是切断许都与官渡之间的粮道,现在已经开始行动了。

  曹操屯田已经五年,怎么粮食反而缺乏了?这里另有原因,曹军的主要屯田地区是豫州的汝南,偏偏原汝南投降的黄巾军刘僻、龚都等部趁曹操与袁绍在北境相拒时重新叛乱,屯户们多数附从,军粮基地现在已经成了敌军的根据地了。

  这还不算,以前不过是一帮散兵游勇,对后方还形不成什么威胁,现在不同了,据确凿情报,那可恨的刘备竟然带着袁绍的正规军,出现在了刘僻的军中,从进兵势头看,竟然是瞄向了许都!这还了得?

  这是袁绍为曹操准备的第二支奇兵,刘备素有仁义之名,在下层农民甚至黄巾余寇中有相当的号召力,让刘备去联络刘僻、龚都等人,的确是物尽其用,只不过刘备自己的部队实在是太少了,原来被曹操打散了的溃兵虽然聚集了一些人,但真能作为主力上战场的仅有赵云从老家带来的几百人。

  有多大能耐就去做多大事吧,本来就是发动群众在曹操的后方闹革命的。正是:事情成功了当然是决策者的功劳,袁绍得意;失败了肯定是做具体工作的办事不力,于袁绍也无损。

  这袁绍的一正两奇三支部队的确厉害!曹军主力于官渡前线应付袁绍的十万大军尚自吃力,又怎有余力对付韩荀精骑对粮道的骚扰、刘备部队对许都的侵袭?这三招恰如三只饿狼同时扑向一只护羊犬,刘备拖尾,韩荀袭腰,袁绍则是张开了血盆大口猛咬向头部,眼看曹操的厄运就要来临了。

  不仅如此,又一个令曹操心烦意乱的消息传到了官渡:刚在白马立了大功的偏将军、汉寿亭侯关羽,趁回许都晋表谢封的机会,留下了曹操所赐予的所有封赏,叛逃向了袁军!并且给曹操留下告别书信,还带走了刘备的家眷妻儿。

  众将军无不义愤填膺,建议曹操趁关羽与刘备妻小尚未渡过黄河,立即对其进行截杀,以儆效尤。曹操长叹:“彼各为其主,勿追也。”

  史书记载有时候的确不大公平:关羽叛曹重归刘备,历代文人墨客都对其大书特书,赞其忠义,以致关羽死后被封神封帝,名彪千秋;而此时的曹操何尝不是在仗义放行?但大家对此都略过不提,有些戏剧、评词作家甚至还曲义歪解,说曹操心怀叵测,先欲毒酒送行,后又想骗关公下马擒之,只是由于畏惧关羽勇猛,才无奈作罢。

  其实现在的曹操还面临着一件大事,江东的消息已传到许都,那勇冠天下的孙策遭刺客袭击突然暴亡。若在平时,对曹操来说应该算得上是一件幸事,但现在不同了,没有了孙策就等于失去了荆州刘表背后的牵掣,刘表会不会趁机举兵南下,从背后给曹操的许都一个重击?

  一旦如此,曹军便即将陷入灭顶之灾,曹操大半生的苦心经营也将付之东流,欲寻三尺葬身之地也将不可得也! 。。

七十四 周瑜的“武装治丧委员会”
孙策的突然丧命,使整个江东如同塌了天。

  尤其是孙策是突亡于征伐黄祖的路途之中,对江东的所有政务根本不可能有所交待,只是于临终之际将自己的印授挂在了自己弟弟孙权身上,便撒手而去。

  十九岁的孙权自小等于在坐享其成中过日子,哥哥短暂的一生实在是太耀眼了,就像我们于白天看不见星星一样,那是由于有了太阳的缘故,孙权就是孙策光芒背后的星星,孙策突去,对于孙权来说,犹如太阳突然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